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骞
很多家庭都重复着非常“6+1”的生活模式,顾名思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整天围着一个孩子转,让孩子常驻家庭关系的C位,其他人自动退为陪衬。但是,把孩子排在家里的C位,真的好吗?其实未必,表面上是对孩子疼爱有加,实则加害了孩子。长此以往,任性自私、无法无天、娇纵蛮横都找上了门。
北京四中刘校长曾在文章中指出:“千万不要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凡是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等待这个家庭的多半是悲剧。”
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孩子,为什么会那么痛苦?有些父母花尽心思栽培孩子,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条件,希望能将他们培养得足够优秀。但是,投入越多,效果越差!不仅没见孩子表现得多好,反而一副被“照顾”得很痛苦的样子。
有種很“可恶”的道德绑架是:爸妈为你牺牲了这么多,你就应该怎样!结果就是:你给的越满,孩子越空!
综艺《老师请回答》里的兜兜妈,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曾经有着大好的青春和待实现的梦想。但结婚生子后,她为了照顾家庭选择了当全职妈妈。生二胎以后,日渐增加的辛苦和对理想未实现的遗憾使她变得非常焦虑。
兜兜妈辅导9岁的兜兜写作业时经常崩溃地嘶吼,甚至撕掉孩子的卷子和钢琴书。只要孩子的学习没有达到她的要求,她就会在心里觉得不值得为孩子牺牲掉自己的演员梦。面对妈妈种种为自己好的“折磨”,兜兜觉得自己的出生,耽误了妈妈实现梦想。于是他想到了用自杀来为妈妈寻求解脱。兜兜妈听到孩子曾站在窗台边缘想跳下去的经历时,心痛得快要窒息了。很多爸妈自顾自地为孩子付出一切,丝毫不管孩子能否承受,最后只不过是自我感动。
而孩子心里在想什么?有的孩子会觉得自己就是个麻烦,抱着愧疚之心去学习;有的孩子为证明自己已经长大了,会故意跟父母对着干,在父母眼里,是个叛逆的“坏孩子”。
教育专家马卡连柯说:“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父母把孩子看得越重要,孩子就越觉得自己不重要。
孩子站“C位”,背后藏着“畸形”的夫妻关系。关于家庭角色重要程度排序,有个荒唐而有趣的现象,一位爸爸给家庭排了个名次:孩子第一,媳妇第二,爸爸第三,奶奶第四,爷爷第五……
很多爸爸感慨,从儿子出生的那天起,我就变成孙子了。而这样的家庭,通常妈妈把全部心思放在孩子身上,完全忽略丈夫。长此以往,夫妻感情很容易变“畸形”。
去年大年初一,扬州宝应县徐某将4个月大的儿子从2楼窗口摔下,孩子当场身亡。他这样做只是因为他觉得是孩子的出生,导致了他们夫妻总吵架,如果孩子没了,他和妻子就不会闹矛盾不开心了。
虽然这个理由让人听了很气愤,但是平心而论,的确很多夫妻感情变淡或者矛盾增加是因为他们把太多精力放在孩子身上,忽略了夫妻之间的沟通和关爱。父母把孩子放在C位,本意是为了给孩子最好的照顾。但代价若是夫妻关系的淡漠不和谐,家庭氛围变差,反而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孩子自我认同感降低,缺乏安全感。
我们要做的是给家庭关系排个位!
1.分清亲密关系的主次
夫妻关系应优先于亲子关系。
夫妻感情好,家庭和谐温馨,是对孩子最好的滋养。父母把彼此放在第一位,孩子即使吃醋,味道也是甜的。
《少年说》中的刘凯文吐槽父母太恩爱,导致他觉得自己很“孤独”。“爸妈,你们以后能不能不要背着我偷吃东西了?如果你们实在忍不住,那小心一点,不要被我发现了好不好?”虽然说嘴上是抱怨,言语中却是满满的幸福。孩子撒娇道:“爸爸,下个七夕情人节,我要和妈妈共度。”妈妈却回头拍了拍爸爸:“放心,我会带上你。”
网友直呼,这个孩子太可爱了,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他们一家满满的甜蜜,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是不会差的。
2.给孩子最好的家庭位置是独立的空间
英国心理学家西尔维亚曾说:“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与其把孩子捧在手心,不如给他充分的自由,让他用脚去丈量属于自己的路。父母只提供方向和引导,将选择权交给孩子。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德华·加德纳通过多元智能研究发现:每个正常的人与生俱来都拥有多项智力的潜能,教育的作用在于是否使得每个人的智力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爸爸妈妈对孩子过多的照顾会剥夺他独自去探索、体验生命的机会。学会放手,孩子的潜能才能被充分地激发出来。父母最大的成就,不是让孩子成为众望所归的样子,而是让他成为最好的自己。
3.父母实现自身价值是永恒的主题
最近大火的《乘风破浪的姐姐》像人们展示了不一样的“30+”女性,她们其中很多人都是孩子的妈妈。她们走出家庭挑战自我,即使这个过程伴随着艰辛、质疑、不尽人意但是她们依然全力以赴。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远远比比赛结果更重要。
做了父母的人,也要时刻不放弃自我,勇往直前。这是给孩子最好的榜样,也是家里最充足的正能量。家庭不只需要爱,还需要用心去经营。
一个平衡、和谐与温暖的家,不会轻易把孩子放在“C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