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冬东 林建华 邓菲
在现代经营管理理念的要求下,为确保医院内部效益,满足医院需求,内部审计制度作为一种客观而独立的管理活动,它是医院经营与采购管理活动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客观上可以为医院保持较高工作效率与节省资源,尤其在提倡以“服务”为主的医改大环境下[1],只有不断完善内部审计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其功能,才能实现医院医疗服务目标,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与医疗服务水平,在更好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同时确保医院自身的话语权。
在政府职能转变与医疗服务市场的不断完善下,医院经营管理模式逐渐成为自主经营与自负盈亏的市场竞争主体,因而建立更加科学性、针对性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势在必行。在制定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过程中,一方面要确保医院自身拥有更大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同时还需加强医院的自我约束机制;而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具有综合监督职能,是医院实现自我约束的重要方式,它通过自身职能对医院的各项经营活动进行制约,最终促使医院在依法展开自主经营的情形下得到大力发展[2]。同时在采购管理中,通过对医院物资采购管理制度进行完善,确保采购程序更加规范,使采购工作更加公平、公正与公开,以免出现暗箱操作或外来干预等情况,应用管理制度提高采购人员责任意识,净化采购渠道,让审计工作更具有权威性,构建更和谐的医院整体环境,在有效减少采购管理中腐败情况发生的同时让各个科室之间良好协作。
由于医疗市场竞争压力增大,医院要占有市场,只有增强自身竞争实力,充分引进各项医学科技技术;而科技创新作为源动力,其离不开环境与硬件支持,因此医院在自主经营管理中需投入更多相关设备、仪器等。而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则能确保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充分保障投入产出效益,在实现最大程度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医院可持续发展力[3]。另一个方面在采购过程中展开物资采购管理审计,在确保物资同等质量的同时对采购价格进行控制,并注意采购中通过内部审计进行监督,有效防范采购风险,建出规范的供货渠道,合理安排采购时间。
医院在不断发展过程中,要提高其竞争力,不仅要依靠高科技医学设备与行业垄断优势,还需立足于医疗质量、服务态度与成本效益等方面,因此医院要确立和市场竞争相适应的经营、采购管理理念及制度[4];而医院管理作为为达到经营目标对经营活动所展开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控制管理活动,内部审计制度所具备的监督控制作用则能对医院经营过程中以既定目标展开的活动进行管理,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并尽早纠正,从而促使经营与采购管理工作达到预期管理目标。同时内部审计从保护资产安全转变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分析评估[5],对经营及采购活动与管理成效的审计,对经营、采购风险的预测,这已经不是单纯监督,而是对经营与采购目标的控制与管理。
随着新医改工作的展开,行业各级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多数医院为配合医改工作展开设立了审计岗位;但多数工作人员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缺乏深入认知,例如部分医院领导人与管理者对内部审计的职能和作用模糊,虽然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但多数闲置不用或不知如何使用,这使得内部审计工作开展较为困难。且存在为敷衍相关检察而设立机构的情况,或部分领导人在行审计管理活动中进行干预,这导致最终的内部审计工作缺乏公正性,无法为医院经营、采购管理活动的展开提供可靠依据。
在部分医院,内部审计制度的独立性与客观性无法保证,在进行内审管理工作中,各个工作人员极易受到各种利益关系、人际关系与领导干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让内部审计结果无法直观、真实、有效的进行;也正是因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缺乏独立性,使得其评价结构权威性不足,最终导致各项经营、采购管理活动中的处理决定与内审意见没有得到重视与严格执行[6]。另一方面,内部审计机构作为财务部的下属机构,这使得审计部门无法从根本上对医院各个机构组织进行独立的审计活动;且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能仅限定与“监督”,未涉及到院属个部门工作领域,更多强调事后监督而忽略了事前监督[7],没有将内审机构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充分发挥。
