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治超是公路行业老生常谈的话题,之所以一谈再谈,是因为它也是个老大难问题,多年来,超了治,治了超,反反复复何时了。大约10年前,记者去公路一线采访,路政部门的同志就曾苦笑说:“治超在行内被称为‘天下第二难’,仅次于计划生育。”如今,当计划生育早已不再成为问题,是否意味着治超升格为“天下第一难”了呢?
不太了解情况的人可能会问:路修了就是给车跑的,多拉一点、少拉一点有什么关系,犯不上太较真,大货车司机也是为了讨生活,反正路又压不坏。
大错特错,这个“真”必须“较”,路真的会被压坏,桥也真的会被压塌。
去年10月10日,江苏无锡国道312线锡港路发生桥面侧翻事故,造成3人死亡、2人受伤。当时,桥上货车严重超载,可统计的两辆大货车累计超载300多吨,超过荷载定额10倍。据统计,近年来,我国50%的群死群伤性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与超限超载有直接关系;因货车超限超载导致的桥梁垮塌事件不下30起;公路寿命因此缩短50%~60%;全国公路每年因此造成的损失超300亿元……多么触目惊心。
超限超载破坏公路基础设施安全,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严重堵塞公路交通,污染道路环境,扰乱公路运输市场秩序和车辆生产秩序,损害政府公信力和对外形象,不但是路政管理最棘手的问题,也对社会治理提出严峻挑战。
如今,随着我国路网密度加大,四通八达,治超形势也不断发生新变化。传统“守株待兔”式的固定超限检测站模式,已经无法在时间和空间上对超限违法车辆实施无缝监管。违法车辆逃逸现象严重,超限势头有所抬升。必须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威慑力,延伸时间和空间的监管范围。
矛盾催生崭新事物,问题导向促进管理创新,近年来,交通行业部门积极向科技要效能,“互联网+交通执法”正成为行业发展新导向。“十三五”期间,全国20多个省份采用科技治超新手段,开展了治超“非现场执法”,效果逐步显现。不但如此,全行业正积极行动起来,探索综合运用多项手段,着力强化依法治超、联合治超、源头治超、科技治超、信用治超。
今年以来,高速公路入口拒超新政出台,为有效解决“双超”顽疾提供了新的契机,也对下一步的治超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本期“第一观察”《新形势,新治超》系统梳理了我国公路治超的网络体系、面临的新形势和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围绕称重检测联网运行数据应用、入口拒超等重点工作展开科学探讨,并分享了独具特色的重庆治超经验,试图勾勒出新形势下治超工作的新特点、新痛点、新难点和新重点。
平心而论,目前,我国公路治超仍存在能力、水平和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各地对国家治超政策的执行情况参差不齐;部门间联动治超有紧有松、时紧时松;治超各项业务抓的有好有坏、时好时坏;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执行治超标准不尽一致,全国治超“一盘棋”的格局尚未形成。
人人都道治超难,但再难也要治,所有的问题、困难、需求,都应该转化为发展的动力。专家指出,下一步治超工作,应以强化源头管理为根本,加强宣传教育为引导,完善法律法规为基础,严格规范执法为保障,构建起完备的治超法规体系、高效的治超实施体系、严密的治超监督体系、有力的治超保障体系,积极营造社会共治的和谐氛围。也只有如此,多年来令人心力交瘁的治超工作,才有可能从针锋相对的“战争”,转变为和谐共赢的“联盟”,“天下第一难”才能不再难。
超限治理永远在路上,不但需要全体交通人共同努力,更需要全社会提高认识,提高素养,共同参与,携手治理。治,不是为了处罚和制裁,而是为了不治,它最终追求的是一个“无需治”的效果。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人们能通过从严治到共治,从共治到不治的转变,畅享一个井然有序、文明和谐、安全便捷、人畅其行、货畅其流的美好公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