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圣华 巢湖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中心
近些年来,建筑行业不断完善,人们对建筑需求也在提升。除了对外观的要求,更多体现在房屋性能方面。因此高层建筑的安全性是人们更关注的重点。在进行高层房建给水排水以及消防建设施工过程中,要采用严格的技术施工,保障高层建筑的实用性、安全性,以及施工后的工程质量。
1.高层建筑有建筑高度较高的特点,建筑中的人群量也十分庞大。这样就会导致整栋楼的水源需求极大,建筑中大批量的住户一起用水,需要大量水源,一旦出现事故影响到供水,出现供水不足的现象,会严重影响到住户的正常生活。为避免这种现象发生,在实际施工期间,想要缓解高层建筑水源的可靠性,对居民用水有所保障。采用先进的排水系统,保障高层建筑排水给水环节能始终保持通畅。为了避免排水不畅通,在施工时要考虑管材,为日后的排水创造良好的条件,可以采用中空壁螺旋消音管这种材质的管材,还可以在一些地方设置专用的通气支管和立管,用来增大管径,方便排水。
2.因高层建筑楼层,在高度上有着其独有的特性,但这给给水排水施工带来了较大的施工难度。建筑外的水管网线至少需要两条环状的水管,才能保障居民正常用水。在安装排水管道时,需要对排水的水管进行检测,查看是否有侧漏的危险,使其在水压正常的范围内,实现正常输送水。实际施工中,会将两条水管引入一条给水管中,造成给水拥堵的现象,使建筑给水不足。
1.在施工过程中,给水方式不同,最后得到的效果也会有区别。科学合理的给水方式,对于消防给水系统施工具有重大意义。水体本身的特殊性,会造成许多不可控制的因素出现,在实际工作中,要综合考虑到每一个用水点会发生的事故。为建筑水系统合理的布线,因为小区体量大消防要求两路供水,可以采用环状管网,施工之后加强水管严密性的测试。
2.在给水管网测试水压的时候,必须按照相关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在给水管网测试水压时从两个方面进行。首先需要检验水管网的严密性,再测试其强度。多数施工单位在施工时只做了严密性测试,对于其强度测试则有所忽略,忽略的后果就是导致事故发生。水管网安装后,无论是严密性还是强度能力都是不可忽略的环节,需要认真地进行检验,保障水管网能安全运行。
1.现有工程施工中采用的是消火栓箱,并将其安置在墙壁上。这样的安装方式,在其他建筑再度施工的时候会将其掩盖住,在施工后也并没有进行标记,这样居民在需要的时候根本就找不到消火栓的位置,消防效果大打折扣。在消防水压的设计上,管道泵的铺设工作必须通过施工标准,综合考量不利点区域的水压情况,合理地进行设计。
2.水泵接合器与消火栓的安装必须科学合理,水泵接合器对于消防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消防水系统无法完成火灾处理时,就要通过水泵接合器与外部消防车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消防工作。水泵接合器与消火栓这两种设备在工作性质上的作用完全不同,因此,在建筑施工时需要将其区分开来,间隔的距离最起码在40 米以内,并且分别做出醒目的标记,做到提示作用。
高层建筑中,屋顶的防水箱有储水的功能,在发生火灾时,可以根据防水箱进行灭火措施,因此,建筑施工时需要为防水箱留出合适的位置,用来储存消防用水[1]。
1.施工流程
高层排水系统按照以下几点进行:首先要了解好设计图纸中的内容,把握好相关的施工技术,在此基础上进行测量和放线工作;开挖沟槽和放置水管的管沟;与土建工程配合好,做好预留预埋工作;各类用来支架的施工材料,保证加工和安装质量;组合管道的位置,并进行安装;做好水管试压、保温等工作;调试工作结束后,尝试着进行运转,检查试运转中是否会出现问题;竣工后的检验。
2.施工难点
(1)土建工程
在进行土建工程时,会忽略掉排水预埋这一环节的工作,在后期施工期间无法保证预埋的准确性,使得管线出现漏埋的现象。
(2)标准层
标准层与转换层在建筑结构上都呈现比较复杂的样式。且建筑结构中梁体和柱体的数量非常多,在管道敷设的环节时会受到影响。
高层建筑排水施工质量与预留孔洞的可靠性是分不开的,预留孔洞如果无法保证准确性,在安装管道的时候就会受到影响,影响日后居民的正常使用。对此,在施工期间不但要注意预留孔洞,避免其损害到建筑结构,还要防止预埋预留不合理现象出现,提前做好监管,控制施工质量。
高层建筑具有施工难度大等特征,在施工的时候要按照区分装置的形式来进行施工。采用分区施工的方法,能有效缩短施工进度,利用楼体垂直空间进行施工管理,防止出现施工混乱现象。
为了确保楼梯管道、支架的装置方法,以及各种配件安装的准确性,需要合理设置样板层。高层建筑排水施工设计期间,会忽略掉管线交叉这个问题,导致后期施工作业受到阻碍。在施工前,施工人员需要充分了解施工设计图,与设计师积极的沟通探讨,确保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和安装数据的准确性,方便在施工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2]。
综上所述,随着建筑领域不断发展建设,未来还会有更多的高层建筑。因此,更要做好关于高层建筑消防给水排水系统的设计,保障设计和施工的合理性,为人们提升安全保障的同时,还能促进我国建筑行业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