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娟
【内容摘要】“活泼泼地”课堂教学,系我校在先贤汪懋祖先生为我校题写的劝勉词的基础上发展来的特色课程文化的一部分,是我校在此思想基础上努力构建的一种“活泼、生动、自然”的文化场域,达成一种“生机、活力、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活泼泼地;文化;课堂教学
“活泼泼地”课堂教学,系我校在先贤汪懋祖先生为我校题写的劝勉词的基础上发展来的特色课程文化的一部分,是我校在此思想基础上努力构建的一种“活泼、生动、自然”的文化场域,达成一种“生机、活力、人本”的課堂教学模式。作为江苏省震泽中学追寻、践行与坚守的学校特色办学文化,“活泼泼地”教育已成为学校发展的凝聚力与核心竞争力。
一、“活泼泼地”文化内涵探微
“活泼泼地”,系我校在先贤汪懋祖先生为我校题写的劝勉词的基础上发展来的特色课程文化的一部分,是在众多教学家有关“活”的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并由此拓展而成一种课堂教学模式。“活泼泼地”教育,是一种以关注个性化的“这一个”,成就“活泼泼地”“每一个”为核心理念,顺乎天性、着眼个性、激活灵性的一种震中特色高品质学校文化,旨在营造自然灵动的学校文化场域,构建和谐乐群的师生生活方式,打造朴茂生动的教育生态。
“活泼泼地”课堂教学,它一改当下为教师好教而定位的“标准化”“同质化”“被动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一方面强调课程形态的多元化多样化,突出教与学的灵活选择,力争做到教学合一;另一方面强调人的生命状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达成具有核心价值取向、有个性化深度学习以及多元灵动的学习模式,促进学生学习的获得感、幸福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二、当下传统课堂教学现状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施教者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的以自己的认知来取代学习者的认知,往往违背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规律,忽视学生的能力培养,而偏重知识的传递,忽视学生的主体,而偏重老师的讲授。课堂教学往往成为教师个人的“独角戏”,形成只有教师教却没有学生学的单边活动,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及多元智能在无形中被忽视。结果总是不尽如人意;教师觉得教得累,怎么讲有些学生也不懂;学生也学得累,老师讲了好多遍了,可就是搞不懂。教师感受不到工作的快乐,学生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都没有幸福感可言。讲授法是传统教学中常见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对知识的传递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依据三维教学目标可知,我们的课堂不仅重知识,更要重能力,重讲授,更要重探究。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课堂主体,学生要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三、“活泼泼地”课堂探究
“活泼泼地”课堂学习一改过去高考硬是“被动式”“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把学生当成有生命的、充满灵性的人,努力以学生为课堂学习的额主体,挖掘学生学习潜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唤醒学生自主思考的自觉自信。“活泼泼地”课堂学习体现了对生命的关怀,对个性化的追求,对创造活力的激发以及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1.“活泼泼地”课堂洋溢着幸福的气息——以生为本,打造幸福课堂
“活泼泼地”课堂,以生为本,即把学习还给学生,转变以往为教师教而设计的教育,落实为为学生学而设计的教育。我们的教学要把目光聚焦在学生身上,“以生为本”、“以学论教”,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运用适当的教育方式,“教师尊重其身心发展规律,细心、耐心指导,挖掘每一位学生的潜能”,真正做到把让“讲堂”变成“学堂”,教师更多的要把知识的讲授转化到启发和点拨上,如应该通过什么途径让学生掌握,课堂秩序如何调控,怎样运用课堂资源随机应变进行启发、点评或总结。因此,“活泼泼地”课堂教学能够凸显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由地学,使学生体会到课堂学习的幸福感。
2.“活泼泼地”课堂跳动着自由的节奏——活力学生,引领自主探究
“活泼泼地”课堂教学,是新课程自主合作探究的实践和外在呈现,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是学生学习的舞台,而且是开放的、和谐的、民主的舞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教学活动的“活动者”“参与者”。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以主人公形式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研究。学生面对老师、面对教材时,能够踏踏实实地自持自悟、敢于质疑,勇于畅言。这样让学生充分动起来;让学生充分说起来;让学生充分想起来。因而“活泼泼地”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本质规律,依靠学生主体,发挥学生潜能,提升学生学习活力,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和生命的提升。
3.“活泼泼地”课堂绽放着智慧的火花——思维碰撞,闪耀智慧光芒
“活泼泼地”课堂更是学生生命发展、师生思维相互碰撞的舞台。“活泼泼地”的课堂教学摒弃了以往的教师束缚、课堂禁锢,营造一种自由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不再“独揽大权”,把提问、质疑的权利还给学生。学生作为课堂主人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采用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不光在课堂中游弋,更是在学习文本中尽情游弋,积极动脑,主动思考,形成师生、生生、师生与文本的对话,在对话中迸发出个性化的探索思考,在对话中绽放思维碰撞的火花,从而极大地培养学生探索、发现的能力。
新程标强调学生是学科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应当创设和谐、民主、自由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同时,在遵循个性差异的基础上,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课堂教学的互动活动中,学生不能沦为应声虫,而应该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遵循以学论教的原则,关注学生学情、思维、能力、情感,明确目标,科学安排内容,合理设置问题,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文本,自主思考、质疑、讨论,敢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合理处理预设与生成,形成有效的、切实的教学互动,真正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因而“活泼泼地”课堂就是秉承教育本源,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达成具有核心价值取向、有个性化深度学习以及多元灵动的课堂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参与中享受快乐、感受幸福,最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成为一个“活泼泼”的人。
【参考文献】
[1]杨少涵.“活泼泼地”发微[J].中国哲学史,2016(3):78-85.
[2]杨九俊.幸福的学生:活泼泼的生命[J].阅读(教学研究),2017(3).
(作者单位:江苏省震泽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