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筛查将纳入学生体检

2020-01-19 04:58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钟芳蓉专业

心理健康/社会问题/防范与治疗

2020年9月11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方案明确了多项重点任务,其中包括各个高中及高等院校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同时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学、高等院校所有学生的必修课,每学期聘请专业人员进行授课,指导学生科学认识抑郁症、及时寻求专业帮助等。

根据国家卫健委2018年公布的数据,我国17岁以下的青少年和儿童中,约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

@ 小熊KUN: 支持,或许有不少青少年处在得了病却还不自知的境地,他们需要理解和帮助。

@ T小夏T: 希望做好学生的隐私保护工作,以免他们产生抵触情绪,逃避现实,拒绝帮助。

@ 雨林霖: 社会竞争压力大,大家多多少少都会有些心理方面的问题,各个年龄段的人都需要这方面的帮助,职工体检、退休人员体检最好也能多一项抑郁症筛查。

高中语文课本收录传播学文章

与时俱进/传媒与生活/信息时代

在由教育部组织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2020年最新版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下册中,收录了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陈力丹的《传播媒介变迁的社会影响》一文。文章阐述了从印刷术的发明到电子媒介时代,传播媒介对社会结构、公共生活多方面的影响。

收录陈力丹文章的这个教学单元名为“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分为“认识多媒介”“善用多媒介”“辨识媒介信息”三个板块。这个单元中,还收录了北京语言大学李宇明教授的《不同媒介的语言特征与网络语言的发展》和《人民日报》的评论《涵养媒介素质,才有最美和声》两篇文章。

@ QiN琴晴: 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让未成年人知道应该如何清醒、理智地面对信息、传播信息,提升媒介素养,是非常有必要的。

@ 新闻传播法学者魏永征教授: 随着传媒的发展,媒介使用与每个人日常生活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特别是青少年,甚至儿童。他们不仅被动地接收信息,也可能成为传播者。因此,我们应该对传媒知识普及、媒介素养教育更加重视。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奖励独自报到的新生

独立自主/奖励激励/人文关怀

2020年9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鼓励新生独自报到,设立了“独立新生奖”。学校规定,凡是无家长陪同、独自前来报到的2020级新生,均可获得一张奖状和一件文化衫。据学校消息,10000余名新生中,约有2000名收获了独自报到的奖励。

新生李杰拿到了“独立新生奖”。他提前把一部分行李通过快递寄到学校,然后从浙江一个人坐飞机来到西安。他表示这段经历对自己来说是独特的。

@ 毛大豆腐花: 算是学校给独自报到的学生一份安慰和鼓励吧!没有亲友的陪伴,但有来自学校的关怀,也是很暖心了。

@ 大草原上的羊粪蛋蛋: 很多人可能从小到大没独自出过远门,缺乏社会经验,家人陪同报到能有个照应,对孩子独立精神的培养也不会有太大影响,毕竟今后的生活,还是需要他们自己独立面对的。

@ 思明: 设立奖项只是一种鼓励,并不是强制要求。家长借送孩子上学的机会,到其他城市看看、逛逛校园,也是一次和孩子分享喜悦的机会。

“落日余晖照”主人公再度携手看夕阳

重逢/医患关系/温暖与希望

2020年3月5日,一张医生陪病人看日落的照片红遍了网络。照片中的医生名叫刘凯,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援鄂医疗队的一名“90后”队员。当时他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护送身患新冠肺炎的87岁老人王欣出病房做CT,途中恰逢美丽的夕阳,于是请大学生志愿者甘俊超帮忙拍照,留下了两人同时手指落日的温馨一幕。

老人痊愈出院后,多次表示希望能够再次见到当时救治他的医生。9月4日,照片中的两位主人公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重逢,再现了医患携手看夕阳的场景。

@ 柚子柠檬味-: 两次落日,一次代表希望,一次代表重生,不变的是同样的温暖。

@ 蛋卷和豆包: 两张照片,见证了我们历经的艰难时光,定格了相扶相携的醫患关系,传递了生生不息的希望。

日本全家便利店

试用机器人代替店员

科技进步/服务升级

据日本媒体2020年8月27日报道,为了解决人力匮乏的问题,全家连锁便利店尝试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远程操控机器人,代替店员进行商品摆放等工作。工作人员可以在门店以外的地方进行操控,同时负责多家门店商品的陈列和检查。

@ 前封: 远程办公可以减少交通成本,残障人士也可以参与这类工作,值得推广。

@ _Lie_Lie: 如果能将简单的、重复性的工作完全交给机器人就更好了。

@ 陈丰根: 这种技术适合用来处理一些临时性的紧急工作,比如远程为父母操作电器、远程消防援助、远程代办事务等。

“现代农业是高科技的农业,不是脸朝黄土背朝天,是机械化、电气化、智能化的农业。青年农民是国家的希望,现代农业研究需要更多的知识青年。”

