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践行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加快推进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2020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0-01-21 04:50
中国水能及电气化 2020年2期
关键词:水利监管

(2020年1月9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总结2019年水利工作,分析当前水利改革发展形势,部署2020年重点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落实责任、转变作风,不断推动“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总基调向纵深发展,加快推进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实水利支撑和保障。

国务院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李克强总理专门作出重要批示。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

刚才,会议对全国水利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代表进行了表彰。在此,我代表水利部党组向受到表彰的全国水利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表示热烈的祝贺、致以崇高的敬意!希望受到表彰的单位和同志珍惜荣誉、不断奋进、再建新功,也希望水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见贤思齐、比学赶超、担当作为,为推进新时代水利改革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积极践行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2019年水利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也是践行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的开局之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工作。过去一年,习近平总书记专门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多次就水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对农村饮水安全、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管理保护、河长制湖长制、水利建设等提出明确要求;李克强总理多次召开国务院有关会议,研究部署农村饮水、防汛抗旱等工作,亲自主持召开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工作会议,部署加快水利工程建设;胡春华副总理多次深入实地考察指导水利工作、推动解决水利重大问题。一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各级水利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真抓实干、攻坚克难,推动各项水利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水利工程补短板提速提质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按照中央扎实做好“六稳”工作的要求,水利部与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和地方共同努力,千方百计落实水利建设资金,全年共落实资金7260亿元,达历史最高水平。年度中央计划投资完成率超过90%,充分发挥了水利建设的有效投资拉动作用。

一是水利扶贫攻坚扎实推进。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坚持把农村饮水安全作为底线任务,解决了101.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协调落实“三区三州”以及云南昭通等深度贫困地区水源工程建设资金,加快推进31处大型灌区骨干灌排工程改造及用水计量设施配套、19个大中型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44座小型水库等工程建设。深入实施定点扶贫“八大工程”,投入和引进帮扶资金超过1亿元,定点扶贫县区人均增收2719元,扶贫责任书指标任务全部超额完成。落实滇桂黔石漠化片区脱贫攻坚牵头联系责任,协调相关部委帮助解决片区困难和问题24项。建立重大水利工程移民搬迁进度协调机制,开展水库移民美丽家园建设行动,探索“飞地经济”“物业经济”等新型扶持方式,促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利援藏、援疆、援青工作深入推进,三峡库区对口支援和南水北调对口协作取得新的进展。

二是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进度超预期。年内批复37项重大水利工程可研,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北延应急供水、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等23项重大水利工程顺利开工建设,重大工程在建投资规模达到1.12万亿元,大藤峡工程提前35天实现大江截流,河南出山店水库、江西廖坊灌区二期等一批工程建成并发挥效益。完成三峡升船机竣工验收和南水北调31个设计单元工程完工验收,三峡水运新通道项目前期工作以及南水北调中线尾工项目和配套工程建设步伐加快。印发《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加快防洪重大项目建设,完成中小河流治理7000多公里,对77座大中型病险水库、3511座小型水库实施除险加固。商发展改革委制定了2020—2022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实施方案,为开展更大规模水利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是农村水利建设全面提速。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年初即全部下达“十三五”中央剩余补助资金76.7亿元,年内又下达新增补助资金45亿元,巩固提升5480万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解决615万氟超标人口饮水问题,提前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完成150处大中型灌区、455处重点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及20处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年度目标,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3100万亩,新增年节水能力12.4亿立方米。宁夏率先开展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实施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累计完成1067条河流、1900多个生态改造项目,修复减水脱水河段2500公里,创建173座绿色小水电示范电站。启动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建设,打造水美乡村。

四是水生态治理修复初见成效。开展河北地下水回补试点,滹沱河断流40年后重现水流,试点河段周边地下水水位较补水未影响区域相对上升0.93米。印发实施《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行动方案》,采取“一减、一增”综合措施,推进地下水超采治理。截至2019年11月底,通过南水北调中线和东线北延、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和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等,累计向京津冀地区14条河流、7个湖泊生态补水32.12亿立方米,在京津冀降水偏枯的情况下实现部分地区地下水水位止跌回升。南水北调受水区年压减地下水开采量40亿立方米。北京密云水库最大蓄水26.8亿立方米,为近20年来最好水平。强化水资源调度,实现黄河连续20年不断流,东居延海连续15年不干涸。开展东北黑土区、长江经济带坡耕地、黄土高原等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成效评估,圆满完成年度5.4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任务。在广西等10省区开展水土保持以奖代补试点,带动1倍以上的社会投入,工程建设成本降低20%,治理面积增加21%。江河湖库水系连通加快推进,完成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及评估,加强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动态监控。总结推广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经验。建设了一批群众身边的水利风景区。

五是水利信息化水平逐步提升。印发实施《智慧水利总体方案》,启动水利网信水平提升三年行动(2019—2021年)。基本完成国家地下水监测、水资源监控能力、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期、水利安全生产监管等信息化工程建设,290个水管重要饮用水水源在线监测水质数据全部接入国控系统,270个水文测站和48个水文监测中心完成先进仪器设备更新,53条跨省江河省界监测站网建设完成,建设改造一批大江大河水文测站,水文测报新技术应用水平得到提升,水利信息感知网进一步完善。建立健全水利信息资源更新、共享与服务机制,发布2019版“全国水利一张图”,实现与四川、吉林等21个省级河长制湖长制、农村水利等系统数据联通。应用基于遥感影像的巡查、详查、核查、复查技术,有效支撑监管暗访行动。建设完善水利督查、河湖监管、水库大坝运行管理等APP,以及全国大型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监督平台、水利建设市场监管服务平台、水利科技成果信息平台、三峡库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等应用,智慧水利建设加快推进。

(二)水利行业强监管有力有效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整改为目标,以问责为抓手,从法制体制机制入手,基本建立务实管用的水利监管体系,实现水利行业强监管的平稳起步和重点突破。

一是监管法制体制机制加快健全。制定《水法规建设规划(2020—2025年)》,加快《长江保护法》立法进程,配合完成两轮《地下水管理条例》征求意见和审查修改,起草《河道采砂管理条例》(送审稿)并报国务院,加大《珠江水量调度条例》《节约用水条例》《河道管理条例(修订)》《农村供水条例》等立法工作力度,有序开展相关法律法规立改废释工作。构建“2+N”水利监督制度体系,《水利监督规定》《水利督查队伍管理办法》2个基础性制度、《水利部特定飞检工作规定》等7个专项制度办法,以及一批重点领域监督制度印发实施。组建部本级198人的督查队伍,各流域管理机构采用“1+1+N”模式(1个监督内设机构、1个监督专职事业单位、N个支撑单位)组建395人的督查队伍。省级水利部门基本上都设置了监督机构,福建建立“9个设区市+2个机动督查队+4个联勤保障队”的监督架构,组建800多人的省级督查专家库。建成“12314”监督举报服务平台并上线试运行,织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监督网。

二是水利专项监督检查全面铺开。水利部全年共开展2035组次(批次)专项监督检查,涵盖水利安全生产、水利工程质量、水利项目建设、小型水库安全运行、安全度汛、水闸安全、河湖管理、水资源管理、节约用水、南水北调运行管理、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等重点领域,发现各类问题48145个。加强水利扶贫监督检查,建立22个司局对22个省级水利部门的“一对一”水利扶贫工作监督机制,对22省的64个贫困县、186个村、1062个农户进行明察暗访,对6个水利定点扶贫县区和帮扶组长单位扶贫任务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督查,有力推进了水利脱贫攻坚年度任务的完成。开展大规模农村饮水安全暗访和靶向核查,覆盖全国28个省份和新疆兵团3109个村、10454个用水户和2238处工程、889个水源地,设立监督举报电话和“红黑榜”,有力促进了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与良性运行。对6549座小型水库和1092座水闸开展运行安全专项检查,进一步摸清了风险底数。开展2轮河湖暗访督查,覆盖全国所有设区市的6679条河流(段)、1612个湖泊,督促推动了各级河长湖长履职尽责,各地问责河长湖长和有关部门责任人3961人次。完成水文测站“百站大检查”和地下水监测井“千眼大检查”,提升了水文测报质量和规范化管理水平。

