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力资源整合理论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定点医院医师管理

2020-01-20 04:35王留明
中国医院 2020年7期
关键词:院区收治危重症

■ 程 龙 王留明 郝 敏 郑 杰 张 颢

人力资源整合(human resource intayration,HRI)是指依据战略与组织管理的调整,引导组织内各成员的目标与组织目标朝同一方向靠近,对人力资源的使用达到最优配置,提高组织绩效的过程,近年来在医联体研究中应用非常广泛[1]。2019年12月以来,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引发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高度关注。为了尽快遏制疫情发展,政府一方面迅速征用多所本地大型医院,整体改造,集中收治COVID-19确诊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另一方面调集全国医务人员总动员驰援武汉,以整建制进驻的形式充实到本地医疗机构中,开展具体临床救治工作。

1 现状与挑战

1.1 任务紧迫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以下简称“中法新城院区”)是最早政府征用投入抗疫一线的定点医疗机构,同时承担特殊COVID-19患者(孕产妇、手术)救治任务。院区的集中收治分两期进行,首期任务在2020年1月25日夜间下达,院区住院楼C栋连夜紧急腾空并改造成12个病区。于2020年1月27日夜间开放收治患者,2月1日12个病区全部完成收治任务。2月7日接到继续征用住院楼B栋通知,2月9日晚新增11个病区全部开放并收治患者。伴随着病区的迅速开放,两次任务,任务时间只有两天,但需要完成院内400余名各专业医师团队的抽调、派遣及到岗接收任务,以及近600余人外援医师的任务制定及送岗任务,挑战很大。

1.2 任务复杂

病房院区核定开放COVID-19患者重症床位1085张,其中孕产妇及手术患者备床35床。同时入驻有来自9省(市)的18支国家医疗队。本院及外援医师共计1000余人,主要面临以下挑战:(1)因疫情繁重,本院呼吸、重症、急诊等相关专业医师已极度缺乏,400余名本院医师队伍绝大部分来自于外科系统、妇产科系统及其他内科系统。专业差距巨大,如何整合才能快速形成针对COVID-19的诊疗战斗力;(2)外援医师来自多个省市,医院文化不同、诊疗理念不同,如何进行内外整合,将这些全国专家拧成一股绳,发挥1+1大于2的力量[2];(3)为保障战斗力,必须确保一线人员的轮休,这也是国家的明确要求。如何有序进行近1000名医师的轮换,确保临床工作顺畅,患者治疗连续。

2 探索与实践

中法新城院区医疗办面对战时任务状态,探索并尝试了以下措施。

2.1 实施病区整建制承包,责任制管理

对院区病房资源进行整合,对23个独立病区进行二分类:2个危重症(ICU)病区,21个普通重症病区。过渡期结束后,18支国家医疗队按照自愿原则,自主选择一个独立病区进行整建制接管(病区主任、病区护士长、医师、护士全部自出),实施病区诊疗责任制管理。病区自主排班、自主诊疗、自主管理。最终北京协和医院独立接管一个危重症(ICU)病区,其他17支医疗队接管了17个普通重症病区。另外1个危重症(ICU)病区及4个普通重症病区由同济医院自身接管,并将4个普通重症病区继续细分为一队、二队、三队、四队分别委派上级医师,也实行责任制管理。整建制承包避免了混编带来的磨合期消耗,同时激发了各医疗队的竞争意识,将诊疗理念差异成功统一到“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的工作目标中。

2.2 制订过渡期工作方案

设置1周的共同过渡期,由同济医院派出一个完整医师团队和对方医疗队共同接管病区,共同收治患者。过渡期的设置具有重要实际意义,7天左右时间同济医院内部来自大内、大外、妇产科、神经等各专科的医师可以基本做到彼此磨合,未来直接选派具有发热病房实际工作经验的三线、二线医师来带组指导,可以迅速形成独立的诊疗能力。同时1周内同济人与外援医疗队之间也可以完成熟悉,外援医疗队也基本可以了解同济医疗运转流程。

2.3 增设协调小组

协调小组由3名熟悉业务流程的医师构成,设置1名小组长。协调小组为过渡阶段参与共同管理病房工作的医师,过渡结束后离开病区临床工作,仅作为辅助力量参与病区协调。主要职责为各临床及相关业务系统使用的指导、临床与临床、临床与医技科室间诊疗协作联络,协助目标为保障所在病区医疗工作的顺畅开展。协调小组成员遇有问题向组长报告,组长直接向院区医疗办报告。

