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思考

2020-01-18 20:19魏婉莹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全会精神概论全会

李 俏 魏婉莹

(呼伦贝尔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内蒙古 海拉尔 021008)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蕴含的理论内涵、战略眼光和历史担当,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深刻挖掘的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以立德树人为首要任务,是青年学生学习和深入理解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主渠道。其中《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是传播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载体,将全会精神融入“概论课”的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和性质进行有效合理转化,以实现全会精神与“概论课”教学的有机融合,其路径选择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重要意义

(一)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指引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理论方向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运用科学理论体系武装青年学生的头脑,帮助青年学生读懂参透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增强“四个自信”。十九届四中全会报告(《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系统梳理了我国建立和完善国家制度的全过程,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新思想的集中体现,是立足当下、着眼长远的重要行动指南。将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根本遵循,更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全方位解读。《决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规律性认识贯穿了“概论课”教学的内在逻辑,既能将教学内容上升到新的高度,又能满足丰富教学案例的现实需要。

(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丰富高校思政课的科学内涵

十九届四中全会报告对建国以来我国13项制度优势进行了理论分析,对中国制度的总结和提炼进一步丰富了课程的科学内涵,这一内容充实了教学内容和素材。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党的治国理政的全过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70年不断健全和完善的生动体现,“概论课”既要让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也要通过一种整体性视角让学生对“中国之制”和“中国之治”的内在关系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和把握,把治国理政的实践经验转化为鲜活的授课内容,更好地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用先进的理论吸引师生产生共鸣。

(三)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赋予思政课理想信念教育新任务

十九届四中全会做出的《决定》彰显了党对国家治理的高度自觉;明确科学制度体系表明党对国家治理的高度自信;对完善和发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不懈追求,体现了党在执政过程中自强不息的精神,将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用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的成功经验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仰、加强自身修为、勇担时代重任。同时,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1],探索用社会主义制度巩固文化精髓,筑牢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和精神的架构,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提供重要依据,能够有效提升课程的生命力。

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与“概论课”教学内容的内在契合

“概论课”以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理论成果为己任,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成功经验,具有很强的政治导向性。在新编版教材中更是将解答好“坚持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作为教学重点内容,旨在帮助青年学生更为完整、系统地理解中国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领悟党不同历史时期的责任担当,这与四中全会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内容具有内在契合性。

(一)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问题

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党的领导制度是国家的根本领导制度,把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排在第一位,充分肯定了党的领导制度体系重要性。中国共产党不负期望,在历史的关键节点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相继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保国家始终朝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创造了经济持续发展、社会长治久安的世界性奇迹。从历史比较和横向的国别比较、党际比较都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掌舵人,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是我国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根本保证。

(二)历史和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中国社会的制度基础

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价值追求,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能够成为康庄大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具有强大生命力”这些问题,全会给出了明确的解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更是中国共产党坚持走群众道路,不断探索“人民性”科学内涵的结果,通过创新和完善制度设计,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不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制度保障,也为人类社会制度文明贡献了中国方案。从“概论课”内容设置来看,各章节都蕴含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内容,人民性充分体现了课程的价值内核和教学的预设目标。

(三)历史和人民选择了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国引领时代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3]。回顾过去,改革开放包含着关键性的历史经验;展望未来,改革开放是中国不断前行的重要途径。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新问题倒逼各领域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不断拓展,以改革和开放为动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三、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融入“概论课”教学的路径选择

(一)全会精神全面融入“概论课”教学内容

第一,全会内容充分融入“概论课”教学的理论逻辑。十九届四中全会的理论成果是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继承和发展,是党和人民治国理政的智慧结晶。教学过程中将全会内容作为更新的教学内容补充进教学方案,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主线,保持完整系统的框架结构,在突出核心要义和主要内容的同时也要注意将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进行深度融合,保持连贯性、体现一致性,使学生更加清楚的掌握整个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连续性。例如,全会列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间表是对十九大提出的新“两步走”发展战略的进一步细化和拓展,是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发展战略相关内容的继承和发展。通过对不同阶段发展步骤的纵向比较,能够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逻辑,突出这一理论体系的开放性,更容易帮助学生用唯物辩证的观点和方法理解和记忆这一重点内容,做到党的创新理论进课堂、进头脑。

