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韦凤年 张金芳
目前,甘肃农村饮水安全实现了历史性的转变,全省以集中供水工程为主、分散供水工程为辅的农村饮水安全供水网络基本建成,集中供水率和自来水普及率分别达到91%和88%;全国第一个“横向到工程、纵向到农户”的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和水质检测管理平台建成运行,全省492万户、2 024万农村人口和9 440多处集中供水工程、28万处分散供水工程实现了动态管理和水质检测日志式管理,形成了省、市、县三级数据共享、协同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打好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战中,甘肃省对标“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尽锐出战,全力冲刺清零,在规划的引领下,注重建管并重,确保农村饮水工程长受益,各地创造了许多好的经验。
走进甘肃省东南部的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只见绵绵不尽的黄土坡。因为干旱少雨,水资源紧缺,饮水安全问题成为制约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的主要因素。
“2010年以前,我们村吃水受尽了艰辛,山上没有地下水,要往返半个多小时肩挑畜驮泉水,遇到干旱年要到山底下很远的地方拉水。由于没有水吃,加之自然条件差,我们村里有‘四多’,即窑洞多、光棍多、小偷小摸多、打架斗殴是非多。能吃上自来水,改变贫困面貌,是祖辈人多年的梦想。”高山村党支部书记肖克成说。
自2005年国家启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以来,张家川坚持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打基础、利长远的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作为扶贫开发、攻坚克难的头号工程,对标“两不愁、三保障”标准,科学规划建设,规范管理运行,解决了29.48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县农村集中供水率达100%,自来水普及率达96.4%,供水保证率和水质达标率分别达95%以上,水费收缴率达98%以上。
“吸取历史上人饮工程以村或自然村规模小,水源不稳定,管理不善导致效益没有充分发挥的教训,能并则并,能大就大,突出规模化发展,坚持规划引领,一张蓝图绘到底。目前,全县农村人口无论从水量、水质和方便程度等方面均实现了饮水安全全覆盖。”张家川县农村供水工程管理站站长苏永明指着全景地理模型上表示已经建立供水网络亮起的彩灯自豪地说。
张家川根据县域地形地貌等自然特点和水资源分布情况,提出“以水源定规模、按地势建工程、规划一次到位、分年组织实施”的建设思路,按照缺水的程度,先难后易,自西向东逐年建设工程,先后以东峡、石峡两座水库和马鹿河为水源,建设了六大跨乡镇、跨流域的千吨万人供水工程,解决了全县15个乡镇、250个行政村、747个自然村、6.01万户、29.48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县城周边5个村1.97万农村人口由县城自来水解决。
“制定合理的水价,有利于用水户节约用水和参与管理,有利于供水工程持续发展。”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郑永山说。
张家川积极探索建立了基本水费加计量水费的两部制水费收缴机制,全县实行3.9元/t水费标准。在管理方式上实行供水管理单位“通水、建卡、计量、收费、维修”到户的“一站式”服务模式,解决了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的问题。对于机械水表,由管理员上门收费,以年为收费周期,一年收一次,清收上年的同时预收下年的基本水费。对于智能水表,用户持水卡到收费大厅充值,以年为收费周期,缴费时用水在一年以上,按超出月份补缴基本水费(每月2.5 t,3.9 元/t),再预收下年基本水费 117 元(30 t×3.9 元)。水费收缴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使用方式,收入全额上缴财政专户,按管理单位需求财政全额返回。在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下,水费收入收得规范、用得安全。
“一年交117元的水费,不贵,这水多干净啊,老小喝得都高兴。”高山村村民马清贵告诉记者。由于计量准确、收费合理,得到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目前,张家川供水工程的运行管理经费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也就是国家、省、市维修补助经费,县级财政补贴和水费收入,目前运行管理经费能保障供水工程良性运行。苏永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就拿2018年水费收入来说,全年收入450.7万元,加上年结转、省级补助和县财政补贴,投入运行管理的经费达到792.8万元,当年运行管理支出共计531.3万元,按20%提取维修管护基金90万元后,结转2019年171.5万元,说明供水工程已具备良性运行的资金条件。”
