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凤平 安徽省交通航务工程有限公司
增值税和营业税属于两个非常重要的税种,在我国的税务体制当中,占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他们两者之间具有很强的互斥性。长期以来,我国都是实行增值税和营业税两者并存的一种税务体制,由于营业税仅仅需要根据企业的营业额来进行纳税,所以在整体资源管理以及会计核算等各个方面,相比于增值税具有很大的优势,更加的简单方便。尤其是在1994 年实行我国税制体制改革以后,营业税属于我国地方政府的一个重要税收资金来源。随着最近几年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和进步,各个行业都得到了很大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原有的两种税务机制为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造成了很大的经营困难,而且还极大削弱了企业经营活力的提高。国家从改革税务体制、促进企业经济活力等各个角度出发,在2011 年11 月份,由财政部和国税总局的工作人员共同制定出了实施营改增的试点方案,并且在2012 年1 月1 日正式启动了该项工作方案。在刚开始初步运行的时候,只是涉及了部分交通运输业和现代服务业,在2013 年进一步的扩大了试点范围,范围涉及了全国各地,随后我们又将铁路运输和邮政服务也纳入了试点范围当中,整个营改增方案得到了更加进一步的逐步稳定进行,目前为止相对来说已经逐渐得到了完善。
营业税属于价内税,增值税相比于营业税来说属于价外税,能够具有很好的税收抵扣的效果。从理论概念上来说,增值税可以很好的改善了现有企业的税负负担,促进企业能够得到进一步的经营活力,而且与此同时,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也可以使得税务机关能够更加关注到企业的真实盈利情况,得到的信息更加精确,从而可以更加进一步的提高整个税务管理的精细化水平。营业税改为增值税还可以很好地促进了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的税务公平性,这对于促进我国市场的公平竞争具有很好的意义。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统计数据来看,自从实施该项方案以来,效果非常明显,更好的促进了建筑企业的长远发展。
在以前征收营业税的时候,由于企业征收的营业税仅仅与企业一年当中的营业收入直接相联系,所以通常不会过分重视购进物资设备的发票管理,在一些建筑服务企业类型当中,除了销售比较大件的原材料和设备可以取得相应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之外,对于一些小商户,比如泥石供应商、沙土供应商等,这些供应商都属于个体工商户,这些发票的供应商并没有资格开具相应的增值税发票,所以也就无法进行有关的税收抵扣。除此之外,由于建筑行业的工作周期比较长,承包方往往需要垫付各种建筑工程款项,所以在资金回收各个方面都比较难以同步进行,但是进项税额又必须要在180 天以内进行相应的认证,否则将作为无效处理,这两者之间就会出现很大的矛盾问题,造成增值税的发票管理存在极大困难。
税款的预交和工程款的拖延都加剧了整个企业资金链的紧张现象,以前建筑企业的营业税一般都是由建设单位在验工计价的时候进行预扣预缴,直接从结算价款当中抵扣,实行代扣代缴营业税的方式,税改后不再实行代扣代缴的方式,在工程完工之后进行各项税金的清算。在现实当中,普遍存在着很多工程款拖欠的问题,指的就是工程款跟不上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甲方验工计价之后不一定会立刻支付各种资金款项,经常会由于各种原因拖欠一段时间,但企业的纳税义务在完工的时候已经产生,所以企业就必须要自己垫付一些税金,这对于原本就花费了巨大的建筑企业来说,整个直接链将会更加的紧张,与此同时,由于没有及时收到各种工程建设资金,所以建筑企业很可能延迟支付给材料供应商各种款项,也会进一步导致不能够及时取得各种增值税的发票抵扣。
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如果要想从营改增当中完全适应过来,那么就必须要不断加强各种各样的发票管理。在营改增的背景下,建筑企业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发票的作用,对各种发票进行详细的分类和保管。在该次税务改革当中,进项税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发票来进行抵扣,这属于企业降低税负的一个关键环节,所以为了可以能够有效降低税负问题,就必须要不断对于发票加强管理,严格根据发票时间进行相应抵扣。建筑商在选择供货商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供货商的信誉和办事效率,同时还要根据其能否提供专业的抵扣发票来进行详细选择。
在该项政策落实之后,建筑企业还必须要为其构建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增值税管理体系,从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出发,不断加强增值税管理制度的重要作用认识。增值税管理工作包括到了增值税的发票领用、开具和抵扣等各种管理工作,同时我们还要不断加强增值税的会计核算。建筑企业必须要全面参照自己的营业规模以及管理方式设计各种税务以及财政部门,在选择税务工作人员的时候,尽量选择一些专业技术能力水平比较高的工作人员,严格依据企业自身的税务行为,增强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
总结的来说,营改增政策的有效落实,对于建筑企业造成了很大影响,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如果要想更好的长远进步,那么就必须要积极克服产生的各种问题和不利影响,积极的与我国会计制度相适应,紧密联系实际内容,在开展工作的时候合理运用好各种法律法规,同时还要采取合理的筹划措施来促进企业实现出最大的经济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