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兵
(武汉商学院, 武汉430056)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来势凶猛,成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严重扰乱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为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共同目标,图书馆人反应迅速,主动参与高校教师在线教学,在资源服务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努力。随着我国在疫情防控方面的决战胜利,城市的重启,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已陆续恢复正常。在后疫情时期,图书馆服务需要深入思考,重新定位,在资源建设、信息素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等方面积极探索,精准发力。
处于变革新时代中的高校图书馆,已失去了大学公共学术服务机构的中心地位和价值作用。疫情时期的图书馆,在资源服务上仍然将教师科研工作放在首位,组织了不少线上指导讲座以满足老师使用需求。然而,对学生在线学习所需要的资源,特别是缺少教材情况下的相关资源服务,既缺少深入了解,服务也未能及时跟上,对学生特别是毕业班学生的刚性需求及个性化服务指导相对较少,图书馆功能有所淡化。受新冠疫情影响,今年的就业工作不容乐观,而图书馆在就业和创业方面的服务鲜有涉足。疫情初期,图书馆针对学生在疫情下的心理应对和压力舒缓,提供了一些资源服务,但面对疫情时期各种信息传播乱象纷呈,网络信息失真且夹杂大量情绪性宣泄的现实情况,图书馆缺乏主动作为的应变能力,缺少对社会重大时期的针对性服务的提前思考。
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学生群体,一部分表现为心理年龄偏小,言语、行事不够成熟,对事情的理解也略有偏差,他们对生活充满理想主义,但有时候又表现得比较现实,对图书馆提供的电子资源服务在便捷性和实用性方面的要求很高,用得不顺手就直接弃用。在对新鲜事物拥有好奇心的同时,对很多事情却表现淡然,有的学生还有“佛系”的一面,他们有时候缺乏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困难越向前的探究精神。他们依赖网络交流,习惯使用QQ、微信网络工具,甚至电话沟通也排在后面。他们熟悉新兴的各种网络平台功能,并能够及时从中获取信息,但却没有兴趣去学习和了解图书馆的各种资源利用的方法,获取资源的途径习惯于使用个人常用的工具和互联网信息。
疫情时期,图书馆仅仅在原有服务上略有提升,即使是嵌入教学的服务也有待深入,服务工作集中在少数馆员身上,多数馆员的责任尚未压实,不知道该做什么,具体怎么去做,一般被动等待分派任务。面对越来越严峻的现实挑战,需要图书馆下大力气开展实践探索,充分调动馆员的工作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出击,在了解学生需求的前提下,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服务。更进一步,需要馆员自发地关注课堂,关注学生专业,精耕细作,耐心细致地做好服务人才培养工作,实现增值服务。
疫情时期,越来越多的线上教学,考验着图书馆的双向应变能力,而图书馆所做的一切服务,目的和学校的整体发展一致,都是为了提升本科教育质量,培养合格人才。因此,服务育人将成为图书馆功能转变的着力点,这也是图书馆的初心和使命所在。首先,在服务内容方面,应注重人才培养全过程,从老师的教学环节到学生的毕业就业,需要图书馆主动熟悉服务对象,学科馆员知悉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方案等情况,契合课程需要,提供基于课程的文献服务和课程导航,将服务的重心放在培育学习型学生读者上来。其次,在资源建设方面,应及时增加并实时更新就业创业指导数据库资源,服务人群和资源推广范围并不仅仅局限于毕业年级,理论上从大一开始启动为宜,早规划、早培训、早准备,为毕业季就业工作“保驾护航”。同时,将资源推送工作作为图书馆的绩效考核核心要点,由使用者——师生予以评价,以此反推图书馆服务质量。第三,在信息素养培养方面,应将目标从单一的培养信息检索能力,转变为提升利用信息源发现知识的技能,并提供更多的信息来源,更加精准地向读者传输知识。第四,在资源利用方面,要立足文献的运用能力,提供各种分析工具及方法的使用培训,注重内容挖掘和数据挖掘,探索求真知的能力训练,快速完成知识内化,提升服务内涵。最后,在阅读推广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体验老师角色,开展阅读实践活动。需要重视的是,图书馆所有的服务工作需要做到不遗漏贫困生,并对贫困生有重点帮扶。
