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过程中,大学生就业意识指的是大学生为顺利实现就业所作的观念准备,其具体表现为就业准备过程中对社会职业的认识、评价、态度、方法以及心理倾向等要素。为此,就要加强学生对自身能力的准确评估,而且其中的相关要素还包括就业准备、就业动机、就业意愿、就业价值观等方面。
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意识调研时,可以发现在遇到就业困难时,当前49.6%的学生都认为自身对工作的期望过高,而34.2%的学生认为自身缺乏工作经验是导致自身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而且在进行就业准备时,在校大学生有近85.5%的学生认为自身需要学好专业知识,其中还有76.9%学生认为自身在发展中需要对相关行业的动态进行了解,但只有19.7%的学生认识到了就业指导课的重要性。
(一)加强就业指导。为了对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以及就业能力进行有效培养,就要从大学校园教书育人的宗旨出发,利用学校观念的转变,对大学生进行引导让其能够认识到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如何进行自身能力塑造,并了解大学教育的意义。而在大学学习的过程中,一般其内容被划分为两个主要方面即通识内容以及专业内容,而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在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为了实现对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在进行大学生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加强智力培养,也要对人格进行优良的塑造[1]。而这就使得其工作重点需要放在为社会培养能够得到认可、具有健全人格品质,并且也具有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使大学生在进入社会发展后,能够适应相应的环境对自身的角色进行变换,转变自身对就业的看法,使其能够正确的认识到全面发展,提升自身能力的重要性,并实现对学生高素质就业思维的培养。
(二)加强学习规划指导。在培养人才能力时,需要以提升综合素质为纲领,对学习方法及其所涉及的内容进行突破。如今在不断发展的信息化、科学化的背景下,一个人的学习是没有终点。为此,就需要在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如果想要进一步提升,就要确保其能够了解并掌握正确的知识结构体系,使其成为培养人才能力的基础性内容,保证人才的正常求职择业。例如,在天津市某高校,其为了实现对人才能力的有效激发与培养,便根据其对口行业以及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对教学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知识内容进行重组,并构建起更加合理、科学的知识结构体系,从而通过探寻知识在整合后所发挥的效能,对创新点进行探寻。以此来通过加强学习指导规划,让大学生能够在校园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并能够对知识体系进行自主更新,实现学习专业与实践技能掌握之间的有效统合,并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对自身能力进行提升,以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让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保证。
(三)就业与创业观念的调整。为了保障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身就业与创业观念的整合调控,就要让大学生能够树立起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念,并根据社会的发展进行适应性调整。而且对于个人发展而言,其自身的进步必须符合当前社会所创造与提供的客观环境。因此,大学生为了处理在毕业后就业与创业的关系,就应对社会需要进行主动考量,并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进行处理,服从社会发展的需求。例如,某高校在对学生个人就业与创业观念进行调整时,让学生能够了解并明确社会需求岗位的重要性及其意义,让学生在对岗位以及创业内容进行选择的过程中,能够将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与社会发展相融合,以此来正确的选择就业以及创业的方向。
(四)做好思想对接。对于大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来说,为了保障其在进入到社会能够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就要做好大学生的思想对接工作,使其自身的思想能够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高效对接。以某高校为例,其在学生进入到社会中的工作岗位后,结合了一系列的规划以及思想理念教育,对自身的观念进行了科学且全面的优化,构建起了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念,并且结合自身能力的提升,可以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开创出宽广的职业发展空间,实现自我价值,取得事业的成功[2]。
综上所述,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意识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为了给大学生开拓更加良好的个人发展方向,就要通过采取加强就业指导、加强学习规划指导、调整学生就业与创业观念以及做好思想对接等措施,实现对学生个人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并从其就业创业方向出发选择最为有效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