三是水资源管理和节约保护力度加大。联合发展改革委启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首次给20个地区安排5亿元节水补助资金。明确国家层面四大类147项节水标准定额体系,年内共编制修订国家和省级用水定额4920项,发布实施330项。构建节水评价制度框架,对1138项规划和建设项目开展节水评价审查,从严叫停25个节水不达标项目。大力推进高校合同节水和水利行业节水机关建设,年平均节水率分别为21%和29%。266个县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8处灌区被遴选为区域水效领跑者。发布第一批96项农业和服务业国家成熟适用节水技术目录、第三批128项国家鼓励的重大工业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目录。组织开展全国节约用水知识大赛等宣传教育活动,促进了全社会参与节水。新启动30条跨省江河水量分配工作,年内批复洮河等5条跨省江河水量分配方案。新启动8条跨省江河统一调度。选取41个重点河湖逐一确定生态流量保障目标,编制实施方案,落实责任主体和保障措施。制定《关于做好河湖生态流量确定和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建立第一批2500个全国重点监管取水口名录和台账,率先在长江流域核查登记17.5万个取水工程,筛选出1498个国家级重点监控用水单位。明确内蒙古西辽河流域水资源管控目标,制定地下水管控指标确定技术要求。优化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内容和指标,改进考核方式方法,强化问题整改。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等相关任务全面落实。

四是河湖和水土保持监管持续发力。印发进一步强化河长湖长履职尽责的指导意见,编制完成省级“一河(湖)一策”,压实河长湖长责任。加强正向激励,对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浙江、福建、广东、贵州、宁夏等5省份分别给予5000万元奖励,落实中西部贫困地区河长制湖长制补助资金2.5亿元。全力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全国共清理整治河湖“四乱”问题13.4万个,长江岸线、黄河生态、大运河岸线、南水北调中线交叉河道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得到清理整治,河湖面貌明显改善。实施河湖执法三年攻坚战,首次开展水事违法陈年积案“清零”行动,分级挂牌督办72件重大水事违法案件,现场制止违法行为10.8万起、立案查处违法案件2.2万件,向公安等机关移交涉黑涉恶线索1103条,陈年积案结案率达到76.5%。印发河道采砂管理指导意见,公布2339个重点河段和敏感水域4个责任人名单,以长江为重点开展非法采砂专项整治行动、“清江行动”、联合专项执法行动,查处了一大批涉砂违法案件,有力维护了长江河道采砂秩序。以生态流量为切入点开展长江经济带水电清理整改,10省市已有75%的电站完善了泄放设施,其他地区也开展了突出问题清理整改。印发全面加强水土保持监管的意见,创新手段大力推行水土保持遥感监管,覆盖全国647万平方公里,目前已认定未批先建、未批先弃项目5.5万个,查处5.2万个,查处数量是2018年的3.9倍。首次对省级政府年度落实《全国水土保持规划》情况进行评估,评估结果报告国务院并作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水土保持指标的依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和验收报备数量分别较上年增长27%和33%,实现了从“被动查”到“主动管”的转变。

五是水利工程“重建轻管”状况逐渐扭转。首次安排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养护中央补助资金14.5亿元,提前下达2020年中央补助资金20.08亿元,建立补助资金与水费收取、管护机制挂钩的激励机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期限延长到2020年底。紧紧扭住水费收缴这个“牛鼻子”,加快推进成本核算、水价制定、财政补贴等,目前已有81%的县制定了水价政策,81%的千人以上工程完成定价,浙江、宁夏水费收缴率超过90%。启动农村供水工程规范化建设。首次安排小型水库维修养护中央补助资金14.5亿元,撬动地方各级财政投入8.9亿元。启动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示范县创建,浙江、福建、重庆等地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社会化规范化管理模式。开展堤防工程险工险段排查,强化堤防工程安全管理。在150处大型灌区、160多处灌排泵站开展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试点。加快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水利建设市场监管机制,严格资质资格管理,建立“不良行为量化赋分”“重点关注名单”和“黑名单”制度,对48家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和甲级质量检测单位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对问题严重的18家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对存在违法行为的9家单位给予行政处罚。水利建设质量管理处于可控状态,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全年未发生重特大质量和安全事故。

六是三峡、南水北调大国重器综合效益进一步发挥。加强三峡工程运行安全管理,自蓄水以来,连续第十年达到175米正常蓄水位,库区库岸整体稳定,三峡枢纽各建筑物工作性态和设备运行正常,汛期累计拦洪运用51次、拦洪总量达到1533亿立方米,枯水期为下游补水2057天、补水总量2665亿立方米。大力推进南水北调工程运行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东线已连续6年完成调水任务,中线已不间断安全供水1800余天,东、中线累计调水超300亿立方米,水质分别稳定保持地表水Ⅲ类和Ⅱ类以上标准,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2亿,中线工程已成为京津冀豫4省市受水区的主力水源,从根本上改变了受水区的供水格局,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重大战略实施,改善华北地区生态提供了可靠支撑。2019年是三峡工程完成初步设计任务十周年、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五周年,两个大国重器发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七是水旱灾害防御夺取重大胜利。2019年,长江等流域共发生14次编号洪水,全国共有615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119条河流发生超保洪水,35条中小河流发生超历史洪水。东北、华北、西南等地部分地区发生春夏旱,江南、江淮等地出现夏秋冬连旱。各级水利部门积极践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理念,强化部门协同,精心组织水雨情监测预报,科学精细调度水工程,严格水库汛限水位监管,全力做好各项防御工作。七大流域2690座大中型水库(湖泊)参与汛期防洪调度,拦蓄洪水1518亿立方米,有效减轻下游防洪压力。湖南省科学调度五强溪、柘溪等骨干水库提前预泄、精准拦蓄,有效降低下游洪峰水位。干旱时期加大三峡、丹江口以及长江上游水库群下泄流量,保障长江、汉江中下游及两湖周边抗旱用水需求。狠抓山洪灾害防御,向180万名相关防汛责任人发送预警短信2195万条,启动预警广播55万次。2019年全国大中型和小(1)型水库无一垮坝,主要江河堤防无一决口,旱区群众饮水安全得到有力保障,最大程度减轻了洪涝干旱灾害损失。

八是水利行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印发并跟踪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水利工作落实方案,加快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利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批复洮河等5项流域综合规划,印发珠江—西江经济带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提供有力支撑。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征收标准降低50%并延长至2025年底。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幅压缩行政审批时间,完成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和“互联网+监管”阶段性目标,开展取水许可电子证照应用试点。稳步推进水权水价水市场改革,完成水资源税改革和水流产权确权试点总结评估,新增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约1.2亿亩,继续推进中国水权交易所市场交易。大力提升水利科技支撑能力,启动21个重大科技问题研究,设立长江水科学研究联合基金并落实2.5亿元经费,加强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完成现行854项水利标准评估,新发布标准33项,推广转化113项先进实用技术。印发网络安全管理办法,开展水利网络安全实战攻防演练。水利国际交流合作成果丰硕,印发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水利合作规划,成功举办首次澜湄水资源合作部长级会议等13次多双边高层交流会议,稳步开展跨界河流合作。建成“1+2+3+N”(1个办法、2个措施、3个细则、N个专项督查督办制度)的政务督办制度体系,水利公文、值守应急、会议培训、建议提案办理、安全保密、信访档案等管理进一步加强,绩效管理、预算执行、审计问责、国有资产监管力度不断加大。

(三)从严管党治党不断引向深入

一是党的政治建设全面加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制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办理和督办办法(试行)》,开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贯彻落实情况“回头看”。印发水利部党组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落实措施、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实施细则,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出台水利部党建督查办法和党建考核办法,明确京外直属单位党建工作“双重领导、划清权责,加强协调、形成合力”机制,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以强烈的政治担当抓好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整改,针对巡视指出的35个问题分解制定91项整改措施,逐项明确了整改时间、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及责任人,做到时间、任务、责任、措施“四到位”,50项年度整改任务全部完成,41项长期整改任务进展顺利。积极配合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

二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现预期目标。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分两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水利部党组紧扣主线、聚焦主题,贯彻“十二字”总要求、围绕五个方面目标,派出12个指导组督促指导,部属58家单位共计2800多个基层党组织和4.5万多名党员参加主题教育。以“横不攀、竖不比,刀尖向内扎自己”的精神检视整改问题,水利部党组针对检视出的6个方面问题明确了35项具体整改措施,围绕8个方面专项整治制定了23项细化任务,部机关司局和直属单位领导班子检视问题1400多个,班子成员检视问题4000多个,在整改落实中取得一大批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通过主题教育,水利系统广大党员干部提高了真信笃行、知行合一的能力,增强了守初心、担使命的自觉,提振了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精气神。福建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和木兰溪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浙江生态治水、江苏苏州生态美丽河湖建设等入选中组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案例。

三是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取得阶段性成果。水利部党组采取“四上四下”方式深入查找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具体表现,部机关司局和直属单位共认领查出问题3233条次,拟重点解决的问题108个,制定整改措施2134条次。水利部党组梳理反映比较集中、带有普遍性、亟待研究解决的6方面突出问题,制定可量化、可操作的措施办法,建立完善正面引导和负面鞭笞工作机制。认真落实中央解决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有关要求,制定13条贯彻落实具体措施。印发《中共水利部党组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实施办法》,对部直属系统出差人员交纳伙食费和市内交通费作出规定,认真开展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党员领导干部利用名贵特产特殊资源谋取私利问题整治、领导干部违规经商办企业问题专项治理。

