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通 洪靖雯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上海 201600)
2020年,注定将成为历史最值得记住的年份之一。肉眼难见的病毒先将十四亿中国人关在家里,国内停航、停市、停工、封路、封城、封国,继而进军全球200个国家和地区乃至一切有人的地方;作为全球工业血液的石油价格断崖式下降;东京奥运会被迫暂定推迟一年举办;美国股市两周内四次熔断;超过60个国家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或战时状态。个人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显得如此渺小与无助,更凸显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虚妄口号,不是空中楼阁,而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波及全球182个国家和地区,造成近千万人感染,再加上部分国家重视度不够、措施滞后,导致疫情迅速传播。世界上每天感染病毒的人数都在变多,甚至是直线式上升。而数字背后是生命的陨落、家庭的罹难、经济社会运转的停滞、人类命运面临的巨大威胁。病毒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威胁着全球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2003年SARS事件波及全球,从东南亚传播到澳大利亚、欧洲和北美,印尼、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美国、加拿大等国家都陆续出现了多起非典型肺炎案例。据世界卫生组织2010年8月15日公布最新统计数字,全球累计非典型肺炎病例共8422例,涉及32个国家和地区。2009年4月始于美国的甲型H1N1流感最终造成163.23万人被感染,28.45万人死亡,死亡率高达17.4%。在发现甲型H1N1流感可以通过人传染人,美国政府直到6个月后,才由总统奥巴马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即使如此,也只是部分学校采取了停课措施,对于边境出入、贸易旅游、开工就业没有任何限制。美国政府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致使流感蔓延到全球214个国家。此外,流感、MERS、尼帕病毒、登革热、埃博拉病毒也正在国际范围内肆虐。
人类斗争疾病的历史一再证明,病毒无国界,重大传染性疾病是全人类的敌人。在疾病面前,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是平等的,谁都不能保证永远安全。美国《华盛顿邮报》曾在一篇社论里指出,“在应对日益增多的全球性问题时,现有国际治理机制已经失去前进的动力,国际制度的僵化和裹足不前令人震惊,”迫切需要新的理念。马克思恩格斯早就提出共同体理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在这个相互依存又相互竞争的现代国际社会体系中,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有着共同生存的命运、共同发展的命运、共同安全的命运,面对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人类共同的命运需要一致的方向、一致的努力和一致的行动。在全球化时代里,传染病疫情的突发性、传播力、影响度和关注度更强,层出不穷的全球性病毒不断传播,纵使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也不能确保所有国家都能独自胜利。人类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他方合理关切,在谋求自身发展中促进人类共同发展,团结应对,全面加强国际合作,凝聚起共同战胜疫情的强大合力,携手赢得人类同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斗争。
“全球化”即马克思指出的“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是强大的源泉。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贸易全球化、投资全球化为一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和市场,资源、技术、信息、人员跨国流动。弗朗西斯·福山认为,全球化“不仅保障了经济的自由,并在大体上保障了人类的自由”[1],大大加强了国家相互依存的程度。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全球化”也带来了显而易见的弊端,全球化下的西方强国存在经济上蚕食和欺凌弱者,侵吞大量资源的现象,造成了资源的分配不平均不合理。据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透露,治疗一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需要每天输液2瓶白蛋白、8瓶丙球蛋白等药物;照顾一个重症患者,需要6个医生协作,每天至少要消耗10套防护服等等。而这些医疗资源都不可重复利用,所以这是一笔巨大的支出。资源有限性与人们需要无限性的矛盾是社会最基本的矛盾[2],医疗资源是有限的,每个国家的生产能力也是有限的。放眼全球各个国家,各国医疗资源参差不齐,有的国家医疗力量落后,口罩、防护服等医疗资源等严重不足。
医疗资源有限,但人类互相帮助的情谊无限,共享合作才能拥抱更加美好的未来。武汉疫情爆发后,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快速高效建起两座医院,并调派医务人员驰援湖北,疫情防控物资全国统一调度。全国以“一省包一市”实现对口支援:各省的医护人员、医疗物资、粮食蔬菜等必需品驰援湖北。为了解决医疗资源匮乏,难以满足疫情防控的需要,通用五菱汽车制造厂转而生产口罩,格力集团进军医疗业只为责任不为利润等等,再加上国际社会的捐助,取得了疫情防控的初步成效。之后中国毫无保留地向其他国家分享防控、治疗经验,尽最大努力向国际组织以及近百个国家提供物质援助。“通过对所有人的福利和安全的富有同情心的道德关心则可能改变人性,使世界更美好”。[3]任何一个国际社会成员都不可能置身于公共卫生事件之外,各国应该始终站在全人类的立场,摈弃国家中心主义的狭隘思维,携手帮助公共卫生体系薄弱的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能力,有效开展国际联防联控,携手拉起最严密的联防联控网络。[4]全球各个国家需要凝聚起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正能量和最大合力。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全球化时代,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生活方式的人们以各种方式和媒介互联互通、互感互知,相互依赖空前紧密,彼此产生着需求、依赖和影响。