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年华 肖俊一
(星海音乐学院广东广州510006;新疆艺术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9)
新彊 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是东西方经 済 、文化融汇之地。在这片占中国国土六分之一神奇的土地上,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形态。从古代的“丝绸之路”到现代的“一带一路”,中华民族都是以悠久灿烂的文化闻名于世,新疆民族音乐文化也以其独特的魅力受到世人关注。当前在“一带一路”经济、文化建设过程中,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其中包括新疆民族音乐文化。
古代,新疆音乐的记载大多散见于历史文献中,这些记载表明了新疆音乐文化的历史形态和发展历程。新疆的民族民间音乐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那就是这些民族民间音乐多以民间艺人“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延续。新疆哈萨克族的“阿肯”(弹唱艺人)和“额尔其”(歌手),柯尔克孜族的“库姆孜其”(琴手),维吾尔族的“木卡姆其”(擅长演唱木卡姆的演唱者)等就是民间艺人的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多次制定政策,拨专款加以保护与传承新疆的民族音乐文化,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进行了大量的文献整理、田野调查、访谈艺人,记谱、录制、研究等工作,将鲜活的新疆民族民间音乐与保留于文献中的民族音乐信息进行对照,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以论文、专著、会议摘要、歌曲集、乐曲集、音像制品等形式呈现出来。
在新时代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中,无论是对民族乐器的不断挖掘、整理、完善还是新疆少数民族乐器的英译对音乐界和翻译界的学者来说都是需要面对的课题。
乐器是承载音乐艺术的重要载体。早在8000年前,中国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出土的“贾湖骨笛”就向人们展现了乐器所呈现的文化价值。“贾湖骨笛”的出土“将中国音乐文明的历史推前到八九千年前的悠悠岁月。”[1]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音乐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民族乐器是民族音乐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新疆少数民族乐器深受东西方文化的影响,来源复杂、历史底蕴厚重、地域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称谓多样。
当代音乐艺术发展中一门新兴学科—音乐图像学的兴起为我们了解和认识古代与当代少数民族乐器提供了全新的方法与途径。新疆各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乐器,这些乐器在中国音乐发展历程中乃至世界音乐发展史中均占有一定的地位。新疆少数民族乐器产生于劳动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发展延续至今,表现出以下特点:
(一)历史悠久。从现有的文物考古、壁画、文献、实物、古岩画、古墓、诗歌等中均有新疆乐器的发现。据考古考证:新疆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骨笛(巴楚县托孜萨来古城遗址)、曲颈琵琶(库车县拜城克孜尔尕哈干佛洞第28窟和69窟)、排箫(库车县拜城克孜尔弥哈千佛洞第30窟)、腰鼓(拜城县克孜尔尕哈千佛洞第163)等乐器的实物和壁画的存在。再如:
龟兹乐是古龟兹的音乐,又是隋唐胡乐的代表,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龟兹乐所用的乐器有竖空篌、五弦、横笛、毛圆鼓、都昙鼓、羯鼓、铜钹、笙、箫、答腊鼓、腰鼓、鸡娄鼓、弹筝等十余种,新疆民族乐器的历史由此可见一斑。
