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仰”之辩

2020-01-22 06:07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0年45期
关键词:键盘辩论人性

模拟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三国时期文学家李康在《运命论》中说:“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意思是“德行高于众人,众人必定会对他加以诽谤”。然而,汉代儒家学者郑玄却认为人们对“有高德者则仰慕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意为人们“看见品德高尚之人就会仰慕他,看见行为光明正大之人就会效仿他”。

某中学拟以“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正方)和“行高于人,众必仰之”(反方)为题举行一场辩论赛,请你选择其中一方的观点写一篇辩论词,以一辩的身份进行开篇陈词。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展示一

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李炜韬

各位评委、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是正方一辩。我方认为: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并非所有人都能抱着积极乐观的心态来看待这个世界,阳光也并不能洒满世间每一个角落。

如果人人都抱着“见贤思齐”的乐观态度,怎么还会有人与人之间的争名夺利、钩心斗角?在看到别人成绩显著、功成名就的时候,一些人除了羡慕,还会有嫉妒,更有甚者会萌生恨意。这些人常常会怨天尤人,慨叹自己时运不济,抱怨别人凭什么比自己过得光鲜。正是这种心理,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为了把德行高于自己的人抹黑,拉下马,不惜用贬低、非议、诬陷等卑劣手段。这种种行为,彻底暴露了其人性中丑陋的一面。

其次,人的惰性也是导致非议“行高”之人的重要原因。在有些人看来,“你”“行高”了,岂不就显得“我”“行低”了?要让“你”和“我”再次处于同等地位,最省时省力的办法不是“我”努力向上,而是把“你”也拖下来,而且拖得越低越好。只有到那时,“我”才会有优越感。正是惰性让这些人选择了用“非之”的态度对待“行高”之人。“望人穷”“幸灾乐祸”等行为正是这种惰性心理的集中体现;“丧文化”也正是在这样的温床上潜滋暗长出来的。

并非所有人都能像孔子那样贤明,有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谦逊态度。网络上,通过非议他人的过人之处来提升自己的存在感,满足自己虚荣心的大有人在。大家一定对“键盘侠”这个词不陌生吧,百度百科对“键盘侠”一词的解释是:部分在现实生活中胆小怕事,而在网上占据道德高点发表“个人正义感”和“个人评论”的人群。也就是说,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21世纪,即使你足不出户,也可能会被远隔千里的人诋毁谩骂。“键盘侠”们只要拿起键盘,就认为自己是“正义的化身”,占据着道德的制高点,可以任意批判别人,对别人进行道德绑架,对社会各个方面评头论足。这些“键盘侠”们就是“众必非之”中“众”的典范。

有人曾说,请不要考验人性,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可见,“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我的陈词完毕,谢谢大家!

点评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篇辩论词体现出考生敏锐的洞察力,似针如刺,将人性的阴暗面揭露得一览无余,揭示出世俗庸常的自私心态。本文给我们的写作启示在于:辩论词要想让人心悦诚服,就必须将事理讲清说透,要走进生活,咀嚼生活,把待人接物的人情事理揣摩通透。也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有思想、有见地的优秀作文。

思路导航

这是一道很有意义的辩题,“行高于人,众必非之”直指人性中阴暗的一面,而“行高于人,众必仰之”则直指人性中积极阳光的一面。要想写好这篇辩论词,考生必须关注生活,观照社会,体验人情,洞察人性。自古以来,就有“人之初,性本善”与“人之初,性本恶”之辩,而这道辩题无疑是其延伸。辩论须以理服人,因此,考生在动笔之前要把事理捋顺、理清。从某种意义上讲,这道辩题也暗合了时代主旋律,昭示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的必要性。当今社会,无论是感动中国人物,还是全国道德模范,无一不是“行高于人”的杰出代表。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也是一个崇尚英雄、敬仰英雄的时代。无论是对“非之”的揭示,还是对“仰之”的高扬,都是推动社会前行的力量,它们共同构成了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

例文展示二

行高于人,众必仰之

◎茆秋羽

各位评委、各位同学、各位辩友:

大家好!我是反方一辩。我方认为:行高于人,众必仰之。

有人说,评价一个国家的品格,不仅要看它培养了什么样的人民,还要看它的人民对什么样的人追怀,对什么样的人致敬。中国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培养了一代代“行高”者,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自当“仰之”。

人类总是要向前发展的,真、善、美是其永恒的精神追求,而“仰之”则是提升自身发展力的必然选择。何以言此?因为“行高”者自带能量,而且是“满满”的正能量,“仰之”则可以从他们身上汲取丰赡而持久的道德力量和精神力量。

“仰之”可以感召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行高”者总是使我们精神振奋,感召着我们不断寻求正义、爱心和良知。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际,84岁的钟南山院士不惧艰险,连夜赶赴疫情一线。在这种逆行精神的感召下,天使白来了,橄榄绿来了,守护蓝来了,志愿红也来了。他们浇铸起一道坚固的抗疫防线,切断了病毒传播的魔爪;他们汇聚成一抹温暖的色彩,让城市迅速地恢复了生机与活力。

“仰之”可以引领人,“见贤思齐”。在人的前进道路上,方向往往比努力更重要,而“行高”者就是一座航标,引领着人们从“小我”驶向“大我”。正是在“敦煌守护者”常书鸿等前辈的精神引领下,樊锦诗从未名湖畔来到了莫高窟,扎根石窟蟠,一腔爱,一洞画,一场文化苦旅,从青春到白发;而在“敦煌的女儿”樊锦诗的精神引領下,“留守女孩”钟芳蓉摒弃庸常的成功经验,在价值排序中,把对民族文化根基的守护放在了比世俗所认为的赚钱、就业、身份、地位更高的位置,坚定地报考了北大考古专业。

“仰之”可以激励人,“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行高”者可以不断激励我们的精神,让我们的思想更坚定,意志更坚强,脚步更坚实,从而推动我们更好更快地发展。林鸣是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总工程师,为了安装第一节沉管,他坚守岗位,96小时没有休息。正是在他这种担“责”不推、担“难”不怯、担“险”不畏的精神激励下,他的团队成员人人都拿出了“技术攻关越天堑”的勇气,进行了无数次试验,召开了上千次讨论会,终于攻克了全世界最困难、最复杂的外海沉管建设难关,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制造”的力量。

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我们新时代青年只有敬仰“行高”者,传承并发扬其精神,才能勇立大时代,铁肩担使命。

我的陈词完毕,谢谢大家!

点评

这篇辩论词与时俱进,雄辩有力。考生一方面条分缕析地阐述了“行高”者对人的发展所产生的感召、引领和激励作用,充分论证了“仰之”的必要性;另一方面撷取了钟南山、樊锦诗和林鸣等时代楷模的感人事迹,并论述其对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充分彰显了“仰之”的重要性。在论证过程中,考生先说理后举例,足见其思辨功力;在例证过程中,又能由事生理,足见其逻辑思维能力。理直气壮显辩才,此文得之。

猜你喜欢
键盘辩论人性
键盘猫
逼近人性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Cлово месяца
ikbc R300机械键盘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