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解释“风险社会”概念的时候指出全球化除便利之外,还极大地增加了系统性的风险。依存度增加意味着独立抗风险能力的降低,任何一场疫情及其带来的危机,都是全球必须面对的共同危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人类社会的发展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疫情和疾病等公共卫生问题挑战此起彼伏,全球流行病带来极大的破坏性、不稳定性和不安全感。回顾历史,黑死病在全球流行了近两千年,三次大爆发,夺走了全球大约3亿人的生命,是全球重点控制的烈性传染病之一。然而传染病只是全球危机的表现形式之一,两次世界大战以及美苏争霸引起国际秩序重塑;全球经济危机引发各国经济动荡;全球性气候问题引起各国决策变化;全球性环境问题动摇人类生存根基;任何一场全球性危机都会产生极大的震动,甚至是毁灭性的,仅凭单个国家的力量无法解决世界性问题,也不能实现世界和平与发展。
面对全球性危机,思维不能“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老框框内”[5],而应当树立全人类是命运攸关的共同体意识。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此次疫情是“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正在世界范围快速蔓延,不仅严重危害世界公共卫生安全,严重威胁到全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还对全球经济、金融、政治产生巨大负面影响。目前的全球性危机是建立全球治理的契机[6],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7]面对这一全人类的共同危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国际社会是一个世界大家庭,是一个休戚与共、守望相助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唯有合作才能共赢,才能共度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
当前国际形势基本特点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信息全球化。粮食安全、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网络攻击、环境污染、疾病流行、跨国犯罪等全球非传统性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对国际秩序和人类生存都构成了严峻挑战。不论人们身处何国、信仰如何,实际上已经处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共同的战略利益将各国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但由于种种原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构建过程中遭受一定的困难挫折。
受意识形态、话语体系、自身水平等多因素的制约,在翻译转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时不可避免地出现诸多误读或者恶意的攻击。如西方学者普遍从现实主义路径出发来解读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8]认为命运共同体是中国的对外政治、经济战略,是中国在寻求世界霸主地位的政策表达,是中国为构建新的国际秩序的实施步骤。在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冷战思维仍然根深蒂固,对崛起的中国持有偏见,将中国视为敌对力量,对待中国总要这样那样地进行攻击和遏制。此次疫情对不同国家带来的危害也各不相同,各国都是受害者,然而竟有令人咂舌的“中国病毒”一说,将此次疫情怪罪于中国。再加上部分媒体对中国的疫情防控存在冷嘲热讽,极右翼的“种族主义者”乘机兴风作浪,大搞针对中国人的“歧视”,甚至存在幸灾乐祸的言论。这些无疑是对中国所构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内涵的恶意丑化,极大地误导了民众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
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无疑要反对和破除对待不同文明的错误观念,特别是要清除宗教极端主义的恶劣影响,努力建立不同文明之间的和谐共处关系。[9]公道自在人心,冷嘲热讽与冷漠麻木都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错误解读,无非是为了诋毁中国、抹黑中国。马克思指出,不同阶级之间的冲突、意识的矛盾、思想斗争和政治斗争都不可避免的存在。[10]但世界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也许会被短暂蒙蔽,但最终会发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正内涵。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中国是礼仪之邦,向来不畏惧任何污蔑,对严重危害我国国家利益的恶劣言论和行径,坚决予以反击。不仅是疫情,在其他全球性问题面前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深入人心,才能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国发生的危机可能通过全球化机制的传导,迅速波及全球,形成“蝴蝶效应”,危及国际社会整体,发生在1994年底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和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已充分说明这一点。少部分国家的领导人只看到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平衡,使贫富差距拉大,却没有看到全球化给国际社会带来的好处,以及它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促进作用。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情形下,部分西方学者和国家奉行“独善其身”以规避全球风险。如“美国优先”战略思维下,特朗普政府用尽一切手段维护着美国的自身利益,强行退出“巴黎协定”,在世界范围内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让人类永远安然的自得”即自由地存在,是马克思公共性思想的未来面向和理想状态。