图书馆工作平凡琐碎,馆员的职业角色是为师生提供资源利用与服务,但在转型发展时期,图书馆的职业要求已经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服务内容。随着服务的不断延伸,作为教育工作者之一的图书馆员,还可以是心理咨询老师、就业指导老师,甚至是思想政治工作者。诚然,馆员的家庭角色身兼多重身份,既是父母的儿女,也是小家庭的支撑,在重重压力下,难免产生职业倦怠,会有牢骚和抱怨,无意间影响或感染到其他馆员。所以,作为图书馆工作者,需要热爱生活,以积极平和的心态看待生活的积极面,多想想工作和生活中温馨、感动和职业骄傲的高光时刻,感受职业的价值感。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不开心的事情,馆员也会有情绪低落的时候,但作为职业人,在每天踏上工作岗位的那一刻,需要收拾心情,馆员要学会悦纳自己,在岗爱岗,服务学生的同时,尽力帮助每个学生成长。虽然知易行难,但还是要不断地强化那个知。在服务学生的过程中也非常考验馆员的工作耐心和包容心。学生社会经验不足,想法不成熟,容易受到各种情绪的影响,且每个学生个体的成长背景差异较大,需要馆员参与教育和引导,正如在对待服务对象方面,医者常常恪守这样一句话:“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以此作为行医者的医德和准则,用良好的职业操守和用心的仁慈关爱去工作。从职业坚守这个角度,这句话同样适合图书馆员。在工作过程中,毫无疑问存在现实困难和个人局限,有时与工作预期相差很远,更需要馆员水滴石穿的职业坚守。
这场突发疫情需要重新审视图书馆服务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倒逼图书馆改变服务模式,与多个行业、多个部门主动携手,开展多维度的团队合作和双向联动,思考在疫情影响下如何服务于遍布全国不同区域的学生群体,在疫情时期发挥图书馆的积极作用。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汉堡峰会讲话中,引用了德国谚语“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一个团队的努力是乘法[1]”。这句谚语蕴含的道理是: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它来源于成员共同的目标和团结协作。在信息时代,图书馆绝对不会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必须联合学院,共同参与课程教学、专业实践和就业指导。这个团队力量不仅仅要集全馆之力,还应该联合辅导员协作工作。因为,辅导员是最贴近学生的老师,最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无论在疫情时刻,还是在后疫情时期,辅导员的重要性和作用更加突显,积极发挥着网络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渗透在学生工作的方方面面,是馆员的最佳工作伙伴。图书馆和学院携手,凝聚共识;图书馆员和学院辅导员在工作上并肩,形成合力,将有效地推动图书馆工作,精准服务学生。
图书馆在培养年轻人时,应将政治品质过硬摆在第一位。在新冠疫情时期,树立法制意识,不发布、不传播、不评论未经过证实的网络信息,自觉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其二,要求青年馆员自身成为阅读人,涵养开阔的格局和视野。图书馆要将新生代馆员作为待打磨的“珍珠”,让阅读的过程,服务育人的实践,催生这些明珠更加璀璨,在育人过程中实现自身成长。其三,要求青年馆员养成学习的习惯。图书馆的专业精神有赖于更多的学习实践,馆员首先要用好图书馆独特的优质资源,能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了解本馆资源内容和服务功能才能提高服务质量,才能树立图书馆员在师生中的形象。馆员必须加强业务练兵,提升深层次服务的能力,以胜任不断变化的新时代,在全体图书馆人的通力合作下,实现图书馆核心价值。鲁迅先生说,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给馆员的学习加压,让馆员的每一天都变成需要努力的一天,珍惜变革时代的机遇和挑战,用不断变化的思想去了解和服务学生,不断跟上学生的思想节奏,尽力从容有情有趣地和学生共同学习,陪伴成长。其四,青年馆员的成长需要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青年是图书馆事业的生力军,从初入行时的“满腔热情”到后期的职业倦怠虽然难以避免,但提升青年馆员的职业自信和工作热情,路径很多,提高图书馆专业地位、绩效考核奖励是办法之一,但也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在平时工作中,青年馆员在乎的是领导对自身工作的肯定,看重的是遇到困难时来自领导的鼓励和帮助,这些正向的激励往往会给馆员带来更多的工作热情,更加用心用情地去工作。特别是在疫情危急关头,更需要精神力量的激励,更需要激发馆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后喻时代”,在图书馆未来的发展需要年轻人做出最大的努力的时刻,静下来多听听图书馆生力军——青年馆员的声音,他们在工作中的慨叹,其成长机会太少,其成长路径过窄,静下来多倾听青年馆员在遭遇职业瓶颈和工作困境时产生的心理焦虑,寝食难安的心路历程,竭力为他们提供履职担当的机会和奋勇向前施展领导力的环境,促使他们快速成长。
后疫情时期,图书馆事业发展任重道远,需要重新思考积极发挥图书馆教育职能的路径,有效服务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重塑图书馆作为大学的心脏地位;后疫情时期,更需要图书馆站在学生角度进行探究,重塑服务模式和流程,在大数据环境凸显自身存在的价值,实现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