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惠
近日,2018年中国童书作家榜公布后,“童话大王”郑渊洁并未名列其中,有网友质疑郑渊洁的童书销量。郑渊洁回应称是“主动拒绝上榜”,因为“童书销售泡沫极大,甚至和不法行为有牵连”“一些童书作者,打着讲课的幌子,进入学校占用学生上课时间向学生兜售童书”。一时间,关于作家是否应该进校园办讲座的话题引起了舆论热议。
郑渊洁揭开了童书市场的潜规则。有媒体引述业内人士之言称,中小学校园早已成为童书作家们销量的“主阵地”,通过校园签售活动,作家们能显著提高自己的作品销量。
作家到学校讲解写作技巧,分享自己成为作家的历程,这对学生和老师来说,既能够与名家近距离交流,培养阅读的兴趣,又能够学习写作的技法。作为一种教育形式,本来不是一件坏事。但是,如果变成商业行为,就值得警惕。
教育部这些年来三令五申,要求中小学校坚决杜绝各类商业广告、商业活动进入校园,更不得给学生摊派任何购买、销售任务,目的就是希望保持校园的纯净,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但大家往往关注的是与学习无关的商业广告,而图书,尤其是儿童读物,似乎有了更多文化气息,超出商品的范畴。实际上,图书依然是一种商品,而童书作家、书店与出版社借着讲座的名义,进校园兜售图书,也是一种商业活动,理应受到约束。
郑渊洁还指出有学校强行摊派任务,要求学生买书的现象,这种行为限制了学生自主选择课外阅读材料的权利。这也让人怀疑学校、书店与作家是否有什么利益交换关系。
童书市场的火爆,说明社会对青少年教育的重视,但也带来了一些乱象。净化校园环境,学生与家长对学校的监督、有关部门的监管,是更基本也更重要的机制,只有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学校的环境才能保持纯净。(文/罗广彦,摘自《中国青年报》)
在学校和老师面前,孩子和家长往往比较弱势,只能顺从地接受老师推荐的东西。一是孩子尚缺乏辨别图书好坏的能力,二是家长即便反感定点推荐图书,但也总怕老师不高兴,怠慢了自家孩子,只能配合购买。
损失些金钱倒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它可能使孩子失去阅读的兴趣。现代社会,电脑、手机争夺孩子的注意力,能静下心来阅读的儿童越来越少。因此童书的质量和价值观十分重要,尤其是孩子接触的第一本书。如果这本书没意思,它可能就阻断了孩子继续阅读的道路,孩子不再找书看,又抱起了电子设备。
“如果第一本书非常有意思,是他自己选择的,哪怕第二本书遇到不好看的,他也知道是有好看的书的,他自己会去找。”郑渊洁说,但是作家进了学校,老师强迫孩子去买,买了才能去听他的课,不买就不能听,听完下一周的作文题目就是“我眼中的谁谁谁”。这种阅读捆绑让孩子失去选择的自由,孩子的注意力变成大人的流量,读书慢慢成为负担,再难发展成兴趣。
那些老老实实去购买指定书目,甚至写上班级姓名以便书店核对的孩子,也在老师的强势话语下,越来越顺从。今天可以是要求买一本书,明天可能就是误导孩子歧视某一类人。这恰恰是一些童话故事里最反对的东西。
在童话里,孩子拆穿成人世界的谎言,诚实地说皇帝根本就没穿新衣;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什么关系。这些是关于自由、平等、正义的浅显的启蒙。不干涉孩子,这些优秀的童话故事都在告诉孩子们,你们应该为自己能独立思考而感到骄傲。
启蒙读物的意义值得被反复强调。童书里说着真善美的语言,童书外也该做真善美的事情。倘若人生之初的文字就被污染,幼小心灵里的灰霾怕是很难驱除。但愿污浊之气远离儿童。(文/杨杰,摘自《中国青年报》)
看了郑渊洁的“炮轰”,隐隐产生一个担心:今后,作家会不会再也进不了校园了?中国少年新闻出版总社前社长李学谦认为,作家进校园有两种,一种是签售活动,一种是阅读推广活动,阅读推广活动应该和销售行为分开。可在“作家进校园”成为争议话题之后,很有可能产生的结果是:学校为了避免麻烦,一刀切,既不卖书也不搞阅读推广的讲座。如今北京、石家庄等地对作家进校园做阅读推广已经管理得很严格,今后只会更严。
作家与书,并没有原罪。作家进入校园讲学,一来可丰富校园文化,让校园飘荡着书香之气。一些作家将曲折的人生经历、奇妙的作品情节与美德善行、人生梦想等结合,让学生体会到成长道理。二来可开阔学生的眼界,撒播文学的种子,期望有朝一日长成参天大树。优秀作家进校园为学生讲成长经历、讲故事、传递思想,是颇有价值的一件事,短短的一个或几个小时里,或许就为孩子打开了一扇门,人生从此发生改变。同学现场提问题,作家们进行零距离解惑,有些不方便问老师和家长的问题可能得到解答,这种面对面交流对人生大有裨益。
在很多人沉迷于手机与游戏的当下,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作家进校园的活动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如果没有作家进校园做讲座,没有阅读推广活动,难以想象会是怎样的局面。钱理群先生曾说:“我们现在教育的最大问题,就是大家都不读书,老师不读书,学生也不读书;或者说,老师只读教学参考书,学生只读和影视有关的书,学校里完全没有自由阅读的空间和时间。现在,我们要恢复教育常识,就是要重新营造自由读书的条件、环境和气氛。”阅读是青少年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更是他们修身养性的有效途径。英国的一个研究显示,孩子在七岁时候阅读能力每上一个台阶,其年收入就会多5万英镑。如果孩子享受了一个讲座,被激励去阅读了些好书,将来会过着更好的生活。
我们应该警惕权力寻租的行为,校方組织作家进校园的活动要选择学生喜欢的好作家。至于什么样的作家可以进校园,儿童教育作家三川玲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可以由父母组成的家委会来决定:1.哪些作家能进校园,哪些不能进;2.作家进校园的讲座内容、活动策划由家委会来审定;3.作家是不是只签名不讲座,由家委会来监督;4.作家一年进校园的计划,由出版社、书店跟家委会联系,一起制定。甚至一个城市、一个地区、整个国家的家委会联合起来,做一个作家进校园的全国巡回活动,做一个最受学生欢迎的作家讲座排行榜,做一个学生真正受益童书排行榜……三川玲说,美国有个非常著名的奖项,就是“父母选择奖”,中国也应该有一个。(辑/紫云)
@g l a d t s:曾经学校搞过活动,邀请名人进校园,一回是林清玄,为人和蔼,言谈风趣,很认真地在讲座。另一回是某童书作家,必须要现场买新书才给签名,哪怕从家里带他的书也不行……
@柳飘飘:郑渊洁是一个从小到大,唯一让我感到站在我们孩子阵营的大人。我们的世界,需要这样的人。
@O r i o l e:学校要求的必读书目都是孩子真心看不下去的。
@宏宇:作家应该进校园,但是不能同场卖书。只有斩断利益链条,才能真正杜绝烂作品的摊派。
@南方:目前,“名人课堂”和“图书营销”界限似乎还不明晰。儿童阅读问题是值得重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