[11]同样可以看到,联合国是当代世界最具代表性、权威性的国际组织,它具有集中各方智慧研究制定的联合国宪章,建构了现代国际秩序体系,确立了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为开展国际交往、提高全球治理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他诸如世贸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教科文组织,以及地区性的欧盟、东盟、金砖国家等各级各类具有协调磋商和协调发展的组织,在全球风险应对与挑战中扮演重要角色。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国把握宏观经济政策帮助东盟国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出现的二十国集团机制,都是国家之间在相互依存中通过国际机制建设应对国际危机的例证。面对这些风险挑战,全球各国只能同舟共济,联合起来共度难关。“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自提出以后,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等全球合作理念与实践而不断丰富,逐渐为国际社会所认同,成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国际新秩序的共同价值规范。”[12]
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同于世界上国家、民族、地区等结成的利益联盟,不仅它们的历史发展、现实状况千差万别,尤其是还存在着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主要存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这两种制度在共同体中是既统一又斗争的关系。在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里,国与国之间的利益是永恒的,友好是暂时的,每个国家外交决策和选择都是以国家利益为轴心;部分国家遵循“丛林法则”,冲突与矛盾只靠实力说话。全世界没有统一的具有最高权威的立法机构和执法体系,即使某些国家达成了默契和一致的解决方案,也难以让所有国家自觉自愿、不折不扣地信守执行,人类命运共同体最终可能停留在口头上和纸面上。
英国学派的代表学者赫德利·布尔曾指出,国际社会形成的基本前提是各个国家受到一套共同规则的制约,并且确保共同制度的运行。[13]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超越制度和意识形态界限的国际关系体系,它以主权国家的存在为前提,并不谋求改变某一个或者某些国家的社会制度。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并不大力宣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也不以浓厚的社会主义姿态与其他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交往。[14]人类命运共同体占据人类道义的制高点,达到人类道德思维的巅峰,国家覆盖面积最广、民族覆盖率最高、人群受益最多,揭示了人类拥有的共同价值和共同利益,是最具有公正性合理性的国际秩序体系,必将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和接受,使之成为开展对外交往、促进全球和平进步事业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念和最高行动准则,指引人类社会不断迈向更高水平的全球形态。
中国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倡导者,在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以来不断以自身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仅是一个口号,中国将坚定不移地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此次疫情危机下,中国再一次以实际行动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业中彰显大国担当、发挥作用、提供中国范式。
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对中国的袭击算得上是一次偷袭,站在疫情防控的前沿阵地,中国抗疫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从容不迫。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组长,在各级政府的不懈努力下,通过“封城”、“停运”等手段有效地阻断了病毒的传播。凭借全球最完善的产业体系和产业链、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大中小门类的国家和健全而强大的医药产业体系,让全世界惊奇地看到,在经历了最初最短时间的医药用品短缺现象之后,中国很快实现了从口罩、手套、防护服到呼吸机等各种医药防护用品的自给自足。更让世人称奇的是在全国人民的支援下,武汉分别用了10天和12天就建成了各自拥有1000张和1600张病床的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整个2月份,武汉一口气建立了13所方舱医院,拥有的病床总量达到14000张。各省医护队伍和各种医护防控用品源源不断的到来以及社区动员、全民配合的自觉隔离,正是诸多有效措施的采取,成功控制疫情的发展,将其扑灭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里,为世界各国抗击疫情争取了宝贵的“时间窗口”,用实际验证“中国方案”,用实力见证“中国奇迹”,用行动彰显“中国担当”。
与此同时,中国毫无保留地同各国分享防控有效做法,开展药物和疫苗联合研发,向出现疫情扩散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向80多个国家,以及世界卫生组织、非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提供援助,向WHO提供了2000万美元捐款,向伊朗、伊拉克、意大利、塞尔维亚、柬埔寨、巴基斯坦、委内瑞拉等国家派出医疗专家组,充分彰显了中国与国际社会命运与共、守望相助的大国担当和天下情怀。中国人民骨子里深藏着家与国同构,民和邦共生,对内追求克己,对外追求和合,展现出了责任意识和担当情怀。不仅能够以身作则,把国内问题处理好,而且还有能力、有意愿为全球发展提供必要的公共产品,中国在重大灾害的考验下更加彰显大国风范与担当。
