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正在引起经济界的重视,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支柱产业,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以美国和英国为代表的独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形式,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值得学习与借鉴。
文化创意产业在美国又被称为“版权产业”,被认为是“注意力经济”的具体产业形态。美国的文化创意产业最大的特点是高度市场化,并通过其完善立法,保证版权拥有者在全球范围的绝对权利。借此。美国成为全球版权产业最为发达的国家,并借助高度完善的法制建设和市场化运营,培育出了以迪士尼传媒集团为代表的版权产业巨头,成为美国最大、最富有活力的产业。一方面为美国来巨大经济收益,另一方面成为美国向全球传递意识形态的重要手段。2004年,美国版权产业就已经超过了能源、运输、制造业等国民经济的其他部分。截止2016年时,美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已经达到4900亿,是2011年的1.3倍,为美国的GDP增长和就业岗位增加提供了强劲动力。
美国视版权产业为其维护全球霸权的重要一环,通过其高度发达且占据绝对优势地位的内容生产和传播网络在世界范围输出价值观,并通过立法为其全球性文化霸权保驾护航。为了维护其政治和经济利益,促进其版权产业发展和全球竞争力的提升,美国不断加强版权的监控,在政府机构设置了版权办公室、版权税审查庭等相关行政部门和一些直属政府部门的工作小组。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进行文化立法的国家,为了对文化产业的大力扶持,政府积极推动版权立法,早在 1976年通过了《版权法》。长期以来,美国都在不断强化对版权的立法保护,甚至将版权保护立法的管辖权延伸到了海外。1998年,美国通过了《跨世纪数字版权法》,该法针对数字技术和网络环境的特点,对美国版权法做了重要的补充和修订,为版权产业提供数字化版权保护。美国政府一贯重视版权保护,不断完善版权立法,以达到保护本国创意产业在全球的领先地位,目前已经形成了全世界保护范围最广、相关规定最为详尽的法律体系,为美国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的领先地位保驾护航。
英国被称之为国际创意产业的标杆,作为最早将目光转向创意产业的国家,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就是由于1997年首次由英国提出的。为了提升英国在新世纪的国际竞争力,英国政府成立“创意产业专责小组” (The Creative Industries Task Force)统筹引导全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该小组在《创意产业地图1998》(Creative Industries Mapping Document,1998)中明确提出文化创意产业概念和规划。当三年后该小组提出第二份纲领性文件《创意产业规划文件,2001年》时,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已被许多国家和地区采纳,包括澳洲、新西兰、新加坡和香港。2002年7月,由东南英格兰开发署(SEEDA)和东南英格兰文化联盟(SEECC)联合发布的"创意和文化产业——英格兰东南部的经济影响研究"研究报告将文化和创意产业丰富到23个部门。之后,在这份报告中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采纳,并以此为基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6年)在其题为《了解创意产业——文化统计数据》的报告中,将文化和创意产业重新分类为13个部门。2008年,《创意英国:新经济的新天赋》计划出台,英国在五年间,投资超过五亿七千万英镑勇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并且通过教育体系,全面提升国民的创意创新能力,通过在英国各地的中小学中推广艺术、设计、音乐、文学等学科为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输出。
在理论研究中,英国还涌现出了被称为创意产业支付的约翰-霍金斯等经济学家。通过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明确了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其他传统行业所不具备的生产特性,能够以创造性的生产力代替传统工业中的重复为特征的生产力,为国家带来长期的发展动力。
近年来英国文博经济的增长在国民经济中逐渐占据一定位置,大英博物馆馆藏极其丰富,其中以中国、古埃及、古希腊的文物居多。针对标志性的文物进行特色化开发,深度挖掘产品特征,并适当延伸和开发出不同的衍生品。博物馆文创产品进一步商业化、市场化、创意化,极大地促进了英国的文化产业的发展。2015年的伦敦创业产业的总增加值约为420亿英镑,为伦敦经济贡献了11.1%,占整个英国创意产业的47.4%。2016年伦敦的创意产业从业人员为62.3万人,占所有就业岗位的11.9%。
目前,文化创意产业、高端制造业、金融服务业已成为英国最有活力的三大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直接从业人员近200万,占全国总就业人口的5%,创意产业周边从业人员约280万。2016年对国民经济年度贡献948.3亿英镑,是仅次于金融业的第二大产业。近年来,英国虽然整体经济发展相对低迷,但创意产业呈"逆势”增长。2010年到2016年,国民经济共增长22.7%,而文化创意产业却增长44.8%。英国文化创意产业产值2017年达到1025亿英镑,这一产业在2016年至2017年间占了英国整体经济的7.3%。在2017-2018年间占英国整体经济的14.6%。
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高度重视的国家还有韩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因篇幅有限无法一一展开,但是通过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过程的考察和研究,发现这些国家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增长都与当时的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关联性,快速增长的精神产品需求又带动了创意产业的迅速发展。当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时期,这些国家的文化创意产业也伴随成长,而当经济遇到困难的时候,这些国家的制造业、服务业都会处于萧条,只有文化产业不仅具有了顽强的“抗衰退”能力,甚至在经济衰退期依然保持增长,成为经济的新的增长点。
