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下安徽省产业结构现状与对策分析

2020-01-21 05:58耿艳军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优化升级供给侧改革产业结构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继续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因此,对产业机构优化升级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分析安徽省产业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强化技术创新,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注重人才引进与培养等方面提出产业结构优化路径。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中图分类号:F121.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5383(2020)04-0067-03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Anhui Province under the Supply-Side Reform

GENG Yanjun

(School of Accounting, Anhui Vocational College of Business and Industry, Hefei 231100,China)

Abstract:

The report of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ointed out that we should continue to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the supply side structural reform as the main line. Therefore, new requirement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institution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Anhui Province,the optimization path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from the aspects of building modern industrial system, strengthen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creasing financial support,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talent introduction and training were proposed in this paper.

Keywords:

supply side reform;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隨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供需关系出现了结构性失衡,出现了有效供给不足、创新能力薄弱、抵御风险能力有待强化等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便应运而生。与传统的需求侧结构性改革不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通过调整供给侧的生产要素结构,促进产业要素流动,提高生产要素使用效率,增加有效供给,从而构建新的经济增长特点和趋势。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继续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1]。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出了新的要求。安徽省作为中部省份,农业和加工制造业在全国排名靠前,但GDP总量排位多年来均处于中等水平,与浙江、江苏等经济强省差距较大。因此,本文探究在供给侧改革前提下,安徽省产业结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的基础上,为产业机构的优化升级提供理论支持,不断增强安徽省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以高质量的产业结构促进安徽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供给侧改革下安徽省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1.1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近20年来,从安徽省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趋势来看,三次产业之间的比重关系有了明显的改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正逐步向合理化方向发展。尤其是2015年供给侧改革提出后,安徽省第三产业的发展趋势明显优于以前年份。2018年安徽全年全省生产总值达30 006.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02%,一二三次产业比例为8.8∶46.1∶45.1。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 638亿元、13 842.1亿元、13 526.7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3.2%、8.5%和8.6%。如图1所示,2000—2017年期间,安徽省第一产业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2000年为25.56%,而到了2017年仅为9.56%,降幅达62.60%;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2000年为36.41%,在2013年达到最高值54.65%,之后4年又呈现下降趋势,2017年达47.52%;第三产业则与第二产业相反,呈现出先升后降再升的局面,2000年为38.03%,2003年出现一次小高峰,达41.76%,至2013年则降到低谷33.02%,后又于2017年回升至42.92%,三次产业结构的重心逐渐向第三产业偏移[2]。

在产业贡献率方面,如图2所示,安徽省三次产业贡献率排名分别是二、三、一,第二产业贡献率在2010年达到最高,为70.17%,2017年回落至48.54%,第三产业经过几次波折,2017年也达到46.61%,几乎与第二产业持平。由此可见,第二、三产业已成为安徽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且第三产业有超越第二产业的势头。

1.2 工业产业能源效率效能明显提升

工业是第二产业的主导部分,根据安徽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8年,安徽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3%,比全国高3.1个百分点,居全国第4、中部第1。同时,工业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8.9%,凸显出其优势地位。但是,2018年工业能源消费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为65.44%,比2018年下降了2.13%,与2000年的79.55%相比更是下降了17.73%,由此可见,工业产业在效率效能上有了较大幅度的改进和提高,也充分体现了工业产业向绿色低碳产业积极发展的有效趋势。

1.3 战略新兴产业规模不断提升

近年来,安徽省正处于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衔接交替和发展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战略新兴产业保持着较快的发展势头,2018年全年战略新兴产业实现产值同比增长16.1%,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29.5%,对工业产值的贡献率大幅度提高。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一批产业产值均超千亿元,在这些行业里,涌现出一批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它们不断提升创新优势、配套能力和规模效应,以提升产业链水平为目标,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注入了强大动力。

2 安徽省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产业集聚程度有待提高

2018年,安徽省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总值的比例为8.8∶46.1∶45.1,虽然处于逐年优化过程中,但与全国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总值的比例7.2∶40.6∶52.2相比,分别高出1.6、5.3和低了7.1个百分点。无论是农业还是工业产业,从供给方面来看,大部分产品仍然处于初级加工阶段,劳动密集而产品附加值却不高,由于基础设施配套严重不足等原因,战略新兴产业虽涌现出一批科研创新成果,但部分产业仍处于高端产业的低端环节,依旧缺少真正掌握核心技术,产品增值率高并且具备广阔市场前景的尖端产品。

