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院情怀 空中里巷

2020-01-25 16:05刘嘉言刘立平
民生周刊 2020年26期
关键词:高层住宅邻里文脉

刘嘉言 刘立平

几千年以来,中国的居住传统就是邻里之间互通有无、守望相助。但是进入当代以后,因社会变迁和建筑设计法规双重夹击之下,这种传统正在城市的居住区里渐渐消失,邻里之间的交往日渐衰落,住宅的公共部分完全沦为交通走道。

建筑大师梁思成曾经提出:建筑艺术形态的表现形式,“中而新”是上品,“西而新”为次,“中而古”再次,“西而古”是下品之下,不可取。

晚清以降,一代代建筑师为了在不割断中国传统文脉、民族基因、传统审美之前提下,同时顺应时代的发展,对新观点、新理念、新材料、新技术,新时代精神如何兼收并蓄,构建“新中式”这一建筑上品,苦心孤诣,上下求索,可谓“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几代人的探索,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绩:我们看到了北京菊儿胡同、上海新天地、成都宽窄巷子的成功改造;看到了万科第五园、清华坊、运河上的院子、苏州博物馆、宁波博物馆、天人长安塔等成功的“新中式”建筑;看到了王澍因为将中国的本土材料使用在现代建筑上,打破了固有章法而荣获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

但是“新中式”目前在居住建筑方面的尝试,大都集中在低密度住宅中,且大多面向社会中的高收入人群,其建筑形态都是联排、独栋别墅,而“新中式”高层居住建筑在重振邻里交往方面还鲜有成功的先例。

笔者一直以来就有一个梦,梦想能为普罗大众建造这样一个融传统民居和现代科技于一体的“新中式”高层居所:在这里,家家门前有一条长长的巷道,儿童可以在这里风雨无阻地玩耍,老人可以在这里悠闲散步的同时照看着自己的儿孙;在这里,家门口就是一个邻里中心,邻里可以在这里交往、聊天,男人们可以在这里看球赛、看露天电影,在邻里中心的月亮门上写着巷道的名字;在这里,每户都有一个显示业主身份、学识的门头,门柱上雕刻着金色的家训对联,门楣上悬挂着业主姓氏的鎏金大字;在这里,家家都有前庭院、后花园、中庭院,在自家的庭院里,种着海棠、丁香,周末和三五知己在庭院里泡茶聊天,夜幕降临,抬头就可以看到满天的繁星。

在笔者的梦中,这种“新中式”的高层住宅应该拥有这些特质:

可以提供多层次、多功能、具有归属感的邻里交往空间,增加邻里之间相遇、交流的契机。为高层住宅居民邻里之间的交往活动提供便利、安全、舒适、丰富的交往空间,重振邻里之间的交往。

在消化、吸收各地传统建筑符号的基础上,进行适度创新,设计成有地域特色的建筑,延续当地文脉。

每家的入户空间是一个挑高的庭院,让每个人都有凝望天空的自由。

每家每户有一块种植区,为银发一族、儿童提供消磨时间的好去处,又能缓解对食品安全的担心。

每栋住宅楼设置集中的宗教祭祀空间和娱乐空间,满足居民的精神需求。

经过长期不懈地思考,笔者可以说已经在心里实现了这个梦,并为这个梦起了一个专属的名词:空中里巷。我们把传统的胡同、里巷由原来的平面方向伸展变成了垂直方向布置,用“空中胡同”这一形式来保留我们中华几千年居住文明沉淀下来的精髓。

这种空中里巷的实现方法又有哪些呢?

高层住宅每四层左右设置一个邻里中心,其功能借鉴福建土楼的祖堂,具有公共议事、邻里交往、儿童游乐等多种功能,为整栋邻里交往系统的核心。笔者希望用邻里中心来促进邻里交往、形成守望相助的良好邻里氛围。

每家入户空间是一个借鉴上海“石库门”住宅的半私密挑高庭院,这个挑高庭院有三个作用:一是客厅、厨房朝向庭院开门、开窗,避免了外廊式住宅的视线干扰问题;二是起到通风、散热的作用;三是为让居民足不出户,即可接触自然、融入自然。这个庭院既保证居住的安全感、私密性,又满足了中国人内敛、低调的天性。

户型平面采用小户型跃层的形式,上下两层动静分离,各单元公摊率与目前的高层建筑的平均公摊率相比还略低一点。

将建筑屋顶、山墙、建筑入口、邻里中心围墙、入户门头作为装饰重点,结合各地传统建筑元素,设计成有地域特色的建筑,延续当地文脉。

在高层住宅的邻里中心和屋顶花园、空中胡同、入户庭院、户内空间组成了一个由公共、半公共渐进为半私密、私密的空間序列,形成一个丰富的邻里交往体系。

在邻里中心布置立体式水培种植区,尝试解决现在大家普遍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

我期待,有一天,中国人的合院梦、里巷情,能从梦想变为现实。

猜你喜欢
高层住宅邻里文脉
保护“文脉” 吸引“人脉”
“小邻里”托起“大幸福”——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打造“邻里+”基层治理新样板
二十四节气的历史文脉
一起高层住宅火灾的调查及其启示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设计的文脉 第1季
黑白电视·邻里之情
高层住宅立面设计与细节
高层住宅建筑防雷接地设计探讨
你为邻里理发,我为你倒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