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孙璟璐
随着新技术革命和新产业革命的孕育兴起,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并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此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场大考。
越是特殊时期,越能看出信息化的重要性。2月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信息化支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推动发挥信息化在辅助疫情研判、创新诊疗模式、提升服务效率等方面的支撑作用。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调研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要运用大数据等手段,加强疫情溯源和监测。要稳定居民消费,发展网络消费,扩大健康类消费。进一步发挥好我国在互联网、大数据应用方面的优势,是夺取疫情防控斗争全面胜利的一个重要方面。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工作的通知,要求要切实落实防疫管控要求,分区分级推动企业和项目复工,要积极推动电子政务建设,大力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
随着复工复产的不断推进,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阻击战进行时,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相关机关/事业单位、建筑企业、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软硬件供应商、社会团体等融合资源、集中各方,多渠道、大力度推进信息化建设。
以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化技术正在成为这次疫情防控战的中坚力量。在疫情防控关键阶段,如何借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政务工作顺利推进,对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相关单位以信息化为支撑,及时部署疫情防控举措,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大力推进视频会议、掌上办公、不见面审批、分类分批分时预约办理等工作模式;加强视频监控、大数据分析、无人机监测等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的研究和运用;提倡预约服务、线上服务等工作措施,最大限度实现“非接触式”线上办理,最大程度消除人员聚集造成交叉感染的风险。
针对不同地区疫情对建筑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等工作的影响程度,各地也有序推动复工复产,统筹做好建筑工人返岗、建材供应、建筑工地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等工作。据初步统计,截至3月8日,全国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在建项目共19.25万个,已开复工11.19万个,开复工率为58.15%。
建筑行业就业人员众多,工程数量大,如何顺利复工,有效防控疫情,并把项目损失降到最低,这些都是摆在行业面前的一些难题。实际上,推进建筑业复工复产,既要确保建筑工地的疫情防控责任落实到位,还要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监管责任落实到位,这是有序复工复产的底线。
对此,建筑业企业快速响应,迅速策划,充分利用IoT与BIM技术,将现场系统和硬件集成到统一平台,实现人员快速测温监控,现场视频监控无死角。利用AI技术识别现场违规行为,及时预警,并通过视频会议实现集团与项目的远程沟通,为项目管理层建设一个劳务人员数据可跟踪、生产过程全面掌握、项目疫情风险有效降低的防疫方案。
在办公管理上,建筑企业通过实行“协同办公系统”,实现项目、企业管理一体化,企业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实现对项目的过程监控,项目通过协同办公系统进行汇报项目信息、办理审核审批事项。保证企业在特殊疫情下的正常运营,同时提高了企业、项目的高效沟通与协作。
此外,建筑企业还通过运用BIM、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实时知晓项目自身最新需求,减少大量的人员交互成本。落实劳务实名制,实现动态管理和控制;利用视频监测系统最大程度的代替各级管理人员现场巡视、检查、验收;会议系统进行施工现场组织协调工作,减少管理人员接触式沟通和工作量,多种举措实现疫情期间防疫复工两不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