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重大疫情网络舆情的引导与治理

2020-01-19 10:11李金华
黑河学院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舆情舆论疫情

李金华 于 洋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根据形势发展需要,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1]。新媒体时代疫情网络舆情一定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舆情的内容具有时效性、多元性、可引导性,舆情的传播途径多、范围广、速度快。2020年2月3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强调,对于本次新冠肺炎舆情,要做好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当下如何更好地做好疫情舆情的引导和治理关乎民众对党和政府工作的认同、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及向世界展示负责任大国形象。

一、新媒体时代重大疫情舆情特性

2019年12月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重大疫情不仅打破了民众的正常生活节奏,随之而来的还有不胜枚举、泥沙俱下的网络信息。人民大众在各种信息的引导下,通过微博、抖音、微信等网络平台上围绕重大疫情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一定数量的关于疫情的社会民意的合集形成了疫情网络舆情。重大疫情网络舆情是以网络为传播载体,以重大疫情本身及其延伸出来的社会问题为源头,从网民发表的意见中抽离出来形成的一种具有指向性的舆论。新媒体时代重大疫情舆情表现出以下特性。

1.顽固性

新媒体时代重大疫情舆情蔓草难除。首先,舆情一旦形成便会由于“互联网记忆”而永久留存,时而还会被拿出来“炒冷饭”,舆情不做到斩草除根,就会有“春风吹又生”的恶果。其次,一些事件引发的舆情由于事件本身具有的话题属性注定成为持续性话题。例如,在政府治理能力上,国家一直追求在现代化道路上的不断探索,且效果显著,但关于治理能力的讨论也从未消退过。因为中国共产党实行的是“让人民监督权力”,有监督就会有讨论,有讨论逐渐就会形成舆论。最后,心理学中存在“逆火效应”:当一个错误的舆情信息被更正后,如果更正的信息与人原本的看法相违背,不足以完全改变人们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反而会加深人们对这种错误的舆论的信任,这就对疫情舆论的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彻底、不深入人心、不具有极强的说服力的回应反而事倍功半。

2.迅速性

新媒体时代信息的蔓延速度令人咋舌,特别是谣言、非理性言论或者热点事件一旦击中网民的内心,类似言论便会呈现风驱电扫之势,以指数的形式增长,很快就会在互联网上形成一种不可控的舆论。互联网时代,人们逐渐脱离了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通过网络及时对疫情信息进行关注和讨论。疫情谣言、防治伪科学、煽动民众不满情绪这种信息更容易博取关注,并且被转发宣传。这种在短时间内形成的舆论,是以一种极不客观的姿态席卷大众的眼球,势必影响网络秩序,激化社会矛盾,导致事态向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

3.衍生性

某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可能是重大疫情舆情的导火索。在重大疫情舆情形成的过程中,可能不仅是这个热点问题的复制粘贴,而是发生了裂变和变异,衍生出其他舆论,触角延伸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一是信息的衍生,一个问题经过“加工创造”,恶意篡改之后,真实信息变异,各种信息重组,真真假假,难以区分,导致舆论影响进一步扩大。二是无根据的关联思维。舆情治理部门一旦漏掉某一个热议话题或没有及时进行合情合理的解答,民众不仅会对相关部门的执行能力失去信任,更会衍生到对政府执行能力的怀疑,更有甚者上纲上线,直接对党的执政能力、社会主义制度提出质疑。

二、当前应对重大疫情舆情引导面临的问题

1.信息反馈时间过长,引发“羊群效应”

国务院在《关于全面推开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实施细则》中规定了政务舆情的回应时限,指出特别重大事件发生后,应在几小时内发布权威信息。信息发布的及时与否决定了舆论不同的走向。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基于当下媒体环境提出了“黄金4小时”原则,强调的是新闻发布的及时性,政府要第一时间发声,做突发事件的"第一定义者"。由于现实原因,谣言漫天,治理能力不足,必然导致一些谣言被漏掉或者错过最佳回复时间。绝大多数人对疫情信息的了解来源于网络,但由于缺乏对事实的认知和分析,会产生“羊群效应”,也就是从众心理。大多数人面对已经形成的舆论,没有“亮剑”精神,不敢发表自己理性的看法,担心一旦偏离主流舆论,会产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恐惧。特别是“90”“00”后的年轻人,更有表达的欲望和对“公平”的追求,然而对事物的了解不充分,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特别容易受到虚假信息的蛊惑,人云亦云,成为散布谣言的“帮凶”。例如,微博上出现大量疫情谣言,“吃香蕉会得到新型冠状病毒” “喝高度酒可抵抗新型冠状病毒” “白醋能消毒空气”等伪科学毒害民众,却以极快的速度遍布全网。还有“武汉红十字会事件”,官方没有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随即各大官媒平台的评论区尽是“声讨之声”,遍布全网。

2.信息反馈覆盖面不全,“破窗理论”使舆情监管困难

舆情的信息多如牛毛,真假难辨,一旦一个谣言或者错误的言论没有得到治理,就会有成千上万的网民蜂拥而至,在这个问题上变本加厉大做文章,衍生出的言论确是空穴来风。就像一个房子有少数的破窗,如果窗户不被修好,就会有更多的窗户被打破,这就是破窗理论。特别是在自媒体时代,微博、微信、短视频各个媒介的用户都可以发表声音,并且形成有一定影响力的舆论,官方、主流媒体的影响力被削弱。一个热点问题得不到解决,网络舆论引导没有效,就会导致社会多方面被“黑化”,进而导致网络空间乌烟瘴气,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3.网络舆情监管治理能力有待提高

