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健
【内容摘要】对于初中生来说,地理是一门新接触的学科。学生在接触地理过程中,因为陌生,就容易产生畏惧心理,教师需要对其采取措施,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学生的心理变化,从学生学习的兴趣、欲望、爱好和动机四个方面进行培养和刺激。
【关键词】初中 地理 创造性思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升课堂的质量,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师在课后,应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学生一起参与实践,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爱好;教师注重学生思维框架的建立,使学生的思维框架更加完整,理解更加深刻,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扩充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多样化的课堂教学
地理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因为知识的陌生感,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从而降低对学习的兴趣。为此,教师需要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和动力。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有利于学习地理知识和地理思维能力形成。
提问是一种很好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教学策略。陶行知先生说过,创新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有思维活动。“上知天文,下识地理”既说明了一个人知识渊博,也讲明地理范畴非常广泛,有非常多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维的提问素材。通过设计提问可以让学生开动脑筋,从设立的问题中,自由思考,寻求答案。学生通过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形成自己的答案,再与课本知识进行比对学习,从而达到对知识增强记忆、加深理解;提升学习能力的效果。地理思维能力不断获得提升。提问过程中,地理知识是提问的诱发物,老师则要灵活对学生思维进行点拨、启发、引导,充分调动学生思维活跃度。为此,教师的提问需要讲究以下几点:首先,提问的问题难度不应过大,要在学生可回答范围内的;对较为综合的问题,可以把它的前提条件做为几个分支问题先加以解决。其次,需明确提问的目的,在课堂上减少重复和无意义问题;最后,对问题或问题答案进行拓展,使学生对知识、道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比如在讲授《地球形状和大小》时,人类探索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和这过程给学生带来的启示是本节课教学重点,教师可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文本提人物有几个?(2)他们分别对认识地球形状贡献是什么?(3)这一过程对我们带来什么启示?最后一问可拓展:学习、工作乃至事业成功需要过程,需要艰巨付出甚至牺牲。这样既突破重点,又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又比如在《地球自转》一课中的思考题:人们以一天为单位的起居作息时间,与地球自转周期有什么关系?教师可以不限于让学知道:地球的自转导致了周期的昼夜变化,人们依照昼夜变化昼作夜息(特殊工除外)。可把问题拓展:我们学习地理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认识自然环境,了解、掌握自然规律,尊重自然规律,使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通过这样拓展,能很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实验和模型可以在课堂上起到很大的作用。教师通过对课本知识的讲解,可能无法帮助学生产成形象化的记忆,而实验可以通过较少的时间展现事情发生的原理、过程和现象。做实验和使用模型也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一种方式,枯燥的讲解会使课堂变得无趣,实验能够丰富课堂内容。比方说在讲解地球的运动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地球仪、三球仪,让学生自己演示地球在自转、公转过程中会发生的变化,以助学生理解知识,建立地理空间概念,发挥空间想象力,学生创造性思维自然得到培养。在该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安全,需要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教师需要关注实验安全守则,教授学生如何安全的设置实验,进行实验。
课堂教学应更注重与实际的联系和应用。为了给学生学习地理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动机,教师需要让学生意识到地理学科在实际应用方面具有很大价值,是非常有趣的学科。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实际应用方面的问题和例子,让学生印象深刻。教师还可以收集与地理有关的绕口令、脑筋急转弯等比较新奇有趣的知识,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方说,教师上课让学生猜脑筋急转弯,“带枪的人(武汉);双喜临门(重庆);两个胖子(合肥);四季温暖(长春);船出长江口(上海)”,从而帮助学生认识我国城市的名字。
二、课后实践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不应对学生的思路进行框定。如果只是将学生的思维束缚在教科书范围内,学生因缺乏思考和实践的机会,长此以往被动吸收书本知识,也必然会丧失对知识的机敏,造成思维的僵化。忽略实践的教学,只会让知识趋向于死板。地理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在生活中随处能见地理带来的影响,教师可以在生活中搜集教学地理的素材,引导学生把知识与生活进行联系。
教师可以为学生搜集一些课后阅读素材,让学生能够从阅读中感受到地理学科的魅力。比方說教师可以给学生们推荐《国家地理杂志》,在授课过程中,将杂志中的知识与课本进行串联。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仅仅可以领略当地的地理风光,了解地理事物的成因,还能感受到当地的人文环境,与课本知识产生呼应。
有些学生假期会出去旅游,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在每节课前做一个分享,可以介绍自己对某一地区的了解,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旅行经历分享自己的认知。通过这种措施,教师不仅可以让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课外补充,还可以在旅游过程中加强对当地地理知识的学习。
现在的教学越来越注重实践。某高中教师在假期带领学生骑行,并在过程中向学生讲述地理知识,获得较好成效。对于初中教师来说,这一过程过于危险,又没有条件开展这种大型的活动。但是初中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经历的分享和带领学生做实验等新奇有趣的方式,帮助学生增加实践机会。比方说在河流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自制沙盘,让学生倾倒矿泉水,以了解河道的形成原因。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制作实验过程的小视频等等,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
三、思维框架的搭建
地理知识本身是富有魅力的。教师需要让学生意识到这种魅力,需要加强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教师可以对同一知识从不同角度、不同思路来思考并教学,以利于学生扩充思维。比方说在讲解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时,教师可以从地球自转和公转角度开始分析,讲解原理,让学生意识到这些知识都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教师可以把握地理知识中生动有趣的部分,引導学生用“活”的角度来看待知识。在介绍我国国家地理和各地人文环境的时候,教师需要意识到,这些知识都是鲜活的,是跳动的。因此,在地理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入更多的课外知识,在扩充学生视野的同时,加强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对地理知识真正感兴趣。比方说,教师在讲解“洪灾的逃生方式”的时候,可以从洪水的角度来讲解,“我现在是洪水,我往地势低的地方走,那你们应该往哪里逃呢?”这种生动的教学语言,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
知识框架的建立除了建立在对知识的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还需要学生能够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能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师要注重知识的串联,需要定期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和整理。其中,思维导图可以通过简单概括的语言表示和线条的连接来展现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形象化的记忆,也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根本性理解。在用PPT教学演示时,教师可以用思维导图取代大段的文字,让学生结合教材解说知识原理。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需求绘制个性化的思维导图,使用多重元素表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中锻炼学生的思维创造力。
思维框架搭建以后,还需要学生灵活运用思维框架,对问题形成全面认知,学会使用多种方式解答问题。比方说,针对某一类型题目,教师引导学生从几个方面进行理解并作答,学生根据题目要求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对题目做出分析,并不是简单的记忆背诵知识框架即可。为此,教师需要加强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为学生筛选比较经典、灵活的考题,督促学生进行错题分析和整理,引导学生进行复习总结。
【参考文献】
[1] 杨永平. 地理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J]. 新课程:中学版(7):57-57.
[2] 冯文惠.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A]. 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下)[C]. 河北:中国教育教学丛书编委会,2007.
(作者单位:广西玉林市玉州区城北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