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流与传播观照下的外宣新闻翻译

2020-01-18 19:52廖雪莲
黑河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译者跨文化汉语

廖雪莲

(黄山学院 外国语学院,安徽 黄山 245000)

在应用文体翻译中,新闻翻译是一类特殊的翻译形式。新闻翻译与文学翻译不同,但又同文学翻译有着一些共同点:二者都需要译者站在大量历史、政治、社会等文化背景的基础上,既要确保翻译信息的准确性,又要发挥其作为译者的主体性,从而达到较好的效果。由于中外文化差异普遍,文化障碍在新闻翻译实践中是常出现的问题,这些是新闻译者必须面对克服的问题。本文站在跨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角度,探讨新闻译者如何克服英汉翻译中出现的文化障碍。

一、对外新闻翻译中跨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实质和内在含义

对外宣传信息是对外新闻翻译的根本目的所在。其实质上是一种跨语言和跨文化的交流形式,同时附有宣传活动的性质。从整体情况而言,将近所有的行业都囊括在对外新闻翻译之中。而从局部情况而言,对外新闻翻译本质上是国际文化交流的一种独特的方式,在沟通交流中起到衔接的作用。对外新闻翻译在树立我国良好形象、宣传我国文化和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发挥重大作用。严谨而言,其不但是语言的相互转换,而是文化传播的一种形式。文化宣传和对外新闻翻译,实现了文化的彼此交融和共存。跨文化的对外新闻翻译是彰显一国的人文环境建设和对外交流情况的宏观体现。对此,跨文化对外新闻翻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跨文化对外新闻翻译的快速发展有利于我国对外合作和交流的顺利开展。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世界将通过跨文化对外新闻翻译了解中国、认识中国,这样的形式呈现出我国良好的大国形象,也有助于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

二、英语新闻中的翻译原则和文化因素

1.中国特色政治文化专有项的翻译原则

参考艾克西拉有关文化专有项的观点,可以认为政治文化专有项在源语意识形态、使用频率、惯用法等方面都与目的语文化有所不同,因此,在源语政治文化中,其语言项目有着小同文本的地位。

2.翻译中的中西方文化体现

中西方在历史、地域、教育传统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二者文化差异巨大。汉语和英语起源和发展的文化背景相差甚远,相同点很少,造成了这两种语言文化差异较大,对于某些词汇的解释甚至南辕北辙。

3.英语新闻中的文化因素

新闻在文化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也是一种文化形式,是一种不断变化发展的文化形式,需要译者具备细致的洞察力和敏锐的觉察力,做到大体掌握目标语言,透彻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广泛收集资料,学习语言载体国家的风俗文化、历史背景、传统习俗,并凭借自己的专业特长,采取最合适的翻译方法进行汉英新闻翻译。

三、文化差异制约着对外新闻翻译

1.思维方式及语言表述的不同对新闻翻译的影响

思维方式与其文化背景紧密相连,是文化心理特征的具体表现。生活在不同文化环境中的人,其思维方式也不一样。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趋向于本体性思维、具象性思维和综合性思维等。与中国人思维方式不同,西方人思维方式是趋向于客体性思维、抽象性思维和分析性思维等。然而思维方式的具体表达离不开语言这一载体,所以其与语言密切相关。语言是思想沟通交流的用具,其承载着具体思维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对此,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语言表达存在实质性的区别。在选词、语法的使用方面汉语和英语存在很多区别。在对外宣传新闻翻译中,汉语、英语之间存在的差别方便翻译者顺利转换汉语和英语,从而有利于形成易于西方受众能接受的新闻[1]63。

2.历史文化背景下的知识差异对新闻翻译的影响

中方的文化背景及历史渊源不同于西方,同时这些不同也具体呈现在其各自的语言上。恰如翻译学家和语言学家奈达所说:“语言在社会生活中深深的扎根,不熟悉语言的社会背景也就不能掌握语言的内在本质,每个民族均有其自己独特的文化和根基。”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均承载着众多的文化和历史信息,并且对于各自语言上承载的信息,中西方民族均有着深刻的了解。如在中国文化熏陶下成长的人们都了解“精卫填海”这一典故的历史渊源,同时也熟悉其所包含的内在含义,即“坚定意志、不屈不挠、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然而Trojan horse 所代表的“特洛伊木马计”的古希腊神话也是西方人非常熟悉的故事。关于神话的内在含义,即“从核心进行的阴谋”一清二楚。但是,当触及对跨文化活动进行翻译时,将这些本民族人都非常了解和熟悉的、兼具悠久历史文化的语言进行转换,讲解给其他民族人们时,如何让那些没有相同历史文化背景下的异族人们同具有此文化背景下的人们获得一样的信息,便成为一个较大的问题[2]。