第二,全会的创新性和全局性特点融入“概论课”教学过程。全会提出了很多新论断、新提法,把这些创新内容紧紧融入教学内容中,全景式的展现我国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一系列重要制度,教学中,用具体的事、例、情去增进学生对于我国制度优势的理解和认同,将自身的全面发展与国家、社会进步紧密联系起来。同时,教学中充分体现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全局性。全会主题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思想的根本遵循;是党中央从历史发展的大视角来认识和把握中国未来的总体要求,具有大视野、高站位、长期性的特点。要将这样的视角融入教学内容之中,帮助学生从高屋建瓴的视角看待全会的内容和特点。

第三,全会的精神实质支撑“概论课”教学。一方面全会展现了党对我国制度设计和制度更新的自信底气,全面考量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强烈的责任担当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发展,在社会主义制度越来越成熟定型的过程中展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实践精神;另一方面全会展现了“接地气”的精神实质。报告内容充满人民情怀,党对新时代提出的新问题认识程度如何,需要人民进行评判。把人民群众的评价作为党和国家工作成败的评判标准,这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政思想,回应人民群众的重大关切,这正是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的题中之义。

(二)提高教师对全会精神的理解阐释能力

“概论课”是传播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主渠道,授课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广大教师应该明确自身的重大责任,把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增强推进教学工作的自觉性。

首先,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全会内容进课堂的紧迫性。加强全会精神对“概论课”内容的嵌入,认真分析教学内容体系,将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融贯相关章节。在讲述中体悟党的为民情怀、担当意识和政治战略,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的统一。通过权威解读逐渐完善自己对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全面认识,结合已有的知识结构和逻辑体系,更好更快的消化吸收全会内容。在学习过程中,留意学习专家学者传播全会精神的方式方法,把适当的时事政治相关事例、资料运用于日常教学活动中。广泛阅读、时刻关注全会相关研究内容,关注“三报一刊”等主流媒体对十九届四中全会所做的深入报道和研究,对相关的理论文章,尤其是权威文章进行深度解析,深刻把握其中的主旨和要义,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其次,以科研促教学,关注学科热点问题。教师通过参加与全会精神相关的前沿会议,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加强交流,掌握十九届四中全会研究的最新理论成果,深化对相关内容的认识,增加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厚度,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提高科研能力,夯实教学必备的学科基础知识,关注与十九届四中全会相关的热点问题,使自己具备“专”与“新”相结合的学术理论功底,把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课堂授课内容,运用自己扎实的学科理论功底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问,突显教学针对性,达到教学与科研相互助益的效果。

再次,实践检验真知,在社会生活中体验全会精神。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并深化认识的根本途径。十九届四中全会报告通过对世情、国情、党情的调研实践论证最新理论成果的科学性。思政课教师应秉持在深入实践、观察实践和了解实践中解读全会精神的原则。到相关地区进行实地参观,深入革命老区感受红色精神,了解苦难辉煌背后的奋斗历程,深化对党史的认识;到改革开放的前沿和标志性地区,如深圳、上海浦东、安徽小岗村等地,感受改革开放给这些地区带来的巨大变化;还可以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变化最大的地区,如雄安新区、十八洞村、塞罕坝地区、粤港澳大湾区等地深刻体验这五年来的历史性巨变和历史性成就。通过观察、学习、感受、体验,深入把握全会报告中的内容,将会对全会的一些判断和结论产生更深刻的认识,有助于教师以更加饱满、充沛的情感对全会内容进行讲授。走入基层,真实了解百姓对全会精神的认知程度。利用各种机会,经常深入基层,走进街道、社区,深入各乡镇、村落,了解基层百姓对身边变化的切身感受,请他们分享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尤其是发生在他们身上或身边的故事,重点关注他们的基本生活、医疗、教育、养老、精准扶贫、生态环境、交通、通信等方面的改变,以百姓的真情实感和生活体验作为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最有力佐证。也可以走进企业,了解国有企业、大型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各方面诉求、面临的困难、取得的成绩等,从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基本单位入手收集讲授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素材。

