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佳婧
(东北林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论及:“面对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马克思主义也面临着进一步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问题。”[1]33马克思主义“三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三部曲”,并非彼此隔离、相去甚远,它是整体性的篇章。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新体现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下简称新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三化”作出了时间上崭新、内容上完整、程度上深入的价值实现。新思想底蕴深厚、意义深远,有着严密的思想体系与重要的价值意蕴。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结晶,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重要体现,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代课题。
新思想自觉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又丰富了其时代意蕴。
习近平总书记以高度的政治素养作出了“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1]66一系列论述。一方面,在基本方向上,新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一贯自觉坚持并作了持续深入发展。新思想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牢牢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向,沿着正确方向不断推进,同时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如果丢掉了这些,那就不成其为社会主义了。”[2]另一方面,在哲学体系上,新思想坚持并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坚持了“物质决定意识”这一最基本、最根本的认识。新思想作出的判断、指定的目标、实施的战略都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例如,新思想对于我国发展历史方位的判断不是某个人的主观判断,而是一个客观的实然状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贯穿新思想的哲学方法主线,在新思想的内容与方法中都有深刻的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普遍联系、永恒发展与矛盾等观点,注重治国理政、安邦定居的整体性、联系性、发展性,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处理我国发展、稳定、改革中的关系。
新思想对毛泽东思想积极继承并作了创新发展。一方面,在主要观点上,新思想承继了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毛泽东“党领导一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二为”、“双百”方针、“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新思想中的“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党指挥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也是新思想对毛泽东思想的坚持与继承。在此基础上,新思想结合新时代我国发展的现实作出了创新。新思想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思想;新思想贯彻中开展的“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以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活动,是对毛泽东思想中“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3]思想的创新发展。另一方面,体现在对毛泽东思想价值谱系“活的灵魂”上。习近平为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活的灵魂作出了创新发展。新思想既对新时代我国发展的“变”与“不变”作出了新时代的科学论断,又明确了“两个没有变”,为我国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新思想始终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观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群众路线的现实写照;新思想体现出了高度的自主性,在安邦定国的整体逻辑中将独立自主作为重要的内在基本价值理念之一,将独立自主的重要原则作为实现路径的根本之脉。
一方面,新思想一以贯之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线。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创新成果,新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其他重要成果绝非相互脱离、相互脱节、相互排斥,而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本固基、贯穿始终。新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远大志向、正确方向,续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篇章。另一方面,新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密码作了进一步探索与诠释。新思想对比别人正在走的路、开创适合自己的路、远眺将要远行的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坚定不移。
新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展现出高度的价值耦合,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最新的理论展现,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基本精神赋予了崭新的时代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4]新时代,我国面临的党情、国情、世情日益复杂,迫切需要以先进科学的理论为指引。新思想立足时代特征,吸收时代精华,回答时代课题,为破解我国发展的时代问题提供了思想指引。其一,面临“四大风险”“四大考验”的党情。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面临“四大风险”“四大考验”,需要应对各种重大阻力、重大矛盾、重大挑战、重大风险,为了保证顺利推进伟大事业、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保持与群众的密切关系,新思想为中国共产党人补足了精神之钙、筑牢了党性之魂、把稳了思想之舵,为永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提供了思想指引。其二,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的国情。新思想让我们知道从何处来,身处何方,即现阶段我国的国情以及在正确认识国情基础上所面临的契机与危机、有利与不利、机遇与挑战。我国所处的现实境遇要求我们不断破解现实问题、化解现实矛盾,瞄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愿景,敢于逢山开路,勇于遇水架桥。其三,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世情。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愈加复杂,思想文化交锋日益激烈,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不断调整,人类面临着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全球治理失灵等普遍性问题。西方“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责任论”等“噪声”不绝于耳,对我国的误解、偏见甚至抹黑、诋毁甚嚣尘上,中国的实际形象与西方塑造出的主观形象产生了错位。要消除“噪声”就要向世界阐述中国道路、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其一,承担新时代的新使命。致力于为人民谋求更多、更大、更现实的幸福,为民族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的愿景,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变初心和崇高使命。新思想对时代使命的认识日益深刻,更加激发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其二,明确新时代的新目标。为应对各种难题和挑战,新思想作出了科学的战略安排与战略部署,为我国的发展绘制了科学明确的时间表和清晰的路线图。新思想对2020—2050年的历史跨度与历史区间分两个阶段作了明确清晰部署,分别明确了不同时间段和时间点相对应的短期阶段性目标和长远的宏伟目标。其三,制定新时代的新战略。新时代,我国面临的民情、社情、党情、国情、世情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不再被动地受制于世界,而是引领着时代的潮流与世界的发展。新思想对我国新时代的新战略作出了内容勘定,制定出了新的发展战略。