四是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深化。根据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和机构改革后职责任务新变化,全面深入排查廉政风险点,加强党规党纪教育和廉政警示教育,编制修订廉政风险防控手册。水利部党组先后3轮对11家部属单位开展巡视监督,共发现各类问题177个,提出整改意见63条,向有关部门移交问题线索65条,对31名司局级干部进行问责。制定监督执纪工作程序清单、职责清单及处理办法,组织对12家在京直属单位纪委和7家流域管理机构机关纪委执纪审查工作开展专项检查,梳理形成50条问题意见、44条建议。从严监督执纪问责,共立案17件,按程序给予17名司局级干部党纪政务处分。

五是基层党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全面启动支部达标和先锋创建工作,开展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集中整顿,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与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印发水利部党组贯彻落实干部任用条例实施意见和选拔任用干部议事规则,将中央选人用人新要求落实到干部选拔任用各环节。印发《水利部年度考核办法(试行)》和《水利部机关公务员轮岗交流工作实施暂行办法》,改进干部考核方式方法,加强干部交流培养锻炼,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印发《新时代水利人才发展创新行动方案(2019—2021年)》,实施“1121”人才创新计划。利用国家留学基金资助首批40名水利高层次人才出国研修访学。全年共有24人入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入选数量创历史新高。大力实施《贫困地区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帮扶方案》,全年共培训贫困地区干部4600余名,水利部党组选派21名干部到基层挂职扶贫。通过“订单式”等人才培养方式,着力提升水利人才能力素质。

六是新时代水利精神得到大力弘扬。正式公布“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新时代水利精神,通过全国巡回讲演、主题征文、原创歌曲歌词征集、文学作品创作等方式,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宣传,得到水利系统干部职工的广泛认知认同。遴选出大禹等12位“历史治水名人”,选树郑守仁等12位“最美水利人”,组织开展向“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余元君同志学习活动,联合开展全国水利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评选表彰,激发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热情。扎实推进水利精神文明建设和水文化建设,内蒙古河套古灌区和江西抚州千金陂灌渠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水利宣传、出版、科普和文博工作成果丰硕,离退休干部、社团管理、后勤保障等工作有力有效。

2019年水利改革发展取得的成绩,得益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确指导,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对水利工作的高度重视,得益于各有关部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鼎力支持,也得益于各级水利部门和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奋斗。在此,我代表水利部党组向各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广大水利干部职工表示诚挚的问候!

我们也要看到,与中央要求和人民期盼相比,水利工作还有不少问题和差距,总基调的落地见效还存在不平衡现象,有的省份、有的单位差距还比较大。比如:在工程建设资金保障方面,湖北、安徽、福建、浙江等省份地方配套资金到位率、中央投资计划执行率都超过了90%,年度落实资金都在390亿元以上,其中湖北的地方配套到位率和中央投资计划执行率均达到100%;但部分省份投资计划执行率较低,个别省份地方配套资金到位率不到55%。在饮水安全监管方面,浙江、新疆、宁夏、重庆、安徽等省份总体较好,但部分省份问题较为突出,存在建设进度慢、运行管理不到位、供水保证率不达标等情况。在水资源监管方面,水资源监督检查发现,山东、重庆、浙江、广东等省市取用水管理、节水管理方面问题数量较少;但有一些省区问题数量超过100个,最多的省份是最少省份的10倍以上。在节约用水监管方面,山东建立了以省领导为召集人的省节约用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各项工作比较扎实;但有的省份工作推进不力,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滞后,个别省份至今未开展高校合同节水工作。在河湖监管方面,黑龙江、山东、广东等省清理整治河湖“四乱”问题都在1.3万个以上;但有的地方对问题排查不用力、整改不到位,甚至存在虚假整改现象,个别地方对规模以下河湖没有按要求开展“清四乱”工作。在管理范围划定工作中,黑龙江、贵州、河南等19个省份规模以上河道、湖泊的划界完成率都达到100%;但有的地方划界进度严重滞后,政府公告完成率不到5%,个别地区为0。在水事违法陈年积案“清零”行动和河湖执法行动中,北京、河北、安徽、浙江、湖北等省份结案率均超过90%,但有的地方结案率仅为50%左右。在水土保持监管方面,水土保持遥感监管以及暗访检查表明,贵州等省份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较好,查处项目2000个以上,查处率超过99%;但有的地方遥感监管现场复核工作滞后,违法违规项目查处不及时不到位,有的地方淤地坝安全运行管理还存在突出问题。在水利工程运行监管方面,对小型水库安全运行专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天津、山西、福建等省份重视度较高,整改到位率都在70%以上;但一些地方只有12%。在落实监管要求方面,北京、山西、安徽等省份厅领导对暗访工作较为重视,主动带队暗访超过30人次,其中北京达到70人次;但个别省厅领导带队暗访还不到5人次。北京、山东、广西督查队伍建设力度比较大,督查人数都超过了140人;但有的省厅还不到5人。广东、广西、贵州、北京、海南、西藏、福建等地注重监管制度建设,出台制度文件都在8个以上;但有的地方还没有相关制度出台。这些问题,有的是受客观条件制约产生的,但多数是因为一些地方在践行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过程中,认识跟不上、行动有温差、措施不给力、工作不到位。各有关地区务必要深刻反思,认真整改。

二、牢牢把握水利改革发展新形势新机遇新要求,坚持和深化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

2019年是践行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的第一年,也是总基调接受实践检验的第一年。总基调这条路到底对不对、行不行、好不好,是水利部党组最为关心的重大问题。为此,水利部党组部署开展了覆盖16个省市区和全部流域管理机构的总基调贯彻落实情况实地调研,面向全行业开展了10万多人参与的线上匿名调查,这次会前又邀请10个省市水利部门的同志到部里分别座谈,逐一听取了机关司局的汇报,深入了解水利行业的所思所做所盼,力求把总基调搞准做实抓好。

综合分析各方面情况,水利部党组形成了一个基本判断,那就是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方向是对的,符合“十六字”治水思路;路子是可行的,符合治水管水工作实际;效果是明显的,符合人民群众期盼和水利部党组预期。总基调践行一年来,行业上下高度认同,社会各界普遍支持,人民群众纷纷点赞,水利工作发生了深刻变化,一些变化可以说是根本性的。一是思想认识和行为方式发生了深刻转变。行业上下对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热烈响应,总基调日益深入人心,践行总基调的意识明显增强。不少同志认为,总基调体现了“十六字”治水思路的精髓,把握住了新时代治水的矛盾变化,确立了水利工作正确的主攻方向。大家普遍反映,总基调践行一年来,用事实教育了大家,用实践提升了认识,用成效统一了思想,从最初的不理解或有抵触到现在的形成共识、高度认同,从开始时的等待观望、被动执行到现在的踊跃参与、主动作为,促使自己在思想深处进行了一场自我革命。二是发展路径和发展方式发生了深刻转变。各级水利部门工作重心从只重视补短板开始向更加注重强监管调整,工作思路更多放在谋划监管上,工作精力更多投入到督促落实上,加快建立健全法制体制机制,组织开展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暗访督查,强监管开始成为各流域、各地区水利工作的主旋律,重视水利监管的良好氛围逐渐形成。不少同志反映,总基调践行一年来,长期以来形成的水利发展方式和惯性路径正在发生根本扭转,正在从“重建轻管”向“以管促建、建管统一”转变,从行业监管整体弱向逐步强转变。三是河湖面貌和行业形象发生了深刻转变。各级水利部门针对督查、稽察、检查发现的重点问题,采取了通报、约谈、曝光、问责等一系列“动真格”的措施,释放了强监管、严追责的强烈信号,及时发现和推动整改了大量突出问题,有效消除了隐患、化解了风险。各地纷纷反映,总基调践行一年来,推进解决了一大批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河湖面貌、水资源管理面貌、水利工程面貌正在发生多年未有的大变化,行业形象得到重塑,行业地位得到提升,各方面对水利工作的认可度和支持率明显提高。四是工作作风和精神状态发生了深刻转变。各级水利部门围绕践行总基调,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务实管用上下功夫,出实招、求实效,用真抓实干的行动开创水利工作的新局面。大家普遍认为,总基调贯彻落实一年来,太平官当不下去了、老好人行不通了、老套路不管用了,水利行业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的积弊正在加快破除,广大水利干部职工普遍感到行业有奔头、事业有干头、工作有劲头。实践充分证明,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是完全正确的,是经得起各方面检验的,必须巩固良好态势,保持足够气势,把握正确趋势,坚定不移践行。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水利建设新一轮高潮期、水利行业监管持续攻坚期、水利发展方式深刻转型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就水利改革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水利工作赋予了新内涵、新任务。要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指导治水管水实践,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牢把握水利工作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机遇,进一步深化认识,坚定不移地推动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落地生根。