从制定政策到落实责任,从加强水质检测到供水工程安全运行,张家川全面提高服务质量。依据省人大颁布的《甘肃省农村饮用水供水管理条例》,县政府及时修改完善了《张家川县农村饮水安全管理运行管理办法》,管理单位与所有村签订运行管理协议,明晰了供水工程产权,落实了管理责任。
在落实“三个责任(县级政府主体、水行政主管部门监管、供水单位运行管理责任)”方面,张家川县政府出台政策,农村饮水安全按受益人口每人每年5元的标准拨付工程运行管理补助经费,每年安排水质检测药品购置费7万元、信息监控中心运行费5万元,并协调落实了每度电0.09~0.11元的优惠电价,降低了运行成本;制定了维修养护基金收取管理使用办法,按照水费收入的10%提留大修基金,保障了工程维修维护;划定了水源保护区并实施保护措施,设立专门管理机构,核定水费计收办法和收费标准,督促乡镇、村与管理单位签订管理合同并履行管理职责。水行政主管部门(县水务局)履行制定规划、编报实施方案、配合水源保护、指导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的职责。供水单位具体实施工程建设,全面负责运行管理,包括水量、水质、水费计收、维修养护与受益村和用水户签订管理合同或协议。县政府、乡镇政府和主管部门具体责任人的信息在县政府网站进行公示;供水单位运行管理责任在村级公示栏公示,并将具体责任人信息印制在用户明白卡上,接受群众监督,方便服务群众。
“建管同步,有效地解决了建设与管理两张皮的问题。我们在工程开工时同步成立管理机构,管理人员全程参与工程建设,在现场跟踪督促质量的同时,也熟悉了供水管道与设施的配置,提前做好运行管理的功课,为工程建后运行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苏永明站长说。
按照县有供水管理站、工程有管理所、乡镇有服务站的三级管理模式,建立健全了“169”运行管理体系(即1个县供水管理站,对工程运行管理负总责;6个工程管理所,负责水厂运行及所在乡镇的维修服务;9个乡镇供水服务站,负责辖区内供水管理)。
要做好供水工程的维护工作,确保工程长受益,离不开管水员的辛勤付出。龙山供水站管水员马热毕告诉记者,他负责7个村供水工程的管护任务。只要接到维修任务,他骑摩托车有时候一天要跑2~3个山头,最远时要跑30~40 km路去检修。
据介绍,张家川县有39名像马热毕一样的管水员。这些管水员由县管理站根据文化程度和技术能力统一调配使用,月底依据考勤和水费收缴情况等核定并统一发放工资,年终根据稳定供水天数和群众举报电话等主要指标进行统一考核,兑现目标管理责任书并落实年终奖。这些措施,既发挥了管水员的作用,又稳定了管水员队伍。
为了兑现“户有故障半天内、村网故障一天内、主网故障两天内排除”的承诺,在张家川、龙山设立两个维修材料中心仓库,采购储备从源头到龙头的各类配件和管件,还为管理所配备皮卡车和发电机等交通维修工具,确保故障能及时排除。
为了方便群众就地就近缴费,在县城等中心城镇设立6处收费大厅或服务室,为IC卡智能水表用户就近缴费提供便捷服务。就是这些便捷的服务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
“不光为了让群众喝上水,还要喝好水。在日常检测上,按照规范频次要求定期对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进行检测,同时按省级检测平台指定项目及时检测,并同步上传检测数据。”张家川县水质检测中心检验员严耀辉说。正因为有了规范的检测,才能保障水质从源头到末端“全流程”放心。
在供水信息化建设方面,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建成集视频监控和自动控制为一体的信息管理中心,提高供水设施保护和运行的科技含量。六大水厂全部安装了视频监控和自动控制系统,确保安全事故可控可防。
“随着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的建设,我们村家家户户都用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村里出现了新的‘四多’,即新房多、牛羊多、存款多、好人好事多,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们村目前还没有因为吃水不缴费的人和事。通上自来水后,一部分群众用上了太阳能热水器,做饭、洗衣、洗澡再也不为水发愁了。”肖克成书记高兴地说。
庄浪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全省深度贫困县,水资源匮乏,资源型缺水、水质型缺水与工程型缺水并存,长期以来,全县农村群众吃水十分困难。
近年,庄浪县水务局立足干旱缺水的县情实际,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大力弘扬“实事求是、崇尚科学、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庄浪精神,持之以恒建项目、夯基础,不遗余力强管理、优服务,实现了农村饮水全覆盖,自来水通村率达到100%,入户率达到99%,供水保证率、水质达标率和水费收缴率均达到95%以上。