马克思指出,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15]2012年12月5日,习近平就任总书记后首次会见外国人士时就阐述了和平发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主张中国与世界各国合作共赢。全球化时代下,各国成为相互依存发展的命运共同体,需要共享机遇、共迎挑战。疫情是一面镜子,看尽各国百态,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也才有大智慧,人类绝没有理由悲观。面对此次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上下一心、联防联控,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及时向国内外发布疫情信息,积极回应各方关切,毫无保留同世卫组织和国际社会分享防控、治疗经验,加强与国际社会合作。习近平务实地提出“中国倡议”:在疫情防控方面,尽早召开二十国集团卫生部长会议,加强信息分享,开展药物、疫苗研发、防疫合作。在3月26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上,习近平发表题为《携手抗疫 共克时艰》的重要讲话,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国际社会最需要的是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团结应对,携手赢得这场人类同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斗争。
尽管各国国情不同,制度不同,国力不同,文化也不同,但在应对这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的过程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更加凸显。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各个国家谁也离不开谁,“解决关乎人类命运的问题,必须站在人类社会未来发展前景的长远角度去思考,必然要求树立和强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16]”人类从携手合作中看到力量,只要全世界一致努力、一致行动,形成强大合力,抗疫胜利这一天就不会太远。“这种共同体意识包含正确的历史观、文明观、公正观、安全观、发展观”,[17]意味着坚决反对历史唯心主义,铭记历史,传承历史,以史为鉴的历史观,建构真正的合作共赢新型国际关系;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的文明观;尊重文明的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平共处、和谐共生的公正观;国际上的事情由各国商量着办,遵循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原则的安全观;力求合作安全、集体安全、共同安全、发展安全、永续安全的发展观。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同于“区域共同体”、“经济共同体”,而是基于各个国家、各国民众的共同命运所构建的共同体,它所关乎的是人类作为物种的存续和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的问题。“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的要求不高,也许人类的要求本来就不需要那么高。在这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不断增强的时代,在命运与共、休戚相关的时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下,抛开地域、民族、制度、文化的冲突,寻求国家的团结和合作,从人类命运这一根本基调出发,通过真诚务实合作共同战胜威胁人类社会的层出不穷的挑战、日益增多的风险,正如习近平提出的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途径是合作共赢,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建立马克思所设想的真正的共同体。
习近平指出,“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成长,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18]中国始终坚持正确义利观,以义为先、义利兼顾,既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倡者,更是率先垂范的践行者。面对疫情迎难而上,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牺牲精神,采取断然措施,取得了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阶段性成果,为全球防疫赢得了“窗口期”。习近平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给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给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巨大挑战”,“值此关键时刻,我们应该直面挑战、迅速行动”。中国政府和人民秉承中国传统“和”文化,坚持共享尊严、共享发展成果、共享安全保障、共掌世界命运、“和而不同”的价值观和“以和为贵”的处世哲学、素怀“人命关天”、“以人为本”理念,在自身疫情防控压力缓解之后,坚定地向世界伸出援助之手。改变近现代以来国际关系中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基本价值理念,确立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共同价值,推进互帮互助、互惠互利。
当前,国际社会最需要的是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团结应对。中国超越了部分西方国家根深蒂固的偏见,加大力度向国际市场供应原料药、生活必需品、防疫物资等产品。在多国将口罩列为国际战略物资和禁止出口的背景下,中国依然向韩国出口500万只各类型口罩,部分缓解了韩国医用物资的短缺,并向伊拉克、意大利等国派出医疗专家,积极协助建立抗击疫情系统并分享抗击疫情经验,尽自己能力来援助其他国家,不仅回报在中国困难时期曾给中国援助的国家,还援助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其他国家。面对个别国家的媒体和个别人的故意抹黑、不负责任的“甩锅”行为,据理力争,并依然积极主动承担国际责任。中国从短期疫情防控和中长期世界发展两个大局出发,不断致力于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完善,不仅勇于履行国际责任而且绝不追求一国优先。真正做到树立世界眼光,更好地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