在进行内部审计活动中,对于工作人员的技术与专业性要求较高,但当前各医院的内部审计部门存在人员少、专业性不过关等现象,其内审素质与质量不相匹配。通常内审人员隶属于财务部分,因而人员结构不合理,且不具备专业审计知识体系与审计技能,往往存在不知道干什么、不知道如何干等情况[8],使得内审工作效率与内审质量降低。同时医院领导人由于缺乏对审计工作的正确认知,忽略了对相关审计人员的培训,因而造成了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无法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管理作用受限的情况。
首先,从医院领导人、管理者到医院工作人员要转变思想,更新理念,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在医院的位置,以下发文件、海报等方式向医院各个部门宣传审计工作的积极作用[9],让医院从上至下各级人员认识并支持审计机构的正常作业,并将其作为医院重点工作全面展开。同时医院要重新设计审计组织框架,由医院主要领导负责内审组织,使其与其他机构相平行与独立,设置专门的内审工作人员,对领导人干预医院审计活动的备忘录制度进行健全;同时对医院各部门责任人明确划分,对评审制度进行合理有效的完善,在经、采购管理中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措施,不断改进审计制度,制定责任制,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有序展开。
强化领导管理,设置专门的医院内部审计机构,完善内部审计组织架构,将医院所有事物向医院合法代表人直接汇报,确保内部审计机构在整个系统中具备一定地位。在采购计划审计中,将临时性与常用性相结合,并划分至年度采购计划单与临时采购申清单[10],在年度采购计划单中将各个科室需求申请汇总,填写下一年度采购计划单,在经审计部门审核通过后再交由采购中心与相关设备管理部门审核,最后再上报委员会批准以后由财务部门对下年资金运用情况进行规划,以免出现盲目采购的情况。另一方面,注意在展开专项审计与审计调查时,对审计人员赋予一定的处置权,使其具备一定的处置能力,医院内审管理部门需受主要责任人的直接管辖,并配备专职审计人员,确保其不受他人或受审单位影响,让医院从事经营管理活动中出现问题时审计人员可及时对其进行处理,并加强组织重视,从而保障审计工作的权威性。
首先扩充内审人员数量,积极引进更多高技能、高素质人才进行内部审计管理工作,成立专业的内部审计小组。同时利用编制严格规范的考核培训制度促进内审管理人员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综合业务水平;定期在院内举办审计工作交流会,设置专门的奖惩制度,吸引社会或院内具备高审计能力的人员积极参与到审计工作中;并组织审计人员展开相关知识培训讲座,制定严格的岗前或晋升制度,进一步提高内审人员自身素质。同时可采用聘用专家、学者等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狠抓业务培训工作,积极学习其他医院内审管理经验,培养内审人员的现代审计意识与责任担当意识[11],使内部审计信息能够更准确、客观、清晰传达至管理层,推动医院经营管理活动展开。
在行采购管理工作中,通过采购合同审计对合同条款进行完善,让签订合同双方当事人约束,使其能够按照合同办事,以免出现采购交易风险,保障医院合法权益。首先在采购合同签订前由医院聘请法律顾问、纪检监督部门等对采购合同文本语言联合审查,确保合同的合法性与规范性。若采购工作是以招标文件方式展开,则需对中标通知书、投标文件是否符合所签订合同进行审核,最大程度降低合同签订风险;同时在合同签订后进行留存,建立经济合同台账,进一步加大对管理与监督合同执行隔缓解的力度。另一方面,加强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顺应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大背景,积极探索以电脑、手机软件等方式展开内审活动。并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确保其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与信息检索方法,最大程度降低内审人员在工作中的失误,并确保内审过程中的信息可通过计算机及时更新与纠正,以全面实现内部审计管理工作的电算化发展[12-13]。同时在这一基础上加强服务功能,采用服务与客观监督并行模式,结合国家新医改与医院自身实际情况对医院经济监督职能逐渐向管理方面拓展,进一步提高内部审计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医院内部审计管理工作作为医院经营、采购管理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其对于推动医院服务管理水平与经济效益的提升有着积极作用;但在当前的内部审计工作中仍存在较多问题,因而还需加强对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完善内部审计方法、注重采购计划审计与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从而推动医院经营、采购管理活动顺利展开,满足社会发展对医院提出的要求。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