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娟
在教学中,大家有这样的一个共识:一个受学生喜爱的老师与一个不受学生喜爱的老师,他们在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上的效果是不同的。学生会因为喜爱一位老师而喜爱他所教的学科,也会因为喜爱一位老师而容易接受他的教育;相反,学生也会因不喜爱一位老师而讨厌他所教的学科,甚至从心理上乃至行动上有抵触的情绪和行为。因此,成为一个受学生喜爱的老师,是利己利彼的。
我国最早的教育学著作《学记》中记载“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这是先秦时期儒家教育经验与教育思想的总结,放到现在不过时,将来也依然适用。因为在教育的最低层,也就是传道授业这一块,它是经得起实践考验的,我把它总结为“因为爱,所以爱”,这是我整个学生时代感同身受的。未成年人尤其是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还很弱,对事物的认知还停留在表面,能够主动去学习的人少之又少,加之每个人的天赋差异,偏科现象也是常见的。这时孩子因为爱你所以爱你所教的学科,就显得尤为明显了。
初接触英语时我对其毫无兴趣,成绩平平,但是因为我们英语老师年轻漂亮,打扮也是清雅大方,我就很喜欢她。老师每次上课前都会检查学生复述课文,每当同学们不能完成任务时,她就会很失望。因为我喜欢老师,不想看到她失望的神情,便暗下决心每节课都要举手让老师检查,而且必须完成任务。出于对老师的喜爱,我强迫自己学好她所教的学科,仅仅为的是让老师高兴。当然长久的坚持,最终的结果是双赢的。很多学生,特别是小学生都喜欢年轻漂亮的老师。作为老师,我们为何不投其所好呢?不需要浓抹,淡妆就好;不需要奇装异服,得体大方就好,因为天真的孩子们真的会爱屋及乌。
学生再大一些,他们更爱老师的“无所不能”。初中时我们都特别喜欢政治老师,因为他上课时偶尔会进行“双语”教学(现在想起来其实老师就是在讲政治时会偶尔穿插几个英文单词)。那时我们觉得老师特别有才,不仅会教政治还会教英语,真是高大上。所以,其他班级一律反映无聊的政治课,在我们班却颇受欢迎。“技多不压身”,老师的技艺就是被学生爱的资本!
高中时学生们更佩服的是老师的“术业有专攻”。我上高一高二时,语文课上班里很多人在下面看小说,大家把语文课看成了高中紧张学习中的休息时间,因为人人都觉得学与不学、听与不听,在这一学科的分数上好像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直到高三遇到一位语文老师,他用自身的“厚积”每天给我们奉献一场语文盛宴,他就像身带超强电磁波一样可以辐射到班里的每一个角落,让所有学生跟课堂融为一体。学了那么多年语文,因为他,我们才真正感受到了语文的魅力。那时,全班同学无一例外地盼着上语文课,如果一节课老师没讲完就下课了,同学们都是央求着老师讲完再走……于永正老师说:“一个老师如果有较好的语文素养,又有悲天悯人的情怀,那么他的教育就一定会成功。”毫无悬念,我们班的语文成绩在整个年级遥遥领先。这就是教师学识渊博的魅力,大家因为爱他的学识,进而深爱上他的学科。
如今,我的身份早已由学生转变为老师,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我又在我的学生身上看到了“因为爱,所以爱”。孩子们可以因为爱我而爱我教的学科,至少是不讨厌我的课;因为爱我,他们不仅关注校园里的我,也关注校园外的我。我曾经在批阅学生日记时看到学生说喜欢我的善良,他说他亲眼看到我在街上解囊帮助一位乞讨的老人。那一刻我是怀疑他日记的真实性的,于是我去问他什么时候见过我帮助乞丐,孩子有些不好意思,但他把那件事发生的时间地点都清楚地告诉了我……这件小事对我触动很大,原来师者并不仅仅在课堂上影响着学生,在课下、在校园外我们也是学生关注的对象。我只是付出了一元钱,得到的却是学生的爱,这一元钱的价值大啊!
“因为爱,所以爱”,它已经不单纯指学生因为爱老师所以爱老师的学科,它还会延伸到爱生活。这样的道理我们在成人后会愈发认同。有的老师只教过我们几年甚至几个月,可是影响的却是我们的一生,而影响我们的并不是他们当时教给我们的书本知识,而是个人魅力。时过境迁,如今要让我说说当初老师是如何影响我的,我真的说不出来,但我清楚地知道它是始于当初对老师单纯的爱。靠着这份爱,学生的精神底色上就被教师的品格色彩润物无声地涂上颜色了。
身为师者的我从学生身上看到了“因为爱,所以爱”,而我自己也切身地感受着另外一种“因为爱,所以爱”。从教十年,耳闻目睹了很多世间冷暖,还有因为个别老师的不当行为导致社会上对教师这份职业的诋毁。当我委屈、纠结、迷茫、彷徨时,在纯洁的校园里却又时不时被学生的愛打动着:作业本里小纸条上一句关切的问候,讲桌上一盒不记名的金嗓子喉宝,甚至是一个感同身受的眼神……都说教学相长,它真的不只是体现在知识层面上的,学生的纯真也在浸润着老师的灵魂。如果说十年前我是因为对教师这份职业的爱而选择了教书,那现在的我更多的是因为爱我的学生而更爱这份职业。
每天晚上离校时,教学楼上的十个大字就亮了,在夜幕下更加醒目:用最初的心,做永远的事!那一刻我心里总会莫名地涌上一份感动:这份初心是靠爱来支撑的,而这份爱要比最初参加工作时更加广泛、更加深沉,我愿意把这种“爱的教育”传承下去!
(作者单位:灵丘县城内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