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微信阅读的价值及其实现:基于积极老龄化的视角

2020-01-18 23:38姚劲松
怀化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谣言公众群体

姚劲松

(怀化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湖南怀化418008)

“积极老龄化的观点基于对老年人权利的承认以及联合国关于独立、参与、尊严、照料和自我实现的原则”,强调从 “需求为基础” 到 “权利为基础” 的观点转变,“承认在增龄过程中老年人有机会均等和处理生活各个方面的权利”[1]11。微信阅读,是指微信用户阅读微信公众号、朋友圈及聊天场景中流转的文章,并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产生互动或分享活动的阅读形态,属于数字化阅读的范畴。以下将采用积极老龄化的框架,分析老年人微信阅读的价值及其实现策略。

一、微信阅读:促进老年人阅读

阅读对老年人的意义不仅在于能预防老年痴呆等身体疾病,还在于能通过阅读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消除孤独、扩展自我意识、实现自我发展等。腾讯企鹅智酷、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联合发布的2016 版《“微信” 影响力报告》 揭示,社交网络已成为第二大新闻渠道,“渗透率超电脑+ 电视”;其中,微信是主要的资讯获取源,而资讯是用户关注公众号的第一需求。这说明,微信公众号和朋友圈已成为重要的新闻流通渠道和新型的资讯传播平台,其内容丰富且类型多元,使微信阅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行为。同时,微信阅读的文章在表达方式、阅读体验等方面,往往会根据移动终端的特点进行轻量化、口语化、可视化甚至富媒体化处理,以此提高文章的易读性、降低获取信息的精力成本、提升用户的阅读体验。这无疑非常符合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和阅读特点,能在相当程度上促进老年人阅读。2018 年1 月至6月,深圳大学周裕琼教授团队与腾讯研究院对58 个城市956 个家庭进行入户调研的数据显示,微信阅读已成为老年微信用户的常用功能;老年用户阅读公众号、转发公众号文章的比例分别为74.5%和62.4%[2]。清博指数微信榜单和新榜 “中国微信500强” 榜单显示,能长期、多次进入榜单的老年微信公众号有2 个:新老人和乐退族。新榜指数对它们的预估粉丝数均超过100 万。笔者利用 “在线随机生成器”,从2015- 2019 年中随机抽取两个构造周的样本进行统计发现,新老人、乐退族阅读量在10 万以上的推文占比分别为29.4%和26.4%,平均阅读量(注:10 万以上按10 万计算) 分别为6.96 万、5.94 万。

注册总量超过2 000 万、活跃号350 万的微信公众号在各个领域为老年群体的微信阅读提供了充沛的内容,而其他平台流转到微信朋友圈和聊天场景的内容又极大地丰富了微信阅读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还有不少微信公众号以老年群体为用户对象,根据他们的信息需求和接受特征提供针对性的内容。不少以老年群体为受众的传统媒体纷纷开通公众号。笔者从 “邮政报刊订阅目录” 中选取以老年人为读者对象的报刊,将同一报刊的不同版本视为一个报刊,获得54 种报刊。通过多种方式查询与确认,43种报刊拥有至少1 个公众号,开通率为79.6%。同时,以老年人为服务对象的各类组织、以老年人为市场定位的企业或自媒体也创办了不少老年人主题微信公众号。这些公众号的内容针对老年人而生产,且名称标识性强,易于识别,容易被老年人接触、接受和传播。笔者对新老人、乐退族、退休俱乐部、老有所乐、老年之声、老年日报等6 个老年微信公众号的推文进行归纳统计发现,其推文内容的类型有17 种,排在前五位的为健康养生、生活方式/ 态度、戏曲影视、图文欣赏、活动通知,比较全面地满足了老年群体从低到高的生理信息需求(16.4%)、安全信息需求(19.0%)、情感信息需求(13.5%)、受尊重信息需求(21.6%) 和自我实现信息需求(29.6%),且更注重满足较高层次的信息需求[3]。同时,不少老年微信公众号还通过设置自定义菜单,链接各类适合老年人的学习资源和资讯信息,如新老人设置的 “老年大学” 菜单链接到帐号主体创办的 “快乐老人大学” 相关页面,有效实现了微信阅读内容的多向拓展和立体化延伸。