3.价值观的不同对新闻翻译的影响

中方和西方的人们在价值观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究其原因是中方和西方的文化差异所导致的。如在处理人和自然两者关系时,有史以来,中国人深受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熏陶,尊奉人和自然的统一,推崇遵从“天意”的理念,经过不断的自我改变从而去适应自然,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友好相处。然而,从古至今西方人一直持有天人相分的想法,同时西方人将征服自然、挑战上天作为体现人价值的一种方式[3]。如在人和社会关系方面,中国人尊奉集体主义精神,注重集体的价值,认为个体是集体中的一部分,个体的发展应符合集体的发展、服从集体的利益。如当个体的利益同集体的利益发生矛盾时,应当牺牲个体的利益,即牺牲小我,周全集体的利益,即成就大我。然而,西方人恰恰相反,西方人崇尚个人主义,认为个人的利益最高,政府和国家制定和推出的决策都应当是确保个人利益的,这样才是能确保实现个体全面发展的有效前提。在对外新闻宣传翻译中,怎样使西方人通过新闻翻译获得与中国人一样或者近似的感受,是翻译人员需要有效解决的一大问题。

四、跨文化交流与传播观照下新闻翻译的具体方法

1.掌握中西方价值观差异

面对中西方人民在价值观上的不同,译者在进行外宣新闻翻译的过程中,要将“以我为主”和“以受众为主”两种策略结合起来,通过采用受众较能接受的方法,迎合受众的特点和喜好,向受众传递原语新闻中所表达的社会文化信息和价值观。这就要求外宣新闻翻译人员具备更高的水平。一方面,对于中西方各民族各群体的文化特性和价值观,译者需要从整体和细节上都有透彻的认识,能够敏锐地察觉到新闻翻译中出现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另一方面,在不违背新闻原文中心思想、价值观、精神的前提下,译者需要做到对外宣新闻进行重写和改译,使其符合西方读者的特性,满足西方读者的需要。基于以上两条外宣新闻翻译工作的要求,译者需要大量阅读中西方历史文化资料,广泛收集中西方舆情信息,不断加强对于中西方文化的了解,把握海内外读者在价值取向、文化思潮等方面存在的心理差异,同时也要不断进行学习和训练,提高自身翻译能力,培养较高水平的新闻翻译专业素质。

2.严查慎审传播主题

对外新闻翻译工作者的工作不仅仅是翻译新闻,还承担着传递信息的职责。对外新闻翻译工作者在选择翻译内容时需要慎重考虑。“内外有别”是翻译领域的原则之一,对外新闻翻译会向西方传播我国的文化信息。在翻译传播信息时,翻译者应当明确认识到我国在西方的形象建立,是基于对外新闻传播所产生的影响的。所以,在选择翻译传播的新闻材料时,翻译人员应当侧重于那些表现我国优良精神和价值观的新闻,推动我国在国际上树立良好形象,广泛传播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更多外国朋友认识中国。翻译者还应当培养跨文化意识,面对不同的受众群体,分析其文化背景,选择不同的新闻材料,进行翻译与传播。

3.训练译者的英语综合素养

新闻英语翻译人员的基本技能便是英语翻译,对于基础的单词语法,不仅不能疏忽大意,还要加强训练,掌握西方的用语特点。译者可以定期学习西方文化著作,参与学术交流,前往国外进行考察,融入到西方的语言环境,提高自身翻译职业素养,避免在翻译中产生歧义。

4.透析历史文化背景知识中存在的差异

在新闻中,为引起读者的兴趣,增加可读性,经常会借助修辞手法,采用大量典故和成语俗语,但这些语言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在历史文化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国外受众很难理解接受这些语言结构,更难以领会其象征意义与深层内涵,结果导致跨文化交流的过程出现种种问题。要想解决此类问题,译者在完成外宣新闻翻译的过程中,除了注意转换汉英两种语言的形式,还要抓住新闻的深层意义,把握语言的交际意图,做好信息的表现与传播[4]。

