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节水成为一项重要的“社会契约”

2020-01-19 02:26
中国水利 2020年7期
关键词:契约经济社会优先

◇ 纪 平

近日,2020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活动高潮迭起。今年水周的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纵观近年“中国水周”的宣传,节水被频频提及,其呼吁、倡导、提醒的目的不言而喻。

用之不觉、失之难存,水正是这样一种“低调”而珍贵的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治水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作出“节水优先”重大战略部署,为解决我国复杂水问题提供根本出路。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将节水上升为国家意志和全民行动。这对于水资源禀赋与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不相匹配的中国来说,可谓势在必行。

我们欣喜地看到,《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发布实施一年来,节水工作成就瞩目。自2019年4月《关于开展规划和建设项目节水评价工作的指导意见》印发以来,水利部对1138项规划和建设项目开展节水评价审查,从严叫停25个节水不达标项目,从源头上把好节水关;发布工业、服务业等领域用水定额,为高耗水行业用水划定约束边界;国家层面第一个农业用水定额——《农业灌溉用水定额:小麦》于2020年年初发布,为夯实农业节水管理奠定基石……各地相继出台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完善节水政策,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节水工作的力度不断加大,节水成效不断提升,公众节水意识不断增强。但是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用水需求仍将呈现刚性增长,工程性、资源性、水质性缺水将长期并存,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的现状短期内无法改变。

当下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新时代节水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准确把握“节水优先”方针的深刻内涵,切实增强全社会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将节水这场变革深刻地融入社会各个方面。在时代命题下,节水是必选项,也是首选项,它应该成为一项重要的“社会契约”。

形成这项“社会契约”,需要从国家和社会层面高度重视。要把节水摆到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管理的首要位置,从国家层面进行河湖分水,明确节水标准,实施节水评价,强化监管,调整水价,研发先进节水技术,加大社会宣传力度,进一步增强全社会节水的主动性自觉性,大幅度减少水资源消耗,提高用水效率,推动用水方式向节约集约转变。毋庸置疑,随着国家节水行动的推进,节水制度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节水内生动力不断加强,节水必将趋于规范化、常态化。

履行这项“社会契约”,需要人人参与。要让公众从人类生存的高度认识节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去转变观念,改变生产生活方式。节水,不仅要成为一种习惯,更应变成一种责任,通过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使公众成为节水的践行者和监督者,使节水像饮水一样“须臾不离”,在全社会形成节水有责新风尚。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涓涓细流,汇成大河。只有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才能使这条在水资源短缺困境中开辟出的为人民谋幸福的节水之路越走越宽广,才能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持续的水资源保障。道阻且长,且用且珍惜。

猜你喜欢
契约经济社会优先
“生前契约”话语研究 “生前契约”消费之多声对话——北京6位老年签约者访谈分析
八月备忘录
八月备忘录
40年,教育优先
加快大数据创新应用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贵州省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图表
以契约精神完善商业秩序
“互联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当前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数据
《项链》里的契约精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