(一)从深入贯彻“3·14”重要讲话精神看,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贯穿了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这一主线,必须坚定不移践行。习近平总书记“3·14”重要讲话是新时代水利工作的根本遵循,也是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的理论来源,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是贯彻落实“3·14”重要讲话精神的根本保障。“3·14”重要讲话内涵丰富、指向明确,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就是要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深入贯彻落实“3·14”重要讲话精神,必须清醒认识治水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通过补短板治河理水、调整自然关系的同时,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强监管纠偏扶正、调整社会关系上来。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就是奔着这个方向去的,一年来的实践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

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意味着治水管水的思路必须实现革命性转变,水利行业的工作必须进行系统性重塑,加强行业监管必须作为长期性任务。各级水利部门都要从这个角度来认识和把握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一是要从革命性来认识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长期以来,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思想根深蒂固。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强调要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这是针对新老水问题开出的治本之方,是对传统治水思路的革命性转变。明确总基调特别是强监管主调,本质上就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把治水思路的革命贯彻到水利工作之中,从兴建水利工程为主,转为更加重视强监管。一年来,我们通过一系列刀尖向内的雷霆措施,初步扭转了行业监管弱的被动局面,但也有一些地方一些同志不适应、有怨言。有的管别人行,轮到真正扎自己时就怕疼,担心对自己不利;有的把难题推给别人去管,自己想找缝隙躲避、找捷径溜号;有的认为搞暗访、强监管不仅容易得罪人,也把自己弄得灰头土脸、又苦又累。所有这些,根子上都是没有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3·14”重要讲话的精髓,没有准确把握总基调的革命性特征,没有认识到不得罪少数人就会得罪广大人民群众。践行总基调绝不可能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需要我们从思想、行动、方式、作风上都来一个革命性的大转变。二是要从系统性来认识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意味着人水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的调整。因此,践行总基调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工作领域看,不仅水利业务工作需要强监管,党的建设、行政管理、干部人事、廉政建设等方面也需要强监管。从工作层级看,不仅中央层面、省级层面的水利部门要强监管,市县一级、基层水利单位也要强监管,形成上下联动、同频共振的格局。部机关司局、流域管理机构,包括多数省级水利部门都动起来了,但个别省份还相对滞后、市县一级普遍薄弱,需要整理行装、加紧跟上。从工作环节看,督查暗访和整改问责是最直接的强监管,其他工作,比如机构设置、人员调配、制度建设、技术支撑、资金保障、精神激励、后勤服务等各方面各环节都要服从总基调大局、为总基调出力。各级水利部门都要把自身摆到总基调中去,搞清楚践行总基调需要做什么、靠什么做,按照总基调要求,对水利工作进行理念更新、业务重塑、流程再造。三是要从长期性来认识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处理好人与水的关系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补短板、强监管特别是强监管,不是刮一阵风,更不是一句口号。总基调对准的是治水主要矛盾变化,解决这个主要矛盾,使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问题根本好转,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需求,需要相当长时间的艰苦努力。当前,践行总基调还处于开局起步阶段,有一定成绩但不能估计过高,接下来还要爬坡过坎、滚石上山。必须做好打攻坚战、打持久战的准备,绝不能有见好就收的想法,绝不能有歇脚松气的想法,绝不能有骄傲自满的想法。这是事关水利事业长远发展的斗争,是一场不能输也输不起的斗争。

这里,我还要特别强调,坚持和深化总基调,必须正确认识两个关系:一是补和强的关系。调研座谈中发现,一些同志对总基调是认同的,但是担心强监管会干扰补短板。对于这个问题,我在2019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已经作过分析,补短板、强监管是解决新老水问题的“两翼”,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相互补充。水利部党组提出的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包括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两个方面,两者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更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我们强调强监管这一主调,绝不是要忽视补短板。实际上,2019年水利部党组对这一块工作从来没有放松过,反而抓得更紧、更实。一年来的实践也充分证明水利部党组的判断是科学的,把“补”与“强”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是完全错误的。从全国看,2019年水利投资规模创历史新高,投资计划执行效果最明显,重大工程开工数量也远超预期,这一组“新”“最”“超”就是最好的诠释。之所以能有这么好的结果,就是因为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抓住了水利相关的痛点、堵点、难点,特别是通过强监管,相关部门深切感受到把资金投向水利有成效、能放心,赢得了各方的有力支持。从地方看,凡是强监管有力的地区,补短板成效也比较明显。比如福建,强监管工作走在前,补短板工作也位列第一方阵,2019年落实水利投资超过390亿元,投资完成率超过95%。反之,强监管乏力的地区,补短板也比较弱,有的地方工程、河湖管的不好,投资计划完成率也不高。强监管是总基调的主旋律,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工作的首要任务,是现在就要花主要精力抓紧办的事,各级水利部门在工作布局上一定要牢牢把握这一条。二是监和管的关系。监管就是“监+管”,既有行业监督,要“刀刃向内”,也有社会管理,要“长牙带电”。但是有的同志认为强监管就是搞明察暗访、追责问责等监督工作,把强监管等同于强监督,忽视了水资源、河湖、工程等方面的日常管理。有的同志认为强监管要“枪口对外”,重点抓对社会的监管,不能“自己人搞自己人”。这些想法都是片面的。无论是行业监督,还是社会管理,目的都是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各级水利部门认真履行管理保护职责,严格执行法规制度,守护河湖、保护水资源、维护工程,这是社会管理。水利部、各流域管理机构、地方上级水利部门对下级水利部门进行明察暗访,这是行业监督,是通过加强行业监督促进各级水利部门加强社会管理,并非不信任基层水利单位,而是“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各级水利部门对此要有正确的认识。

(二)从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看,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反映了我国治水主要矛盾变化,必须坚定不移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事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重大问题,发出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在今年1月3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黄河流域必须下大气力进行大保护、大治理,明确提出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四个坚持”重大原则,为解决六个突出重大问题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思想十分深邃、内涵十分丰富、导向十分鲜明,蕴含了对治水规律的深刻揭示与科学把握,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和指导性,不仅是黄河流域、与黄河有关的工作要认真遵循,全国其他流域、其他地区水利工作都要认真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的重要讲话与“3·14”重要讲话一脉相承,不仅告诉我们大江大河治理的使命是为人民谋幸福,大江大河治理的定位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千秋大计,还告诉我们大江大河治理不仅要满足人民群众对除水害兴水利的需求,也要满足人民群众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需求,再次昭示治水的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

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的提出,就是基于治水主要矛盾从人民群众对除水害兴水利的需求与水利工程能力不足的矛盾,转变为人民群众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需求与水利行业监管能力不足的矛盾这一判断。践行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水利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这个角度来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的重要讲话精神,赋予了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新的内涵,也坚定了水利行业积极践行总基调的决心。

一是坚持和深化总基调要把握一个总体目标。这个总体目标就是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做到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一个都不能少。防洪保安全,就是要着眼保障江河长治久安,加快实施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完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提高江河洪水的监测预报和科学调控水平,全面提升水旱灾害综合防治能力。优质水资源,就是要统筹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兼顾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通过强化节水、严格管控、优化配置、科学调度,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的水资源保障。健康水生态,就是要把河流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统筹做好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受损江河湖泊治理等工作,做到还水于河,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宜居水环境,就是要通过部门、流域、区域的联防联控、共保共治,进一步加大对江河湖泊的监管力度,努力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建设美丽河湖,打造美好家园。先进水文化,就是要宣传展示我国长期治水实践形成的灿烂文化,深入挖掘水文化内涵及其时代价值,讲好治水故事,营造全社会爱水节水惜水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

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是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内在要求。无论是补短板,还是强监管,都要按照这一总目标和大方向来聚焦用力。是不是造福了人民,是不是建成了幸福河,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不能光靠水利部门说了算。坚持和深化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必须把人民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评判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让人民群众在水利改革发展中体验到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是坚持和深化总基调要把握一项战略要求。这项战略要求就是“重在保护、要在治理”。“重在保护”是指,江河治理最重要的是生态保护,不能有水生态问题,水质不仅不能超标还应向好,水土流失不仅不能加重还应减轻,建成绿水青山,实现人民幸福、河湖健康、人水和谐。“要在治理”是指,江河治理最关键的是针对群众有意见、河湖不健康、人水不和谐的情况,重塑人与水的关系,加快完善水利工程网络体系,不断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既防止水对人的侵害,又防止人对水的侵害。