为确保新闻消息的准确性,符合西方受众的语言习惯,使其能够准确全面地接受新闻消息,需要翻译人员在完成转换汉英语言的工作时,通过合理的改译、减译、增译等翻译方法,灵活处理汉语新闻材料的语言。如在描述建筑工人不畏工作条件艰难困苦,仍然昼夜不分地投身于工程建设的一段汉语新闻里,记者采用了“精卫填海”这一成语来歌颂工人的敬业精神。在将此段新闻翻译成英语时,译者就需要灵活处理“精卫填海”这一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的词汇。

遵循翻译原则,译文必须确保新闻消息意思不出现歧义,让国外受众接收到与国内受众同样的信息,同时又需要考虑到国外受众的语言习惯,使新闻较容易理解。因此,译者需要对“精卫填海”这一词汇进行改译,除去其原本语言形态,提炼内涵精神,再翻译成直白易懂的英语形式。

5.提高译者的跨文化认知能力

跨文化认知能力由情感因素、认知因素、行为因素组成。情感因素是指人们在社交中对于文化的敏锐程度。认知因素是指人们根据中西方文化特点,调整自身行为方式的能力。行为因素是指人们社交的方法和能力。通过培养这些因素,提高跨文化认知能力,可以帮助新闻工作者从新闻材料中找到合适材料,并进行跨文化分析。

6.根据汉英语言表达差异做出调整

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别,造成了汉语和英语在语法和词句上有很多不同。英语语法里分16种时态,动词形式多变;在汉语里没有时态的区分,顶多有“着”“了”“过”等虚词能够和英语的部分时态相对应。英语表达重视简洁明了,选词造句风格简洁;汉语偏向风格华丽,常常用成语、形容词等辞藻来展示语言的美感。英语在语序结构方面灵活多变,汉语则注重语序条理,安排语序结构讲究依照事理顺序进行。除了以上语言差异外,汉语和英语在新闻语言上还存在着更多的区别。

比如,英语新闻常以被动态进行叙述,而汉语新闻习惯以主动态来进行报导。相比汉语新闻,英语新闻更倾向于用间接引语和直接引语来增加新闻的真实性。在翻译外宣新闻的过程中,译者应当考虑汉语和英语在语言表达上的诸多不同,做到透彻掌握汉、英语言,尤其是汉、英新闻语言的特点和习惯,在保证翻译准确性的基础上,尽量以英语语言习惯优先,对语法和词句进行适当的改动[1]96。同时需要考虑到英语语言风格简洁通俗,在翻译外宣新闻时,尽量缩减汉语新闻中的大量华丽辞藻。

在构造语序时,需要先梳理汉语新闻的中心和层次,灵活改变各部分语言结构的排序,使译文语序更加符合英语语言规律。在句法方面,可以采取插入语、短语后置等语法,拆开并重组汉语新闻中的复杂句式结构,改成符合英语习惯的简单句式。同时,翻译人员还需要注意模仿英语新闻的引语、语态等多方面特点,尽量使新闻译文神形兼备,吸引英语受众阅读。

7.利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提高对外新闻翻译的传播影响力

在科技发展迅猛的今天,媒体领域中传统与创新结合的传播方式不断显现其优势,是对外新闻传播发展必须牢牢把握的重要机遇。第一,越来越多的传播途径出现,改变了以往传播途径单一的状况,形成了借助网络即时传达的局面,提高了文化传播的效率和效果。这一局面的形成,扩大了新闻的影响范围,推动了传播文化取得成效。但传播速度快也导致了一些问题出现。比如,部分误导信息和虚假信息也能够很快广泛传播开来,对文化的发展造成不小影响。所以,翻译人员必须抓住新媒体形成的优势,充分发挥对外新闻传播的积极影响,努力减少新媒体局面的消极作用。站在跨文化的前提下,不断探索新的新闻报道形式,抓住目标受众群体的注意力,向国外传播真实而积极的新闻信息,有效提高对外新闻传播的影响力,并为我国在国际上树立良好形象做贡献。

五、结语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常常遇到异化和归化如何选择的问题,需要认识到这两种翻译方法为互补关系,并不冲突。译者在进行新闻翻译时,必须考虑到国内外的文化差异,积累大量的语言文化知识,培养跨文化意识,真实有效地将新闻原文中表达的信息和内涵转述给读者,在确保准确性的同时展现文化魅力,达到跨文化交流与传播的理想效果。

猜你喜欢
译者跨文化汉语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追剧宅女教汉语
英文摘要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