(二)种类繁多。据《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新疆卷(上、下)》记载:新疆民族乐器主要分为弹拔、拉弦、吹管和打击四种。如:维吾尔族的弹拨尔、热瓦普、都塔尔、艾捷克、卡龙琴[2]。哈萨克族的冬不拉、斯布孜额、杰特根、谢尔特尔、阿德尔呐、霍斯萨孜、勒禾布孜、萨孜根、那尔禾布孜、波孜安氏、叶戈克,其中最为大家所熟知的乐器是冬不拉和斯布孜额。冬布拉是哈萨克族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拨弹乐器,也是演奏技艺发展水平最高、积累曲目最丰富的乐器。柯尔克孜族在民间流传的使用较多的乐器有库木孜、奥孜库木孜、克雅克、多兀勒(手鼓)、巴斯(铜)、邦达鲁等。乌孜别克族的器乐大多为弹拔乐器和打击乐器,主要有:乃依、苏乃依、巴拉满、阔希巴拉满、卡娜依、热瓦普、弹布尔、萨塔、萨帕依、咖弄子、它石等乐器以及手鼓、纳格拉、冬巴克、撤帕依等乐器。[3]另外,新疆的其他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乐器,如,蒙古族的马头琴、托布秀尔和楚吾尔,锡伯族的四胡、三弦、曼陀林、手风琴等乐器。
(三)独特性、交叉性并存。由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各民族文化既彼此独立,又彼此交融,相互影响。哈萨克族的吹管乐器斯布孜额和弹拨乐器冬不拉是哈萨克族独有的乐器,库木孜是柯尔克孜族独有的乐器。民族共有的乐器有维吾尔族和塔吉克族的热瓦普。
(四)水准高,体系完整。第一、新疆少数民族乐器无论从形制、材质、制作工艺、到演奏的技巧呈现都到达了较高水准,为音乐艺术的表现提供了一个优质的平台,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乐器体系。第二、这些民族乐器的制作大多就地取材,纯民间手工制作,除讲究乐器音高准确,音质优美,还非常重视乐器本体的外形工艺美观,有多种图案装饰,从而使各种乐器兼具演奏和装饰的双重价值。这些乐器别致的形制、精美的花纹、琴弦的分布、声音的音质、乐器的性能及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反映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当地人的审美观念。第三,已具备比较完整的音乐表现手段的音高关系、调式、调性、节奏、节拍、速度、力度等表现手段。第四,新疆民族乐器随着“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文化已传播到世界多地,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
新疆少数民族乐器的传承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口头语言交流。新疆少数民族乐器的音指的是乐器的发音,即乐器名称的口语发音,而非乐器的发声。
(一)按照国际惯例,这些少数民族乐器的名称译成英语时要遵循“名从主人”的原则,采用音译法,即按照乐器所属民族的乐器源语音译。[4]这样不论译成哪种语言,其译入语名称都与本民族名称在读音上基本保持一致,这样就会尽可能多地减少乐器的外语译文与源语读音之间的差距。新疆少数民族语言的发音方法和语音有很多接近英语的发音方法和语音。在翻译乐器名称时,读音方面基本上能够与原文接近。因此译成英语时尽量选择源语的读音,这样既保持了乐器名称的主人地位,又明确了民族文化遗产的归属权。例如:中国维吾尔族的乐器热瓦甫常见的英语是Rewap、Rawap,这其中Rawap读音更接近源语,Rawap就成为了公认度较高的译名。
新疆与周边八个国家接壤。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又是跨境民族。与新疆接壤国家的不同的民族也有相同或相近的乐器。外文文献中,塔吉克斯坦的热瓦普的英文是rebupu,乌孜别克斯坦的热瓦普的英文是rewap。我们实践中可采取增词法,把维吾尔族、塔吉克族和乌兹别克语的热瓦普分别翻译为Uygur rawap、Tajik rawap和 Uzbek rawap。再以维吾尔族的萨它尔英译为例,可译为satar。类似的翻译还有:维吾尔族的纳格拉 (nagra)、巴拉曼(balaman)、苏尔奈 (Surnay)、(筚篥 bili)、(达普daff)、(萨巴依 sapai)、都它尔 (dutar)、胡西塔尔(hushtar)、(塔希 tash)、弹拨尔(tanbur)、塔吉克族的热布普(rabup)、柯尔克孜族的库木孜(komuz)、哈萨克族的萨孜根 (sazgen)、乌兹别克族的阿瓦孜(awaz)。
需要强调的是:不同的人受先天的生理和后天的不同教育训练,形成了人与人间的听力上的区别。对同一个发音,不同的人听的效果不一样,同一个乐器名称被听成不同的音,结果是同一个乐器名称有着不同的译法和结果。乐器的汉语和英译译文就经常出现这种状况。一些书籍和互联网上的资料显示,木卡姆汉语音译后有“木卡姆”、“马卡姆”、“玛卡姆”、“玛嘎姆”等多种写法,英文有Mugham,Mukam,muqam,得到公认的木卡姆英文应该是Muqam。 翻译必须考虑译者和受者双方的理解,毕竟译文需要双方都接受。库木孜是柯尔克孜族最古老、使用最广泛,也是最具有柯尔克孜族民族特色的乐器。它的英文名称就有komuz,或qomuz。现在更多人采用komuz这种译法,这是因为中国的柯尔克孜族komuz和吉尔吉斯坦使用的komuz是同一种乐器,而且komuz用英文读法读音跟柯尔克孜族的读音更接近。