“重在保护、要在治理”,体现了当前和长远的辩证统一、目标和路径的辩证统一、去存量和遏增量的辩证统一、治已病和防未病的辩证统一。落实好“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战略要求,必须坚持和深化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社会发展规律,摒弃征服水、征服自然的冲动思想,综合运用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工程手段、科技手段、经济手段,把工程短板补齐,让行业监管强起来,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保障河湖长治久安。落实“重在保护”,关键是要提出实现人民幸福、河湖健康、人水和谐的量化指标,当前要重点做好河湖生态流量确定、不同区域水土保持率确定工作。落实“要在治理”,关键是要通过实施深度节水控水行动,合理分水、节水评价、管住用水以及河湖监管、水土流失监管,遏制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管住人为新增水土流失行为。同时,针对河湖萎缩、地下水超采、水土流失等长期积累形成的问题,加快推进水生态修复工程建设,通过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遏制问题发展势头,补上历史欠账。

三是坚持和深化总基调要把握一条重要原则。这条重要原则就是“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当前我们面临的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三大新问题,既相互关联、相互交织,也有因果关系。水资源是水生态水环境的基本依托,没有了水资源,水生态和水环境都无从谈起。很多水生态、水环境问题的产生,都是由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造成的。坚持和深化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解决四大水问题特别是三大新问题,必须抓住问题产生的症结所在,厘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不折不扣落实好“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这一要求。

“刚性约束”就是必须这么做,而不能那么做。落实最大刚性约束的核心要义是“以水而定”,促进经济社会“量水而行”。过去之所以造成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根本上就是没有以水定需,而是以需定水。不能把水当作无限供给的资源,必须做到以水定需,也就是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防止和纠正过度开发水资源、无序取用水等行为。一方面,要把“最大的刚性约束”落实到补短板中。统筹考虑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统筹考虑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统筹考虑调出区和调入区,按照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原则,在充分节水的前提下,研究谋划优化水资源配置的战略格局。另一方面,要把“最大的刚性约束”落实到强监管中。在全国可用水总量的框架下,统筹考虑自产水和外调水,明确各地可用水量,研究清楚不同区域条件下每个用水单位所需要的用水量。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布局,提出每个区域城市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的控制性指标。以此为依据,加强对取用水行为的监管,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真正做到以水定需、空间均衡,确保人口规模、经济结构、产业布局与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相协调。

(三)从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看,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突出了制度治水制度管水,必须坚定不移践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就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重大部署。全会作出的《决定》,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系统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为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我们要深刻认识到,确立总基调,目的是从根本上扭转水利行业重工程项目轻法规制度、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推动实现“制度治水”“制度管水”。另一方面,我们要深刻认识到,践行总基调,也要靠制度来规范,否则就会走偏、走不下去。这正是坚持和深化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的核心要义。

受多重因素影响,长期以来,水利行业在水资源节约保护、江河湖泊管理、水利建设和运行管理等领域的监管失之于宽松软,积累了一大批矛盾和问题。究其原因,根子上还是制度建设滞后,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少而不够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还存在制度空白,导致有的问题说不清道不明,监管起来腰杆不那么硬;二是老而不适用,部分已有的制度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有的甚至几十年没有修订,执行起来会引发一系列问题;三是粗而不实用,有的制度过于原则、宽泛,实践中无法操作;四是软而不管用,一些制度不长牙、不带电,震慑力不足,对社会违法行为缺乏约束。坚持和深化总基调,必须按照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把制度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是事关水利长远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一是要抓紧补上重点领域制度空白。总体上看,治水管水的制度空白还比较多,不仅在行业监管中发现很多领域缺乏制度规定,比如节水标准、定额、评价方面的制度,水资源管理中的生态流量管控制度等等,就是在补短板中也有不少制度亟待修订,比如规程、规范、造价、定额等等,有的已经严重脱离当前水利建设实际;不仅省级层面的治水管水制度建设普遍薄弱,就是国家层面的涉水制度建设也比较滞后。为此,我们要在抓好制度建设顶层设计的同时,本着急用先行的原则,认真梳理制度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聚焦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管理、河湖管理保护、水生态水环境治理、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等五个方面,抓紧填补制度空白,及时修改完善相关制度,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的涉水法律法规体系、务实管用的规章制度体系、科学有效的行业标准体系,使各项工作都有法可依、有规可守、有章可循,使法规制度长牙、带电、有震慑力。

二是要发挥强监管在促改革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开展大规模暗访督查和集中整治行动,我们发现和解决了大量问题。这是践行总基调取得的重要成果,但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发现问题、整改问题只是治标,防止同一问题再次发生、解决多地都有的共性问题才是治本。对于那些反复出现的问题、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要格外注意,必须找出其背后存在的体制机制方面原因。比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管理方面的问题,资金不到位、工程不配套、管护跟不上只是问题的表象,其深层次原因是水费收缴没做好;比如灌区“最后一公里”问题,其深层次原因是产权不明晰。解决这些问题,治本之策是要靠改革。因此,要通过强监管发现问题、举一反三、形成概念,针对存在的顽固性、普遍性、长远性问题,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推动相关领域改革,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

三是要推动专项监督向常态监管转变。水利行业监管缺失问题积弊很深、强监管任务极其繁重,在践行总基调的开局之年,我们只能先抓住最薄弱、风险最大、必须保底线的领域进行重点专项监督,比如对小型水库、农饮工程、河湖“四乱”等开展大规模暗访。今年还要抓住几个重点问题开展专项行动。但这只是应急之举,长久之计是必须推动强监管常态化、规范化、法治化,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迈进。因此,要在继续突出重点专项监督的同时,总结一年来水利行业强监管的实践,把行之有效的监管做法固化为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2+N”的监督制度体系,防止监管的随意性,减少自由裁量权,实现水利强监管从整体弱到全面强的根本性转变。

(四)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看,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符合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必须坚定不移践行。水利工程补短板,是解决水灾害和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问题、保障国家水安全的重要途径,同时具有覆盖范围大、产业链条长、带动能力强的优势,没有重复建设的弊端,能有效拉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和农民增收,对经济拉动作用十分明显。因此,加快水利工程补短板,供需共同受益,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可以发挥乘数效应。在当前形势下,坚持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抓好水利工程补短板,十分重要也非常迫切。

一是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加快补短板。当前,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运行稳中有变、稳中有忧,“六稳”任务十分艰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着眼国家长远发展,加强战略性、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自然灾害防治重大工程实施,加快水利等设施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集中资源、强化保障、精准施策,加快补上“三农”领域短板。李克强总理专门主持召开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工作会议,强调要以历史视野、全局眼光谋划和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等具有战略意义的补短板重大工程,要求把水利工程及配套设施建设作为当前扩大有效投资的突出重点,抓紧启动和开工一批成熟的重大水利工程及管网、治污设施等配套建设,促进项目早建成早见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加大水利建设力度作出了安排部署。这些都是中央对水利工程补短板提出的明确要求,必须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

二是补短板的根本目的是完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当前,我国水利基础设施体系还不完善,防洪减灾、供水保障、水资源配置等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部分地区河湖萎缩、地下水超采、水土流失等水生态损害问题突出,水利工程体系的综合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一方面要立足当前,快上项目、多上项目,一方面要着眼长远,针对解决四大水问题,谋划应对大江大河特大洪水、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战略布局,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备、质量优良、运行规范、保障有力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水利部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以全面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为目标,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工程补短板的方向和重点。各地也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服从全局,深入研究水利工程补短板的阶段目标、总体布局和重点任务,形成水利工程补短板的“全国一盘棋”。

三是加快补短板要抓住重大历史机遇。机遇从来都只会青睐有准备的人。做好准备,抓住机遇,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就会再上一个大台阶。能不能抓住机遇,是对我们政治意识、担当精神、能力水平、工作作风的重大考验。我们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掀起新一轮水利建设高潮,加快补齐水利工程短板,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增强水安全支撑保障能力,同时更好发挥水利建设对拉动有效投资、稳定经济增长、增加就业、造福民生的重要作用。

三、对标对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扎实做好2020年水利各项工作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必须深刻认识做好全年水利工作的特殊重要性。2020年水利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力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部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对标对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主动担当作为、忠实履行职责,推动水利工程补短板再掀新高潮、水利行业强监管再上新台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

(一)抢抓机遇补齐水利基础设施体系短板

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牢牢把握将水利工程建设作为当前扩大有效投资突出重点的重大机遇,补齐补强水利工程短板。

