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咏 倪 明
(铜陵学院 a.工商管理学院;b.法学院,安徽 铜陵 244000)
高校对外开放旅游资源,不仅能够充分利用高校的科研和教学职能,也能更好地发挥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目前,国内一些高校已经陆续通过高校旅游的方式开发自身的旅游价值,对外开放自身的旅游资源。例如,北京大学、厦门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高等学府已经成为国内重要的景区。这些著名的综合性院校的旅游资源相对比较丰富,旅游发展形势较好,但综合性院校也具有其劣势,开发地方专业性院校旅游资源可以填补其不足。地方高校开展校园旅游需要凸显其特色,因此,地方高校结合地域特色文化开发适合游客的体验项目则为开展校园旅游提供了新的思路,不仅可以为游客提供新的旅游选择,也有利于地方高校的发展。
浓郁的地域特色环境和丰富的校园内部资源为地方高校融入铜文化开展校园旅游提供可能性。
地方高校旅游的开展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需要倚靠地域特色环境形成旅游商圈,并为地方高校开展校园旅游提供支持。铜陵市是以铜得名、因铜兴市的中国古铜都,铜陵市大力开发和加强铜文化建设,为地方高校开展校园旅游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一是文物保护方面,铜陵市制定并实施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牛洞古采矿遗址和罗家村大炼渣遗址的公园保护规划,建成了以铜文化和青铜藏品为主要内容的专题博物馆,为地方高校开展校园旅游奠定了城市历史文化底蕴;二是特色产业打造方面,铜陵市筑牢了铜文化建设硬件基础,为地方高校开展高校铜文化旅游提供技术和产业支持。截至2015年,现有铜工艺品加工企业12家,固定资产约一个亿,年经营收入8 000余万元,其中铜陵九鼎雕塑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具规模的青铜雕塑及工艺品制造生产企业之一;三是加强了铜商品流通场所建设,为地方高校开展校园旅游提供铜商品供销渠道方面的支持。铜陵市已成为华东地区乃至全国都具有一定程度影响力的铜工艺品销售集散地,先后建成了铜商品交易市场和铜街,2015年铜工艺品经营点已有21家,经销人员达1 000余人,营业面积14 300平方米;四是打造文化园区,为地方高校开展铜文化旅游提供了由点到面,由校内到校外的旅游景点多样化方面的支持。铜陵市投资建设了集江南民俗文化、青铜文化,以及生态绿色文化于一体的中国江南文化园,已建成的占地2.7万平方米的翠湖公园更是铜陵打造山水生态城市的一张名片。同时,铜陵市还规划建设毗邻当地高校,位于西湖湿地公园东南角占地1 500亩、总投资15亿元的以铜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文化旅游区——青铜帝国;五是加强铜文化艺术创作,以学术文化交流和文艺演出为杠杆吸引铜文化研究者和爱好者关注地方城市,提高城市知名度,进而对地方高校开展铜文化旅游也有辐射作用。铜陵市积极组织举办高端学术会议,截至2015年先后共承办了5次高规格的青铜文化叙述研讨会,成立了铜文化研究会,创办了我国唯一的专业研究青铜文化的学术期刊《青铜文化研究》,以及编撰了《铜都文物》《青铜故里》等书籍。创排铜文化系列艺术作品,以铜文化主线先后创作了大型音乐舞台剧《青铜魂》、大型音舞诗画《青铜神圣》,以及现代黄梅戏《青铜之恋》。
铜陵市地方高校自身丰富的资源特点为开展校园旅游提供了条件,融合地域特色文化开展校园旅游更是画龙点睛,独具特色。地方高校的旅游资源大致可以分为观光旅游、文化科技交流游、探亲访友、修学游、体育游以及事件游几大类,这些旅游资源既能为地方高校融合地域特色文化开展的校园旅游提供旅游项目,也能为校园旅游提供客源保障。一是观光旅游,高等学府本身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是具有独特旅游价值的观光场所。大学里的建筑景观往往与相关的学科、院系、人物、研究所、中心及科研成果等相联系,高校在具备一般旅游价值的基础上,还具有明显的教育意义和潜在的启迪作用;二是文化科技游,高校一般是当地重要的学术交流中心,这为高校开展文化科技游提供了条件。如铜陵学院2011年成立了铜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学校为了交流学术信息和建设高标准的重点研究基地,中心开展了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学术活动,并与地方政府及企业密切合作,扩大研究中心的影响力,并在加强学术研究与交流的基础上服务地方[1]。再如2019年8月第三届海峡两岸(铜陵)铜雕艺术大学生实训夏令营在铜陵市举行,来自台湾东海大学、台湾艺术大学、高雄师范大学等台湾9所高校的40名师生及铜陵两所高校的18名师生参加。此类会议活动的开展除了活动本身的价值外,还兼有发挥观光功能的作用,往往也全方位促进了铜陵市的铜文化旅游;三是探亲访友,高校是大学生集聚的地方,与这一年轻群体往来的人员非常多。一方面当今家庭子女人数较少,家长探望子女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频繁。另一方面,如今大学生也更加注重人际交往,亲朋好友间往来也是日常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高校学生与朋友间的往来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各自学校和地方城市旅游的发展;四是修学游,高校是地方教育基地和学术交流中心,在如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不同层级的社会人员选择来高校接受继续教育,修学的兴起也为高校旅游的开展带来更广的发展空间;五是体育游,一方面高校在城市里一般是具有更宽敞的场地和比较齐全的运动设施,目前,国内许多高校的体育设施在满足学生锻炼和运动学习的需要外,已经面向社会开放[2]。另一方面,高校开展的体育活动,如果在做到管理秩序合理的基础上对外开放观赛,也能为高校旅游吸引游客,例如,每年的秋季运动会,健美操比赛,各类球赛等;六是事件游,事件往往因其独特性能带来较大的影响力。在西方国家的高校,每年的学位授予日是学生和家长的重大节日,也是当地社会关注的热点。比较遗憾的是,国内绝大多数高校此类活动还未对外开放。此外,地方高校其他的有关活动同样具有比较好的旅游开发价值,如电影《致青春》的热播带火了南京高校的旅游[3]。
