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洁
摘 要:《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两部文学史上的经典著作深受中西方人们的喜爱,虽然二者创作于不同时期以及不同环境,但都是以美好且悲情的爱情为主要基调,深刻描述了故事发生时的历史环境及反封建的进步思想,反映了隶属于自身文化的独有特点。文章从文化角度入手,分析比较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相同点和异同点,探讨了中西方悲剧爱情叙事观念、思想意识、审美情趣等方面的文化差异。
关键词:文化视角;《梁山伯与祝英台》;悲剧爱情;《罗密欧与朱丽叶》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以反抗封建礼教和黑暗的社会制度为主题,描绘了崇尚爱情和自由的悲剧故事;《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威廉·莎士比亚的名作,讲述了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两个青年男女诚挚相爱,但因家族间的仇恨而受到阻挠的故事。二者在形式上存在着很多相似性,分别用其凄美感人的悲剧爱情故事表达了对封建社会制度的强烈控诉,但这两部文学作品产生于不同的文明体系和社会背景中,反映了中西方文化悲剧爱情的不同特点。
一、《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
的文化共性
(一)主题思想相同
《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在主题思想上都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讴歌,两部文学作品中通过对女性的同情与赞美,深刻批判了封建社会制度的黑暗。《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祝英台美丽聪慧,向人们展示了她忠于爱情的正面形象。当时以祝公远为代表的封建势力出于门阀制度的观念,对梁、祝二人的爱情百般阻挠,最终导致二人命丧黄泉,化身为蝶,作者通过这样的描写对当时的封建制度进行了强烈控诉。而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更是着重刻画了一个美丽、纯真、敢于追求爱情的女性形象,莎士比亚通过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痛斥了以凯普莱特家族为代表的封建制度,表达了对封建势力所造成社会混乱的憎恶。
(二)社会背景相同
《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所处社会历史背景相同,二者都表达了主人公对爱情和理想的追求。《罗密欧与朱丽叶》创作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当时整个社会还处在封建思想的禁锢下,主人公只能深深地埋葬真挚爱情。而《梁山伯与祝英台》发生在东晋时期,当时的社会风气和礼法制度压迫着人们的思想,社会封建势力和制度的阻碍注定了故事悲剧性的结局。
(三)悲剧风格相同
《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都以追求自由的爱情、控诉封建势力为主线,《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男主人公罗密欧在舞会上邂逅了美丽热情的女主人公朱丽叶,两人一见钟情,迅速坠入爱河,但他们的爱情在家族的恩怨下受到了强烈干涉和阻挠,这对恋人在封建专制思想压迫下,最终以一个服毒而亡一个饮剑而亡的悲情结局告终。而《梁山伯与祝英台》中两位主人公同窗三载,日久生情,但他们二人的爱情在以家庭为代表的封建势力的破坏下暗自凋零,最后两人殉情化蝶双飞。
二、《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
的文化差异
(一)不同的审美文化心理
《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分别代表了中西方的爱情价值观,作者通过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揭示了深刻、复杂的人性。两部文学作品的主题和结构,反映出各自不同的悲剧审美文化心理。《梁山伯与祝英台》温婉绵长,细腻动人,是中国儒家思想深层文化的体现。几千年来“乐天安命”和“中庸”思想在封建社会占据着重要地位,而且中国传统社会长期形成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伦理道德思想直接影响了剧情的发展,作者必须要适应观众的审美需求,在悲剧中要注入光明的结尾,最终使得《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两位主人公的生死离别保守且含蓄。而《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主人公的生死离别可谓轰轰烈烈,罗密欧、朱丽叶对宿命的抗争好似飞蛾扑火一般,给人的感觉是热烈的。可以看出,不同文化体系下的悲剧主题体现了不同的审美情趣,西方传统文化思想与古希腊思想在整个西方世界都有非常深刻的影响,在西方的文化环境下,命运是注定的、不可抗拒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真挚地道出了青年男女的心声,剧情热烈、庄严,充满冲突性。而且西方文学艺术在“摹仿说”的影响下,力求反映艺术生活的真实性,同时罪感文化长期处于主导地位,这种原罪思想和真实性的表达方法,导致作者需要通过冷峻、无情的悲剧手法加重悲剧色彩,引发观众怜悯与恐惧心理的共鸣。而《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更加突出的是感伤,悲剧的冲突没有那么激烈、悲壮。