二、微信阅读:老年人在资讯的再传播与再生产中 “参与社会”

微信阅读嵌入到微信的社交活动中,使之融阅读和交流于一体,而朋友圈是一个由熟人关系链构建而成的私密圈子,熟人关系的 “强连接” 属性使用户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更有可能进行互动与分享。有学者认为,“转发本身成为定义新闻的一种新的方式”,镶嵌于好友交往之中的转发行为决定了哪些新闻能被好友阅读,“许多人的新闻阅读都是在各种群和朋友圈中完成,在无数的点赞、评论之中创造意义,并加入点赞、评论——生产意义——的过程之中。他们在消费的同时亦进行了生产,消费的痕迹转变为产品进而成为他人消费的内容”[4]。这意味着,用户在微信阅读过程中的互动与分享,不仅是对信息的再传播,而且具有再生产的意蕴,其点赞、评论和转发都在创造意义。老年人在微信阅读时产生的互动或分享行为,不仅维系、强化甚至扩展了社会关系网络,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也成为资讯的分发主体,通过转发、点赞、评论等方式成为新闻资讯再传播、再架构和再生产的参与者。他们的参与可能决定着资讯能否进入其社会关系网络乃至更多用户的视野,决定着后续阅读行为的产生及对其意义的理解。从这个角度看,老年人微信阅读具有了 “参与社会” 的意蕴,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积极老龄化所倡导的按照自己的需求、愿望和能力参与社会的主张。

老年人在微信阅读中积极参与资讯的再传播与再生产,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即能够从信息过载且复杂的网络环境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并具备对无序的信息及其来源进行甄别及对其价值进行评估的能力。然而,相关研究揭示,在使用社交媒体的过程中,老年群体是假新闻或谣言的易感人群。有研究对2016 年美国总统竞选期间虚假信息分享者的个人特征进行分析后发现,65 岁以上的美国人更有可能与他们的Facebook 朋友分享假新闻,分享的数量高出最年轻年龄组近7 倍[5]。在国内,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腾讯较真平台于2017 年联合发布的《谣言易感人群分析报告》 显示,33.8%的60岁及以上老人是谣言易感人群;中山大学、腾讯公司联合发布的《2018 年网络谣言治理报告》 也揭示,中老年群体谣言鉴别能力差,更具传谣倾向。鉴于此,如果老年人在微信阅读中难以辨识假新闻或谣言,他们处理这些信息时伴随的社会参与行为非但不能生产积极的意义,反而还可能产生负效应甚至成为其他群体吐槽与嘲讽的对象。对此,除需通过相关平台加强自律与监管、相关部门加强网络谣言治理以从源头上净化微信阅读的环境外,还应以提升老年人的信息评价能力为核心,为他们积极有效地参与资讯的再传播与再生产创造条件。一是让老年人充分了解和掌握网络谣言的特征,建立起一道甄别谣言的 “防火墙”。已有不少研究揭示了网络谣言的高发领域、叙事结构、议题类型、信源特点、杜撰套路、标题常用词、传播特征等,可结合热点谣言榜单、典型网络谣言等鲜活案例,以符合老年群体接受特征、易于理解的方式制作科普性的视听节目或出版专门的普及读物。二是引导老年群体关注权威公众号,促使其养成从权威信息源获取信息的习惯。相关部门或出版单位可组织不同领域的专家,按类别筛选出兼具权威性和易读性的微信公众号,按照公众号名称、运营主体、推荐理由、范例文章、二维码等体例将其编辑成书。三是引导老年人接触辟谣平台,成为辟谣信息传播的参与者。可引导老年人关注 “谣言过滤器”“科学辟谣平台” 等微信公众号,学会使用 “微信辟谣助手”“腾讯较真辟谣” 等小程序,通过主动而及时的查阅对谣言进行自我甄别与纠正,继而成为辟谣信息的传播者,以此积极参与社会并有效提升自我效能感。需强调的是,这些视听节目、普及读物、推荐公众号的出版物、辟谣公众号与小程序,与老年群体之间还存在着 “最后一公里” 的问题,还需以老年人为服务对象的各类组织(如老龄健康处、离退休处、老龄协会、老年人活动中心、老年大学、敬老院等)、社区、图书馆、志愿者组织、子女及其他晚辈等主体积极介入,主动将这些资源引荐给老年人并帮助他们学会使用,从而在多个层面筑起老年群体规避网络谣言的防线,为他们通过微信阅读积极参与社会创造条件。

