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栋 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海外工程公司
精益管理会计是指通过价值流完成企业核算、分析与管理工作的会计,工作方法以价值流成本法为主。其中,价值流是指企业在提供业务、服务或商品时,增值与不增值的所有活动,成本核算以所有价值流的耗费为主要内容,核算周期为一周或一个月,使企业成本管理更为简便,省略费用分摊环节。
传统管理会计将企业产品与业务交易流程为基础,分析财务数据,为管理者决策提供参考。精益管理会计属于价值管理范畴,从企业的工作流程入手,进行各类信息的处理与分析,在不同价值流间形成协同效应,减少企业业务与产品生产销售过程中的浪费环节,可使企业的所有价值流获得价值提升。但由于精益管理会计在我国实施的时间较短,企业对精益管理会计的认识较为单一,在精益管理会计应用中表现出如下问题,影响其作用发挥:
第一,成本核算理念滞后,企业管理者缺乏对成本管理新理念与新技术的认识,使得会计人员仍旧采用标准成本法等传统核算方法,出现成本核算错误、费用分摊较少等问题,加大企业成本投入;第二,价值流成本法的应用不到位,部分企业缺乏精益管理会计人才,会计对价值流成本法的认识不足,不能在企业管理中合理应用价值流成本法,难以发挥其作用[1]。
结合精益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问题,本文结合企业管理案例,给出合理运用精益管理会计的建议。
为保障精益管理会计的有效应用,提高企业对精益管理会计的重视,企业需树立精益生产理念,学习国内龙头企业及国际领先企业的成功管理经验,结合精益利年年对企业生产系统进行改进。将生产系统中的工艺流程划分为多个作业单,实施作业单所需的费用,即为价值流的成本。为探究企业精益管理会计的应用方法,该企业模拟生产过程,应用标准成本法开展管理,管理效果显示,标准成本法存在成本计算效率低、成本计算复杂、成本管理覆盖范围狭窄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企业管理者认识到价值流成本管理的重要性,认为企业会计需注重生产价值流,以此为基础开展成本核算,并提供相应统计表,为管理决策提供全面真实的数据。基于企业会计的新要求,管理者引进精益管理会计。在精益管理会计运用中,按照如下流程开展价值流成本核算工作:
(1)识别定义价值流,从企业产品与业务生产流程、供给流程及交易流程入手,明确企业项目的价值流。在该企业中,价值流如下:下单→录入→产品设计→安排生产→原料采购→生产规划→材料运输→产品生产→交付→开具发票→收款→售后服务。
(2)绘制流程图。结合上述价值流内容,精益管理会计需结合客户需求、价值流时间节点等要素,绘制流程图,掌握企业产品生产的主要环节与次要环节,为价值流中浪费环节的删除提供条件。
(3)识别价值流中涉及的工作人员。结合价值流的运行过程,统计过程中涉及的职能部门,包括生产部门及影响其工作的其他部门,计算直接人工成本及间接人工成本。
(4)成本计算与核算。根据价值流内的发票,计算一周或一个月内,企业价值流的材料成本、分项成本、设备分摊成本,并进行单位成本核算,明确平均单位成本。
在明确精益管理成本重要性,掌握价值流成本法的基本应用流程后,企业需利用价值流成本法对生产进行优化,全面采集企业生产相关数据、细化价值流流程图,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与全面性,为企业管理者决策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发挥精益管理会计的作用。
在企业生产数据全面采集中,精益管理会计利用价值流成本法开展成本核算工作,核算结果与企业生产数据息息相关。为保障成本核算的准确性,要求企业各部门提交准确且全面的数据,保障数据的可靠性及真实性。针对该要求,企业管理者可制定报告制度,明确指出各个部门提交报告中数据内容的真实性与全面性要求,并将报告内容的真实性与全面性作为部门绩效考核的指标,提高企业各个部门及职工对价值流数据的重视,引导企业各个部门与职工参与到精益管理工作中,不仅可为精益管理会计开展工作提供帮助,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宣传精益理念,使其渗透于企业各个部门。
在价值流流程图细化中,精益管理会计以生产环节为主。但对于企业生产经营来说,除生产环节外,采购环节、销售环节、售后环节、管理环节等,均存在影响价值流成本的因素。就此,精益管理会计在开展成本核算工作时,需进一步细化价值流流程图,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行政部门及总经办等部门,纳入价值流流程图中,使企业成本结算更为准确,避免价值流成本管理中出现隐形部门。
另外,在企业价值流成本法应用中,精益管理会计的素养会对应用效果产生较大影响,企业需做好精益管理会计的引进与培训工作,确保会计人员具备精益理念,掌握精益管理会计的工作方法,强化价值流成本法的应用效果,为企业管理者决策提供帮助,实现企业精益变革,推动企业转型升级[2]。
综上所述,在企业管理中,精益管理会计的应用存在缺乏重视、应用不合理等问题,影响精益管理会计作用的发挥。通过本文的分析,企业管理者需提高对精益管理会计的重视,明确价值流成本法的应用流程,并应用价值流成本法改进企业管理决策,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