目前,已经有许多著名高校开放校园,开展校园旅游。但仍有不少高校认为学校是教育科研中心,这种抵触消极的态度使高校自身旅游发展受到不利影响,也不利于社会对学校的深入了解。传统观念认为,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甚少有人认为,其可以作为旅游资源,这种较为滞后的思想观念也制约了高校开展校园旅游。事实证明,如今不少高校通过开展校园旅游活动收获了可观的效益,高校作为独特的旅游资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正因为一些高校对开展校园旅游活动保持低调态度及持有较为滞后的思想观念,铜陵市地方高校没有为融合铜文化开展校园旅游进行很好的宣传,没有设计旅游路线,也没有主动寻求市场化手段来加以调控,更不会带来相应的旅游经济收入。高校没有主动开放相关铜文化旅游资源,更多的是无序的零散游客,高校资源也是被动利用,对于游客来说,高校旅游往往未能体验到文化精髓,流于形式。
高校开展校园旅游会对高校的日常教学秩序产生一定的压力,如果组织管理不力,过多的游客在校园里活动势必会产生喧哗。如果游览活动随意,则会对学校的正常教学效果和学生正常学习环境产生影响。目前,游客整体的层次参差不齐,再加上很多游客对校园里的规章制度不够了解,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行为,如破坏校园文物、乱扔垃圾、践踏草坪等,给学校管理带来消极影响。高校开展校园旅游不仅要保证教学活动正常有序进行,还要使游客获得更多体验和物超所值的收获[4]。市场化运作是可以兼顾各方利益从而解决问题的关键。旅行社结合高校教学科研的实际,在学校容量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有针对、有侧重点的安排和宣传。但目前铜陵市高校由于种种原因,还没有进入旅行社营销的范畴,当地高校旅游没有进行必要的市场化运作是其没有有效开展高校旅游的重要原因之一。
铜陵市地方高校由于对校园开展铜文化旅游的认同不够,导致相应旅游配套设施不足,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够。表面上,宣传资料不足,校内缺少可供观赏的铜雕铜塑,具有一定游览价值的铜文化展览和铜工艺品研发中心未对外开放,相关专业的学位授予仪式也未被开发。深层次方面,相关铜文化信息难获取,博大精深的铜文化积淀没有很好地转化成旅游资源。
铜陵市高校发展旅游受传统观念影响,未能真正开展。事实上,地方高校融入地域特色文化开展旅游能够加深人们对地方高校的了解,提高知名度。同时,也使该校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社会,不仅能够丰富铜陵市的旅游资源,拓展铜文化旅游范围,还可以使学校增加收入,从而减轻国家的财政承担。因此,地方高校应在端正认识的基础上,融合地域特色文化开展校园旅游,并且做好强有力的宣传工作。
由于高校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进行旅游方面的管理。根据一些已经开展校园旅游的高校经验来看,校园旅游管理工作如果由学校后勤部门来负责,不仅管理质量上差强人意,而且也给学校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管理方面的负担。铜陵市地方高校如果以校旅结合的方式开展校园旅游,将高校铜文化资源优势和当地旅行社的市场营销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旅行社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营销系统,能够较快地将当地高校推向市场。同时,高校与旅行社合作,可以利用铜陵市已经形成的旅游市场,将地方高校校园游加入到铜陵市文化一日游的路线中去。因此,将地方高校校园旅游开发工作外包给社会机构来做,不仅能够有效利用旅行社的专业优势,也能使高校旅游工作开展更有质量且更顺利[5]。
铜陵市地方高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在校园内增添一些铜雕铜塑,从硬件设施上丰富铜文化观光旅游。同时在校园里增加一些旅游设施,如完善标识系统。在校园角落设立旅游纪念品售卖部,出售一些铜工艺品,也可以让大学生参与铜工艺品的设计,提高相关设计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售卖部还可以出售一些有关铜文化方面的书籍,如《铜都文物》《青铜故里》《青铜文化研究》等。具有铜文化研究中心的地方高校可以有组织地开放中心,并且可以针对中小学生市场开展著名教授的专题讲座,让游客能体验到高校铜文化研究的精髓。开放一些庆典活动以供游客观摩和体验,如学校运动会、新生入学典礼、毕业生学位授予典礼等。总之,铜陵市地方高校可以通过创新思维,充分挖掘校园旅游潜力,通过融合地域特色文化来增强旅游特色,通过寻求校园旅游市场化运作方式,使校园旅游开发具有更强的实质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