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的新型诱惑

2020-01-21 09:38方菲
方圆 2020年24期
关键词:案件

要善于分辨网络中的各种诱惑,识破背后的骗术与陷阱,及时止损,这样才能避免更为严重的肉体和精神伤害,不再面临无法挽回的遗憾。

——记录者:方菲

2020年我采访的案件中,与网络相关的案件有不少,其中包括网络婚恋诈骗、新型网络性侵犯罪、互联网迷信、直播带货等案件:女主播遇上假冒富二代;11岁女孩在网络上被陌生人远程性侵;男子时而扮作高富帅,时而扮成美少女,在网恋交友App上骗财骗色等。现在,人们的生活已离不开网络,而网络上的信息纷繁而复杂,网络中的人或真或假,网络上的事件似现实又似魔幻,多少人沉迷网络,多少人又受不了诱惑堕落其中……

网恋上的“精神慰藉” 

现代城市人生存压力大、工作竞争激烈、内心空虚是常态,每天在温饱和灵魂的休憩中寻找平衡点。很多受害者,往往在现实中缺乏感情的寄托,将欲望和需求寄托在网络另一端的陌生人身上。而网络婚恋诈骗案则频频爆出。

在某交友网站上,一名24岁的男子用两个微信号,把自己虚构为美女和富二代。一个微信号在网上盗用美女照片,冒充女性,在交友软件上注明提供陪睡服务,向8名男子骗取钱财;另一个微信号冒充富二代,在朋友圈里发了很多豪车、豪宅的照片,以交男女朋友、帮忙办贷款为名,骗了3名女子数万元,其中一名女子得知被骗后愤然报警,警方调查后女子才知道对方是个“伪富二代”。

除了婚恋诈骗,网络上还有很多不可思议的迷信案件。我曾经采访过一起因为迷信而引发的惨案。一位男子在多年好友的撺掇下,吞服了100片安眠药,10天后被人发现死在屋里。他的好友正是假装算命大师,注册虚拟账号为受害人处理梦中的怪力乱神,才一步步获取了受害者的信任,掏空了对方的财产,受害者也正是在“算命大师”的哄骗下一次次吃下超量安眠药,最终死亡。被害人父亲在儿子死亡后,才意识自己离婚后对儿子的关注太少,最终让儿子在情感孤独中走向了被人“情感控制”致死亡的结局。

网络时代,谋杀、身体伤害、精神控制案件之所以引发社会共情,是因为在这个充满网络诱惑的时代,亲密关系非常脆弱。仿佛只有在社交媒体铺天盖地的信息面前,人们努力拼凑案件的细节信息,才能避免陷入对亲密关系的惶惑。然而,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分辨网络中的各种诱惑,识破背后的陷阱,及时止损,这样才能避免更为严重的肉体和精神伤害,不再面临无法挽回的遗憾。

网络上伸向孩子的魔爪

2020年初疫情的暴发,让孩子们有了比平时更多接触网络的机会,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一种新型网络犯罪也向孩子伸出了魔爪。

作为一名曾经的司法警察,单亲父亲李幼军向很多孩子做过安全教育,却绝对没想到自己11岁的女儿北北被网络上的犯罪分子盯上。张某明知被害人北北系未成年幼女,仍利用网络并通过言语引诱和物质引诱等方式,使用淫秽语言和淫秽图片、视频等与被害人聊天,并拍摄自己的性器官照片发给被害人,进而诱骗被害人对自身实施脱衣及暴露隐私部位等猥亵行为。这是一种区别于普通猥亵案的“隔空猥亵”。

有专家接受采访时表示,未成年人接触网络逐渐低龄化,所遭受的网络风险也不断加大,通过网络对儿童实施性侵害日渐成为一种新型犯罪形式。办案检察官告诉我,“目前,利用网络对未成年人实施性侵犯罪主要有三种类型:网友约见未成年人后性侵、通过网络聊天拍摄未成年人裸体视频、哄骗未成年人拍摄淫秽视频后上传网络牟利。本案中,单亲家庭的父亲,要在忙碌工作的间隙,做好对未成年女儿的性教育工作,难度确实不小。但是,未成年人处于身心发展尚不成熟阶段,辨别是非能力相对较弱,而网络具有的虚拟性、超时空性和隐蔽性等特征,易使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脱离现实空间中家长的约束和教导,从而增大在网络中受害的概率”。

20世纪最著名的三位心理学家之一卡尔荣格曾经说过:“童年受过的伤害,是亲密关系的最大隐患。”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案发后,李幼军带着女儿移居外地,检察院联合专业的司法社工和心理医生对女孩开展了心理疏导工作,所幸女孩恢复得不错。

虽然生存压力逐渐增加,现代人大多辛苦,尤其单亲家长承受的压力比常人更大。但我仍然认为,单亲家庭的父亲,即使工作再忙,也要保证和孩子相处的时间,更需要掌握方式方法做好对女孩的性教育工作。

2020年9月,《方圆》杂志刊发的《新型网络犯罪》系列文章中的《网友让女孩发裸照给他》一文,率先关注“网络猥亵儿童”这种新型网络犯罪。文章刊发后,该犯罪现象引起各界高度关注,众多媒体转发文章。

检察官也告诫人们,对未成年人应加强保护意识教育,学会甄别网络中的真假是非,在家长的指导下安全上网。

风口上的直播带货

2020年还有一个词不得不提:直播带货。直播带货改变了2020年多数国人的生活。但在这样一个巨大的直播带货市场里,快速发展的另外一面就是野蛮生长,问题频发,比如主播依靠粉丝对自身的粘力或者依靠低价策略,增强对粉丝客户的诱惑力等。

2020我采访的广州互联网法院判决的一起案件,直播售卖价值百万元的原石竟然开不出一只完整的玉手镯。买家不淡定了,向法院提起诉讼。最后,法院依据原告消费者称开出的石头与被告商家陈述不相符,缺乏足够的证据予以證明,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涉案石料毁损、灭失的风险应由原告承担。法院判决驳回消费者的全部诉讼请求。

如何加强网络直播营销活动监管,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直播营销新业态健康发展,是当前困扰各方的难题。

目前看来,直播带货翻车后,商品或服务的经营者需要承担主要责任,但从法律层面来说,虽然在售假事件后,主播带货是适用《广告法》的,但现实中,广告代言人鲜有承担民事责任的案例。2020年众多直播翻车事件之后,李佳琦、辛巴、罗永浩等主播均主动表示,愿意先行赔付,但在缺乏更有力的强制措施介入干预的情形下,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建立有序、健康发展的网络直播营销环境依然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案件
一起多个违法主体和多种违法行为案件引发的思考
一起放火案件的调查:火灾案件中的“神秘来电”
同性恋教师被开除案件中的平等就业权问题
“左脚丢鞋”案件
认罪认罚从宽案件上诉问题思考
这些涉毒案件告诉你: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五个到位”推动未成年人案件审判试点工作
HD Monitor在泉厦高速抛洒物案件中的应用
3起案件 引发罪与非罪之争
“上诉审”改判案件实证分析——以沿海某市2010-2012年的上诉改判案件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