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佳
摘 要:声乐教学越来越受重视,成为目前被广泛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中,主要是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只是效仿学习。而认知学习理论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对于声乐教学有着较好的指导意义。文章主要从认知学习理论的含义入手,阐述认知学习理论与声乐教学的关系,进而探索认知学习理论在声乐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将认知学习理论应用到声乐教学中以增强实际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认知学习理论;声乐教学;教学理论
一、认知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是通过研究人的认知过程来进一步探索学习规律的一种学习方法。在认知理论的影响下,人是学习的主体,主动参与学习,人类获取信息的过程是包含感知、注意、记忆、理解、问题解决的信息交换过程;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理解是有选择性的。
认知学习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早期认知理论的代表学派——格式塔心理学的顿悟学。认知学习理论的真正形成是在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认知学习理论的复杂行为是建立在条件联系上的复合反应,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时代的产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所有的心理学研究几乎都局限在实验室内。当时对于学习的研究,主要是研究人和动物的外部行为,对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的研究较少。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和科技文化的快速发展,对于人的认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关注人们对于信息的选择和接受,關注人们对于信息的编码、存储、提取和使用。从认知学习理论的科技发展背景角度来看,认知学习理论是心理学与相关学科交叉渗透的产物。
现代认知学习理论主要是指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奥苏贝尔认知同化说和加涅的累积学习说。布鲁纳指出学习的过程是一种积极的认知过程,他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构造并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声乐也需要经过获得、转化和评价这三个认知学习过程。认知学习理论,更多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已有的经验作用,重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并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倡对知识进行发现学习。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说,主要是指要以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不断学习新知识。根据学生学习的方式可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机械学习。加涅累积学习说把学习过程分为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作业阶段以及反馈阶段。
因此,通过认知学习理论的指导教学,学生可以不断地进行复杂的大脑内部信息的加工,更好地学习声乐教学,培养自身的高水平思维能力。
二、认知学习理论与声乐教学的关系
每个学科都具备不同的教学理论,声乐教学的理论涉及生理、心理、声乐、教学等各方面。调查显示,认知学习理论与声乐教学实际上并无紧密的联系,两者都是独立发展的体系。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认知学习理论可以有效地推动声乐教学的发展。
(一)顿悟与声乐教学的关系
声乐教学更多地重视实际技能的训练而相对忽视学生情感、心理方面的特点和变化,这会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认知学习理论当中的顿悟理论对于声乐教学具有更多的指导性意义。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声音在开始的时候难以达到教师的教学要求。教师在这个时候就可能会变得着急,学生的心理就会受到影响。学生越紧张,就越达不到教师的预期要求,学习的兴趣就会受到直接影响,甚至产生厌学心理。顿悟原理使学生了解到学习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来积累,在实际的声乐学习过程中将感知、记忆、思维、想象、顿悟等内容看成一个整体,不急不躁,耐心学习相关知识。简单的声乐模仿无法使学生达到真正的顿悟,学生要改掉声乐学习过程中的不良习惯,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声乐学习。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顿悟,真正地让自己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声乐,激发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投入到声乐学习中。
(二)建构主义教学与声乐学习的关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要是关注“学习是什么”与“如何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在原有知识理论的基础上,主动学习新知识,在特定的知识环境中,对新旧知识进行加工和构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不是简单构建新的系统知识,也不是单纯地重复他人的知识,而是在对知识进行构建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新的理解。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更多地强调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这一重要地位。而传统的声乐教学过程中,主要是教师占据学习的主导地位,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不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学生也习惯了这种被教师牵着走的学习方式,没有意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打压,难以进行有效的声乐学习,甚至对声乐学习产生反感的情绪。在建构主义认知理论的指导下,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教师应起到指导和帮助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使之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声乐学习的过程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样的声乐训练和实践才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声乐学习的效果。
(三)同化顺应与声乐学习的关系
图式作为个体认知结构的出发点,是学生认识事物的基础。学生的认知过程主要是受同化、顺应和图式三者的影响。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涉及各种庞杂的知识系统,学生在接触新的声乐知识时,会依据原有的声乐知识和学习方法去容纳新知识,从而达到一种认知发展的平衡状态。如果依据原有的知识无法掌握新的声乐知识,这时学生就需要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进而更好地适应新知识以达到一种知识的平衡状态。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应用,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同化和顺应,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元认知策略,加强对自己知识水平的认知,进而加强对自己认知过程的监控,进行新知识和旧知识的整合,从而形成新的认知学习体系。
三、认知学习理论在声乐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一)对学生进行发声技巧和情感表达的共同培养
学生在声乐学习中的发声技巧主要是通过作品中蕴含的情感表现出来。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咬字、呼吸、共鸣等多种方式组合教学,也是声乐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了解作品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内容,运用一定的发声技巧配合相应的情感表达将作品的内容表达完整。
在实际的声乐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过度关注学生的发声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忽略学生的情感表达,往往会导致学生的发声变得呆板,不灵活,在发声的过程中没有关注情感的投入。有时候,太多的发声技巧的运用反而会带来不好的表演效果。学生的专业不扎实,情感投入不足,学习效果就不会很好。在声乐表演过程中,要使学生的发声技巧和情感表达有机融合,要明确发声技巧只是为声乐表演服务的工具,而不能将侧重点放错。为了更好地将情感投入到声乐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表演之前应该充分了解作者创作的背景、作者的人生经历以及创作作品的初衷,这样才能更好地体会歌曲的内涵和思想主题,在运用发声技巧的同时将情感完全融入进去。
(二)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顿悟的培养
学生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要加深对顿悟理论的理解,知道顿悟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在此基础上,掌握相应的声乐学习方法。
学生具有差异性,有些学生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基础知识较差,顿悟较慢,无法达到教师的预期效果,这样教师就可能会显得特别急躁,给学生带来紧张感和压迫感,而这种紧张感和压迫感会进一步影响学生的声乐学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顿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应该鼓励学生勤加练习。除此之外,教师对于一些理解难度较大的内容应该放慢讲解的速度,有条件的可以进行多次讲解,让学生反复练习,加深学生对声乐知识的深层次理解。
综上所述,认知学习理论当中的許多教育理论对于声乐教学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将认知学习理论应用到声乐教学当中,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也会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应正确处理顿悟与声乐教学的关系、建构主义教学与声乐学习的关系、同化顺应与声音学习的关系,将学生的发声技巧与情感表达有机融合,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顿悟的培养,从而达到声乐教学的培养目标,更好地促进声乐教学。
参考文献:
[1]王海英,尹兆梦,王献英.多媒体学习理论视阈下插图对学生认知学习的影响机制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23):46-48.
[2]张展.认知学习理论视角下的高校音乐教学实践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8(5):14-15.
[3]肖亚男,荣荣.认知学习理论对韩国语教学的几点启示[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1):291-292.
作者单位: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