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普及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连锁行业发展迅猛,因此,我国连锁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直线上升,连锁行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大量的相关专业人才。
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的连锁经营专业人才培育机制存在明显不足,与连锁行业的迅猛发展不成正比,我国连锁经营行业出现了“人才荒”的现象。要想实现连锁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就必须对我国连锁经营专业的人才培育模式进行创新及变革,加强对于连锁经营专业人才的实践培养,校企合作是我国高校教育进行实践改革的主要方向。
校企合作是利用企业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可以在实践中获得提升,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全程模拟学生的入职规划、毕业实习以及自主创业等全面有效衔接,促进专业人才的技能培养。
目前,许多高校都已经将校企合作纳入连锁经营课程教学中,有效地推动了连锁经营专业的发展。但是,仍有些许高校的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只是名义上的合作,并没有进行校企深度融合,所以对连锁经营专业人才培养以及连锁经营课程的优化都没有实质上的促进作用。
校企合作是高校以企业为依托对学生进行培养,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专业技能型人才,以解决连锁经营行业的“人才荒”现状。因此,我国高校实现校企深度融合是职业教育的关键,也是为我国连锁经营专业提供专业人才、推动连锁经营专业发展以及促进我国连锁行业更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从校企合作方向入手,详细分析当今社会形势下我国连锁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并为实现校企深度融合以及优化连锁经营人才培养提供可行性措施。希望可以以此促进我国连锁经营专业的发展,促进整个连锁行业的更进一步发展。
(一)连锁行业发展速度快,对专业人才需求量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连锁行业也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景象,经过2008年奥运会的推动,在2009年,我国的连锁行业销售规模就达到了1.36万亿元,连锁行业门店便达到了13.7万家。
时至今日,我国连锁行业有近百万的人才缺口,但是我国连锁经营专业的实际培养能力与行业人才需求相差甚大,人才培养能力甚至不足行业人才需求的1%。究其原因,我国的连锁经营专业课程起步较晚,该专业的师资力量薄弱,导致对于连锁经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落后,教学机制趋于僵化,这种情况远远满足不了我国日益增長的连锁经营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程度。基于这种情况,高校应思考如何深化校企合作,将校内的人才培养同企业的实际需求有效结合起来,优化对于连锁经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偏高,用人单位陷入用人瓶颈
连锁行业的运行较复杂,从制定经营方针、规划经营战略、列出经营计划、设计、物流的采购、人力资源的管理、经营地点的选址布局以及对公司行业财务、会计、保险、法律事务等方面的宏观管理都需要配置专业人才进行运作。
所以,相比较于传统的用人单位企业,连锁经营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要求也就更高。连锁经营企业需要其员工具备的能力素质以及行为表现包括:对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够进行自主分析判断,对于连锁企业的影响规划以及执行有自己的看法及策略,能够激励员工不断进步,不断创新等等。
对于连锁经营企业新入职的员工,企业也提出了要求,首先,员工要具备较强的服务意识,其次,要对连锁经营行业相关工作具有忠诚度以及认同感,热爱自己负责的工作,最后,能够在企业中不断学习,具有团队协作意识,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善于同他人一起沟通交流问题,并且能够针对相关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由于连锁经营企业提出的用人高要求,导致如今的连锁经营企业面临以下困境:1.由于人才不够,导致企业只能安排一人多职,导致企业岗位与职能不明晰,导致企业效率与效益低下;2.由于人才不够,所以企业缺乏储备人才,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不够;3.缺乏对于新员工的培训体系;4.缺乏激励机制;5.缺乏优秀的企业文化的支持。
综上所述,想要培养出符合上述要求的优秀的连锁经营专业人才,就必须对高校现有的校企合作模式进行深度融合,实现人才培养机制的优化。
(一)推进校企间的对接工作,创建校企互动的运行机制
创建校企互动的运行机制,对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进行深度融合,可以使学生更早深入社会、融入社会,尽早地增加学生的社会经验,为学生今后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的实践机会增多,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对于学校而言,有助于建立学校的人才培养的品牌形象,提升高校的知名度,提升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从而能形成高校办学的良性循环;对于企业而言,提升了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真正实现了学生、学校以及企业的三方共赢。
通过创建校企互动的运行机制,深化了校企间的合作融合,学生在接受学校的专业知识学习后,立即进入相关企业进行相关的实践操作,接受企业的相关培训,使学生及早地具备顶岗工作的能力,从而缓解相关连锁企业招聘困难的局面,解决了连锁经营企业相关学生的经验不足问题。
所以,推进校企间的工作对接,创建校企互动的运行机制,有助于促进学生、学校以及企业的三方共赢,在一定程度上也解决了连锁经营企业人手紧缺的问题。
以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成立了由连锁经营专业相关教师及相关企业专家共同参与的专业建设委员会,明确了一系列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立了关系良好、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双主体”教育运行机制,促进了学校与企业间的工作对接,通过创建校企互动的运行机制,不断满足了该地连锁企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企业对相关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二)建立学生实习以及就业基地
建立高校学生实习基地以及学生就业基地是实现校企深度融合,优化连锁经营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连锁经营企业需要的专业型人才要求其必须符合基础的岗位相关技能,这就要求学生在学校期间不仅要学习到必要的理论性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
因此,必须借助企业的力量建立高校学生实习基地,使学生在校内接受理论知识后可以及时得到锻炼,深化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及把控能力,建立学生就业基地,一来可以解决企业的人员短缺问题,二来学生也可以解决就业困难的问题,三来学生经过长时间的实习以及操作,对于相关工作的运行已经有了经验,可以很快适应相关企业分配的工作。
例如,勤善堂公司在南京城市职业学院设立了“南京城市职业学院大学生实习与就业基地”,为该大学的大学生提供了基地参观学习的机会,并且为该大学的相关专业大学生提供了实习以及就业的机会。
大学生在校的最后一年实习是对学生综合性实践能力的考验,企业提供了实习基地,学生可以提前熟悉企业门店的运作方式,对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充分验证,锻炼学生的业务技能以及管理技能,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分析处理问题能力以及客户服务能力,使学生可以在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以及工作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方位的锻炼以及提高,实现对于连锁经营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优化连锁经营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建立“企业奖学金”制度
为了充分调动本校学生在本校合作企业进行实习以及学习的积极性,为企业提前培养高素质人才,企业可以与学校合作设立“企业奖学金”制度,以奖励在实习中表现优异的学生,奖学金的评定由校企双方共同评定,校方与企业方的评定人员数量应均衡。
如果校方指派3人,企业的指派人数应该在2-4人,校方推荐在校学习优异的学生,企业方推荐实习实践优异的学生,然后综合对比,选定奖学金人选,奖学金额度由企业方根据相关标准合理设置。
综上所述,校企开展深度融合制度,一方面便于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专业的人才培養方案,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以及适应社会能力,有针对性地提高相关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逐渐符合连锁经营企业的用人需要。另一方面,校方也可以通过深化校企合作,从而优化对于连锁经营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教学方式,为教学改革创新提供科学依据,健全学校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本文作者单位:徽商职业学院。作者简介,赵云松,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助教,研究方向:连锁经营管理。课题项目:安徽省级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基于乐大嘴零食公园门店选址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研究》(2019jyxm0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