1.聚焦六个方向,加快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聚焦脱贫攻坚补短板。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必须坚决完成水利脱贫攻坚硬任务。一是全面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把全面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作为水利扶贫头号工程,紧盯剩余未解决饮水安全问题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建立台账,重点督战,确保2020年6月底前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部解决。二是全面推进重点区域水利扶贫工作。加大“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水利扶贫力度,如期完成水利定点扶贫三年工作方案任务,抓好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牵头联系、对口支援和支持革命老区水利帮扶工作,增强贫困地区内生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按照中央接续推进减贫工作的要求,谋划2020年后解决农村相对贫困问题长效机制方面的水利保障思路和措施。三是全面落实“十三五”水利扶贫专项规划和水利扶贫行动三年实施方案。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农田灌排、水旱灾害防御、水土保持和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加大资金、项目、人才、技术等倾斜支持力度,持续改善贫困地区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四是全面推进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坚持“政策导向、经验导入、信息导出”,拓宽移民增收渠道,加大后期扶持资金倾斜力度,做好三峡库区对口支援和南水北调对口协作,推动水库移民与全国人民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第二,聚焦防洪安全补短板。积极推进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建设,着力解决大江大河防洪、病险水库、中小河流和山洪灾害等方面的安全问题。一是继续推进大江大河大湖防洪治理,加快大江大河堤防达标建设和河道整治,推动控制性枢纽建设和蓄滞洪区建设与调整,完善流域防洪体系。二是继续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抓好水库除险加固遗留问题整改,尽早实施已完善前期工作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制定《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指导意见》,编制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攻坚行动方案,力争用2~3年时间全面解决存量问题,建立除险加固长效机制,彻底消除水库安全隐患。三是继续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制定《中小河流系统治理指导意见》,按照整体性规划、全流域推进、整河流治理、分阶段实施的思路,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工作。四是继续推进山洪灾害防御,系统分析典型山洪灾害特点,制定相关防御标准,提出应对措施;科学谋划“十四五”山洪灾害防治,加强山洪灾害防治建设,做好山洪灾害监测预警,推动山洪灾害防治体系从“有”到“好”的转变,全面提升预警系统防灾避灾效益。

第三,聚焦重大战略补短板。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五大国家战略,牢牢抓住基础设施建设机遇期,抓紧推进一批战略性重大水利工程。要及时开工前期工作已全部完成的项目;对已完成可研的项目,要尽快协调环评、用地等审批工作,力争南水北调东线二期、中线调蓄水库以及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引江补汉等重大工程顺利开工建设。加快实施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北延应急供水、引江济淮、滇中引水等工程建设,逐步完善全国水资源配置总体格局。加快重大水利工程验收工作进度,力争完成南水北调34个设计单元工程的验收任务。

第四,聚焦农村水利补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在“三农”。要着力抓好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的各项农村水利建设任务。一是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任务。坚持水源保护和水质处理并重,大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和农村供水工程规模化建设,基本完成饮水型氟超标改水任务,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87%,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3%,圆满完成6000万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目标任务。二是完成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任务。按期完成434处大型灌区、358处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目标任务。推进灌区泵站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力争150个以上灌区、泵站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取得明显效果。三是完成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任务。组织开展“十三五”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总结验收工作,会同财政部审核绩效等次,清算奖惩资金。

第五,聚焦水生态保护修复补短板。水生态保护修复需要做的事很多,要突出重点。一是抓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落实华北地下水超采治理行动方案,开展治理区现状地下水超采评价,加快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受水区地下水压采,补充水文监测站网,有序做好内蒙古西辽河流域“量水而行”工作。二是抓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研究制定进一步加强长江经济带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的指导意见,编制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专项规划,抓好长江、黄河中上游坡耕地治理,加大东北黑土区侵蚀沟和6度以上坡耕地治理力度,做好贫困地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总结推广以奖代补试点经验,完成年度5.4万平方公里新增水土流失治理任务。三是抓好农村水电绿色发展。长江经济带省份要全面落实小水电站生态流量,完成生态流量泄放设施改造,积极稳妥实施“退出类”电站退出工作,力争年底前完成清理整改任务。再创建一批绿色小水电示范电站。四是抓好水美乡村建设。做好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实施方案编制、申报立项等工作,开展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建设,各地要抓好组织实施和建设管理,确保试点成效。

第六,聚焦水利信息化补短板。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已基本完成,今年要重点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地见效。一是落实智慧水利建设任务。推进遥感监测、视频监控智能应用。总结智慧水利经验,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优秀案例和解决方案,并在全国推广。二是落实大数据共治共享任务。启动国家水利大数据中心和水利部综合监管平台建设,建立信息资源协同共享与更新机制,完善水利数据目录服务体系,率先实行水库、水闸、堤防、农村供水工程四类基础数据动态更新。实施国家水文数据库建设。推广应用“全国水利一张图”、水利蓝信。扩大信息资源整合共享范围,完成主要业务系统整合,实现一张网、一张图、一套基础数据、一个门户。三是落实信息技术应用和推广任务。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5G、BIM、电子签章、区块链等技术,推动信息技术与水利业务深度融合。实施《水利网信水平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提升水利行业网络安全整体防护水平。

2.狠抓四个环节,提高补短板的质量和水平

第一,抓好顶层设计。科学编制“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编制完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利专项规划、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水安全保障规划,加快编制七大江河主要支流流域综合规划,抓紧完善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保障专项规划、大清河流域综合规划。加快全国水资源配置总体布置格局研究,全面开展水利基础设施空间布局规划编制,努力将涉水空间纳入国土空间“一张图”。

第二,抓快前期工作。围绕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国家安全、粮食安全、脱贫攻坚、防灾减灾能力提升等要求,聚焦流域和区域发展全局,落实“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和“三先三后”原则,以“打基础、管长远、迟早要干、早干比晚干好”的项目为重点,综合考虑建设需要、基础条件等因素,深入做好南水北调西线规划方案比选论证,加快推进雄安供水工程、海河流域重要蓄滞洪区、黄河古贤水利枢纽、淮河入海水道二期等一批具有战略意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加强移民管理,协调解决移民征地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为加快工程建设提供充足的项目储备。

第三,抓实资金保障。紧紧抓住当前投资拉动的大好形势,加强与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沟通协调,争取各级财政投入。目前,水利工程建设利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金融信贷和社会资本仍然偏少,各地要切实用好水利融资政策,争取加大信贷资金投入规模,用好金融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保证大规模水利建设资金需求。继续做好投资计划执行调度会商,抓好中央水利投资计划执行,提高投资使用效率和效益。

第四,抓强工程质量。水利工程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永远不能放松。当前,大规模水利工程建设正在进行,工程质量更要抓得紧而又紧。要出台水利工程项目法人管理指导意见,改革完善建设监理制,启动《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规定》修订,改进水利建设质量工作考核方式,强化水利建设市场准入和行为监管,推进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体系建设,严查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

(二)持续发力全面强化水利行业监管

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长短衔接防止反弹、点面结合实现联动,抓重点、强弱项、打基础、带全面、促长效,坚定不移推进水利行业强监管。

1.突出六大领域,推动行业强监管取得更大成效

第一,突出水资源监管。坚持“节水优先”,落实国家节水行动方案,按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要求,抓好八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抓节水标准。加快制定修订节水标准定额,开展省级用水定额评估,对重点高耗水行业开展用水定额执行情况检查。二是抓节水评价。修订完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等制度规定,开展规划和建设项目节水评价和节水评价监督检查,完善节水评价工作机制。三是抓生态流量。抓好41个重点河湖生态流量目标落地实施,强化水量调度管理,提高生态流量保障水平。制定全国河湖生态流量确定工作方案,编制生态流量保障重要河湖名录,推进重点跨省江河和地方管理的重点河湖生态流量目标确定。四是抓江河分水。做好跨省江河水量分配工作,加快推进跨市县河流水量分配,做到应分尽分。划定地下水水位、水量双控指标,构建地下水超采治理监管体系。五是抓取用水管控。针对水资源管控指标不清、取用水管理不严、取用水数据不实等突出问题,开展取用水管理专项整治行动。做好长江流域取水工程核查登记整治提升工作,实施用水统计调查制度。以钢铁、宾馆、高校等用水大户为重点,做好用水定额和计划监督管理,加强用水统计管理。强化水资源管理监督检查,做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对新增用水严格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全面推行取水许可电子证照。六是抓水文支撑。加快调整水文站网布局,强化水资源监测体系建设,组织做好水生态水环境监测评价,加强江河水量分水水文水资源监测与分析,为合理分水、管住用水提供支撑。七是抓节水载体。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加大评估考核监管力度。全面推进节水型机关建设,县级以上水利机关要全面建成节水标杆单位,出台水利职工节约用水行为规范。推进节水型高校建设,调动社会资本和专业技术力量参与节水。八是抓节水宣传教育。开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和节水科普周等宣传活动,推进节水护水志愿行动,推动节水进教材、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引领社会形成珍惜水、节约水和爱护水的良好风尚。

