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巍
(哈尔滨学院,哈尔滨 150001)
2018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率为2.7%,其中本科大学生创业率为1.8%,高职高专毕业生创业率为3.6%。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生力军,培养大学生的法律素养,使其认同和遵守法律,并在法律允许的框架内进行创新创业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大学生创业意愿调查显示,70%的学生有创业意愿,而且有一半左右的学生认为在校期间是创业的最佳时期。对于创业,大学生最想了解的前四个问题是如何寻找商机,如何掌握市场经营和生产管理方面的知识、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如何激发创意,如何凑集资金。对于法律知识的需求成为了大学创新创业第二关心的问题。
对于在校大学生或毕业不久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的社会经验不足,法律知识欠缺,致使他们在寻找创业项目、租赁经营场所、寻找创业伙伴、签订买卖合同等过程中都有遭遇陷阱的风险。通过调研孵化器企业,发现大学生初创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知识产权法律风险。对于青年学生创业群体而言,掌握相关的知识产权法律常识是非常必要的,在坚守底线不剽窃他人智力劳动成果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本人的知识成果。二是劳资法律纠纷。招聘职工是大学生创业的必要环节,可能还要承担法律责任[1]。三是交易合同法律风险。商业合同是进行一切对外经济活动的基础,从合同的订立、履行到变更、解除、纠纷处理、合同管理等,所有合同行为无一例外,均存在风险。四是竞争法律风险。创业组织在取得市场主体资格后,应依法、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初创企业为获取市场机会、获取非法利益而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实施不正当竞争行为,那创业组织以及创业的大学生就需要依法承担经济责任、行政责任,乃至刑事责任[2]。
大学生缺乏必备的创业法律知识,导致创业失败而蒙受经济损失,甚至因为“法盲”触犯法律误入歧途的比比皆是,这违背了大学生的创业初衷。由于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仍处于发展阶段,更多的是教授学生如何进行商业模式的运行,大部分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在法律教育方面有所欠缺。创新创业课程侧重于创新创业知识、策略和技巧的传授,忽略了创业法律观念的教育,没有意识到创新创业法律教育的重要性,很多高校并没有把创新创业法律课程纳入到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当中。
大多数高校的法律教育主要是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形式存在,这门课程更多的是侧重于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在法律基础部分所占比重较小,而且部分经济类专业都设置了经济法的课程。在其他非法学专业培养方案中也鲜见法律基础类课程,针对创业过程中的法律问题缺乏专业系统的课程教育[3]。
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所涉及的《合伙企业法》《公司法》《合同法》《知识产权保护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条文内容繁琐,再加上教学课时有限,教师很难实现全部讲解、深入讲解,大学生只能浅显地加以了解。
合班大课堂作为很多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教学的基本形式,人数多,教室大,无法实现全员参与的师生互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也使得教师很难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极大地影响了实际教学效果。
传统教学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 “满堂灌”的理论教学对于许多学生来说都非常枯燥,学生被动听课,缺少师生互动,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的提高。同时,现有教学中缺乏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学生不但难以理解枯燥的法律知识,对创新创业法律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更是不知该如何下手[3]。
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法律课程需要解决一个重要问题,即学生“知行分离”的问题。目前,很多大学生自我感觉法律素质比较高,但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远远低于自身的法律知识能力。高校不仅要开设创新创业法律课程,还需要通过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让学生知道该如何运用创新创业法律知识来解决实践中的各类问题。为了通过创新创业法律课程来提升学生解决法律问题的实践能力,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要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教学,进而提升创新创业法律课程的实践教学效果。
第一,基于创新创业法律课程知识内容多、学时少的特点,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全部的法学基础知识难以实现,所以学生普遍缺乏创新创业法律基本知识。为此,应借助教学APP线上平台来丰富学习资源,扩充教学内容,比如将一些法学基础知识以微课、PPT等多媒体形式来呈现,供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弥补学生在基础法律知识上的不足。
第二,针对受众学生主体的广泛性等特点,可利用教学APP的灵活性、丰富性、自主性等特征,将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课堂学习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方法贯彻到创新创业法律课程的教学中。在固定学习模块中,教师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在线上利用移动终端教学APP开展自主学习。课前,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学习任务,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教学APP的线上资源进行自学,运用自己掌握的法律知识初步解决这些问题,然后带着学习困惑在线下课堂进行讨论,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与能力。在拓展学习模块中,学生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需要强化的内容进行自主补充学习。
第三,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提升学生的法律能力,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APP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设计翻转课堂、对分课堂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更多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实现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效果。例如,可以通过分组的形式在课堂上开展自主创业和建立模拟公司的实践,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公司法》和进行实践调研来了解公司创办设立的条件及公司治理结构,并拟订公司名称、公司章程和股权转让协议,等等,培养学生的创办公司实务操作能力。还可以通过模拟法庭的形式,以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真实案例为基础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利用所学法律知识分析案情,通过恰当的方式来解决纠纷,提升学生对法律的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