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是一个较为传统的行业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固化思维,亟待创新。以往,线上、线下的企业分别着眼于各自的市场,各自为营。“新零售”的出现打破了这种传统理念,推动了企业发展线上线下融合的全渠道模式,我国便利店行业的发展迎来了转型的关键时期。便利店的经营不再局限于商品和服务,而是向着迎合消费者需求的方向发展。因此,以新零售为背景对我国便利店发展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一)日本便利店的发展现状。日本便利店真正将“便利”二字融入血液,涉及到了方方面面的服务,包括缴费、文化周边、物流功能,甚至还延伸到了金融、药店等功能。日本的便利店的密集度非常高,通过区域密集开店和共同配送的方式降低运营成本。同时,也存在不同品牌便利店相邻而设的现象,这些便利店能够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并成长,他们之间存在着一种竞争和互补共存的关系,这也要得益于差异化经营。
(二)台湾地区便利店发展现状。便利店在台湾是一种舶来品,但是通过与自身特点相结合,逐步建立自己的发展模式,将便利店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台湾便利店虽然面积小,但是它能够分析不同地区的特点、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来努力适应消费需求,实现差异化经营,增强消费者的依赖。
(三)我国便利店发展现状。根据《2019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2018年我国便利店行业中,55%的样本企业引入网络零售,且线上销售比例达到15%。自有品牌率有所提升,但是仅限于无自有品牌便利店占比减少,由2016年的23%下降到2018年的10%,自有品牌率高于10%的便利店数量在近两年基本没有变化,且大部分自有品牌占比不足10%。
从地域分布的角度看,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和人口密度的不同,我国便利店分布较为分散,便利店的发展也表现出地区间的不平衡。总体来看,南方沿海地区便利店发展要优于西北、西南等内陆地区,一线城市中的发展要由于其他城市。
(一)传统便利店。作为日常生活中最为便利的消费业态,便利店有着密集的空间布局,所售商品多为即时需求商品,在人流密集的社区、办公区等有非常大的消费需求。由于我国便利店发展起步晚,多多少少会模仿国外便利店的成功模式,导致“千店一面”的情况出现,各品牌便利店辨识度不高。
(二)无人便利店兴起。2016年底,亚马逊推出Amazon Go无人零售商店。它通过消费者的手机app识别用户,在超市内的相机、麦克风、传感器等设备的配合下,将消费数据传输到手机app中,并在离开超市前的自动结算区域完成在线支付。这种无人零售的模式打破了传统的购物习惯,但是所售商品与传统便利店差别不大。
我国无人便利店的兴起最早是2016年广东中山的宾果盒子,随后,罗森便利店、便利蜂纷纷布局。无人便利店存在着一些共通的问题。首先,由于“无人”,消费者不能得到快捷的人工服务,货架不能得到及时的整理;其次,无人便利店在技术的应用上还不是很成熟,软硬件服务系统、供应链、物流以及管理成本等问题都亟待解决。加之无人便利店大多通过融资、扩张进行发展,2018年后,几乎终止融资的无人便利店大多都由于资金链断裂而走向死亡。
(三)电商便利店。在新零售这一概念的冲击下,京东、苏宁、阿里三大电商巨头纷纷布局便利店,以期获得更多的线下分销渠道,并引流线上。以苏宁旗下苏宁小店为例,其选址多临近社区,商品除了日常快消品,还有生鲜食品、粮油米面,个护及小型家电等,通过苏宁小店app进行线上线下融合的运营模式。但是,苏宁小店缺乏竞争力,商品种类少,普遍产品价格却高于市场价格百分之二十左右,其不断扩张还伴随连续的亏损。
(四)商超巨头开设便利店。1997年,联华超市开始涉足便利店行业,开设了快客便利店,是当时较早开展便利店业务的商超。自2014年开始,家乐福、大润发、麦德龙等商超巨头相继开始涉足便利店。家乐福的“easy家乐福”主要面向年轻时尚人群,门店基本设立在上海的广场、地铁附近,它的货物品类更全,更像是小型商超,其他的方面与传统便利店的区别不大。而麦德龙的“合麦家”便利店仅在上海开设四家门店一年后由于无法扭转亏损都悄然停业。
