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速公路工程养护有限公司,江苏 淮安 223001)
为了提升大交通流量下高速公路日常养护工作的安全、质量与效率,首先需要确保安全防护措施规范有效,养护方案与计划具有科学性、适用性及可行性,且施工组织工序得当,进而有效延长高速公路的使用寿命,保证防护设施结构牢固,确保车辆通行的安全。然而,部分高速公路管养部门仅将日常养护工作的重点放在道桥维修方面,忽视了自身的养护施工安全,也未能及时有效地制定科学详细的养护方案与计划,导致急于抢修养护时发生安全事故,或者被动地在事故和病害损坏后亡羊补牢。缺乏预见性的养护管理措施,使高速公路养护的工作方法和措施变得片面、狭窄。
高速公路日常养护的安全工作,是高速公路管养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确保养护自身安全和社会车辆安全通行的重要保障。为了提升大交通流量下的高速公路养护安全工作,需要遵循3个要点:一是在养护施工作业前,根据施工项目特点,对施工作业人员做好相关的安全教育培训,为人员和车辆办理相关保险。二是结合路况、车流量,按照规范制度提前制定切实可靠的安全防护管控方案,并向上级管理部门及交警、路政进行审批报备。在征得相关部门同意后,严格按照安全方案进行现场安全管控。养护施工作业期间,除按规范要求设置标志牌、锥形桶、警示灯等安全设施外,还可以积极利用科技手段,例如增设仿真摇旗机器人、声光电防闯入警示器、吸能防撞缓冲装置等安全防护警示器具,确保养护施工安全。三是养护施工期间,不可避免会给过往车辆的正常通行造成一定影响,比较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养护施工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此外,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也会增加养护工作的难度。因此,要在保障周边社会车辆顺利通行的基础上安全高效地开展养护工作,必要时应提前使用大数据分析断面车流量,根据施工段落的车流量特点,尽量合理安排养护作业时间,避开大流量时段,减少养护施工对过往车辆通行造成的影响,同时降低养护施工作业期间的安全风险。
为了有效提升高速公路日常养护的工作质量与效率,需要事先制定科学、合理的养护工作计划与方案。这要求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人员要全面、充分地调查、统计和分析高速公路的道桥、交安和沿线其他设施,清楚地了解高速公路的路况信息和病害特点,进而掌握详细的数据资料,为下一步制定科学、合理的养护方案与计划打下基础。调查也需讲究方式方法,例如结合气候特点,路基边坡病害的调查一般在大雨过后。也可结合季节特点,秋冬季节边坡高草枯萎,有利于及时发现水毁冲刷病害。一般来说,路面病害集中在夏季与冬季,夏季雨水较多,会导致路面的水损害;冬季气温较低,会导致路面产生裂缝。此外,为了确保路况调查信息的全面性及准确性,调查人员应尽量选择徒步调查的方式。
在完成路况调查后,可以结合调查数据与资料制定科学、合理的养护工作方案和计划。在养护方案中,需要针对高速公路不同路段、不同项目制定详细的养护计划,同时明确各个项目具体的养护工程量、养护工作的内容及涉及到的施工工艺流程等。在养护方案中,还需科学预算养护费用。在采购公路养护所需的材料或设备时,在满足安全、质量的基础上,应尽量选择价格合理的产品,并结合具体的养护工程量确定相应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数量,尽量将养护费用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高速公路的日常养护工作按性质分为矫正性和预防性两类。矫正性养护的主要任务是在高速公路各部位出现损坏、故障后对其修复,此部分工作内容属于被动养护。预防性养护的任务是延长高速公路的使用寿命,因此需要结合高速公路运行的实际情况,采取一些预防性或预先性的养护措施,避免高速公路各部位出现加速病害、恶化的现象。特别是在大交通流量环境下,想要高速公路实现高效、安全的运转目标,必须着重依靠预防性养护措施,该项措施不仅能够确保高速公路发挥最大的功能,还能够提高其运行效率与质量,有效增加高速公路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高速公路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养护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因此,高速公路管养部门要定期组织养护人员参加专业、系统的养护业务技能培训,使其业务水平得到提升。此外,在培训过程中,管理部门还需培养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与职业道德素养,提高他们的工作主动性与责任心。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管理系统与软件已逐步在高速公路日常养护管理工作中得到应用。先进的养护管理系统除了收集、传输、分析和处理高速公路养护的各类数据,还有助于各相关部门建立互通、共享的养护数据信息平台,因此养护管理人员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应用信息化管理软件的能力,以达到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养护管理水平的目的。
为有效提高高速公路日常养护的安全、质量与效率,管理部门需尝试引进新型材料、先进的养护施工技术和设备。此外,在组织养护生产的同时,依据团队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积极开展质量控制创新活动,针对养护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研制专用工具,完善养护施工组织方法,有效减少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在提高养护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同时,降低养护作业的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