(二)不同的情节文化结构
情节结构是一部文学作品的脊梁,《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意味深长,以“化蝶”作结尾,使人在悲伤之余产生了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感。东方艺术作品侧重于表现,虽然《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在情节的发展和主题结构上有很多的共通之处,例如,男女主人公相知相爱,同时在爱情背后又暗藏危机,中国封建社会的门阀制度和西方封建势力的世袭仇恨,使得各自的爱情波澜四起、危机重重,最后的爱情结局是双双而亡,令人唏嘘悲叹,但在不同的文化体系下,二者情节结构的抒情性、冲突性存在明显文化差异。东方艺术的创作与欣赏常以抒情为主,利用叙述性的手法来推进故事发展,使得情节曲折绵长,节奏缓慢,悲剧主题的冲突感并不强烈。《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十八相送”“楼台会”等叙述性的情节,体现了中国文人的高远、恬淡。而《罗密欧与朱丽叶》悲剧中的冲突激烈,体现了西方人纯洁热烈的时代特征,主人公以惨死收场,显得剧情干净利落,悲剧的真实性造就了流传至今的爱情绝唱。
(三)不同的人物文化塑造
《梁山伯與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男女主人公最终均以死亡告终,但两种爱情悲剧背后的文化塑造出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物形象。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强调温情、仁义、含蓄,是异中求同的东方思维方式,作品中的悲剧人物柔弱、被动、善良,作者借此突出人物形象的悲悯感。而西方传统文化受古希腊文化的影响,作品表达出西方人直白热烈的情感特点,剧情冲突性强,作者对人物的描绘更加直接。虽然两部作品都表达了对封建制度的反抗和控诉,但各自主人公的反抗程度和反抗的彻底性具有明显的差异。中国的爱情观与家庭意识、门第观念紧密联系,梁山伯对祝英台的追求出于此种顾虑而迟迟疑疑,最后抑郁而死。而罗密欧狂热、浪漫而大胆,展示了西方的激情、热烈与执着。西方文化宣扬个人主义,强调人格尊严和人性的解放,所以《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主人公把个人的尊严看得至高无上,突破了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的干扰和阻断,因此,悲剧的结局凸显了斗争的悲壮,使观赏者为爱情的力量所震撼。而《梁山伯与祝英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人神协调、中庸有度,在悲剧的处理上点到为止,使结局相对圆满,化蝶齐飞的故事结尾给人一种希望和情感回报,填补了观者精神上的失落。
总之,《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体系下,阐述了不同的悲剧爱情特点。虽然,它们的悲剧成分有许多相似之处,但鲜明地表达了各自独有的价值体系。《罗密欧与朱丽叶》中融入西方传统哲学思想,节奏明快,情节发展激烈,表现出西方文化对爱情的追求是浪漫而狂热的,勇于向现实中的阻碍发起挑战。《梁山伯与祝英台》显然与传统的伦理道德思想、儒家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东方文化含蓄绵长,浓厚的家庭观念和社会地位观念束缚了主人公的爱情观念及其对封建婚姻的反抗精神。相比之下,《罗密欧与朱丽叶》狂热而又无所顾忌,而《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化蝶双飞给人以浪漫安慰的结局,突出了令人泣下的悲悯感。二者通过不同的表现方式传递出相似的思想,都是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
参考文献:
[1]夏传真.探讨《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梁山伯与祝英台》呈现出的文化异同点[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7):87-90.
[2]陈爱敏.从文化视角看朱丽叶和祝英台的爱情悲剧[C]//江苏省外国文学学会.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南京:江苏省外国文学学会,1997.
[3]冯伟.《罗密欧与朱丽叶》与“爱情”:从卢克莱修到彼得拉克[J].外国文学,2019(1):22-31.
作者单位:
荆楚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