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云钦
现代化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范围往往极为广阔,会涉及多种门类的专业技术,需要施工单位做出综合性的设计和规划,从而保障工程项目建设质量水平达到规范和要求。而生活办公区、建筑施工区域、原料制作区域、材料运输线路以及废弃物堆砌场所都会建设在野外环境当中,整体运输线路较长,占地面积较大,极易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和影响,需要管理部门强化环境保护工作。
在水利水电设施日常运行的过程当中,需要对水流进行有效控制,从而达成电力生产的效果,在此过程当中不可避免地会对四周水质造成影响,同时在施工建设的过程当中也会运用到大量水资源,特殊材料在配比的过程当中,会在其中添加部分化学成分,如果化学液体渗漏到地下水当中,会对水资源造成破坏和污染,再加上施工过程当中会排放一定量的废水和污水,如果不能对其加以净化和处理,便会导致周围水体出现严重污染问题[1]。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建设工作,除开水质污染问题以外,空气污染问题也是极为严峻的问题之一。近些年来,我国部分城市时常出现雾霾、沙尘暴等极为恶劣的气候现象,而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也是导致恶劣天气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施工的过程当中,一旦遇到扬沙天气,材料运输过程以及材料堆弃的露天条件下,都会产生大量的沙尘暴现象,同时车辆运输还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对周围空气造成极大的侵害和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规模较大,施工前期会投入大量的资金。为了保障施工的高效性和便捷性,施工单位往往会将施工区域的居民转移到其他城市,如果当地居民未能得到妥善的安置和转移,或者是将林地、田地开垦作为居住用地,长此以往便会出现水土流失的状况。
在原材料运输的过程当中,大量重型运输车长时间运作,会出现震动现象,从而产生极大的噪音,而大型机械设备的运作,也会导致工程四周产生较多噪声污染,对周围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和侵害。部分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的工期较短,为了能够在合同要求的期限内完成,甚至会在夜间进行施工作业,在此过程当中会运用到大量照明设备,从而产生光源污染。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工作正式开展之前,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要对施工现场的环境进行全面考察和勘探,充分了解施工现场的环境特征和地质特点,及时发现地质当中的断层现象或者地质不够稳定的状况,因为这些因素都会对后续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造成影响。所以,施工现场的实地勘探作业是不可或缺的,一旦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区域存在较多的山脉,水流速度不断加快,相关技术人员就要对建设地点进行全面规划,充分考虑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的特点,尽最大可能规避人口较为密集的地区,同时稀有物种较为密集的区域也不适宜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建设。另外,如果水资源较为丰富,又要针对洪水泛滥问题提前进行分析,将周围居民转移到较为安全的区域生活,并布置一系列的防护措施,降低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对环境和广大人民造成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周期较长,需要建设单位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可采用分段设计的方法和模式,促使设计方案更加完善和全面,提升设计方案的应用经济性,选取出最优的方案,最大程度上发挥出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就经济性角度对方案进行分析,需要对其工程建设周期进行分析和控制,同时工程质量成本投入要成正比,保障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具有较高品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压缩成本,确保水利水电工程能够按照合同的日期要求完工,提升工程项目建设的经济性。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通常具有极为强烈的民生性质,所以在建设的过程当中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基本发展原则,推动施工现场环境能够和水利水电工程有机融合,处理好生态环境与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之间的共同关系,促使二者能够和谐融洽的共同发展,不但能够为社会以及国家创造丰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能够为广大人民带来便捷的生活条件。近些年来,我国多地逐步开展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建设工作,通过科学合理地设计,使人类的发展、现场的保护以及工程项目的建设能够共同兼顾,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经济效益共赢的局面。
在我国南方某大型河坝水毁修复应急抢险工程施工的过程当中,实际河道宽度以及实际水流量都会伴随着水利工程项目建设逐渐凝聚在一起,对周围土壤造成了严重的侵害。侵害较为明显的便是土地沼泽化程度不断加剧,土壤的盐碱化速度加快,对周边居民的饮水安全产生威胁,对种植业以及畜牧业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该地区政府部门不断加大土地绿化以及河道治理工作的重视力度,尽最大可能降低水资源当中有害物质的含量,采取水体内部种植黑藻以及金鱼藻等水生生物的方式,促使水质得到有效净化。其次,水库以及大坝周围也要同步开展绿化工程项目的建设,避免水流流速过快对周围土地产生大量的侵蚀,降低滑坡以及泥石流灾害问题的发生概率,提升当地水利水电工程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形成自然环境和工程项目建设平衡的效果[2]。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时常会对周边环境产生破坏,破坏层面包括水污染、土壤污染、植被破坏以及大气污染,当破坏问题出现之后,其恢复周期往往较长。所以在对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审计的过程当中,需要针对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对于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着重评估,对工程所涉及各类生态影响的危害程度进行全面分析,探究工程项目施工方案的实际可行性,重视水资源保护,大气环境保护以及土壤环境的保护工作。
3.5.1 水环境保护要点
首先施工单位要部署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确保所排放的各类污水能够经由处理系统达到排放标准。实际处理的过程当中,可通过加药净化处理的方式以及沉淀处理的方式,促使排放的污水达到规定标准,而达到标准的净化水,便可运用在植被的绿化以及道路洒水降尘的工作过程当中。针对环境的保护工作,需要相关人员对旱厕(旱厕是指蹲坑下面有一个贮粪池或粪缸等埋入地下,用来贮藏粪尿的厕所,绝大部分在城镇棚户区、城乡接合部和农村)进行防渗漏处理,食堂污水还要做隔油处理,避免生活污水出现乱排乱倒的问题。
3.5.2 大气环境保护要点
部分施工环节会运用到砂石料,为了避免砂石处理过程当中产生大量的扬尘,可运用半干法作业技术和闭路循环技术,对于各类扬尘口进行相应的降尘处理。随后,近场应用的施工设备需要选择燃烧质量和燃烧效率类别,为其配备尾气净化设备,确保设备能够高效运转,同时保证尾气排放达标。
在工程项目规划的过程当中,企业内部的管理部门要对工程运行进行核算和评估,对水利水电工程经济效益与现场环境造成的破坏进行全面分析,根据数据结果建立起现场环境补偿机制。大多数环境补偿机制,不能对周边现场环境破坏做出全面完整的补偿,从而忽略了生态补偿工作的重要价值。因此,建设单位要建立起健全的补偿机制,设立相应的专项补偿资金,主要对现场环境提供保障资金,各项资金运用的透明程度也要达到要求,促使补偿资金能够真正运用在环境问题的修复过程当中[3]。
自然生态环境是广大人民群众赖以生存的基础条件,也是社会长期发展的基础保障,要不断坚持走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路线。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过程当中,要全力保障施工现场的生态环境不会被破坏,可借助现场环境保护原则制定出周密的勘探计划,勘探资料选择的过程当中,也要尽可能避免不必要因素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尽快完成地质勘查工作的要求。另外,在对生态自然环境评价的过程当中,要选择最为恰当的勘察方案,制定好前期的勘察计划,为后续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工作奠定良好基础,一旦发现施工现场的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就要立即制定出合理的防治措施。
针对现代化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环境管理工作,需要采取系统化以及综合化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让现场施工管理和周边环境管理相互融合,建立健全环境监管措施,创建出完善的环境评价机制,打造优质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