同时,安徽省大多数企业规模偏小,没有发挥规模经济效应。截至2018年12月31日,沪深两市共有3 567家上市公司,其中,安徽省有103家,占2.89%。虽然安徽省坚持龙头带动,实施“龙头+配套”工程,全省产业集群专业镇集聚企业3.45万家,带动就业166.9万人,但是产品技术含量低,同质化较为严重,专业镇内部市场竞争激烈,大多数仍以传统产业为主,缺乏关键核心技术,并且移动互联网、云平台、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产业集群中应用不足,从而影响了整个产业的发展。

2.2 创新能力不足

近年来,安徽省通过持续打造“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加快建设“一室一中心”分平台,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创新创业的形势不断发展。2018年,安徽省发明专利拥有量达9.83件/万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5 403家,产业产值首次突破万亿元。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虽然在技术创新上取得了比较亮眼的成绩,但全省研发投入强度仍低于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地区,且省内各地区之间研发经费的投入也有不小的差距。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渠道仍不够通畅,传统产业缺乏吸收科技创新成果的动力和能力,导致了产业化进程缓慢[3]。另一方面,高端创新人才相对匮乏,尤其是市县级区域,受地理位置等因素影响,同时又在制度上缺乏对人力资本的创新,阻碍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引进以及留住高端人才均比较困难,因此不利于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的开展,甚至影响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2.3 金融支持缺乏力度

金融支持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安徽省金融业虽然在整体规模和产业增加值方面均保持稳定增长,但仍低于全国水平,2018年安徽省金融业增加值仅占全国金融业增加值的2.99%。在融资结构方面较为传统单一,仍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比例较小。金融机构存款过多,而中小企业贷款渠道却颇受限制,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以及农商行等金融机构无论是资产总额、机构数量还是就业人数方面所占比例偏小,从而导致了金融资源缺乏有效配置,影响企业融资效率,无法有效适应安徽省产业发展的变化。此外,安徽省金融业外资金融机构引入较少,对外开放程度偏低,集聚程度与沿海城市相比较低,尚未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金融中心,缺乏足够支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的有力保障。

3 安徽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建议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生产端入手,提升产出质量,扩大有效供给[4],形成优质高效且多样化的供给体系,离不开产业结构的有效升级。因此,应该充分发挥安徽省产业特色优势,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在精细化供给的同时向高端化、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供给迈进,从而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1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安徽省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下,安徽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优化产业结构:1)延伸产业链,发挥产业集聚效应。针对现有产业,如果已经形成了优势产业链,就通过信息化技术、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方面将产业链的优势继续扩大,如果尚未形成优势产业链,就对缺失的环节进行修补,力争推动产业向更合理的方向发展。2)推进结构性去产能。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才能维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因此,对于一些高能耗、高污染以及高成本的企业,应该强制淘汰,进一步化解产能过剩的问题。精准处置“僵尸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债务重组、破产清算等方式,实现市场出清,并妥善解决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3)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服务业将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转向具有高技术、高附加值以及高人力资本的现代服务业,因此,促进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有效融合,协调发展,是实现安徽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要途径。

3.2 强化技术创新

劳动力、土地、资本以及创新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四大要素,其中技术创新是实现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要素。强化技术创新,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以技术为纽带,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到不同产业中去,促进产业内部技术改造,推进产业间结构向合理化发展。加强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積极与各类科研机构和高校进行产学研深入合作,开展核心技术研究和集成创新,并且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将供给端高质量化,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产业分工向研发和市场这一“微笑曲线”的两端跃进。

3.3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离不开金融支持,安徽省应鼓励各类金融机构拓宽间接融资渠道,通过信托贷款、预期收益质押贷款等模式,推动高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创新型企业与金融机构

进行深度的战略合作。鼓励企业进行风险投资、私募股权、资产证券化等新型融资模式进行直接融资,提高直接融资在融资总量中所占比重。同时,在金融政策方面应向战略新兴产业适当倾斜,解决中小企业资金不足,优化金融集群环境,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3.4 注重人才引进与培养

高端人才的引进,在突破关键技术、开发新产品等方面能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安徽省应尽可能地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来吸引高层次技术人才,尤其是战略新兴产业,根据人才需求预测,推进人才引进工作的长效化和机制化,从而解决高技术型、实用型人才短缺的问题。在人才培养方面,安徽省科教资源丰富,通过建立长期的校企合作机制,推动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共同发展,同时加大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培育一线技能人才,形成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为产业机构的优化升级提供坚强的后盾。

参考文献:

[1]高汝仕.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特征[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8(12):44-50.

[2]张竹云,耿艳军.新常态下安徽省产业结构优化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5(12):24-25.

[3]吕连生.经济新常态下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J].江淮论坛,2018(5):64-69.

[4]于清清.共享经济助推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山东纺织经济,2019(5):24-26.

猜你喜欢
优化升级供给侧改革产业结构
私募股权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试析石油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优化建议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试论自主创新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