要全面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精神,把以水而定、量水而行的要求落实到黄河流域水资源监管过程中。一是明确各地区可用水量。尽快确定黄河干流及重要支流生态水量,加快推进跨行政区河流水量分配,确定地下水水位、水量管控指标,明确黄河流域各地市可开采利用的地表水量、地下水量和非常规水利用量。二是确定务实管用的用水定额。黄河流域各省区要尽快修订完善地方用水定额,建立覆盖主要农作物、工业产品和生活服务业的务实管用的用水定额体系。三是健全水资源监测体系。以黄河干支流重要断面、重点取退水口、地下水水位作为主要监测对象,分析监测需求,优化监测站网和设施布局,提升动态监测能力,尽快实现流域内重要断面、规模以上地表取退水口和地下水取水全覆盖。四是严格取用水监督管理。在黄河流域尽快开展取水工程核查登记,摸清取水工程家底,推进整改提升,促进规范取用水行为。对纳入取水许可管理的存量用水,通过抽查、暗访等方式进行监督检查,督促问题整改。对增量用水,严格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审批,根据可用水量指标严格约束,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对当前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问题突出的河流和地区,要尽快摸清问题现状,提出问题清单,相关地区要制定治理目标和措施,加快推进治理。

第二,突出河湖监管。河湖管理是水利强监管的一张名片,必须通过立规矩、固基础、建机制、强督查、求创新,巩固深化河湖监管成果。一是发挥好河长湖长作用。加强河长湖长考核,促进各级河长湖长履职尽责,鼓励每位河长湖长多走“一公里”。推动各级河长办机构设置规范化。开展优秀河长湖长表彰、“寻找最美河湖卫士”“逐梦幸福河湖”等活动。二是划定好管理范围。2020年基本完成河湖划界工作,明确河湖管控边界,利用“全国水利一张图”及河湖遥感本底数据库,加快推进划界成果上图,同步推进水利工程划界工作。三是编制好河湖规划。抓紧编制完成大江大河大湖岸线保护利用规划和河道采砂管理规划,以及《大运河河道水系治理管护规划》,强化规划约束,落实河湖空间管控要求。严格规范涉河建设项目许可,按照谁审批、谁监管的原则,加强许可项目实施的全过程监管。四是巩固好治理成果。深入推进“清四乱”工作,将清理整治重点由大江大河向中小河流、农村河湖延伸。组织开展17条示范河湖建设,总结提炼成熟先进做法,指导全国河湖建设。对重要河湖涉及的8个省份开展进驻式专项督查。加强河道采砂综合整治,探索疏浚砂综合利用,推广机制砂应用,推动河道砂石资源科学有序开发,严厉打击非法采砂。开展河湖健康评价体系研究,推动水利风景区建设提质增效。

第三,突出水土保持监管。以提高水土保持率为目标,重点健全三方面体系,推进水土保持监管工作,坚决遏制人为水土流失。一是健全制度体系。修订《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健全水土保持方案承诺、区域评估等制度。制定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三色”评价管理办法、黄土高原淤地坝工程安全度汛监督检查办法。建立水土保持信用评价机制,实施联合惩戒。二是健全责任体系。开展水土保持履职情况逐级督查,确保监管责任落实到位。以黄河流域为重点,开展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专项整治。各地要切实履行生产建设活动监管责任,严肃查处人为水土流失违法违规行为,对一批重大违法违规案件要挂牌督办。要落实水土保持工程监管责任、淤地坝安全运用管理主体责任、“三个责任人”责任,对发现问题严格追责。三是健全支撑保障体系。开展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9年度实施情况评估,推动省级政府对市县级政府的水土保持目标评估。继续开展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推进监测点优化布局。抓好人为水土流失卫星遥感常态化监管,组织开展覆盖全国范围的生产建设活动卫星遥感监管,各地要至少加密一次,确保人为水土流失违法违规行为都能及时发现并依法查处。

第四,突出水旱灾害防御监管。以水工程防洪抗旱调度为核心,全力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确保大江大河、大型和重点中型水库防洪安全,努力保证中小河流和一般中小型水库安全度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最大程度降低水旱灾害损失。一是加强工程调度监管。抓紧修订完善《水工程防洪抗旱调度运用监督检查办法》《汛限水位监督管理规定》,加强线上线下全方位监管,确保水工程调度运用规范科学高效。继续推进水工程防灾联合调度系统建设,修订完善水工程防洪抗旱联合调度及应急水量调度方案,开展防洪调度演练。二是抓好监测预报预警。开展水文测报汛前准备工作,完善测报方案等。监督检查水文站网运行及信息报送情况,做好有关问题整改,保障信息监测和信息报送达到规定要求。加强督导检查,确保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运行正常。三是做好灾害防范应对。组织开展汛前检查,及时修复各类水毁工程,压实水旱灾害防御相关责任,作出防御工作部署,做好堤防、水库、闸坝、蓄滞洪区等工程运用准备。系统分析历史大洪水、特大干旱和山洪灾害特点,深入研究各流域特大洪水致灾风险,提出现状防御体系下的应对措施。汛期密切关注雨情、水情、汛情、旱情和工程运行、出险等情况,及时有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

第五,突出小型工程运行监管。水利工程的最大风险点集中在小型工程,特别是小型水库、农村饮水工程、灌区“最后一公里”工程,运行管理隐患多、问题比较普遍。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着力防范化解这些风险。一是加强小型水库运行管理。全面落实小型水库防汛“三个责任人”和“三个重点环节”,逐库明确责任人、落实重点环节工作,确保“三个责任人”有名有实。做好小型水库专项督查发现问题整改。组织实施水库大坝水闸安全鉴定,开展水库降等报废,推进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二是加强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按照水费必须收、要按成本收、不足部分由地方补齐的原则,下大功夫做好算成本、定水价、收水费、财政补的工作。制定农村供水工程水费收缴工作问责实施细则,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发挥财政资金激励机制作用,督促地方各级财政加大维修养护经费投入力度,努力实现到2020年底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基本收费、用水户基本缴费的目标,集中供水工程收费处数占比95%以上,水费收缴率达到90%以上。三是加强灌区末端运行管理。针对近年来旱情暴露出的灌区突出问题,深入研究灌区“最后一公里”管理方面的难题,进一步划清事权,落实配套工程和运行维护主体、责任和经费,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打通灌区毛细血管,发挥灌区应有效益。推进重点中型灌区供水成本测算,结合灌区改造进一步完善供水计量设施,并维护这些设施正常可用。

第六,突出三峡和南水北调工程监管。三峡、南水北调工程的效益发挥好不好,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必须将这两大工程打造成水利工程的样板、大国重器的品牌。一是加强三峡工程有关工作管理。深入开展运行安全检查和蓄退水安全巡查,完善三峡工程运行安全综合监测系统,提升工程综合管理能力。积极推进三峡工程整体竣工验收,组织修编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加快三峡水运新通道和葛洲坝航运扩能工程有关前期工作。科学实施三峡工程和长江上游水库群联合调度,深化库区生态环境监测和支流系统治理,开展生态调度试验,加强下游崩岸治理,发挥工程综合效益,助推长江经济带发展。进一步加强三峡后续工作项目实施管理,促进三峡移民安稳致富。二是加强南水北调工程管理。定位“高标准样板”,进一步提升工程运行管理水平,完善相关制度规定,落实运行安全监管责任,严格实施水量调度,全力做好冰期、汛期等重要节点输水工作。健全工程运行安全监管工作体系,强化日常监督和过程监管,持续推进工程运行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稳妥做好工程检修工作,确保完成2019—2020年度东线一期向山东调水7.03亿立方米,中线一期调水70.84亿立方米的任务,保持供水水质稳定向好。