针对疫情舆情出现络监管部门反应迟缓、回应信息不匹配、官媒公信力不足等问题,对舆情中出现的“羊群效应”和“破窗理论”起到了雪上加霜的作用。疫情网络舆情的生态建设还没有完成,特别是民间舆论的监测反馈还没有达到与主流媒体和谐一致的水平。一个热点就可以引发一场轩然大波,官方不及时作出回应,必然在社会群体中发酵,新媒体时代疫情蔓延的速度惊人,对于舆情的控制和引导工作增加难度。此外,在面对一些社会焦点话题时,官方会采取“删、封”或者题不达意的回复方式,在信息透明的时代,无疑会造成舆论的二次风波,导致的公信力下降等问题。

三、应对重大疫情舆情的治理策略

1.加强对疫情舆情反馈信息的时效性

信息传递是新闻传媒的重要社会功能,疫情信息的报道滞后、迟滞回馈,会使舆论爆发式的增长,造成难以控制的舆论风向和危害社会稳定的局面,这就意味着及时反馈疫情信息至关重要。互联网时代一个人的观点往往能很快得到一大批人的支持并且扩大影响,所以,这种及时的反馈会更有效地引导舆论风向、消除谣言危害,对于官媒自身而言,也会增强公信力,树立积极正面的媒体形象。在新媒体时代,不同于纸质时代和广电时代,新闻的时效性以“时”“分”为计算单位进行实时更新,如何提高疫情舆情反馈信息的时效性,是对传播系统的巨大考验。随着社会的进步,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网民对一些网络流传信息的看法也趋于理性,对于官方媒体的公布结果有了更高的期待值。所以先声夺人,抢占舆论制高点,最大限度地占据网络空间,不给负面信息的存活时间和空间,是极其重要的。

2.坚持疫情舆情信息的透明性不动摇

信息公开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公民信息库的搭建,网络实名制都在佐证这一理论。疫情治理过程中,由于能力的不足,缺少相关经验等,一定会出现很多人为或者可避免的失误,一旦报道出来,必然会对政府形象、机构形象造成不良的影响,以往很多职能部门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会采取网络管制、不回应、不报道这种方式。互联网时代,任何消息都会不胫而走,信息半透明或者不公开必然制约诚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导致政府的公信力降低,更不利于舆论的发展。所以,一定要注重传播规律,利用好传播艺术。增加及时性、针对性和专业性的内容,做到公开信息,形成媒体、大众监督,使大众信服,倒逼政府更好地建设服务型政府,提升舆情治理水平。

3.搭建疫情舆情检测管理平台

社会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一面墙如果很干净,人们就不好意思在这里乱涂乱画,一旦出现了一些涂鸦,很快这面墙就会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对于疫情舆情治理工作同样的原理,一旦一个小问题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很快就会发酵成一个热点问题,热点问题得不到解决,舆情信息工作、宣传工作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疫情舆情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会经历萌芽、发展、高潮、结束四个时期,加强网络舆情管理队伍治理能力,细化检测疫情预警程度,在不同时期应对不同等级的舆论做出与之相匹配的监管举措。实时追踪舆论走向,预警会引起大众热议的话题和言论,对于谣言进行严格把关和监督,及时回应网民的疑惑。建立疫情防控信息收集汇总、报送、发布机制,制定发布规范、统一主流媒体和社会媒体信息口径,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众发布疫情信息。从舆情的预警、检测、追踪、回应等多个角度出发形成疫情舆情管理体系建设。

4.重视舆情引导,统筹宣传工作

同时应对疫情舆情不应该局限在被动的回应,而是要先人一步,引导舆情的正确走向。围绕着舆情信息要点,结合实际进行主动报道和法制宣传。围绕疫情舆情找亮点、树榜样,用最真实、最新鲜、最生动、最温暖的视角,向民众传送疫情防控的好形象、好声音。利用新媒体工具,形成鲜明的、深入人心的舆论导向。疫情舆情在民众的生活中必然会产生正面和负面的双重影响,要积极正确地引导舆情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利用其强大的影响力发挥所具有的社会功能,净化网络环境,营造良好舆论生态。

5.做好舆情工作必须坚持依法管网

在2014年2月召开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强调要让网络空间清朗起来。做好舆情工作的最根本保障就是法律保障。网络监管必须依靠法治的支撑,才可以真正地打造出一个明朗气清的网络生态。德治与法治的协同治理,用法律的武器保障每一个网民的合法权益,同时维护政府职能部门和国家的利益。近些年,我国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等法案。2020年 3月1日起,《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开始实行,治理网络暴力、深度伪造及操纵账号等活动。舆情工作必须坚持依法管网,要以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建设良好的网络生态为目标,开展弘扬正能量、处置违法和不良信息等治理方式。进一步推动建立网络治理体系立法进程,为治理网络空间提供全方位法律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2]。重大疫情在悠悠华夏历史面前不过是大潮中的一块礁石,不会阻碍中华民族前进的浪潮。面对疫情,“战术上重视,战略上藐视”;面对疫情舆情,切实打造诚信体系,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确保疫情舆情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舆情舆论疫情
战疫情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数字舆情
数字舆情
消费舆情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