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爸
平时的安全教育里,咱们恐怕都没少跟孩子说这句话:遇到走丢了这样的紧急情况,一定要跟别人求助啊!
可是,在教孩子求助的时候,有一件事更重要,那就是告诉孩子找什么人求助——毕竟警察叔叔不可能时常相伴我们左右。
之所以想到这件事,是有两个新闻让我一直印象深刻。
第一个新闻发生在去年5月,郑州的一个小女孩上了公交车后没有直接向后走,而是紧紧盯着司机说:“我害怕。”原来,女孩发现自己被一名男子尾随。惊慌之下,她连书包都丢掉了。果然,女孩上车后,有一名男子也上了车。女孩吓得一直哭,司机师傅一边安慰,一边告诉女孩:“站到终点站,报警。” 到终点站后,司机叔叔把女孩托付给认识的蛋糕店店主,并让店主陪着女孩等待警察到来。最终,警察把女孩平安送回了家。
第二个新闻发生在2018年11月,也是在公交车上。云南昆明的一个小女孩坐在回家的公交车上,一个50岁左右的男子上车后坐到她旁边的位置上。没过多长时间,女孩就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并站在公交车过道里。一直快到终点站时,女孩跑到司机旁边说:“叔叔,我特别害怕,能不能打个电话给我妈妈?”司机以为女孩的手机丢了,没想到女孩说:“有个叔叔摸我。”一句话让司机怒气冲天,他一边安慰女孩并把女孩交给保洁员,一边控制猥琐男并报警。最终,女孩安然回家,女孩的妈妈还特地给司机师傅送来了锦旗。
两个女孩,两次求助,都让自己化险为夷。是她们太幸运,总是遇到正义之士吗?
在我看来,勇气和运气成分固然有,但同样重要的,是她们选对了求助对象。公交车司机,这个职业特性就决定了他们见多识广,而且多是热心肠。常年身处公共服务行业,更愿意伸出援手。而且,“铁打的司机,流水的乘客”,公交车是司机的“地盘”,他们要联系同事、报警自然也更便利。女孩们没有向乘客而是向司机求助,大大提高了自己被帮助的几率。
所以今天就来个小提醒,关于如何有效求助,各位爸爸妈妈十分有必要为孩子补上这一课。
一群人和一个人,向谁求助更有效?
1964年,《纽约时报》的一篇新闻报道轰动全美,文章名称是《37人目睹凶杀案,却无人报警》。这个案子引起了诸多学者的注意,他们想要了解人们不愿意伸出援手的原因。心理学家Bibb Latane和John Darley由此提出了旁观者效应(Bystander effect):在紧急情况下,一个人在有其他人在场时,出手帮助的机会降低,援助的几率与旁观者人数负相关。换句话说,旁观者数量越多,他们当中任何一人进行援助的机会越低。
因为这篇报道,(28岁的女孩Kitty Genovese下班回公寓被拿刀的男人偷袭,凶手在被邻居吓跑后折回,这次他扎了Kitty十多刀,还强奸了她,临走还偷走了她的钱。报道中说,这半个小时内共有38个目击者,但没有一个人报警。
虽然后来有人认为报道失实,当时没有那么多目击者,但“旁观者效应”却在很多次試验中被证明有效。
紧急情况下,在场的人越多,每个人认为自己承担的责任感就会越低,因为他们会觉得“即便我不帮忙,别人也会帮忙的”。
当所有人都在等待别人去行善时,也就意味着没有人伸出援手。所以,遇到紧急情况,向一个人求救往往会比向一群人求救更有效。
具体场景下,孩子一个人如果迷路或遇到其他紧急情况,身边没有警察、保安时,请教会他用直觉找个看起来友善的大人,然后用自己楚楚可怜的眼神看着对方说:“您能帮帮我吗?”
西装革履的大叔和衣着随意的小情侣,谁更可能伸出援手?
关于这个问题,你的答案是什么呢?
我的第一反应是:小情侣。原因很简单,就两个字:成本。在决定是否要帮助别人之前,想必所有人都会掂量一下成本问题,就是我帮助了对方,我需要付出什么。显然,付出的成本越低,我们也就越愿意成人之美。先来看时间成本。大叔西装革履,可能是在去办事的路上,也许没有时间和耐心认真听你的求助,就行色匆匆地走了。所以在这点上,小情侣则有巨大的优势。一般出门约会的小情侣,时间都很充裕,并不着急赶路,约会时心情也很不错。而且,为了塑造在对方心目中的良好形象,他们也很乐于帮助他人。
平时教孩子多点眼力见儿,能看出什么人比较忙,什么人比较清闲,打听个事,求个帮忙也会更方便。
其次是经济成本。让对方用最低的代价帮助自己,最现实的可能就是借个电话打给自己的爸爸妈妈或者打110报警让民警来帮忙。实现这一点的前提是,一定要让孩子背熟基本的家庭信息,比如父母的名字、电话、家庭住址等。除此以外,也要教会孩子们求助的几个“地标”,比如银行(到处都是,且都配有保安,坏人不敢轻易尾随)、派出所和居委会(热心大妈多,拒绝孩子请求概率低)等。选择进入这些地方找人求助,成功概率要高很多。
笔记
1.教孩子要敢于求助,千万不要不好意思。
2.紧急情况下,抓住一个人,盯着对方求助,比向一群人求助更好。
3.要有眼力见,找比较闲、心情好的人求助,比如约会的情侣、公园里打拳的人等。
4.要简化求助程序,降低对方的成本。
5.附近有银行、居委会、派出所等“地标”时,进入这些地方求助。
还是那句话,学会求助很重要,学会有效求助更重要。
俗话说,送人玫瑰,手留余香。事实上很多研究也证实了,帮助别人可以让自己获得更高的认可度,有更多机会与他人产生社会联系,最终会提升对自我的满意度,生活质量也会更高。
所以,告诉孩子,遇到紧急情况,不要觉得麻烦别人是不好意思的事。而作为大人,遇到需要帮忙的孩子,希望我们也能主动伸出援手,给他们打造一个安全健康又幸福的环境,每个人都可以也应该出一份力。不管是被帮助的人还是提供帮助的人,也都会感到特有的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