三、微信阅读:老年人采纳数字化阅读的最佳起点

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8 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76.2%;手机阅读的接触率为73.7%,数字化阅读有效提升了国民综合阅读率;然而,成年数字化阅读接触者中,60 周岁以上老年群体仅占5.3%[6]。数字化阅读作为一种快捷、便利、低费用甚至零费用并兼具分享性、互动性、参与性等特征的阅读方式,对实现积极老龄化有着重要的价值。较之纸质阅读,数字阅读需以掌握一定的网络知识、App 运用能力为基础,这成为不少老年人观望不前的阻碍因素。微信实现了点对点聊天、群组、好友圈子的紧密衔接,使个人、社群、朋友圈之间的信息迁移极为便利。相较于专门的数字化阅读应用和新闻资讯客户端,微信阅读嵌入到朋友圈、聊天转发等社交场景中,且不少是基于熟人朋友圈的分享而展开,其阅读入口源于社交行为本身,只需点击链接就可以实现,无需再额外下载、安装、学习新的App,大大降低了进入的门槛与难度,提高了尝试数字化阅读的概率与可能性。对于新媒介素养相对薄弱的老年人而言,微信阅读是他们最容易接受的数字化阅读形式,能以最轻松的方式让他们共享数字化阅读的新成果,能以极低的门槛保障他们在数字化阅读领域享有机会均等的权利。王文凯、于海涛和曹霞等在2019 年3 月至5 月对社区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获取和利用健康信息情况的调查显示,微信已开始成为老年人获取健康信息的主渠道,分别有22.99%、12.09%的老年受访者从微信转发或朋友圈、健康微信公众号获取健康信息[7]。

如果说微信是许多老年人接触互联网的入口和采纳移动数字媒体的起点,那么微信阅读就是他们采纳数字化阅读的最佳起点。有学者提出,真正意义的数字融入,应 “确保受到社会排斥的人能够使用信息通信技术去拓展其功能,提高其赋权能力和获取更好生活的能力”[8]。所以,微信阅读并非老年人数字化阅读的终点。新媒介素养常被作为数字化阅读的前提而强调。然而,对于感官退化、社交减少、存在新技术恐惧心理的老年群体而言,新媒介素养的具备很难一蹴而就。事实上,“新媒介素养” 与 “数字化阅读” 之间的关系并非固化的,而是一种叠交互动的关系,即是一个在阅读的尝试中不断培育素养,而素养的提升又进一步深化阅读层次、拓展阅读领域的动态过程。也就是说,不应简单地将 “新媒介素养” 视为 “数字化阅读” 的先决条件,而应遵循 “在参与中成长” 的思路,在老年群体新媒介素养不足、对数字化阅读认识不够的情况下,优先强调参与数字化阅读的重要性,将采纳门槛低的微信阅读作为老年人获取数字化阅读素养的重要途径,让他们在微信阅读中完成数字化阅读的启蒙、逐步涵养数字阅读的能力和新媒介素养。在这一过程中,老年人也因适应数字化阅读的潮流、融入数字阅读时代而提升自信心、自豪感和自我效能感,同时还能淡化他们 “数字难民” 的心理、构建并强化 “数字移民” 的身份。

注释:

①朱鹏程、牟湘颖参与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猜你喜欢
谣言公众群体
中国使馆驳斥荒谬谣言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如何科学识别谣言?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你被养生谣言忽悠过吗?
谣言π=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