(二)乐器英译还要遵循“约定俗成”的原则,即采用国际上已经被认可的译名。通过网络搜索哈萨克族乐器“冬不拉”后发现,其汉语译名就有“冬不拉”、“冬布拉”、“冬巴拉”、“东不拉”、“东布拉”等数个之多,而英文译名则有“Dombra”、“Doughula”、“Dobroamhoura”等。依据“约定俗成”的翻译原则,参考哈萨克语的读音,该乐器译为Dombra更合适。新疆与周边八个国家接壤。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俄罗斯族都是跨境民族。新疆的部分少数民族乐器在周边这些国家都有存在,尽管不完全相同。浏览网页或阅读一些音乐书籍、词典、画册、论文可以得知,塔吉克斯坦的传统乐器热瓦普的英文是 Rebupu,乌孜别克斯坦热瓦普是Reap,中国维吾尔族的热瓦普是 Rewap,目前,公认的英语译文是Rewap。为了更好地实现翻译的信息传递功能,热瓦普的英译还可以采用音译加注释的方法,补充上完整的信息,即,加上简单的释义“Plucked String Instrument for Uyghurs and Uzbeks。”
乌孜别克族的乐器与维吾尔民族的乐器基本相同,可分为吹管乐器、拉弦乐器、弹拨乐器和打击乐器四种,其乐器的形制和演奏方法等基本上与维吾尔族乐器也相同,如艾捷克、弹拨尔、热瓦普、都它尔。不同的民族在使用同一种乐器,但在弹法和制作方法、或构成方面或多或少有点区别,为加以区别,可在这些乐器名称前加上少数民族名称。如:独它尔可以译为Uyghur dutar、Uzbeks dutar,其中乌孜别克族的dutar跟新疆维吾尔族dutar读音几乎一样。新疆不同地区的乐器,翻译时可以考虑在该乐器英文名称前加地名,如:kashghar dutar,Hotan dutar等等 。
翻译是跨文化交际的桥梁。在新疆少数民族乐器的英译过程中,译者要发挥主体作用,不仅要考虑到民族特色,也要遵循翻译学的基本规律,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灵活地运用各种翻译方法和技巧。翻译还要强调译文对译语受众与原文对原语受众所具有同等的效用,实现信息和功能的对等。几千年来,新疆的少数民族乐器与人民的生产与生活交融在一起,无论是歌唱、舞蹈、节假日、婚丧嫁娶、庆祝丰收以至各式各样的活动,都几乎伴有器乐的演奏或伴奏。通过乐器的演奏和伴奏表达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民族历史上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的颂扬和讴歌,抒发他们对赖以生存的山峦、河流、草地、森林的依恋之情,这是珍贵的民族音乐文化产,其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流传之悠远,在世界上也是不可多见的。新疆的每一种乐器都有它特定的含义,包括形制、用材、装饰纹样、演奏技法,表现能力等。实现这些意义的表达,需要译者很好地了解其丰富的内容和意义。例如:对柯尔克孜族来说,库木孜的意义非同一般。柯尔克孜族人喜爱用音乐表达心情,不论是喜悦和悲伤,尤其喜欢用库木孜弹唱。该乐器在柯尔克孜族生活中具有象征意义。因此,采用意译更贴近这种乐器的本体。例如:Kirghiz komuz or qomuz is an ancient fretless instrument with only three strings used only by Kirghiz people。再如:柯尔克孜族的乐器奥兹库木孜(中指的长度,口奏弹拨乐器),在本民族语里,意思是用嘴发音的琴,音译成英文就是ozkomuz,这符合名称翻译时的“名从主人”原则,但这体现不了它的特征。而如果混合使用意译和音译法,译成mouth Komuz,还不能体现柯尔克孜族的口琴铁质的特征。综合考虑:这样就需要采用释译法,译成英文比较好,即mouth Komuz——a small steel plucked string instrument with only one string。用mouth说明这个乐器突出的特点是靠嘴发出声音,(有人翻译成汉语的口琴,实际上它跟汉语里的口琴不一样。因此,需要在括弧里说它是口奏弹拨乐器。)笔者在研读参考资料时发现:主要是在吉尔吉斯坦的文献中,库木孜被翻译成The temir komuz is a Kyrgyz jaw harp。其中 the temir komuz(iron komuz/qomuz,),这反映它的材质,jaw harp说明它是靠嘴发音的竖琴。但是temir不是柯尔克孜族的口琴名称的音译,而是它材质的音译,很容易引起误解,影响英译效果。建议译成Kyrgyz mouth komuz,或Kyrgyz jaw komuz,其中mouth说明它的吹奏靠嘴部,komuz又是源语发音。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境内山脉与盆地相间排列,高山与盆地拥抱。戈壁,草原、高山、绿洲,生产生活形态多样。农耕文化,草原文化、绿洲文化各具特色。新疆各民族或独居一处,或混居在一起。例如,哈萨克族主要居住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青河县、哈密巴里坤等地;塔吉克族主要居住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族自治县和南疆的莎车、泽普、叶城等地;蒙古族主要聚居在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和博尔塔拉蒙古族自治州。