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湘南本土音乐文化的校本课程实践研究

2020-01-25 16:10廖星麟
大观 2020年10期
关键词:协同教学社会实践校本课程

廖星麟

摘 要:在湘南本土音乐文化基础上开设校本课程可有效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且有利于提升音乐教学质量。在此基础上,文章簡要分析了学科中渗透湘南本土音乐文化的协同教学与校本课程的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并重点论述了编制校本教材、运用典型案例、开发优秀示范课件、校本课程的综合社会实践等构建校本课程体系的策略,以此为湘南学院音乐学科的教学提供新的指引方向,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

关键词:湘南本土音乐文化;校本课程;社会实践;协同教学

注:本文系2018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湘南本土音乐文化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验研究”(湘教通〔2018〕436号)阶段性研究成果。

湘南本土音乐文化对于音乐教学有着深远影响。为了加强当地学生对于本土音乐的了解,应在音乐教学中从多个角度融入湘南本土音乐文化,促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产生较高的音乐感悟。同时,还应结合本土音乐文化编制校本教材,确保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能够拥有可靠的文本资料,进而拓宽湘南学院音乐教学范围。

一、学科中渗透湘南本土音乐文化的协同教学

要想保证湘南本土音乐文化得到有效传承,可通过在音乐学科中渗透湘南本土音乐文化的形式实现协同教学。比如在钢琴教学、声乐指导、视唱练耳、音乐史讲解、作曲理论等课程中进行协同教学,这样可确保学生在接受常规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能认识到湘南本土音乐文化的重要性。

比如教师可在教学内容与课堂授课形式上进行创新,充分融合湘南本土音乐文化特色,进而引起学生对湘南本土音乐文化的关注,也能适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在音乐史课程中融入湘南本土音乐特色文化,促使该院校学生掌握更多有关本土音乐文化的知识。设置音乐课程模块供学生自主选择,鼓励学生在完成必修课学习任务的同时也能积极参与到选修课程活动中。这不但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民族情怀,使其体会到弘扬传统文化的真正意义。此外,可以在舞蹈课程、声乐鉴赏等教学课程中融入湘南本土音乐文化内容。这种协同教学的方法不但对湘南本土音乐文化的发展有促进作用,还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校本课程的教学实践基地建设

校本课程的教学实践需要依托配套的教学场地、教学设施,确保基于湘南本土音乐文化的校本课程实践教学任务得以完成。同时,还应当积极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使其在愉悦的文化氛围中获得较强的音乐实践体验。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情建立集教学、培训、考核于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改善教学现状。

将湘南音乐本土文化融入校本课程中,一方面,能加深学生对本土音乐文化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能锻炼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使其在音乐教学中获得的学习体验最优化。因此,教师应根据校本课程教学目标合理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同时,在建设校本课程教学实践基地时还应考虑到学生个体发展需求与学校自身特色等因素。比如针对湘南地区院校,可做好学生音乐喜好调研工作,为学生提供适合的音乐学习内容,在调动其积极性的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以湘南汝城客家山歌为例,学校可为学生建立专门的湘南音乐实践基地,并在其中配备专用服饰、敲击乐器等,而且还可将日常饮食也调整为对应的特色食物,确保学生能在实践基地里真切地领略湘南山歌文化的风采。在教学阶段还应借助音乐曲目传递文化思想,例如在《读书郎》中,学生可从歌词内容中感知客家文化注重教育的传统美德。

三、构建校本课程策略

(一)编制校本教材

湘南本土音乐包括嘉禾民歌、湘南昆曲、莽山瑶歌等等,为了更好地完成校本课程的开设与实施,应当以这些湘南本土音乐素材为基础,完成校本教材的编制。对于音乐教材来说,校本教材属于音乐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其编制也是构建音乐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而对于校本课程来说,校本教材是实现相应课程教学的重要资源,不仅要融合本土音乐素材,还要纳入当地人们的价值观、文化习俗等内容,促使其尽可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更加贴近。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促使学生在教学中提高本土音乐知识的水平,明确“中西音乐文化不存在孰优孰劣”的理念,让学生了解、理解、欣赏、认可、尊重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享受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

