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得阳 陈 艳
安徽省宿州市北部地区历史上长期受黄河泛滥影响,多为砂性土质,易冲易淤,本文以埇桥区闫河治理工程为例,分析其治理经验与教训,为类似河道治理提供参考。
闫河发源于江苏省徐州市境内废黄河南岸的六铺水库,沿途经过潘塘、刘塘、官庄等村镇,于宿州市杨庄乡林庄村北部进入安徽境内,河道全长25.15km,流域面积138.4km2,其中安徽省境内现状全长11.35km,流域面积56.4km2。2006年,按照5年一遇除涝、20年一遇防洪的标准对闫河进行治理,建设内容包括河道疏浚、节制闸重建(闫庄闸)、桥涵配套等。河道坡降约1/5000,河底宽度10~20m,边坡1∶2.5,滩地宽度5~10m。闫庄闸规模3 孔4m,5年一遇除涝流量96.0m3/s,相应水位27.38m/27.23m;20年一遇排洪流量165.0m3/s,相应水位29.60m/29.50m。正常蓄水位27.30m/24.50m,下游的节制建筑物为奎河的马元闸,距离20.86km。闸下河底高程23.23m,水深1.27m,正常年份还要低于这个数值。
工程完工后,汛期来临,闫河下游河段闫庄闸下游海漫、护坡被水冲毁,河岸也冲刷严重,对闸下进行恢复、加固,之后闸下再次冲毁,河滩进一步冲刷。2016年,闫庄闸再次加固,延长下游铺盖长度,增加防冲措施,但是铺盖以下河岸又被淘蚀。截至目前,呈现出蜿蜒型河道特点,河线弯弯曲曲,一侧冲刷一侧淤积,凹岸冲刷,滩地日益后退,凸岸造地,滩地渐次增加,百姓已在上面耕种。这种演变会继续发展,凹岸滩地冲刷严重,大水淘蚀堤防崩决,将会造成严重灾害。
河流创造河床,适应河床,改造河床;河床改变水流,适应水流,受水流的改造。河流的冲刷、淤积,归根到底,是由水、土二相性所致,水力、土力两者此消彼长的过程,是河流冲刷、淤积的决定因素。因此,对于闫河的冲刷、淤积问题,需要从水、土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上游江苏省徐州市境内河道的排水标准较下游高,形成了同一条河道排水能力上大下小的局面;另一方面,为蓄水灌溉,上游开挖了多条东西向串通大沟,串通了奎河、琅溪河、闫河、清溪河、看溪河等,打乱了水系,加大了下游的洪涝压力。上游的水量、水位条件均发生变化,表现为水力加强,形成冲刷、淤积,这是河流创造河床、适应河床、改造河床的过程。在这个演进过程中,河道弯曲程度不断增加,河道长度不断加大,这是河床改变水流、适应水流、受水流的改造的过程。究其根本,是水土二相性自适应过程。
在河道深度范围内,自上而下分布三个土层:①层,轻粉质砂壤土,凝聚力18kPa,内摩擦角25°,渗透系数5.9×10-5cm/s,平均厚度2.8m;②层,重粉质砂壤土,夹轻粉质壤土及轻粉质砂壤土薄层。凝聚力10kPa,内摩擦角20°,渗透系数3.6×10-5cm/s,平均厚度3.8m;③层轻粉质砂壤土,夹重粉质砂壤土薄层。凝聚力18kPa,内摩擦角22°,渗透系数6.0×10-5cm/s,平均厚度3.0m。经计算,不冲流速为0.9~1.0m/s,汛期实际流速远大于此。
可以看出,一方面上游来水量增加;另一方面,闫庄闸下水深不足,行洪时,闸上水位29.6m,闸下水位24.5m,落差5.1m,实际汛期行洪时,落差可能更大。闸下水深1.27m,上游洪水骤至,上下游落差较大,水高势急,下游水深太小,河道土质抗冲性较差,两者结合,形成冲刷。究其根本,水力胜于土力之故。闫河治理之前未有大量冲刷,原因可能是闸下1.2km 有一处堵坝,抬高了上游水位,另外河道经过多年运行,河岸形成自然稳定状态,也是原因之一。
根据上述分析,闫河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解决闸下冲刷问题,二是恢复河道形态。“先治病、再恢复”,如果资金充裕,也可同步进行。
建议在下游增加节制,抬高闸下水位,以消杀水势。鉴于奎河的其他支流,包括邻近的孤山河、看溪河等也存在类似问题,可将闸址选在奎河本干凤山处,同时节制上游各支流水位。新闸距离闫庄闸7.2km,建成后,闫庄闸下水深可保持2m 以上,汛期可有效防止冲刷。治理闫河下游的支流月牙河即采用此种办法,效果很好。月牙河在闫庄闸下1.5km 处右岸汇入,与闫河类似,未治理之前,河道形态很好,治理之后,冲刷严重,堤防溃决。工程设计采用“中控下疏,以水治水”的治理理念,在中游建设节制闸,保持上游河道的经常性水深,下游改成平底河道,与闫河河底高程一致,闫河水量可以有效回溯至闸下,水深1m 左右,疏浚土方用于堤防重建,治理之后,效果很好,冲刷问题得到解决,河道形态趋于稳定。
建议在两岸堤防不动的前提下,恢复中泓河线,重建滩地。对于形成河心滩的河段,采取“抽心裁弯”的办法,疏浚土方用于滩地重建;中泓宜深,但不低于奎河河底。通过上述措施,重构中泓—滩地—堤防布局。
砂性土质河道位于黄泛区,由于黄河是地上河,两侧河道沿线坡降比较大,在宿州市境内,平均为1/5000。汛期时,来水势急,容易造成冲刷,宜多设节制,形成梯级控制,一方面可以层层消杀水势,保持水力和土力的平衡,另一方面可以使河道在非汛期时保持经常性水深,阻止芦苇生长。在断面布置上,河道宜深,边坡宜缓,河道深则河水深,边坡缓则河岸稳,深水区一泓碧水,浅水区水草丛生,从而形成良好的自然河道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