2.4 增设支援小组

COVID-19作为甲类管理的传染性疾病,传染性强,重症救治难度大于SARS[3-4]。千方百计、全力以赴积极救治危重症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技能、体能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穿着二级甚至三级防护工作是常态。多数一线同事都是第一次面临如此汹涌疫情,面对的工作强度特别大,风险很高。全面落实职工医院感染培训、心理疏导的同时,为保障临床工作的延续性,院区特别设立了应急支援小组,一旦一线人员出现身体不适则立即启动应急排查和评估机制,同时由支援小组抽调人员补充工作岗位,确保临床班次的顺利交接,临床工作连续。

在后续的救治实践中,COVID-19病毒不仅攻击肺部,还会攻击心脏[5]、肾脏、肠道等多个器官,造成多器官衰竭。因此,多学科小组的早期介入干预对于提高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在此背景下,新增了护心小组、护肾小组、插管小组、血管介入小组、外科手术组、孕产妇救治小组等多个专项支援小组。全面充实到各病区,满足各病区的会诊及协作诊疗需求。该做法得到了国家卫生健康委的高度肯定,并得以在武汉重症集中收治医院推广。

2.5 统一医疗队建制

改造后普通重症病区有48~50张床,建议配备19位医师(三线1位,二线3位,一线15位),危重症(ICU)病区33张床,建议配备34位医师(三线1位,二线3位,一线30位)。普通重症病区每8小时一班,一天三班制。危重症病区工作量更高,建议每6小时一班,一天四班制。统一建制后,各病区工作节奏基本相同,运行节奏相对一致,也大大便利了生活服务保障等后勤工作。

2.6 成立战时联合医务处

联合医务处由每支医疗队推荐1名专家或管理者共同组成,采用例会工作制,会商病区遇到的临床及流程上的问题,传达和落实院区对病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各项要求。联合医务处作为协商平台,每日发布患者收治、治愈、死亡、物资消耗等数据供各队知晓。同时每周固定进行疑难病例讨论及死亡病例讨论。通过联合医务处工作机制的建立,将来自全国各地医疗队专家资源进行有效的深度整合,形成了优质专家资源共享、疑难病例治疗方案共商、死亡病例经验教训共同总结的良好运行机制。通过定期的会商与讨论,不断推动诊疗质量和效果提升。

3 结果与讨论

“中法新城院区”根据政府提出的工作目标要求,对本院400余名医疗团队与来自18个地区600余人各地外援医疗队伍进行人力资源整合,科学规划人力资源分工和工作任务分配,做好业务协调和统一支撑保障工作,实现了各个临时组建的业务单元的协同运行,较好地完成了政府提出的监理定点医疗机构,收治COVID-19病人,以及承担特殊COVID-19患者(孕产妇、手术)救治工作任务。

自2020年1月27日中法新城院区第一个病区开放以来,较好地完成了短期内医师资源调度、工作衔接及后期有序管理等问题问题,为取得诊疗救治工作成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截至2月24日已累计收治1371例由武汉市防疫指挥部医疗救治组协调转运收治的重症及危重症患者。期间累计出院422人,其中治愈262人,在7所危重症救治定点医疗机构中效果最好。

考虑到对一线医务人员的保障与保护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国家及地方都对一线医务人员的津补贴、工资待遇等进行了政策倾斜。将这些倾斜政策落实到不遗漏一个人,就必须依赖详实的管理与考勤。协调医师角色以及支援医师岗位的建立,有效解决了外地医师融入和医疗救治的多学科协同、专业化指导问题。但另一方面,由于人员的机动性及灵活性,在战时管理人力资源紧缺的情况下,仍然增加了额外的人力负担。期望未来医院的人事考勤管理可以更加灵活和便捷,以适应应急状态下灵活的人员调配及工作时间变动。

猜你喜欢
院区收治危重症
医院跨科收治患者服务模式及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心脏危重症患者的研究进展
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收治医院应急病房筹建策略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急腹症患者收治与防控体会
武汉同济医院多院区“一体化”管理模式
院区再造
关于公安机关对特殊涉毒人员收治管理问题的研究
多院区医院文化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
健康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