——2020年9月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中国农民丰收节的直播活动中呼吁年轻人投身农业。

刻板印象/农业/科技发展

@ 蟑螂揍小强: 农业不只是种地这么简单,既要扑在田间地头,也要埋首在实验室。先进的知识才能让这一传统行业迈上高速发展的道路。

@ 马跃成: 今年疫情发生后,湖北的莲藕、东北的大米、大凉山的山货通过电商、物流走进了千家万户。农业的发展,不光要靠农业人才,也离不开各行各业的人才。

@ 《光明日报》: 现代农业已经打破了行业壁垒,产业结构和行业生态已经发生巨变,因此需要一场观念革新,逐渐改变以往的那种单一的传统生产和管理模式,大量引进综合型年轻人才,才能适应这种变化,从而使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再度焕发青春和活力。

前台湾偶像歌手在成都开办口腔诊所

勇气与决心/转行/职业选择/名誉

许君豪是前台湾偶像组合“可米小子”的主唱。2003年,他在演出彩排中意外受伤,退出了娱乐圈,开口腔诊所的父亲鼓励他考医学院。2004年,许君豪被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录取。2011年,他去德国攻读硕士学位。2015年,他考取执业医师资格,选择到成都创业,开办口腔诊所,当一名牙医。

对于自己再次以牙医身份走红这件事,许君豪称,热度会退,他关心的是自己该做好什么。他想向更多的人传播口腔健康知识,为社会做有意义的事。

@ 睫毛上的彩虹: 转行是一件很需要勇气的事,更何况是跨度如此大的转行。成功,离不开他的坚持和努力。

@ 小豆子的豆荚屋: 我们终其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放下明星光环,踏踏实实地做事,好样的。

@ 布吉岛的猫老大: 人有了名气、财富之后,往往很难接受不再有大众拥簇的平凡的自己。拥有正视自我、直面现实的良好心态,是重新开始的关键。

正如2020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题所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在现实生活中,个人的选择与家庭、社会的期望之间,难免产生落差或错位。

一股清流?留守女孩高分报考考古学专业

2020年7月,高考成绩放榜后,湖南耒阳的钟芳蓉同学引起了舆论的关注。这不仅是因为她的高考成绩很亮眼——总分676分,位列湖南省高考文科第4名,也因为她是从小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学习全靠自觉的“留守女孩”,更因为她的高考志愿——北京大学考古学专业。

在很多人眼里,考古学太冷门了,将来不好就业,为钟芳蓉感到“不值得”:“好不容易考上北大,为什么不选个热门的专业?”“这个选择不现实,将来找工作会哭的。”

在惋惜声中,还夹杂着一些质疑声,是拿钟芳蓉“留守”的身份说事,认为她的选择是“对家庭、对自己的不负责任”:“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是很大的,她竟然只考虑自己的梦想,不顾及家庭的现实状况!”“作为留守家庭出来的孩子,她应该选金融、经管这类毕业后好赚钱的专业。”

对此,钟芳蓉表示,自己从小就喜欢历史和文物,且受到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事迹的影响,决定报考考古学专业。至于将来可能“不赚钱”,她说:“我觉得我自己不需要很多钱,我父母有工作,也不需要我挣很多钱回来给他们,所以对金钱看得比较淡。”

北京大学一名在湖南招生的老师说,招生组向钟芳蓉介绍了各个专业的情况,钟芳蓉是在全面了解后,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考古学专业,而没有选择大众热捧的经管类专业。“我们觉得像她这样追求梦想、坚持所爱的同学现在很难得,她算是众多考生中的一股清流。”

大材小用?

清北博士去街道办事处工作

2020年8月,杭州市余杭区的一份招聘公示在网络上“火”了。这份长长的公示名单里,清一色是来自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学历均为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一些岗位还是街道办事处的。

看到北大地球物理学博士、生物学博士以及清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硕士等纷纷入职街道办事处,不少网友质疑:“一流人才不去搞创新,扎堆去街道?”“十年寒窗,最后去窗口盖章。”这些留言都指向一个问题:高才生去街道工作,会不会大材小用了?

对此,余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2018年的招聘公示,这些硕博毕业生是作为储备干部引进的,“这是余杭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很多工作专业性强,急需更多的青年才俊在经济社会的服务管理上做好专业支撑”。此外,余杭区给予的工资待遇具有吸引力,其中博士年薪总额38万元,硕士年薪总额35万元,入职者还有生活安家补贴、购房补贴等,“(应聘者)看中的是杭州的发展潜力和活力,还有我们招聘时的诚意”。

2018年入职余杭区东湖街道工作的柳云南,是北京大学法学院硕士。他表示,现在的工作充实而幸福,收入也符合自己的预期,如今能在更大的平台上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才能,自己很满意。

学霸们的人生选择,人们很关心,而这些选择,有时也出人意料。学霸们引发的热议,你怎么看?