(三)加强学生对全会精神的学习掌握能力

首先,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强化课堂活动。课堂讲授是传播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主要途径,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充分参与教学设计来增强对四中全会内容的理解,例如:让学生查阅教材之外的经典案例和文献资料,采用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的方式;组织主题知识竞赛,增加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学生将十九届四中全会内容与个人生活经验进行整合,感受制度优化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对生产生活的积极影响。

其次,重视社会实践的体验和感受。学生必须对所学知识有切身的感受和体验,才能获得最真实和客观的认知,教学才能产生“眼见为实、信以为真”的效果。第一,学生通过参观学习获得真知。全会精神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通过深入实地来理解全会精神的真谛,如到知名企业、制造业大厂等参观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状况,切实体会制造业强国的内涵;到一些知名的科技企业和网络公司观摩,了解科技改变生活的进程,切身感受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到一些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进行参观,通过五年来国家和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深化对改革开放的认识,通过实际感受增强“四个自信”;第二,学生通过调研比较认识真相。深入工厂、企业、农村、社区等基层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各领域发展的一手资料不仅让理论知识更具说服力,也能够帮助学生对我国基层百姓的实际生活和具体状况有更加透彻的认识,通过横向纵向的比较四中全会重要决定等对党的政策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围绕既定主题进行深入调研,例如关于决胜脱贫攻坚政策,深入一些精准扶贫地点展开充分调研;也可以走进精准扶贫机构,了解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和人财物投入情况;采访驻村干部,了解本地脱贫致富的具体做法。这样就可以对全会提出的“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这一问题有全面系统的认识;第三,学生通过体验把握实质。鼓励大学生通过新闻发布会、听证等形式了解党的理论、政策制定、发布、实施等过程;可以参加四中全会的宣讲活动,做四中全会宣传教育的体验者;也可以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志愿活动了解社会,培养奉献精神,提升交往沟通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利用寒暑假或业余时间进入企事业单位兼职实习,通过实习工作了解单位运行情况、行业发展情况,甚至了解国家政策执行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等。通过这些切身体验活动,学生们丰富社会阅历,拓展视野,增长见闻,进而深化对四中全会精神的理解。

最后,发挥网络资源的辅助功能。当前,网络已经成为青年学生学习、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有调查显示,将近七成学生每天上网超过4小时。充分利用网络传播的快捷性、广泛性和多样性来传播四中全会精神,增加教学的灵活性,以更加丰富多样、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讲解四中全会精神,转变学生对政治宣传呆板、生硬、无趣的传统印象。可以采取现在学生中比较流行、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进行宣传。例如,在短视频平台制作投放关于四中全会精神的相关内容,以吸引学生的关注和观看;将四中全会内容融入快闪等传播形式,增加宣传的广度;在青年学生喜欢浏览的网站投放更多关于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动漫等网络作品,增加学生对全会的认识和了解。更要增加网络互动,增加学生发表观点、留言评论的机会,通过互动实现大学生对四中全会精神的深入理解,使其转化为实际行动,实现课上课下、网上网下的衔接与互补。

猜你喜欢
全会精神概论全会
走进省纪委十一届六次全会
山西夏县瑶峰镇:“五学”全会精神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学全会精神 汲奋进力量 葆革命本色 省审计厅人事处党支部和老干部第一党支部共同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与人文情怀的结合
全会表情
认真领会全会精神 努力推动人大工作
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在浙江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作报告时的插话》等文中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