中国逐渐走向世界舞台中央,改变了曾经徘徊在世界舞台边缘的窘境。对于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为世界提供了可供借鉴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中国力量。其一,“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新思想中的世界性战略,“一带一路”倡议对于增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保障能源资源供给的安全性、增进与沿线国家外交以及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和重塑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一带一路”倡议、金砖国家、上合组织、亚投行、中俄战略对接以及中非合作等,都表明中国以宽广的世界眼光与人类情怀为世界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在世界东方,在波谲云诡的世界中逐渐实现由跟跑者向领跑者转变,影响世界的力度、深度与广度逐渐增强。其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新时代,各个国家的界限愈加模糊,世界各国的依存度逐渐提高。新思想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满怀对世界人民高度的责任感,高度展现出中华文化的生命力与包容性。它绝非一纸空谈,而是切实为世界提供了科学合理、可资借鉴的“中国之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所追求的是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利益的统一,是民族进步与世界发展的统一,反映了世界人民的共同诉求,彰显了人类共同的价值内涵。世界人民向往和平与发展,追求公平与正义,追寻民主与自由。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维护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上,维护了人类的共同价值,符合时代人类的基本诉求和共同期待。人类从隔离、孤立的状态逐渐走向融合是世界发展大势。习近平总书记站世界人民共同利益的价值角度,谋求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将人类的命运看作一个系统性的有机整体,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高度的人类意识和高尚的世界情怀,为世界的发展进步作出了可行的战略构想。可以看出,“一带一路”倡议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世界从封闭走向开放、从隔离走向融合、从孤立走向合作的世界大势的基础上诞生的战略步骤,有力助推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
新思想坚守人民的根本立场,凸显了人民的主体地位,运用大众的话语表达,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意蕴作出了新的表达。
习近平总书记饱含对人民的关切之情,坚守着人民群众的价值立场。新思想对于人民价值立场的坚守,表现在宗旨意识、政治理念、目标构筑以及工作方法等各个方面。第一,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党性与人民性始终是统一的,中国共产党人是人民利益的维护者、捍卫者。新思想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崇高的价值目标,不断改善民生、落实扶贫工程,各项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原则与导向。第二,自觉为人民谋幸福。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最生动的价值展现和最直接的价值显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最集中、最本质的主体价值诉求,中国梦这一美好蓝图的绘制和实现与人民群众显现出高度的价值关联。人民是这一宏观规划的享用者、缔造者和推动者。中国梦的发展成果最终由人民共享,其内涵、目标、主体与实现都高度展现出了为人民谋幸福的高度政治自觉和不变政治初心。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得以应运而生并蓬勃发展的恒久动力之源、根本价值之基。新时代,人民群众的需要层次逐渐提高,在美好生活的需要和诉求上也体现出差异性与多元化,满足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思想的核心理念。人民对美好生活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与更多样的期待,坚决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对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理念作出价值坚守,展现出了中国共产党扎根人民的决心,展现出了深厚的为民情怀。
人民群众是开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门最核心的密码。第一,顺应人民。夯实民意基础,顺应人民心愿,与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所想息息相通。是否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是中国共产党人接受政治体检最重要的一项“健康指标”。要跳出兴衰更替的历史循环,必须顺应人民、依靠人民。新思想中蕴含的一系列新方略,无不是顺应人民群众的意愿与诉求所制定的。在新思想的战略布局中顺应人民意愿,重视人民意愿。新思想要求增强反腐力度,不断为人民群众打好脱贫攻坚战,以顺应民意、赢得民心。第二,依靠人民。人民群众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践行者和筑堤者。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人人践行、不懈躬行,汇聚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力量。人民是共享发展的最强劲、最广泛、最基础的动力来源,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得以持续推进、蓬勃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第三,人民共享。促进共享发展是新思想得以生成、发展、完善与实践的必然逻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造福人民、依靠人民,也属于人民。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新思想在社会建设、经济建设等各个方面着力人民共建的同时,还致力于人民共享、全民共享。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这一宏观进程中的主体,人民共享是共享发展理念最显著、最突出、最根本的理论属性。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新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更加确证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新思想注重运用大众化的话语表达,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创新路径。第一,话语内容“通心气”。新思想的话语内容与人民“通心气”,源于具有本源性意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新思想的每一则方略、每一句话语都遵循着人民性的逻辑。中国共产党因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在话语内容上与人民大众“通心气”,这是新思想理论内核的体现,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应有之义。第二,话语方式“接地气”。新思想注重大众话语的运用,有利于民众深入理解。比如,习近平总书记曾以“兄弟同心,其利断金”表达两岸同胞共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同奋斗的美好愿景;以“洗洗澡,治治病”坚决保证中国共产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以“带电的高压线”显现出震慑性;以“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合理性与科学性;以“打虎、拍蝇、猎狐”形容反腐;诸如此类的,还有“治病树、正歪树”“拔烂树”“扯袖子”“咬耳朵”等话语。这些都展现了话语方式的通俗化、生活化、具体化。第三,话语特色“聚人气”。新思想凝聚人民群众的思想共识,做到了“聚人气”。新思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揆诸我国发展的社会现实、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体,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线,以人民为中心为核心的科学理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人民意愿、满足人民诉求,有着“聚人气”的话语特色。新思想以人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其话语特色必然“聚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