感谢台州市第一中学的同学参与讨论!

● 陈 烨

热爱是持久精进的动力之源

反对钟芳蓉报考考古学专业的人,理由不外乎学考古吃力不讨好、收入微薄、难以为这个农村家庭带来更好的生活。但我支持她的选择。

首先,为了将来的收入选择专业,是一种功利的选择。在这种浮躁心态下,一个人难以有持久的动力去奋斗。其次,“学考古收入低”的观点也很狭隘。决定收入多少的不是专业的冷热,而是你在这个行业中的位置。若是通过努力站在了行业的金字塔顶端,自然也会获得不错的收入。

只有热爱才能给予一个人持久的动力,推动人不断精进,最终站上金字塔顶端。钟芳蓉若是能追随前辈的脚步,在热爱的基础上努力进取,一步一步攀登考古的高峰,又何愁不能改变命运呢?

● 周嘉依

没有谁生来就被规定应该做什么

看到人们对这些选择的质疑,我不禁要问,为什么钟芳蓉就不能学考古?又是谁规定清北的硕士、博士就应该不食人间烟火呢?人们对这些学霸的选择感到惊讶,甚至质疑,主要还是因为我们一直有一种思维定式,认为考高分就要学热门专业,将来好赚大钱;认为博士就该一心埋首于科研之中。而事实上,人各有志,有人仰望星空、畅想未来,有人着眼当前、脚踏实地,没有谁生来就被规定应该做什么。

● 阮渲雅/黄一珂

切莫错误理解“成功”和“人才”

在一部分人眼中,似乎学霸、高才生必须毫不犹豫地投身那些高精尖的事业,而非走进基层,更不能摆地摊、卖猪肉。这种认知扩大化后,留守女孩选择考古学专业、高才生去街道工作都成了被人评头论足的决定,仿佛这样选择就离“失败者”这个称呼不远了。不得不说,这是人们对“成功”与“人才”的最大误解。人才并非只能为高精尖行业服务,基层工作也需要他们贡献自己的能量。

● 周雨墨

工作不分高低,选择遵从本心

不同的人选择理想工作的出发点是不同的。对钟芳蓉来说,她认为自己“不需要很多钱”,追逐偶像的脚步踏入喜欢的领域是她最想要的。对那些选择去街道基层工作的清北毕业生来说,高强度的科研工作或许也并不是他们想要的。

科研需要人才,社会基层也需要人才。一个高智商、大格局的人,不论在哪个岗位上都能发挥价值。作为科研人员,他能推动国家科技进步;作为基层公务人员,他能创新政府服务管理模式……所以,工作不分高低,每份工作都有意义。正因如此,只要是遵从本心的选择,我们都应该鼓励。

● 徐婉瑜

慎重地做出选择,勇敢地承担风险

有人认为钟芳蓉“屈才”了,可谁能比她更清楚自己所想所要的呢?正如北大招生组老师所言,她是在全面了解各个专业后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考古学专业的。清华、北大的高才生去基层工作是大材小用吗?过来人说,这份工作充实而幸福,收入也符合预期,自己很满意。

其实,对于专业和职业这类关乎未来的选择,我们一定是格外慎重的,不论是看重前途还是“钱”途,想必大多数人都会参考亲友师长的建议,再结合自身的喜好冷静地決定。这样的选择,未必会是他人眼中最好的决定,但一定是令自己满意的选择。慎重地做出选择,勇敢地承担风险,这也是成长的证明。

● 曹雨乐

于平凡之中实现个人价值

不少人认为,清北博士去街道办事处工作,这是大材小用,没有发挥人才的价值。但是,一个人的价值是什么?是在证券市场创造金融财富,还是在实验室里促进科技发展,又或者是执掌上市公司、当上CEO?个人价值不是只有赚大钱、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拥有社会地位才算实现的。环卫工人起早贪黑为城市开启洁净的一天,山区基层公务人员翻山越岭为老百姓办实事,你能说他们没有实现个人价值吗?大多数人都是平凡人,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是,社会发展就是千千万万平凡人在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推动的。只要是选择了热爱的专业、职业并为之努力奋斗,都值得肯定。

猜你喜欢
钟芳蓉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钟芳蓉的“考古梦”: 感谢父母的尊重和支持
钟芳蓉:被全国考古圈宠的女孩
我选择考古,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专业修脚店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