天津作为直辖市在京津冀一体化的推动下,文化创意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在经济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明显,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城市经济转型中的一股新的推动力。
2011年以来,全市创意产业呈现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态势,创意园区发展势头良好,同时又建成了一批特色突出、示范作用强的创意园区,一批创意企业快速成长,龙头带动作用强劲。全市创意产业发展的环境进一步改善,“创意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发布实施,为了解决创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天津滨海高新区为文创企业搭建起三大融资服务平台,包括企业债券融资平台、企业股权融资平台和股改上市服务平台,同时建设了数字技术创新体验中心、数字展示体验中心、国家数字网络出版平台、数字版权交易所、云计算中心和人才培训等六大公共服务平台的,一系列平台的建立有力助推了天津创意产业快速发展,培育发展新兴文化业态,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报告,2014以来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增长天津跻身前六名,2018年中国省市文化产业综合指数天津位具第十名。天津抓住发展机遇大力发展文化创意等重点文化产业,努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经济社会支柱性产业,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成为天津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创意产业在天津迅速发展得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正在受一些瓶颈问题的制约。
文化创意产业本身具有边界的模糊性,尤其当它与众多其他行业产生融合时就更难以对其加以界定。因此这为政府在创意产业管理上提出了新的挑战。以天津为例,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管理部门包括:宣传部、文化与旅游局、市科委、市发改委和各区级政府及地区管委会等,部门众多,体系庞杂。尤其是行政部门在职能上常常出现重复管理的现象,不利于形成合力。企业在市场化运营当中遇到的新困难、新问题又常常难以找到与之相对应的政府管理部门去解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公共资源浪费和治理效率低下。
从总体来看,天津文化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与全国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先进的其他省份比较,战略性新兴文化产业数量不多、水平偏低;文化产业创造的经济总量不高,不具备明显的总量优势。天津文化旅游禀赋非常丰富,自然资源禀赋包括:“山、河、海洋”;历史人文禀赋包括:“历史人文、近代商业、中西文化、现代都市”,无论从研究还是开发都有着极大的潜力,但是在产业发展的实践中还面临着一些现实的问题。尤其在文化创新方面,仍然处在摸索阶段,如何让天津丰富的文化资源与创新结合在一起,形成“文化供给侧改革”是我们下一阶段需要解决的方向。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创新,创新要求我们能够改变思想,让文化符号充分与市场结合,生产出能够让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场景中用得上的产品。
实际上国内一些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也能够为我们提供优秀的借鉴参考。以北京故宫为例,围绕故宫文化这一IP,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和生产方式,把故宫文化符号拆解,并生产出一系列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产品,小到手机壳,大到影视文学作品,成功的构建出一个围绕文化为核心的产业生态,取得良好的收益的同时,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中国文化元素的需求,彰显了民族文化自信。相比较,以我们很难看到天津老字号在市场中蓬勃发展,形成具有带动力的拳头产业。以代表天津本土文化的传统老字号为例,无论是狗不理包子、泥人张还是风筝魏,更多的是在文化纪录中出现,而没有形成与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化发展。
从生产与消费关系上看,创意产业消费弹性偏低,人民群众对创意产品的消费的热情仍然有待提高。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达到中等水平时,正常情况下该地区市场应当对文化类产品显示出比较高的弹性。作者曾以天津2002-2012年人均GDP增长率和同期天津城镇居民人均文化教育娱乐消费增长率进行测算,所得天津市文化创意需求收入弹性为0.414,创意需求还未被有效激活。
相比一些文化创意产业较为发达的城市,天津市居民报酬水平仍然偏低,反之企业税费水平还有下降空间,当“地区生产税金净额/劳动者报酬总额”比值较高时会间接影响全社会消费意愿和消费水平。本文以 2019年 “地区生产税净额/劳动者报酬总额”作为判断参照,对天津、上海、北京三地的比较如下:
生产税净额 /劳动者报酬(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局官方网站]
天津:0.46 (3502.74/7602.43)
上海:0.39(5315.82/ 13605.85)
北京:0.247 (3655.5/14766)
从市场运营角度分析,较高税费占比不利于企业的创业创新,而劳动者报酬偏低则不利于拉动需求,难以通过需求对经济拉动提供动力。而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产业又具有明显的需求拉动供给的现象,因此总体不利于天津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行业的发展。
