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菲
[摘 要] 文章构建了4个指数分析了天津市16个辖区的财政状况并提出了提高天津财政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合理建议。此外,文章还引入了2个统计指标对4个指数进行了测度。概括来看,天津市在辖区GDP核算和民生支出均等化等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关键词] 天津财政;分析指标
中图分类号:F812.7 文献标识码:A
一、天津市各区财政运行情况
(一)财政收入情况
由于受到多重不利因素的影响,2017年天津市各区的财政收入状况整体并不可观。就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看,滨海新区为528.97亿元,总量在各区独占鳌头;但与2016年(672.98亿元)相比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武清区和西青区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为121.39亿元和128.09亿元,在各区的总量中比较靠前,并且与2016年相比实现了正增长。
(二)财政支出情况
2017年天津大多数辖区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就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量看,滨海新区为746.69亿元,排名第一;其次是武清区和西青区,分别为180.64亿元和136.21亿元。最少的是红桥区,为40.46亿元。
(三)财政收支缺口情况
2017年,滨海新区、武清区(52.55亿)和蓟州区(52.45亿元)的收支缺口较大;收支缺口最小的是和平区(17.51亿元)。动态来看,西青区、津南区等7个区的收支缺口有所缩小;红桥区的收支缺口基本保持不变;河西区、南开区等8个区的收支缺口有所增加。
二、财政状况分析指数和统计指标
(一)指数构建和使用说明
1.财政收入稳健指数。政府自给率(1a)反映了一级政府财政自有资源充足度,公式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針对我国民生性支出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主要归集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且此类支出表现出刚性,最好由稳定性财源覆盖,所以构建了这一指标。
税收依存度(1b)的计算公式为税收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两部分。非税收入占比过高是财政不健康增长的表现,且税收收入对财政收入的影响至关重要,也更能反映财政收入的稳健情况[2]。
2.人均财政资源指数。人均财政赤字(2a)的公式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常住人口数,可看做是人均财政收入和人均财政支出两个指标的结合。该指标既可以反映一级政府财政资源的多寡,又可以反映其财政的可持续能力。
3.财政支出结构指数。民生支出占比(3a)的计算公式为(教育+医疗+就业与社会保障支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近年来,政府在民生领域的支出持续加大。因此,笔者构建了民生支出占比来反映财政支出结构指数。
(二)统计指标说明
1.平均数。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是最简单和常用的集中量数,可以让我们直观感受到一组数据中中心点的位置。就一个地区的财政状况分析来看,平均数可以用来反映各辖区间的差异化水平。
2.方差。在离差对平均数作出说明时,可能出现数据与平均数的正负偏差相互抵消从而使得离差被低估的情况。为消除这一问题,我们引入方差这一指标。它以绝对值作为衡量的标准,来分析数据的离散程度。
三、天津各区财政状况的指数化评价
(一)天津各区财政收入稳健指数分析
政府自给率(1a)静态反映了不同地区财政自有资源的充足度,经测算,天津市16个区的财政自给能力从低到高排序为:蓟州区(0.33)、红桥区(0.43)、宁河区(0.43)、河北区(0.55)、宝坻区(0.58)、河东区(0.62)、南开区(0.63)、静海区(0.63)、河西区(0.68)、东丽区(0.69)、滨海新区(0.71)、武清区(0.71)、北辰区(0.75)、和平区(0.75)、津南区(0.82)、西青区(0.89),政府自给率平均值为0.64,方差为0.02,可以看出各区基本能够保证财政的正常运转。
从深层次来看,天津各区情况仍应当差别看待。蓟州区和红桥区是财政自给率较低的辖区,其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在全市排名倒数,属于经济基础薄弱且财政负担较大的辖区。而政府自给率在平均值之上的辖区也并非全无问题,武清区2017年GDP排名第一,政府自给率却与实力相当的西青区差距明显。此外,滨海新区是天津市的“首位辖区”,经济实力首屈一指,但它的政府自给率也只是达到了平均水平,可见其虽实力雄厚但负担也比较大。
税收依存度(1b)单纯从“收入”角度分析财政收入的稳健性,同时克服了非税收入不稳定性的不足。一个区的税收依存度越高即税收收入占比越高,财政收入就越稳健。就2017年来看,各区的税收依存度分别为:和平区(72.46%)、河东区(77.55%)、河西区(89.02%)、南开区(89.17%)、河北区(82.70%)、红桥区(72.71%)、东丽区(84.55%)、西青区(54.79%)、津南区(61.08%)、北辰区(59.54%)、武清区(65.56%)、宝坻区(59.49%)、滨海新区(75.41%)、宁河区(38.56%)、静海区(62.87%)、蓟州区(57.66%),平均值为68.94%,方差为0.02。有一半的辖区的税收依存度未达到平均值水平,而河西区、南开区和河北区的税收依存度相对较高,均超过了80%。
尽管2016年到2017年天津绝大多数辖区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是下降的,但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构成来看,2017年大部分辖区的税收收入占比都在提高,非税收收入占比有所降低。与2016年相比,2017年除西青区、津南区和武清区三个区的税收依存度有轻度下降外,其余各区均有所增长。
(二)天津各区人均财政资源指数分析
通过计算发现各区间在人均资源的分配上较为均等。人均财政收入的方差是0.21;人均财政支出的方差是0.28;人均财政赤字的方差是0.03。由此可见,相比滨海新区GDP和财政收入总量的优势,其在人均财政资源方面,相比其他地区的优势要小很多。笔者认为,这对天津和滨海新区而言,挑战巨大。不可否认滨海新区对带动整个天津市乃至环渤海地区经济的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滨海新区的政策优势逐渐丧失,其负担与全市其他区域相比并不轻,那么天津市下一个增长极在哪里,滨海新区能否在日益激烈的“特区经济”竞争中突出重围,这些都值得深思[3]。
(三)天津各区财政支出结构指数分析
民生支出占比(3a)是一个直接关注民生问题的测度工具。从积极的方面看,各区都切实执行了“简政放权”的政策,压缩了行政管理方面的财政支出,全市16个区的行政管理支出都不超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0%[4]。从消极的方面看,各区在民生支出的比例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以红桥区和滨海新区为例,作简要分析。这两个区的经济总量是天津市的两极,在民生支出方面也是天津市的兩极。两区的人均财政资源差距不大,但民生支出占比的巨大差距说明,红桥区为了满足基本民生需求,分配了大量的财政资源(66.48%),这必定会挤占其发展经济的资源;而滨海新区在达到全市平均水平的基础上,分配的资源仅为15.39%,笔者认为天津市存在一定程度上财政资源分配不合理的现象。
四、政策建议
通过利用以上指标对天津16个区的财政状况分析,笔者认为天津市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善:第一,科学核算GDP,使之能够成为准确分析天津经济发展状况的良好指标,尤其是西青区和北辰区的GDP核算问题,值得深入研究。第二,加大对一些确实经济底子薄、财政压力大的辖区的扶持力度,如静海区;同时红桥区的民生支出也需要天津市政府在全市角度上加以统筹。第三,深入分析以北辰区为代表的经济总量领先但发展潜力不足的地区发展模式,优化其产业结构,提高其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马培祥,翟功智.天津市财政能力评估分析[J].财政科学, 2016(5):128-139.
[2]刘尚希.一个地方财政能力的分析评估框架[J].国家治理,2015(12):31-37.
[3]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地方财政经济运行”课题组赴东部地区调研组.东北地区地方财政运行分析与对策[J].财政科学,2017(1):55-71.
[4]朱春礼.天津市税源情况分析[J].天津经济,2016(4):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