“从2001年开始,借助国家实施人饮解困和饮水安全项目的机遇,坚持统筹规划,解决了全县农村人口的吃水问题。”庄浪县副县长樊对对说。庄浪县利用县内东高西低的地形条件,以东部关山天然涵养林和水库为水源,按照“有水源就近解决,无水源异地调水,大规模、跨流域建设”的思路,采取“自流式引水、高扬程提水、倒虹吸输水、集中化供水”等措施,经过20年的持续努力,先后建成了南部山区、中部山区、北部山区、洛水北调、梁河北调、阳川人饮、店峡南调、庄浪河川、水洛河川等9处规模化的集中供水工程,并对人饮工程进行连通改造,实现了九大人饮工程并网运行,相互之间可以调配水量,供水保证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
借助水利改革试点工作的政策机遇,2013年成立了庄浪县水利管理总站,在全县18个乡 (镇)分别成立了乡(镇)水利管理站,解决了以往个别水管单位承担两个甚至更多个乡(镇)供水服务的难题。2014年,实行财政收支两条线的管理体制,每年的水费收入全部上缴县财政,由县财政按40%返还水务局,用于正常的工程维修养护,对于公益性岗位管水员的工资由县财政全额发放,有效破解了长期以来“两费”落实没有渠道的机制性障碍,理顺了管理体制。
在广泛调研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了《庄浪县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在全县农村实行统一水价,核定用水户月基本用水量为2.5 t,基本用水量内按4元/t计收,超出部分按4.5元/t计收,解决了长期以来庄浪县农村供水一个工程一个价,甚至同村不同价的问题。同时,为充分体现供水价格的公益性,对学校、敬老院和农村五保户等团体、个人执行优惠水价,兼顾了效益和公平,充分发挥了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建立起了有利于节约用水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差别水价机制。
按照 《庄浪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等规定,庄浪县建立了“水利管理总站、乡镇管水委员会、水利管理站、村群管小组、受益农户”五级网络体系,明确了工程产权和管护主体,落实了管护责任,实现了行业管水向全社会管水转变。当了5年席河村管水员的席从学深有体会地说,“过去村里没有专门的管水员,由村干部代管,他们既忙,又不专业。现在有了政府的支持,村里设了专门的管水员,解决了村里正常维修养护问题。”
2014年以来,庄浪县探索开展了农村饮水安全《用水许可证》颁发工作,同步开展老式水表校验和无源自控水表、IC卡智能水表推广。截至目前,共校验、更换水表4万多块,为8.1万户颁发《用水许可证》,有效解决了庄浪县农村人饮工程长期以来形成的用水户户籍混乱、数据不清、底子不明、管理难度大等问题,进一步提高了水费收缴率,保证了工程的可持续运行。
2019年3月,庄浪县建立了农村人饮工程维修养护基金,通过水费收入计提、财政补贴等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为农村人饮工程维修、改造提供资金保障。
农村人饮水毁财产保险是一项创新,让用水户吃上了“定心丸”。从2019年开始,县财政每年投入资金86万元,按每户10元的标准,为8.6万户农户投保农村人饮水毁财产保险,降低了群众因水毁造成的财产损失,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农村人饮水毁保险全覆盖,有效保障了农村人饮工程运行安全。
在工程维修养护管理调度方面,全县各乡镇建成了人饮工程维修物资库房,做到日常维修随叫随到,一般水毁2小时抢修解决,重大水毁及时解决。在乡镇水利管理站设立了农村人饮服务室,将政策咨询、水费缴纳、水毁保险理赔、维修服务等事项纳入窗口办理,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用席河村席发信大爷的话说,“现在用水非常方便,用水有什么问题,管水员随叫随到,用水条件的改善,我们既高兴也满意。”
2019年甘肃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饮水安全有保障冲刺清零工作方案》,建设任务总投资30.07亿元,包括年初已安排实施的建设任务25.5亿元、冲刺清零筛查后新增建设任务4.57亿元。
为打赢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战,指导贫困地区加快工程建设,强化运行管理,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冲刺清零目标任务,甘肃省水利厅在原有10个督导检查组和6个工作指导组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调整,充实力量,组建了39个工作指导组,以自然村和工程为单元,对照各渠道反馈和冲刺清零筛查发现的问题,对39个未脱贫摘帽贫困县区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开展“一对一”工作指导。通过开展扎实的督促指导工作,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冲刺清零工作任务有序快速推进。
撸起袖子加油干,甘肃省正全力加快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运行管护机制,扎实推进冲刺清零行动,全面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确保农村饮水安全不落一户、不漏一人,真正让安全之水、小康之水流到千家万户、造福人民群众,全力以赴打好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