加强对创意产业的理论研究和高度认识,既是天津市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面对全球化挑战的要求。各级政府要从理论和实际中充分认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对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才能把创意产业作为城市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从微观上说改善城市面貌,满足城市居民对美好生活方式的追求。从中观上说,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解决天津经济发展近些年来遇到发展阻力,进行经济结构转型的有利尝试。从宏观上说,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语境下,天津市需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以承接北京非首都职能,吸纳高水平人才,与北京形成经济发展的合力。当前,天津与北京在创新型产业的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不利于承接北京外溢人口的聚集,也难以在创新型产业上形成协同发展。总体来讲,发展创意产业是推动天津从制造业城市向服务型和消费型城市转变的重要基础。
发展文化产业政府要发挥宏观主导作用,对创意产业进行整体规划和布局,在全市范围内对创意产业实施合理布局,避免重复投资造成浪费。加大体制改革的力度,创新思路,理顺文化产业管理体制,建立统一的管理部门和机构。政府应当从宏观上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发挥政府宏观主导作用。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要深入挖掘我市的文化资源,对其进行整合、创新和整体提升,将地方特色融入创意中,形成天津市自身独特的发展思路和行业特色
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但政府的职能依然不可忽视,一方面政府需要通过法律法规等制度建设打造日趋完善的市场环境,例如通过版权立法保护创作者的权益。另一方面,应当通过政策引导,引进先进产业形态和人才,完成第一次推动。例如,韩国政府通过政策的积极引导,迅速建立起了发达的文化创意产业,让韩国流行音乐、电影、电视、广告设计等行业迅速崛起,并由此抵御了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
文化创意产业具有渗透力强和聚集力强的特点,文化创意产业的渗透能力表现在产业内各部门之间互相渗透和对传统产业的融合。天津是一座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传统文化资源的城市,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使传统的文化部门之间的界线逐渐淡化,要促进各部门之间更多的渗透,用现代文化创意经营理念激发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将传统文化与创意文化有机结合,推进文化与相关产业的融合。要扶持重点特色文化产业品牌,深度挖掘多元开发有影响力的文化项目,增强文化产业的竞争优势。
创意产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产业聚集的趋势,表现在创意空间的聚集和创意阶层的聚集。一些聚集来源于自发性产业聚集,通常以比较偶然的形式,初始原因多样,例如北京宋庄,起初是因为当地房租成本低廉,而吸引了艺术家的聚集,后来发展成为创意产业聚集地;好莱坞的创意聚集则是因为自然环境的优势吸引了众多电影公司聚集在此拍摄。另外一些聚集来自于政府的引导,例如英国的创意产业聚集大多是由于政府将传统产业流出而日渐衰败的伦敦西区作为创意产业聚集区加以发展。此外,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也是创意产业聚集的重要影响因素。例如中国北方的文化创意产业大量聚集于北京,而南方因为经济较发达城市更多,因此文化创意产业呈现更多元的聚集形式,上海、成都、杭州、南京等地,文化创意产业都有较好的发展。从全世界角度,创意产业也通常集聚于世界经济中心发达城市。正如莫洛奇(Molotch)曾经指出的,“产地给了产品一种保证,当一种文化在某一地区扎根,就会长期影响这个地区的发展方向和特色,并且成为这个地区的传播符号。”。例如最近几年天津五大道已经逐步形成了中西合璧的文化氛围,并且较好的带动了周边相关业态发展。天津应当继续壮大这种良性发展模式,打造一系列具有独特风情的精品旅游街区,并依此扩展相关商业活动,让与本地区相匹配的市场要素入驻并扎根,形成一种良性的文化产业生态体系。这种以文化为核心的产业体系会成为本地区的传播名片,迅速吸引旅游人群的聚集,反过来又会滋养在此地扎根的商业形态。
因此,要提升天津市文化产业聚集不能忽视产业聚集的作用,加速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规模和速度,并通过政策优势,积极引进现代化产业形成产业聚集,通过产业聚集沉淀人才聚集。
首先,要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升居民的文化消费能。收入是影响居民私人文化消费的主要因素,在国民经济增长同时,需要财政公共支出持续投入,完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尤其要加强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及就业等民生类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增加居民的文化消费信心。
其次,要进一步深度挖掘天津的传统文化资源,积极培育新的文化创意市场。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逐步让文化消费习惯根植于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不断引导新的消费理念,提升市民的整体素质。注重文创用品内涵提炼和特色化开发,达到产品与生活的有机融合,增强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再次,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催生文化新业态。深入推进天津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健全文化消费的制度,为居民提供良好的消费环境。从文化供给的角度,着力扩大有效供给,鼓励民间资本充分利用市场做大做强,通过文化创新和资金投入,加大对优秀文化产品生产的引导和支持力度,利用互联网现代技术,催生文化新业态、新产品和新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