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恩铭 辽宁工程职业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在提升我国国民道德素质水平和思想政治认知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学生作为我国未来建设的中坚力量,更要用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来“武装头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了解和分析高校学生的思想特点,树立学生主体意识,根据学生的思想特点展开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互联网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在更为广泛的时间和空间中传播信息,这也使互联网信息良莠不齐,呈现多元化特征。其中积极的信息能够对人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影响,但大量的虚假信息也会误导高校学生的思想认知。移动终端的普及和网络速度的提升,为高校学生使用网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如今手机更是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很多学生甚至产生了严重的“手机依赖症”。在这样的环境下,对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动摇。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日益富足,相应地导致了社会心理的变化。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人推崇金钱至上,盲目追求经济利益,出现了严重的功利主义思想和攀比心理。当前,高校逐渐社会化,以社会实践、实习等方式加强与社会的联系。这在提升高校就业率的同时,也让学生过早地接触社会,受到社会不良思想的影响。有的学生通过网络直播等形式提升知名度,获取经济利益,忽视了学习;有的学生将所有精力都投入经营网店或实体店;有的学生盲目攀比,消费主义心理严重。这对高校的学风、校风建设造成了严重威胁。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方面,也是改变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现状的关键。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顺应学生的思想特点,从教师和环境等多个层面开展教育教学。
在新时代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要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与能力。当前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受西方思想影响,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产生了怀疑,甚至有部分教师将错误的价值观和思想传授给学生。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第一步要做好教师选拔工作。高校应选聘优秀的青年教师,保证教师教学的有效性、积极性和专业性。第二步,针对选聘的青年教师进行集中培训,深化其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的认知和认同,坚定他们的思想信仰。集中培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既可以组织集中研学和探讨,也可以组织博物馆游学或者“重走长征路”等活动,让青年教师在内心深处坚定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第三步,强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考核和监督,落实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
对于“00后”的高校学生,很多教师都表示与学生存在代沟,难以沟通。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转变观念,走进学生,了解学生的现实需求。“00后”学生常常觉得思想政治教育课堂过于枯燥乏味,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自主打造有趣的课堂形式。在思想政治教育当中,顺应学生的思想特点,往往能规避学生的逆反心理,实现“顺水推舟”的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越贴近学生的思想特点,就越能够被学生了解和接受。学生在课堂上也能感受到教师对其主体地位的认可和尊重,进而增加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想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思想特点,还应构建“线上+线下”的沟通方式,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重复,这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理论性过强,导致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专注度都很低,思想政治课成为学生“玩手机”的课程。为改善这一情况,有必要在思想政治课程中加入新鲜元素,以吸引高校学生的注意。当前信息技术高度发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可以设定一个主题,让学生自行查找相关资料后展开讨论。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有效改善学生对课堂的厌烦心理,加深学生对思政理论的认知和理解。
集体主义和集体利益高于一切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观念和思想。当前大多数高校学生更关注自身利益,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着重提升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教师可以组织主题辩论会,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还可以组织学生去博物馆学习或是去革命基地游览,让学生从革命先烈的真实事迹中感受集体力量的强大和重要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走出课堂,让学生在广阔的天地中感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内涵,拉近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距离。
高校学生受家庭教育、社会环境以及互联网发展的影响,存在利己主义思想和功利主义思想严重等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和政治信仰,在开展过程中要顺应学生的思想特点和行为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