需要注意的是,在编制音乐校本教材的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深入挖掘、整合湘南本土音乐内容与形式,还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音乐知识掌握水平等选择合适的内容,避免学生在学习校本教材感到吃力、枯燥,降低对民族音乐文化学习的兴趣。

(二)运用典型案例

在展开基于湘南民族音乐文化的校本课程教学中,应当选取湘南民族音乐文化的典型案例,以活动、表演等形式融入校本课程教学中。

例如,郴阳对子调是湘南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郴阳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郴阳对子调在表演的过程中,拥有“小队伍、小节目、小装备”的特点,对场地的要求更小,因此极为适合在校本课程中引入。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点、表演技巧之后,为学生展示郴阳对子调的经典曲目,包括《补缸》《瓦盆记》《盘花》等等。让学生以3~4人为一组,在课后时间选择感兴趣的曲目进行排练(也可以使用自创曲目),并在后续课堂教学中在全班范围内展示分享。通过这样的方式,促使湘南民族音乐内容融入校本课程的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湘南民族音乐文化内容的理解程度,达到提高基于湘南民族音乐文化的校本课程教学效率效果的目标。

(三)开发优秀示范课件

当前,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为教学工作的展开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持。在基于湘南民族音乐文化的校本课程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完成多种优秀课件的制作,凸显出音乐教学的生动性特点。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校本教材,在互联网中寻找有关湘南本土音乐的相关内容,包括历史来源、经典曲目、服装图片、表演视频等等,也可以与其他教师合作,自己录制教学视频,丰富基于湘南民族音乐文化的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提升教学的趣味性与生动性。

(四)校本课程的综合社会实践

基于湘南本土音乐文化所设置的校本课程,还应积极开展多样性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确保校本课程具有一定实践价值。比如可设置“大学生三下乡文艺演出”“本土音乐文化旅行”“文艺惠民进社区”等实施活动,由此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提供重要指导。此外,教师还可依据校本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在社区或公共场所以湘南本土音乐文化为依托,开展各种音乐文化活动,这样既能扩大湘南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播范围,又能帮助学生树立强大的自信心,使其在音乐领域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比如明德地区在校本课程开发阶段专门运用陶艺、舞蹈等形式对湘南音乐文化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模仿,而且还专门在户外地区上演《罗四姐采桑》话剧,对嘉禾民歌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使湘南本土音乐校本课程更具丰富性。

同时,在将湘南本土音乐文化引入课堂的过程中,组织在校学生下乡演出,主要以郴阳对子调为主,包括演唱《险峰调》《调情调》等,采用丑旦对唱的形式并搭配快板、腰带、长扇子等物件,在表演中诠释湘南本土音乐文化内涵。

因此,校本课程的社会综合实践是保证校本课程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只有将校本课程与社会实践进行有效融合,才能使湘南本土音乐文化得到很好的传承,这样一能引起广大群众对本土音乐的注意力;二能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湘南本土音乐文化的认知,进而拓宽校本课程应用渠道,保障校本课程的实践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为了促使湘南本土音乐文化得到有效传承,应根据学校实际教学情况积极开设校本课程,并从协同教学、建设教学实践基地、开发优秀示范课件、注重综合社会实践效果等方面着手,促使当地学生能在音乐学习中认识到湘南音乐本土文化的独特魅力,使其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保障音乐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林春菲.瑶族坐歌堂音乐形态及社会功能:以湘南三市六县区八瑶族乡坐歌堂为例[J].当代音乐,2019(4):102-106.

[2]潘青峰.湘南本土音乐引入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之探索[J].艺海,2018(4):98-99.

作者单位:

湘南学院

猜你喜欢
协同教学社会实践校本课程
“互联网+”时代下协同教学模式的创新方法研究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医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模式建立探析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云计算环境下电子商务协同教学模型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