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海朋 西安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
交通系统成为现代城市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构成要素,其长期安全稳定运行对于群众的正常出行、社会的正常运转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但轨道交通的运营又面临着各种安全风险的威胁,这些风险来自人为因素、设备要素、运营组织方案、突发事件等各个方面,如何有效控制这些风险,值得思考。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轨道交通行业也因此实现了全面发展,目前国内交通运营正处在蓬勃期。但不可否认的是,国内的轨道交通运营历史仅有短短几十年,因此其体系建设尚且不够完善,许多地方甚至可以说尚且处在轨道现代化建设的初期,因此其理论完善与经验总结都有待完善。加上城市的轨道交通管理本身牵涉极为专业的知识,用于施工建设与运行使用的设备都极为复杂,因此要首先轨道交通的良好运行、排除其在运行中的风险与隐患,就必须在专业化探索方面有所着力。根据“十一五”规划要求,轨道交通建设将成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关注重点,因此必须投入必要的资金与资源、技术与人才,科学扩大建设规模、提高交通运行效率、有效控制轨道运营风险。
在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人充当了其制造、使用与保护者的角色,因此其对轨道安全的影响可以说是决定性的。但现在部分工作人员对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其在长期工作中习惯性的、例行公事地完成施工作业,而忽视了对细节的把控,不规范的施工行为必然留下安全隐患;而在长期的管理过程中,因为管理部门未能针对运营风险安排专门的技术人员对轨道状态做长期的、实时的监控与分析,导致轨道在出现问题时不能第一时间被察觉,这就极易导致风险因子的不断扩大,最终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
技术设备构成了轨道系统的重要组成要素,因为交通线往往跨越较长的地区,为了使该系统正常运行,就需要安装车站、供电、通信信号、售票、报警等一系列设备设施。不仅如此,由于轨道的运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内部包含了各种各样的设备类型,其中结构复杂的通风、供电、通信设备等在工作时是互相关联的,因此一旦某个部件出现故障,可能导致轨道系统的整体瘫痪。加上步入现代化社会,各类工程系统内都开始流行网络化控制,这就使得轨道交通系统内含有复杂的网络分支,这些都进一步增加了系统运行的风险程度。
如前文所述,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具有高度复杂性,正因如此,为了确保复杂系统可以高效有序地运行,就应该形成与之相关的科学方案,使其发挥基本的指导与规范作用。而考虑到轨道运行的宗旨最终在于为乘客正常出行提供便利条件,因此轨道运行、运营方案的编制都应该将以人为本、提升群众满意度作为重要标准和追求。运营方案必须以当前可以达到的设备条件为前提,结合所在当前的客流状况,不断提升运营的实际效益,确保乘客能舒适出行。
由于轨道运行是在一个复杂的环境中进行的,因此必然会受到内外部环境中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这包括自然的、人文的各个方面。而因偶然因素造成的负面影响可以归结为突发事件风险。事实上,国内轨道交通的运行也确实受到了自然灾害、恐怖袭击、人类行为等的破坏,交通系统可能因此瘫痪,交通线上的乘客甚至是工程周边的居民都将可能引起面临人身伤害、财产损失,因此对意外事件进行控制也是降低风险的科学出发点。
如前文所述,当前许多地区的轨道交通建设与管理人员都存在安全意识薄弱的现象,因此为降低人为方面的风险,就应该对这些工作人员开展必要的法制、技术、职业道德等方面教育,帮助其树立“安全第一”的正确意识,使其能形成加强运营安全风险控制工作的重视。不仅如此,还要对员工、乘客展开必要的知识与技能教育,使其掌握在交通运行突发情况爆发时的自救知识,使其学会在紧急状况下迅速有序地疏散,在乘车过程中坚持安全原则,避免出现不规范行为。
提升设备水平是夯实轨道交通高效运行硬件基础的基本手段,也是确保交通安全的必然要求。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当前已经涌现出了许多性能极为先进的现代化设备与设施体系——包括列车自动控制系统(ATC)、环境监控系统(BAS)、防灾报警系统(FAS)等等,这些设备的引进,可以帮助轨道系统形成更强的应对外来威胁、突发事件伤害的能力,进而降低安全事故爆发的概率。
首先建立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责任体系,使安全生产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促进运营安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其次,要建立安全评价制度体系,客观地评价运营安全状况,针对薄弱环节,提出具有安全性、正确、可靠性的改进措施。最后,应对不同的交通事故,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制定不同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一般包括指挥系统组织架构、人员及设备的配置、事故(故障)处理程序和方法、运营调整策略、信息汇报程序等几个方面。
综上所述,加强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风险分析与评价问题的探讨,意义重大。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明确我国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对策,提高相关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强化设备保安全,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保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