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影辉
(黑龙江财经学院,哈尔滨 150025)
国家对文化传承的重视,为高等教育文化发展提明了全新方向。为了不断贯彻好有关教育发展规划方针,黑龙江高等教育研究主题逐渐深化,有效促进高等教育改革,黑龙江高校文化不断完善[1]。
艺术教育对培养人们丰富的艺术创造和表现力意义重大,可进一步加深对美的理解和感受,是一种提升人们修养和素质的教育。而黑龙江高校艺术教育的开展,在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促进其成为优秀人才、提升学生艺术设计水平方面具有关键意义。另外,因黑龙江高校逐渐重视专业艺术团体合作和交流,适时开展大学生高雅艺术、艺术展演等活动,孕育出很多更加优秀的创作人才。
在现如今的社会发展中,黑龙江艺术教育逐渐完善。随着近些年广泛举办全国性艺术学科交流座谈会,以及国家大力支持文化艺术发展,对艺术教育学科的地位和价值产生极大的提升作用[2]。基于此,在原有的艺术专业基础上,各高校开设一系列关于艺术教育的专业,黑龙江高校广泛参与其中,逐渐完善高校艺术教育建设。但是即便如此,依旧会有一些问题存在于黑龙江高校艺术教育中,像艺术教育课程内容涵盖知识少、课程设置随意等。因此,实现黑龙江高校艺术教育的良好发展,探究正确的发展之路意义重大。
一个国家、民族、地区的发展,需文化引领。同时,积极地开发地域文化特色,需全面提升人文素养,积极挖掘出地域文化特色,从而全面提升人的科学文化、健康和思想道德素质。另外,还需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增强黑龙江省整体的文化特色产业实力,积极发展地域文化产业,提升核心竞争力[3]。我国孕育出了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我国地域文化特色产业依旧处于起步阶段。转化地域文化特色为特色文化产品,就是挖掘地域文化特色产业的关键。例如:应用多彩的地域人文资源,创作出各类艺术作品,包含小说、美术、设计、音乐、戏曲、诗歌等,促进黑龙江省地域文化发展,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满足社会文化需求。同时,积极地大力发展黑龙江旅游业,坚持以开发历史、民族、冰雪、山林等资源为契机。
在我国众多地域文化中,通过对比分析黑龙江的地域文化,发现因其特殊化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黑龙江地域文化。又因其特殊的人口构成、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历史积淀等情况,衍生出很多精彩的文化资源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促成了独特的文化流变。
需积极地开发好黑龙江地域文化特色,实现对人们科学文化、健康、道德素质的全面提升。
在长时间的碰撞和交流中,黑龙江高校和地域文化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融合。
黑龙江人民居住在严寒冰雪的自然环境中,通过不同工具或手段、物质材料,创造出当前哈尔滨的冰雪文化[4]。高校和冰雪运动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例如:冰上杂技与舞蹈、滑冰表演、溜冰车、轱辘冰等均是源自民间的冰雪体育活动,之后均进入到校园,增添了高校校园文化的色彩。除此之外,在地域体育文化事业中,高校为其增添了无限活力。同时,高校教育致力于培养训练专门人才,规范化源自于民间的冰雪体育活动,通过承办地方冰雪体育赛事、参与地方冰雪体育活动等,为地域体育文化带去全新内容。
在创业与生活的过程中,黑龙江人几十年来形成的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包含东北抗联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等,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关键组成部分。在对高校学生实施精神文化培养中,高等学校把其引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实现了对在校生的精神文化水平的显著提升。例如:《黑龙江优秀精神资源学习读本》,在黑龙江各高校中得到广泛流传,带领学生参观铁人王进喜纪念馆,产生极强且关键化的作用。高校的参与和推动,对地域精神文化传承和发展意义重大。高校师生对地域精神文化的研究和学习,延续了优秀的地域精神文化要素,对其传承与传播的过程,促使黑龙江地域文化和高校教育发展永葆生机。
民间舞蹈、雕刻、说唱文学、手工制作等黑龙江多姿多彩的民俗艺术进到校园,对高校的艺术文化类型产生极大的丰富作用。例如:独具黑龙江特色的文化艺术社团,像剪纸艺术、冰雕雪雕创意设计、说唱艺术等社团在黑龙江部分高校成立,对校园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产生极大的丰富作用[5]。除此之外,在课堂中一些民俗艺术被引入其中,开阔了学生的思维和眼界,并增强了校本课程的趣味性。
在长时间的历史发展中,黑龙江宝贵的物质文化资源中保留了大量的工厂遗址和建筑景观。例如:索菲亚教堂,为哈尔滨东正教教堂;新文艺运动建筑风格道里秋林商店;金上京会宁府遗址等等。针对于存在的这些物质文化资源,黑龙江各大高校师生和学者们,展开对其研究与保护。又如: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等的主楼建筑,均显现出造型简捷、注重细节、中西结合等优势特征,且讲究实用的特点。除此之外,对于地域建筑文化的发展,高校也做出了突出贡献。其一,很多黑龙江现代建筑是高校参与建造的,像大庆市人民医院、太阳岛观光塔等,均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师生设计完成;其二,高校应用自身专业建造知识等,实现对黑龙江地域历史建筑的翻新和保护。
高校教育中师生的参与,对推动地域、高校教育文化融合意义重大,相应地需积极改善高校师生对地域文化兴趣不高、了解少的现状。所以,需相应改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结合有关情况,提升文化融合水平。而在改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时,需先改革课程设置,提升学生对地域文化的认识,增强对有关课程的设置,加强对专业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对地域文化的兴趣,增加了解地域文化的途径[6]。所以在进行有关教学中,教师需具备极强的地域文化和校园建设的融合意识,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