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流动性增强,新疆各民族混杂居住,互相交融,享有共同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虽然各族人民使用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族源,但由于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的相近,在乐器方面既有共性又有或明显或细微的差异。例如:哈萨克族的冬布拉、柯尔克孜族的库木孜、蒙古族的托布秀尔都是短颈弹拨乐器;蒙古族的马头琴、柯尔克孜族的克雅柯、蒙古族的依克勒都是拉弦乐器;哈萨克族的斯布孜额、柯尔克孜族的奥尔、蒙古族的楚吾尔都是吹管乐器。再如:维吾尔的热瓦普就有“喀什噶尔热瓦普、刀郎热瓦普、哈密热瓦普、改良热瓦普、牧羊人热瓦普等多种类型。
新疆各民族乐器有着细微的差别的事实就要求翻译工作者真正深入了解每一种乐器,才能使得译文准确地传达信息。例如:民族乐器的形制的一般的翻译方法是,通过具体形象直接表达原意,实物形象由译语文字直接显示或由译语词语的主要义素间接显示。如:梯形的(trapezoidal)、瓢形的(gourd ladle-shaped)、马头形的(horseheaded)、船型的 boat-shaped、半球的(semispheroid)、梨形的(pear-shaped)、球形的(spherical)、曲颈的(crook-necked)。无品萨它尔可译为nonfrets satar,热瓦普可分类译为 Kashqar fivestringed rawap,Kashqar six-stringed rawap。古典弹拨尔可译为classical tanbur、改良弹拨尔可译为renovated tanbur。高音艾捷克可译为treble aijak,哈萨克族乐器冬不拉(dombra)可分别译成accompaniment dombra和 performance dombra。
从演奏技法上,各个民族乐器更是有极大的不同。柯尔克孜人弹奏库姆孜的方法也极为别致。如:一会儿把琴推上肩头,一会儿又顶上前额,时而倒立于地,时而挪换在身体两侧,时而置于胯下,时而左右来回荡动弹奏。但是这并不是弹奏库姆孜至始至终必要的方法,多数情况下跟其它弹拨乐器弹奏方法类似,在演出、合奏或需要专门展示演技时,才需要变换持琴的方式,以此展示表演者高超娴熟的演奏技巧,也可增加演奏的观赏性和趣味性。因此,翻译时需要表明这个意思,加上sometimes等词。如:sometimes,people use different styles or methods while playing komuz.They may raise komuz high over head or before head,moving it to both sides of body ,between the legs,even behind the body and making it up side down.演奏时,琴声不乱,曲调不变,极具观赏性。因此,还得说明:During playing the tune ,keeps consistent。和 There is no any pause or disorder.库木孜的弹奏形式多为自弹自唱,也有一唱一和和一唱众和。表演者把喜、怒、哀、乐的全部情感,都寄托在库姆孜琴上,故有俗语:“库姆孜琴曲是柯尔克孜族语言的化身。”这句表明柯尔克孜族喜爱用弹奏库木孜来表达各种情感程度。可译为:Komuz is the unique instrument that kirghiz people express themselves in most part of their life,so the playing of komuz is the another language of Kirghiz people.Kirghiz people play komuz in a unique way.在此用unique能体现该乐器的演奏方法的独到之处。
新疆地域辽阔,各民族人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统一的中华文化。在这片即古老又神奇的土地上,为我们留下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资源反映了新疆多元音乐文化的存在与多种方式呈现的选择。探索民族音乐文化文献的翻译理论与实践是当代翻译领域一项艰巨的任务,这个难题的解决将有助于新疆民族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进而增强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特征。借“一带一路”的时代快车增进中外文化交流之途径,使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更加快捷、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