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琳 工商银行石家庄分行
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主要指不良贷款,是指商业银行贷借出去的资金不能按时、足额收回本金和利息,最终被列为呆账或者坏账。除不良贷款外,不良债券等也属于银行的不良资产。根据贷款的风险程度,商业银行会实施不同的应对策略,以尽可能降低不良资产带来的影响。
我国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支柱性地位,不良资产问题在各类商业银行中普遍存在,尤其是市场份额比重较大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增长速度保持着十分迅猛的趋势,这反映出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不良贷款问题已异常严峻,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商业银行是利润的追求者,存贷款利差是其主要利润来源之一,不良资产的攀升使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随之增加,而这部分资金不具有流动性和盈利性,与此同时,贷放出去的资金无法按时回笼,从而削弱商业银行的实力。如若商业银行自有资产比重不足,不良资产数量规模飙升至超过银行可承受范围,银行资金周转将陷入困境,此时舆论压力将冲击银行社会资信水平,进而银行影响吸收存款的能力,与此同时,储户开始担心自己在银行的存款遭遇安全性风险,纷纷在银行彻底陷入经营困难前抢先提取,大规模的挤兑使银行加速陷入困境,若情况持续恶化,银行将面临破产的风险,如果地位举足轻重的商业银行发生此类情况,国家财政或将收受到冲击。金融市场中的各个经济主体互利共生,紧密联结组成庞大的经济体系,其中任何一个主体受损,带来的影响会像涟漪般波及各个领域,加重对银行的消极影响。
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渐缓,且新冠疫情的爆发让各行各业蒙受措手不及的损失,给我国经济发展冲击巨大。经济持续的低迷使一些原本经营状况不景气的企业雪上加霜,更加无力偿还银行贷款。与此同时,当今世界局势动荡,经济发展势必受挫,我国与别国贸易争端时有发生,经济不振让银行业信贷规模和数量锐减,严重削弱银行实力,不良资产对商业银行的危害更加显著。预计未来五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数量将持续增大,但因信贷数量和规模发展放缓,不良资产的发展速度未必会大幅提升。
1.金融市场体系不完善,企业融资渠道受限。我国利市率非市场化较为明显,导致金融机构无权自主确定利率,不能形成有效的监控机制以限制贷款企业,限制了企业的融资渠道,很难从其他途径获得借款。因此,不良资产只增不减,银行面临的风险压力越来越大。
2.各级政府对商业银行借贷业务行政干预程度越来越深。我国大中型商业银行由国家控股,国家或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可行使一定支配权利,也正因如此,商业银行区别于其他一般的经济实体,会被当作重要的政策工具用来调节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经济活动。但在政府过度行政干预下,商业银行很难选择适合自身的市场规则进行经营活动,因此盈利功能受到影响,不良资产出现的概率不断提高。近些年,商业银行受到地方政府干预的范围日渐广泛,借贷业务流程不能严格要求执行,商业银行面临的信贷风险由此增大。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的贷款对象国有企业较多,企业发展目标求稳为主,经营活动缺乏活力和盈利动力,再加上涉及国家利益,银行很难按照普通企业催还方式追索,回收本息的难度较大,最终形成不良贷款。
3.社会信用整体环境不尽人意,借款人普遍信用意识薄弱。目前,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完善度较低,社会诚信意识基础薄弱,待提升空间颇大。从多家银行提供的数据来看,不良资产中抵押贷款占比较高,借款企业向银行提供不真实的证明资料,想方设法虚增抵押物的评估价值以借得更多的资金,一旦无力偿还贷款,银行处置抵押物资产时无法获得同等价值,最终损失巨大。而在企业出现道德问题时,由于相关法律制度不够完善,警示作用和惩罚力度不够强大,导致有的借款人抱有侥幸心理,步他人后尘,不良资产的增长态势无法遏制。
4.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无法预测和避免。近些年,随着重大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急剧增多,这类不可预测事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深远。因灾害遭到破坏的企业,其生产或经营活动被迫终止,连带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就业收入受到影响,导致企业偿还银行贷款能力一落千丈。