在自我的发展过程中,高校需加强和地理、经济、政治、文化等地域间因素的关联。政府部门在实施相应政策中,积极地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增强高校建立大文化意识,加强对大文化意识的宣传,开阔视野,发展为主动且积极地吸收融合,促进地域文化和高校教育间被动融合,促进两种文化间共同发展。
高校在塑造自我校园文化中,应当致力于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结合地域特色进行鲜明的设计。例如:在设计有关校园文化标准时,可选择建立相关的纪念馆,对英雄人物进行塑像,有意识地融入地域文化特色, 无形中实现对学生思想文化的熏陶。除此之外,在自身的发展中,地域文化还应优化好自身的结构,结合好高校校园文化发展情况,讨论关于文化建设中的相关内容,净化文化环境,营造良好的地域文化环境。不仅如此,还要增强人民群众对地域文化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把握和传承自身特色,促进校园和地域文化间的认同感,创新有关文化,结合校园教育中优秀部分,增添新的活力,很好地促进二者融合发展。
实施必要的科学研究,是高校服务社会能力高低的关键保障。在注重高端设备和先进技术时,加强有关科研工作,高校需结合起地域文化环境和资源展开研究,促进学生实际和专业知识的更好结合,引导他们关注地域文化要素对科学研究的影响[7]。除此之外,还应致力于提升高校的科研能力,加大投入力度,促进学生解决真正的问题,对科学研究提供相应的帮助。
在黑龙江高校艺术教育中,南北、中西文化交融,地域文化形成多地域、多民族特色,高校教育中融入地域文化艺术,成就了海纳百川、博采众长的地域特色。因此,在积极开展地域文化特色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对于黑龙江高校艺术教育的良好发展,有极佳的推动作用。
为了保证学生可以在高校教育中深受黑龙江地域文化艺术影响,应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和感受地域文化,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他们参观民间文化艺术产业基地,便于提升提炼艺术创作的灵感,抓住地域文化精髓,提出艺术设计的内容和题材,以黑土文化开放性特征启发学生思维,一定程度上提升文化艺术创作水平。另外,黑龙江独特的历史变迁和民族演变,决定了黑土文化的多元性和开放性,让高校教育中能够传承、创新黑龙江地域文化,做到不墨守成规,要兼容并包,例如可走访民间文化艺术产业基地和民间专家。了解前辈的心路历程,采访老艺人、工艺大师,激发学生学习民间艺术的热情,便于他们更深入了解黑龙江的历史和地域民间艺术情况。另外,还可通过走访民间文化艺术产业基地,让学生体会黑龙江地域民间艺术创作精神和心理状态,提供第一手材料用于地域文化的再创作。又例如:可聘请民间文化传承人讲学,实现学生和艺术大师近距离的接触交流,实施地域文化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便于学生充分感受地域文化的无穷魅力,以及大师的艺术风范。再例如:还可积极地建设实训基地,让学生切身感受、体验艺术带来的魅力,参与到黑龙江地域传统手工艺制作中。
在高校教育中,需致力于营造出良好的学术氛围,自然影响学生,体现出地域文化特色。例如:黑龙江高校应加强对旅游资源、民族服饰、地理和风俗等的研究,在学术氛围的营造中把代表黑龙江地域文化的元素应用于其中,实现从学习氛围变化到专业学习的过渡,产生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加强理解和弘扬地域文化。又例如:可积极地应用代表黑龙江地域文化的元素,在校内环境营造中,增加校园文化色彩,定期宣传黑土、东北、知青文化等,促进黑龙江高校和地域文化可持续化发展。
在高校办学中,学科建设、课程设置均是其核心。校本课程基于教师群体优势,以及办学宗旨、培养目标等情况,坚持以教学大纲、国家课程标准为前提,经细致分析之后开设。另外,通过对黑龙江地域文化艺术的深入研究,设置有地域文化特色的高校校本课程,依据具体的课程设置要求,了解黑土、东北文化等,设置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课程,在其中融入地域文化。例如:需先了解黑龙江的黑土文化特点、内涵、形成历史等情况,设置像黑龙江文化艺术研究、流域民间手工艺品制作选修课等课程。在具体地域文化特色课程中,还应当保证边缘、外围、交叉课程等设置的合理性,促使其结构具有多元化特点。又例如: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中,教师需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建立专门的工作室,结合本专业或其他艺术领域的民间艺术,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面对上文提到的黑土文化,可抽取其中有关的部分,把旅游、文学、艺术、地理等学科作为基础,设置多元的课程结构,像黑龙江风俗研究、珍稀物种研究等课程,实现彼此间的有机融合,可实现高校教育中黑龙江地域文化的有机融合,充分彰显校本课程的地方特色。通过坚持以地域的视角对学生的因材施教,能够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开拓视野、完善知识结构,还便于营造出良好的艺术氛围,极大地推动黑龙江地域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
当前,黑龙江高校艺术教育取得了不错的发展,但是依旧处于起步阶段,高校教育依旧存在很多的不足,严重阻碍其与国际艺术教育接轨的进程。基于此,需把黑龙江地域文化艺术融入其中,结合国际艺术教育要求,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接受文化教育,通过构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学术氛围、实践活动、观摩展览和艺术课程,把其灵活应用于艺术创作中,一定程度上实现对黑龙江地域文化艺术的继承、传承、创新,提升对地域文化资源的重视度,更好地促进黑龙江高校校园文化与地域文化的可持续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