2.紧盯四个风险,保持行业强监管的高压态势

今年,水利部将紧紧围绕防范化解水利关键风险,紧盯大个头问题,统筹资源、集中力量、重拳出击,开展重点专项监督行动,查处整改违法违规行为,巩固拓展强监管成果。一是紧盯农村饮水和水利扶贫风险开展专项监督行动。以农村供水工程水费收缴为重点,聚焦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关注饮水型氟超标改水工作,抽查暗访农村供水工程水价制定和水费收缴情况,对氟超标改水任务较重省份和地区进行暗访抽查。开展水利扶贫综合监督检查,加大对水利定点扶贫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加强水利扶贫日常监督检查。二是紧盯工程质量和资金风险开展专项监督行动。对15个省级水利部门质量监督工作情况开展巡查,对40项重大水利工程组织开展80组次以上水利项目稽察,同时以内控建设监督检查为重点,进一步扩大水利资金使用情况检查覆盖面,现场检查单位数量在2019年的基础上增加50%。三是紧盯河湖管理风险开展专项监督行动。围绕“四乱”、采砂、河长湖长履职等情况进行暗访,重点查处虚假履职、虚假整改、久拖不改等问题,在“清四乱”方面全年检查河湖总数不少于6000条(个)。四是紧盯水利工程安全运行风险开展专项监督行动。开展不少于6500座小型水库、4000座水闸、1000处堤防工程险工险段运行安全重大问题检查,做好南水北调东中线运行督查和在建项目督查,统筹抓好水利工程安全度汛督查,对重点大中型水库防洪调度、山洪灾害防治开展专项督查暗访。针对这几个方面风险,地方各级水利部门也要结合本地实际开展相应的监督行动。

3.打牢四个基础,推动强监管工作规范化常态化

第一,加快监管体系建设。紧紧围绕涉水制度不够用、不适用、不实用、不管用问题,积极推进水利制度建设。一是加快补齐水利立法欠账。实施水法规建设规划,配合做好《长江保护法》起草审议和《河道采砂管理条例》审查工作,力争2020年上半年出台《地下水管理条例》,形成《珠江水量调度条例》《节约用水条例》等立法项目送审稿并报国务院。推进《河道管理条例(修订)》《农村供水条例》重点问题研究和草案审查工作,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管护规章制定修订工作。开展水法修订和黄河法立法前期工作。二是继续推进行业监管体制机制建设。制定出台关于加强省级水利部门强监管工作的指导性意见,进一步明确监管权责清单、工作流程和评价依据。各级水利部门都要加强监管队伍建设,建立、优化监督机构设置和内部配置,有条件的地方要加快水利监督综合信息平台建设,配齐现代化监管装备,为强监管提供可靠保障。强化年度监督工作统筹,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沟通协调,引入社会监督,做好12314监督举报问题办理,提升监管效能。

第二,强化水行政执法。强化水法规执行及监督,维护水法规权威性、严肃性。一是加强水行政综合执法。梳理水行政执法权责清单,做强做实流域和地方执法队伍,推动水行政执法领域地域全面覆盖。健全完善流域与区域、区域与区域、水利部门与其他部门联合执法机制,推进水行政执法与水利行业强监管有效衔接,完善水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二是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推行水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制定出台水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办法。制定水行政执法装备配备标准,持续推进水政监察队伍执法能力建设。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开展水行政执法情况专项调研监督,解决执法“宽松软”的问题。三是加大违法行为查处力度。把查案办案结案作为重点,持续推进河湖执法三年行动,案件查处率超过90%;完成水事违法陈年积案“清零”行动目标任务。落实水利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各项任务。

第三,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进“放管服”改革,实施6项涉企行政许可事项“证照分离”,整治各类变相审批。强化水行政审批事中事后监管,提高水利行业“互联网+监管”水平。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开展改革示范县创建,健全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解决管护责任不实、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加强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监管,保障工程良性运行。加快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2020年底前,北京、上海、浙江等要率先完成改革任务。推进水资源税改革,实行差别化税率,完善税收征管模式,探索税收优惠政策,妥善处理好水资源费改税过程中水资源管理保护工作经费问题。完善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形成机制,积极培育水市场,完善水权交易规则。开展调水机制改革,深化跨流域跨区域调水工程论证,说清楚哪些水可以调出、能调多少,说清楚哪些区域需要调水、为什么调水。

第四,提升行业支撑能力。实施水利标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发布不少于30项水利技术标准,修订发布《水利技术标准体系表》。深入开展水利重大问题研究,启动实施长江水科学研究联合基金,加强科技创新基地建设,新建一批水利重点实验室和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围绕节水和水生态修复等重点领域,推广运用一批成熟适用水利技术成果。加快国家基本水文站提档升级,填补大江大河主要支流、重点中小河流和中小水库水文监测设施空白,加大水文现代化技术装备应用力度。制定加快水利人才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完善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等机制,建设水利高层次人才库,组建部级人才创新团队,建设人才培养基地,加快推进水利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发挥中国-欧盟水政策对话机制、中欧水资源交流平台、澜湄水资源合作工作机制作用,深化水利国际合作,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加强水利政务督办、档案、信访、后勤服务等工作,推动综合政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保障各级水利机关有序高效运转。

(三)坚定不移推动水利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重整行装再出发,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开创了全面从严治党新局面。全国水利系统各级党组织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部署要求,切实履行好管党治党主体责任,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中央和地方各级机关本质上都是政治机关,有着鲜明的政治属性。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严格执行党内政治生活、重大事项请示报告等制度,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持续推进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整改,发挥好水利部党组负总责、扶贫领导小组协调抓、整改调度会督促推进的联动机制作用,把讲政治的要求落实到具体行动上、贯穿于日常工作中、体现在实际成效上。

二是牢记初心使命,持续深化作风整治。始终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作为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紧盯水利部党组专项整治方案和整改落实方案,逐项盘点梳理任务清单,毫不含糊兑现承诺,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进一步强化政务督办,推动各单位以务实高效的作风,抓好中央和水利部党组各项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扎实推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集中整治,聚焦查找的带有普遍性、大个头、影响全局的6类共性问题,采取可量化、操作性强的措施,着力解决部直属系统职责范围内、工作领域内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确保集中整治工作取得实在成效。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水利部党组实施办法,旗帜鲜明纠治“四风”,对部直属各单位伙食费和市内交通费收交管理情况开展集中检查,严肃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积极开展“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创建活动,推动改认识、改态度、改方法,转文风、转会风、转作风,建立健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三是强化组织建设,不断夯实基层基础。突出政治功能、强化政治引领,深入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开展首届“水利先锋党支部”评选表彰,组织党支部达标创优,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等制度,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提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充分发挥水利部党组对党建工作的领导作用,加强对京外直属单位党建工作的指导,完善水利国有企业、水利社团党的组织体系,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以直达基层支部、直面党员干部的方式开展党建督查,着力发现和解决党支部建设中的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推动形成大抓基层大抓支部的良好态势,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抓好工青妇等组织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强化社团管理,积极发挥社团作用。

四是抓好廉政建设,严格监督执纪问责。正确认识当前水利行业反腐倡廉严峻复杂的形势,坚持把管行业和管行风结合起来,加强对基层单位的指导监督,层层压实党风廉政建设政治责任。加强廉政警示教育,大力培育倡导廉政文化,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党章意识、纪律意识、规矩意识。用好廉政风险防控手册,针对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关键岗位完善防控措施,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加大巡视巡察工作力度,狠抓巡视发现问题的整改,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发挥震慑遏制作用。注重抓早抓小,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进行约谈函询、诫勉谈话,实现惩处极少数、教育大多数的政治效果。突出抓好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进一步减轻水利扶贫领域基层负担。坚持惩防并举、打防结合,落实“一案双查”,严格责任追究,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严肃查处顶风违纪行为,坚决惩治各类腐败问题。

五是坚持党管干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突出选人用人政治标准,加强政治监督。注重干部一贯表现,选拔贯彻执行中央路线方针政策和水利部党组决策部署坚决、忠诚干净担当、水利事业发展需要的新时代好干部。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发现培养选拔力度,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增强整体功能。强化正确导向,健全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严管厚爱、奖优罚劣,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认真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严把发展党员关口,深化党员教育管理,严肃党内组织生活。继续选派优秀干部到脱贫攻坚一线,落实好保障支持政策和相关待遇。用心用情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引导老同志为水利改革发展增添正能量。

六是突出文化引领,弘扬新时代水利精神。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着力强化水利宣传工作,充分展示水利改革发展成就,统筹做好出版传媒、文博科普、舆情监测、舆论引导、水情教育工作,主动发出水利声音,努力讲好治水故事,全面弘扬管水治水正能量。着力推进水文化建设,充分发掘和弘扬黄河、大运河等江河水文化,宣传治水历史名人,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荐一批水利系统全国文明单位,确认一批全国水利文明单位,深化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持续弘扬“忠诚、干净、担当,科学、创新、求实”的新时代水利精神,广泛宣传郑守仁等“最美水利人”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发挥先进典型引领作用,凝聚起新时代水利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

同志们,党和人民对水利寄予殷切希望,我们肩负的使命艰巨而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饱满的干劲,更加扎实的措施,把“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推向纵深,把治水兴水这一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大事办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水利监管
加强海水养殖生态环境监管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信息化
水利宣传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综合监管=兜底的网?
烟草专卖内管委派制对县级局内部监管的思考
实施“十个结合”有效监管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