银行信贷业务流程管理和内控部门工作措施执行不到位。一是银行信贷管理体制具有一定局限性,不能充分考虑诸如抵押物是否相互担保、贷款审批以定性分析为主等缺陷的存在。同时,风险评估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未达到理想要求。银行在贷前无法做到对贷款人全方位的评估,以及不能敏感把握外部经济环境变化趋势,无法准确有效应对市场利率、证券行情的波动所带来的风险;银行也未能做到及时披露贷款活动情况,贷款信息不透明化,缺乏公众对其有效监督与社会舆论压力。二是信贷人员业务水平和素质有待提高,决策失误或以权谋私。近几年,各商业银行时有发生因银行业务人员职业素质问题,在利益的诱惑下,协助贷款企业伪造贷款资料,帮助客户疏通各个审批环节以骗取贷款,从中获利。银行无法掌握真实的企业征信情况,以及贷后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导致贷款最终形成不良。有时商业银行为了提高在同业中的竞争力,一味追求贷款余额增长,有意放宽贷款条件,然而这种盲目的行为势必增加贷款无法回笼的风险。
我国商业银行通常采用诉讼追索、免息还本、打包处置、呆账核销等方式处置不良资产,每种方式在执行过程中都会面临不同的问题。诉讼追索时,若商业银行方胜诉,且贷款企业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则银行蒙受损失会相对降低,同样,减免企业的贷款利息,仅偿还本金,对商业银行的损害也可显著降低;若商业银行方胜诉,但企业无可执行的财产,最终商业银行需要处置的不仅仅是不良资产,还有高昂的诉讼费用。打包处置和呆账核销是应用非常广泛的不良资产处置方式,但在执行过程中应避免盲目打包或全盘处置,银行相关人员应具备一定专业能力,对不良资产做出分析筛选,根据不良资产的不同价值进行打包组合,力求制定更加理想的价格,互利双赢。
卓越的市场制度和严谨的法律制度是制定高效改革措施的有力支撑,但由于我国现行管理制度的完善性差强人意,导致金融改革进度严重滞后。要想推动我国金融行业健康发展,减少不良资产的产生,就必须积极推动金融行业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制,削弱企业对于银行信用贷款的依赖程度,才能减少来自金融行业不良资产处置的社会环境压力。积极健康的发展民营金融行业,完善存款保证金制度,削弱经济和政治制度对于我国中小金融行业的约束,以此打破当前我国金融行业缺乏活力的壁垒,提升当今市场金融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适当削弱当地政府对我国金融行业的干预。因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当地政府对金融行业的管理模式已逐渐不再适合当前金融行业的发展。政府应采用间接的宏观调控模式,尽量减少强制性发放政策相关类贷款。另外,政府部门还应该致力于发展诚信经营环境,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对违约信贷行为要辅助银行追回国有资产损失,并完善企业信息披露制度。
一个健康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是降低不良资产发生的基础保障。商业银行应切实做到贷前对贷款申请资料的真实性核查,贷中对风险和担保物等要素审查,贷后对贷款的实际使用情况和借款人的资信变化情况密切监测。对于未履约的债务人应定期开展催收违约贷款工作,对拒不履行债务责任的债务人,要追究其违约责任,必要时通过法律途径发起诉讼。对于信用良好的债务人,在其后续贷款额度和利率方面可给予优惠政策,以鼓励贷款人继续保持良好的信誉,同时引导其他企业自觉遵守贷款制度,自觉提升征信水平。再次,要合理利用媒体力量,对有能力履行还贷义务但逃避债务的企业,要通过媒体曝光其缺乏诚信的行为,为我国创造有利的社会舆论环境。另外,应在日常积极开展信用宣传和普法教育工作,增强企业和民众信用意识。
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和严谨的业务流程,提高信贷人员素质,各个业务环节应相互独立、相互监督,确保业务开展过程科学决策。健全银行内部管理和控制,明确事权划分,加强廉政建设,减少因银行员工因操作不当、风险意识不足或受个人利益驱使等原因形成不良资产。做好贷后追踪考察,应及时了解掌握借款人信用情况变化,提前防控风险的发生。
债务重组是指当贷款企业在因资金短缺,暂时无力偿还贷款的时候,对其所承担的债务进行重组并适当让步。如果商业银行强行收回贷款,可能会造成企业破产,这对社会和银行自身并不是最优质的选择。企业作为我国市场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些发展前景较好但因突发因素导致自身出现财务危机的企业,一旦破产会对社会造成不小的影响,也会给银行带来一定损失。商业银行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元素,应对社会企业和人民的发展和利益负责。通过债务重组这种新型的解决方式,可削弱不良资产给商业银行、贷款企业造成的损失,是解决债务危机的有效途径之一。