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程 山东铭基中慧食品有限公司
氨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制冷剂,具有较好的制冷效果,而且成本相对较低,属于绿色天然环保的制冷剂。然而氨在操作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毒性,如果人们在工作过程中吸入过量,很有可能会造成窒息。氨气很容易与水相融最终产生氨水,而氨水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另外氨气是一种易燃、易爆的气体,如果出现氨气泄漏,很容易产生爆炸,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当前我国涉氨企业频频出现安全事故,国家和企业相关人员也越来越重视涉氨企业的安全管理。
第一,很多涉氨企业,尤其是一些小微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或老旧企业,存在工艺设备落后、安全设施不健全、设备可靠性难以保障(例如,存在部分氨设备标牌不清晰,甚至无设备标牌等现象)、安全管理基础薄弱、持续改进和安全投入的能力较差等问题。
第二,部分涉氨企业距离周边民房较近,或分散在村庄、居民区内,一旦发生泄漏,势必会对周边企业和居民产生较大影响。很多涉氨制冷企业未考虑氨的急性毒性,更未考虑过安全距离的问题。在调研中,很多“作坊式”企业分布于村庄边缘,有的甚至与民房距离仅有约10m,一旦发生氨大量泄漏,将很可能会波及到周边居民。
第三,很多规模较小的涉氨企业存在着长期停产和阶段性停产的状况。这类企业在停产期间往往缺乏对涉氨设施安全状况的检查,同时未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未明确相应的安全监管职责。另外,这类“作坊式”企业在“停产”期间,与一般民房无异,给监管也带来了很大难度。
第四,部分涉氨制冷企业未严格按照标准、文件的要求进行全面的隐患排查,还有一些企业虽然进行了隐患排查,但对于排查出的隐患存在未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等问题。例如,部分企业压力容器及安全阀等安全附件未定期检测,爆炸危险区域存在没有安装防爆电气设施;部分企业因场地受限将贮氨器设置于地下槽内,不仅通风不良,现场氨气味浓,而且也未留出足够的检修空间,未设置防爆照明等等。
第五,企业安全意识普遍较低,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不强,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对重大隐患整改的要求不掌握、不重视,对企业自身存在的事故隐患或薄弱环节存在做表面文章应付检查、走过场等现象。例如,笔者在现场走访发现,很多企业员工对于氨的应急处置程序都较为陌生,同时,很少有企业配备正压式呼吸器等个体防护装备。一些企业虽然建立了液氨泄漏应急救援预案,但大多未定期组织演练,也没有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器材和应急救援装备,员工普遍缺乏自防自救和应急处置的能力。
企业要定期组织专业人员按照国家相关法规标准的要求,对照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专项治理企业自查自改表,重点从涉氨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安全教育培训、制冷设备、安全设备设施、特种设备、消防设施与应急设施等方面的合规性开展检查评估,全面掌握企业安全状况,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防范。
企业要注重安全投入和经济产出方面的对比,更好地了解安全投入可以得到相应的经济回报,提高企业在安全投入方面的意识,在安全方面要舍得投入。对未进行登记注册的特种设备,要及时组织检测注册。对陈旧的压力管道或设备要及时更换或维修,确保设备设施符合国家安全标准要求。安全防护装置齐全,达到本质安全要求。监管部门在对企业安全监管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安全设施的检查,鼓励和指导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对安全设施进行完善。督促企业保障安全投入,定期做好相关的维护和检查工作,及时将一些安全隐患排除。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维护企业的生产效益。
实施涉氨制冷企业特种设备分类评定和分类监管。综合考虑涉氨制冷企业液氨储存量、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安全状态、安全管理状况、应急管理等情况进行分级分类,在实施分类评定的基础上,建立涉氨制冷企业数据库,探索有效的监管方法。对液氨储存量达10吨、危性性大的、问题隐患多的、管理弱的涉氨制冷企业加强监管,督促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到位、安全教育到位、应急救援到位。对问题少的、管理好的企业,逐步交由行业监管为主。与此同时,企业内部也需要加强管理,设立相应的安全机构,积极培训相关人员,聘用专门的安全监管人员,组织开展日常安全检查。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全面地监控生产流程,落实安全操作规范,及时发现并跟踪督促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排除工作。
企业要注重对入职员工进行相应的安全宣教和培训工作。首先进行安全宣教工作,让企业员工了解和熟悉氨的危险性和理化特性,使企业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具备一定的安全防范意识;其次需要注意对员工持证上岗进行规范化,特种设备和特种作业人员要严格按规定经培训持证上岗,重要岗位人员上岗前要接受专门的培训,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和业务知识;第三定期开展应急救援培训和消防演练,让员工在遭遇突发事件的时候具备一定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保证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氨在当前食品冷藏中有不可替代作用,但涉氨企业一旦发生事故,容易造成群死群伤,所以好做涉氨企业安全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企业存的风险和问题,并提出对策。相信随着国家和企业对于涉氨制冷安全管理的进一步重视,能够更好地促进企业的生产安全,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