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思洁
当一个家庭失去唯一的孩子,他们将如何承受这失独之痛,又将如何在绝望中重获新生?2017年7月,奉化区锋之社爱心服务协会在奉化区计生协指导下,组织志愿者对全区50岁以上农村失独老人家庭进行了入户调查。志愿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孤独、贫困、饱受病痛折磨,是农村失独家庭面临的三大困境。为了全面提升农村失独老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青鸟探巢”志愿服务项目应运而生。该项目通过精准化对接需求、嵌入式入户帮扶、多元化助推发展,帮助失独老人重筑精神支柱,大幅度提升了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敲门入户 敲开心门
“朱叔叔,最近忙吗?”9月7日下午,志愿者来到江口街道朱应村。老远,朱召南就在村口等着,笑容满面地迎接他们,一见面,就像家人一样聊开了。
朱召南告诉记者,志愿者与他已经有两年的联系,现在确实是亲人一般。从入户“敲开心门”到如今“情同子女”,志愿者可是颇下了一番功夫。
2018年9月,志愿者第一次来到朱召南家,在询问老人有何就医、饮食等日常需求时,他摆摆手表示什么都不需要。在志愿者表示会经常来探望时,他也表示不需要。半个月后,志愿者再次来到老人家,老人依然抗拒,入户陷入了僵局。志愿者将这一情况反映给了“青鸟探巢”志愿团队负责人沈斌华。沈斌华连着去了三天,发现老人家里积下了三筐没有卖完的鸭蛋。这三筐鸭蛋让老人打开了话匣子。原来,老人家里养了300只鸭子,每天他都挑出一筐鸭蛋到市场上卖,三筐没有卖完,说明鸭蛋滞销已经有三天了。沈斌华立即将这一情况与工会进行了对接,通过企业工会微信群开展线上销售。五分钟不到,三筐鸭蛋就卖完了。有了这次帮扶,朱召南向志愿者敞开了心扉,接受了建档和结对。
沈斌华介绍,失独家庭普遍存在“自我封闭,不见陌生人”的现象。在走访中他逐渐摸索出了三次入户的工作方法,循序渐进解决“入户难”问题。第一次入户,由当地计生干部陪同志愿者进门,交流中注意傾听,并适时了解两方面情况:一方面是家常,包括老人的身体状况、饮食习惯和兴趣爱好;另一方面是需求,主要是健康帮扶、心理慰藉、经济收入提升三大需求。时间控制在半小时以内。第二次入户,时间距离第一次入户不到一个月,由原来的志愿者带领医疗志愿者随行,可安排量血压、测血糖,通过询问有何疾病、基本作息时间、每天出门次数、平时和谁说话等建立档案。有了前两次的入户,老人已经基本接纳了志愿者,第三次入户便可为老人做一顿饭,并邀请与老人比较相熟的邻居和第一次入户的当地计生干部一起入席。一般来说,在饭桌上比较放松,老人也会聊些家常,交流更加顺畅,信任关系初步建立。通过三次入户,老人基本能与志愿者结对。
“四陪四到” 体贴入微
“竺阿姨,血压、血糖还是要注意,平时要吃清淡一点。有什么事情记得给我打电话。”“好的,我吃得倒是淡的,你们工作忙,不用来,我会打电话的。”
6月3日,医疗志愿者沈冬来到江口街道柱石村竺阿姨家,为她量血压、测血糖,进行基本的身体检查。这样的场景,是志愿团队成员最普通的日常。
沈斌华说,志愿帮扶小组成功入户后,积极开展“四陪四到”(“四陪”指就医陪诊、住院陪疗、康复陪护、临终陪送,“四到”指生日必到、节日必到、生病必到、每月必到)帮扶活动。从健康意识培养到全程式就医陪护,志愿团队让失独老人“小病不出门,大病有陪伴”,构建起暖心的助医帮扶网络。据统计,志愿团队开展服务至今,已累计提供上门服务4320次,就医陪护326人次,心理咨询、应急帮扶367次,采集健康信息数据4832份。
同时,志愿团队还从提升心理慰藉服务水平出发,开展“月月聚”“月月游”“月月乐”三大主题活动,每月定期开展集体庆生聚会、周边游、兴趣活动等。三大主题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失独老人对志愿者的信任感进一步提升,失独老人们彼此之间的友谊也不断增强,老人们普遍从以前的“封闭”状态中走了出来。
2018年11月,几位志愿者前往溪口镇董村五村看望竺可良老人,发现老人家里的卧室屋顶破洞漏水,床上用塑料布遮挡着,窗户、楼梯及走廊木板严重破损,厨房泥墙脱落,居住环境相当差。志愿者立即联系村干部确定帮扶计划。爱心村民无偿提供闲置房一间,村干部联系当地装修师傅确定预算,宁波市扬帆久久慈善基金会提供装修资金。一个月后,房子装修完毕,志愿者采购了热水器、冰箱、油烟机等一批家用电器送到老人家中。竺可良高兴地说:“以前的房子冷冰冰,现在住得温暖舒服。”
志愿者让失独老人的生活有了质的变化,让他们的晚年有了依靠和陪伴。
暖心帮扶 感受幸福
2017年9月23日,是让尚田街道印家坑村村民汪炳素记忆犹新的日子。那一天,是他们家失独以后十年来少有的热闹时光,有10多个志愿者陪老人提前吃了一顿中秋团圆饭,夫妻俩激动地流下了眼泪。从那以后,志愿者经常来探望他们,家里渐渐有了人气。“如果不是志愿者,我的日子就是灰暗的,他们让我看到了阳光。”汪炳素说。
2019年,奉化区锋之社爱心服务协会建立了实体化运营的“暖心超市”。“暖心超市”有专职社工负责日常运营。与它同步开张的还有它的线上店铺,社工团队通过包销的形式,为失独家庭改变农副产品没销路的困境。
汪炳素是“暖心超市”的供货商之一,家里有10余亩竹林。此前,其家庭年总收入不到2万元,有了“暖心超市”,她家每年增收约2.5万元。据了解,截至目前,“暖心超市”已有3家,农产品销售额达42万元。
抱着感恩的心,汪炳素也加入了该志愿团队,从帮扶对象变成了志愿者。“是这些志愿者带动了我,影响了我,让我慢慢从阴影中走出来。我觉得人活在世上,能回馈社会才有意义,所以也要像他们那样,为别人做点事情。我会一直做下去。”
据了解,奉化区锋之社爱心服务协会还成立了以失独老人为主要力量的文艺团队3支、志愿服务队1支,更多的帮扶对象成为服务者。沈斌华说:“我们的初心就是让失独老人安享晚年,而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志愿者儿女般的关怀,确实让他们的晚年生活越来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