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剑修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大石寨镇人民政府
事业单位是我国主要的体现服务人民性质的重要部门,承担着支撑国家正常运行的诸多工作,其中囊括了建设与管理国民信息库的工作,其工作量大、难度高,人工整理的过程容易出现错误,耗费大量人力物力。20 世纪迎来了信息时代,把互联网与档案管理相结合,档案管理从人工作业转型到计算机操作,使档案管理工作更加方便、快捷、高效、准确。
事业单位对国民档案信息的管理数量巨大,相比以往人工的、纸质的档案来说,信息化管理档案不仅节约用地,减少堆放档案的空间浪费,而且节约纸质资源,延长资料的保存时间,避免档案由于常年没有管理而发黄破损,或者由于环境潮湿导致的纸张发霉。以往在查询资料前,首先要对档案进行编排再存放,在查找档案时,要翻箱倒柜,对所有材料核对和清算。运用互联网管理档案,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减轻事业单位的压力,提高档案保存的准确性、安全性,减少泄露信息的途径,降低信息丢失的概率,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对国家来说是有益的,对国民来说是安全的,对事业单位的员工来说是便利的。
一个行业的转型,不仅仅是对行业的形式和结构进行改进,也需要管理人员的全力配合。档案管理人员要对档案了解,熟悉档案清点和记录的具体流程,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不放过任何细节。在此基础上,学习计算机知识,掌握档案管理在互联网上的应用,把文字档案化为数字档案。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计算机培训,要求其掌握信息化管理档案模式,管理档案精细、准确,不留漏洞。开展定期的技能培训,对管理人员进行考核,提高其业务能力,培养其成为高素质、高能力的信息化管理人员。
想要完成信息化档案管理的转变,必须要构建可持续的信息化管理制度,建立符合国情的管理体系[1]。对这种新模式进行探索,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打破传统档案管理的束缚,找到最适合我国的档案管理制度,完善制度的条条框框,制定完整的信息化建设的规划,贴合实际需求,有效的推动信息化管理体制的发展,加强互联网与信息管理的结合,摒弃以前旧模式资源浪费的缺点,发挥新模式方便快捷的优势,增强管理制度的有效性。
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是一项任务量巨大且极其困难的工作,它囊括了许多工作内容,需要管理人员对资料进行收集、录入程序、存储信息、管理档案并且对档案管理程序不断探索和开发,建立规范化的格式,方便档案的输入与查找,最终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这之中的每一步都离不开事业单位信息化的基础建设,只有完善各项设施、保证满足信息化管理的各项要求,才能确保信息化建设的完美呈现[2]。与此同时,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做好保密工作,不仅对档案的保存下功夫,也要为档案的保密做足功课。
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工作,需要加强领导干部的重视,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地位,让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增强领导干部的认同感,才能更好地进行信息化建设,为档案管理工作开辟路径。在工作中,培养档案管理意识,转变管理模式,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提高工作人员对信息化的认识,让工作人员对信息化管理模式产生认同感,加强其工作质量的监控,培养其责任心、职业道德素养,为建设信息化档案管理夯实人才基础做出贡献。
近些年来,不少不法分子盗取资料,售卖信息。信息安全问题引起了国民的广泛关注,事业单位所收集的档案涉及人口广泛,甚至存在许多保密性极高的文件,一旦出现信息泄露,将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后果无法想象。所以,我们要及时建立信息安全的防火墙,提高档案的保密性,对档案设置多重关卡,定期更新系统,查杀病毒。同时也要对外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法律体系,对犯罪分子主动出击,让不法分子望而却步,让国民生活在一个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中。
建设信息化档案管理,完善管理制度,促进工作的稳步进行,需要员工的互相监督。不断完善内部监督制度,可以推进事业单位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庞大且辛苦的工作,合理的监督制度体系下,员工之间可以互相提醒,提高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在相互促进中发现新模式的缺点与不足,及时改进,努力完善信息化模式。
综上所述,信息化的发展是各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将是事业单位发展的必然趋势。建设信息化模式可以推动事业单位前进,对部门的发展有益。将信息化和档案管理相结合,把互联网的有益之处与事业单位的资源利用相结合,充分利用网络,实现信息的透明化、高效化,实现档案的安全化、准确化,这对档案的管理是一次突破,也是一个巨大的转折点。要以制度、规范为依托,保障信息管理的安全;以技术为基础,保障档案管理的正常进行。新的模式、新的时代,要依靠人民政府的耐心探索,从管理制度、管理人员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入手,做好建设互联网档案管理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