(五)百货商场自有品牌便利店。2017年,新世界涉足便利店,以上班族和周边写字楼人群为目标,主要销售鲜食、包装食品饮品、日用商品为主。同年,王府井百货也与河南爱便利合作,在北京市内推出王府井爱便利品牌,并将重心放在社区便利服务上,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目前,我国的便利店处于快速成长阶段,在新零售背景下,催生了无人便利店、电商便利店等新型便利店发展模式。但是,总整体来看,揭开这些新模式的外衣,我国便利店的发展存在一些共通的问题。
(一)业态特征模糊,定位不明确。我国便利店目前存在着定位不明确的问题,没有实现便利店本应提供的急需性需求、及时性需求以及应季性需求等,与超市没有划分出清晰的界限,除了店铺面积、密集度、品类、营业时间的差异,没有突出“便利”这个根本性区别,没有提供针对不同群体的便利性服务,失去了竞争优势。
(二)同质化严重,利润水平较低。同质化严重是我国便利店发展中的大问题。在新零售的背景下,产生了许多新的模式,但是与国内传统便利店相比,不论是经营范围、商品陈列布局,都没有太大的差异,消费者难以形成品牌敏感性与品牌忠诚度。同时,我国便利店虽然销售额增长较快,但是利润水平较低,原因之一是成本过高。我国便利店多布局于一线城市或者南方沿海城市,人力成本、租金成本较高。自有品牌率低也是上述问题的原因之一。自有品牌能够减少供应链中间环节的成本,并且较低的价格能够形成更高的竞争力,同时形成自身的品牌特色,增加消费者粘性,提升利润水平。
(三)地区分布不均衡。在整个零售业发展区域不均衡的背景下,我国便利店多集中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中,而其他地区便利店发展相对落后;便利店出资方基本是民营企业,外商投资少之又少,从而错失了庞大的市场潜力。
(一)多元化选址,准确定位,差异化经营。便利店的良好发展离不开服务对象的准确定位,对不同的消费群提提供有针对性的商品和服务。目前,我国便利店选址单一化,主要围绕一线城市的居民住宅区、商业区、学区三个方面,导致便利店扎堆经营,市场饱和;同时,同质化的经营又难以强化消费者对便利店品牌的联想,提高品牌忠诚度。综上所述,选址、定位、差异化经营三者是一个有机整体,多元化的选址需要准确的定位,定位又离不开差异化的经营,三者相辅相成。
(二)发展自有品牌。目前,我国便利店的经营中,自有品牌率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大部分的便利店自有品牌率不足10%,远低于日本这类便利店行业发达国家。树立品牌意识,加强自有品牌研发力度,尽量避免与其他便利店的同质化现象,从而能形成自身特色与差异性。同时,通过自有品牌的天然优势,减少了向第三方供应商支付的成本,通过以较低的价格出售来提升利润。将自有品牌作为主打产品,不断开发具有特色产品是一个有效的宣传手段,能够提升品牌知名度,增强品牌忠诚度。
(三)数字化转型,捕捉消费者需求变化。目前,数字化转型是便利店的发展趋势,可以通过线上、线下两方面来完成。线上通过自建平台或者第三方平台采集消费者相关数据,线下门店可以充分利用目前先进的技术以及会员制度统计消费者年龄层分布、性别比例,以及客流量、到店频次、消费情况等数据,即时洞察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调整经营策略,在更好的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带来更多盈利的空间。
(四)回归本质,注重便利化服务。便利店由于其体量的特征,不能向消费者提供大型超市这种商品数量、品类丰富的消费体验,但这也并不是便利店的本质。便利店的本质还是基于营业时间长、店铺分布密集等特征为周边消费群体提供便利化的商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的及时性、急需性和季节性需求。
在新零售的背景下,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技术的发展,我国便利店出现多种发展模式。在多种发展模式下,便利店行业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以及创新的思想,使得我国便利店行业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尽管无人零售、线上线下结合等新概念引领了潮流,最终,便利店的发展还是要回归“便利”的本质。否则,便利店的发展将偏离轨道,走上一条弯路。因此,在新技术、新思想的光鲜外表下,一定要有“便利”的本质,顺应消费者多变得需求,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