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时民
降脂药 他汀类药(辛伐他汀、普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治疗目前已成为冠心病二级预防的基础治疗,既可发挥降低血脂、稳定斑块的作用,又可以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抗血管内炎症,预防心肌梗死。
抗血小板制剂 血小板是冠脉内血栓形成的“元凶”,阿司匹林是目前二级预防效果最佳的抗血小板制剂。小剂量阿司匹林可降低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肌梗死和心血管死亡危险,对胃肠道副作用小,价廉易得,无禁忌证的患者均应服用。对阿司匹林过敏或不能应用者,氯吡格雷可作为替代剂。
β受体阻滞剂 可使心脏猝死的危险降低30%~50%,大大增加了冠心病患者的保险系数。只要无禁忌证,β受体阻滞剂应作为稳定性心绞痛的初始治疗药物。剂量以能使静息心率维持在50~60次/分的靶目标水平为益。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对急性心梗的左室重构、充血性心力衰竭有确切预防效果。ACEI可帮助减少斑块和血栓形成、稳定斑块、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在高血压、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糖尿病等患者中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疗效已经大量临床试验所证实。
钙拮抗剂 对心绞痛治疗效果卓著。在二级预防方面,长效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控释片)因疗效可持续24小时而优于长效硝酸酯。对伴有高血压的慢性冠心病患者,硝苯地平控释片有显著的治疗效益,能使主要终点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顽固性心绞痛、新发生的心力衰竭、致残性脑卒中及外周血管重建治疗)的发生率降低13%。特别适用于伴有靶器官损害的患者,如冠状动脉硬化的高血压患者。它还能预防心力衰竭。
硝酸酯类药物 常用的为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和5单硝酸异山梨酯,有较可靠的防治心绞痛、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長期服用易产生耐药性。硝酸异山梨酯作用的持续时间为4~5小时,故以每日3~4次口服为妥;劳力型心绞痛患者应集中在白天给药。5单硝酸异山梨酯可每日2次给药。对于24小时均有心绞痛发作者,硝酸异山梨酯可每6小时给药1次;但宜短期治疗,以避免耐药性。
随身需带的药物 经常发作心绞痛的冠心病患者,还应随身携带备用急救药物,如硝酸甘油、消心痛、氨酰心安、安定、心痛定等。一旦心绞痛发作,应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每5分钟可重复1片,直至疼痛缓解。如果15分钟内总量达3片后疼痛持续存在,应立即就医。在活动或大便之前5~10分钟预防性服用,可避免诱发心绞痛。
心绞痛发作如伴有血压升高者,应含服心痛定,5分钟内即开始降压,可维持4~6小时。消心痛既是冠心病的常用药,也是急救药。
典型劳力性心绞痛发作,伴有血压升高、心率增快,而无心衰及传导阻滞等,服用氨酰心安1/4或1/2片。
与激动等因素有关的心绞痛发作者,可给予安定2.5毫克口服。
冠心病患者往往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疾病,一天内需要服用多种药物,但是药物之间往往会产生相互作用。
协同作用 β受体阻滞剂与硝酸酯类可加强抗心绞痛作用,合用时两药须减量,以免血压过低;与普罗帕酮(心律平)、胺碘酮、地高辛、奎尼丁合用可提高抗心律失常效果,但同时也增加毒副作用,须各自减量;与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合用时,负性肌力及负性传导作用相加,可导致低血压甚至心脏骤停;与西咪替丁(甲氰咪胍)合用可提高脂溶性β受体阻滞剂的血药浓度,增强药物作用。因此,有协同作用的药物联合应用时,须注意减少应用剂量,密切注意各药物的毒副作用。
拮抗作用 苯巴比妥是许多β受体阻滞剂代谢酶的诱导剂,可促进β受体阻滞剂的代谢,降低其疗效;与非甾体抗炎药,如吲哚美辛(消炎痛)等同用,可降低β受体阻滞剂的降血压作用。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在老年病人中更为明显。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其他血管扩张剂和利尿剂同用,可能会导致低血压;与经肾排泄的β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纳多洛尔、索他洛尔)和抗心律失常药同用,可升高血药浓度,易发生毒副作用;与保钾利尿剂同用,易引起高血钾,应尽量减免共同使用;与地高辛同用,可使后者的清除率下降20%~30%,增加中毒危险;与有免疫干扰作用的药物(普鲁卡因胺、肼苯嗪、醋丁洛尔、吲哚洛尔、别嘌呤醇和妥卡尼等)同用,有增大免疫干扰作用的危险。另外,吲达帕胺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可减少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降压作用;抗酸制剂可以影响福辛普利的吸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